《三字经》的读后感7篇

时间:
Cold-blooded
分享
下载本文

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锻炼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在读后感中,我们可以思考书籍对未来发展的预测或建议,以下是文笔巴巴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三字经》的读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三字经》的读后感7篇

《三字经》的读后感篇1

?古人读书的方法》主要讲了只有读书得法,才能学到知识,有所收益。学习古人先贤的读书方法,可以使我们有所借鉴。欧阳修善于积少成多,发明了“计字日诵”读书法。每日定量计字,细水长流,积少成多,学到大量的知识。

欧阳修发明的'这种方法我也在用,比如:我刚开始背古诗和三字经的时候,觉得很难。现在我能背下来好多呢!一二年级的时候,我能背下来七十五首古诗,三年级上学期能背诵四十多首古诗。练琴也是一样,积少成多,每天练一段,光阴似箭,几天以后,我就把一首曲子练下来了。我喜欢这种方法,这种方法真有用。

《三字经》的读后感篇2

利用学习的空余时间,我读了《三字经》这本书,书里面的道理真的很令人感触,道理很中肯,很有意义。就说说开始部分吧: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它的道理是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一样善良的,只因各自后来的成长环境不同,所以各人的性格都变得不一样。如果从小不好好,好的本性就会变坏。我有位同学,原来无论学习成绩还是组织纪律,都是我们班里数一数二的,但近来不知怎样,整个人都变了,变得简直让人不敢相信。每次考试他都是不及格,上课不是迟到就是早退,上课时总是扒在桌子上打磕睡,老师提问,他就张大嘴巴回答不出。

有一天他趴在桌子上睡觉,我忍不住了,问他:“你怎么上课时总是打磕睡?”他慢条思理地说:“别吵我,我在做游戏机的梦,我喜欢上了游戏机,我妈妈说我长大后,没有学习也能找到工作。”我听了之后,惊讶极了。原来,是他妈妈宠坏了他。一天,一个同学叫他去游戏机室玩游戏,他说他不会,于是,那个同学说教他,他就去了。到了晚上回家,他问爸爸拿钱去打游戏机,爸爸不同意,妈妈听见了,说:“没关系,让他玩一会儿,就算没有学习,长大也能找到工作的。”最后,爸爸也在他的争辩下同意了。他现在整天逃学,我真替他担心。《三字经》里说的一点也没错。

《三字经》的读后感篇3

在五月份下旬,我认真地读了《三字经》,发现它还真的是“耐人寻味”呀! 《三字经》向人们讲述了古代人们做人的准则,是一本非常具有启示性的书。我就从其中获得了很大的收获。

比如“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从中我知道昔孟母为了儿子的学习,不断更换他们居住的地方;如果儿子还不学,就让他悬梁刺股,可真是个好母亲! 还有“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从中我知道玉如果不雕琢,就称不上是玉器;人如果不学习,就不会长知识,这对现代社会的人们有多大的帮助啊!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跟《三字经》沾边的事,比如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尽早地成材,不停的转学,直到找到一所他认为好的学校为止。这不跟“昔孟母,择邻处。”一样吗?

现在的小孩,也一点也不如古代的小孩。古代的小孩九岁就能帮父母暖被,四岁就能让梨;而我们却穿父母的,吃父母的,甚至花父母的,有人一点也没想回报父母。真是有天壤之别。

?三字经》是古代人们智慧的结晶,它流传至今,仍给人们带来巨大的成就!我喜欢《三字经》!

《三字经》的读后感篇4

嗯,没啥吃惊的,没上小学的时候就读了唐诗,百家姓也看了,12岁之前也开始接触诸子了,历史书也没少看,恰恰就是没有看三字经。这次为了自己的外甥读书,买了本三字经,不是啥图文的,就是地道的中华书局出的,一点都不fancy。看了之后还是挺有感触的: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四书通,孝经熟。如六经,始可读...经既明,方读子....经子通,读诸史.....这个说明了读书的顺序,三字经作为启蒙读物,四书学习做人的基础,六经则是进一步阐述儒家的思想,只有等建立了明确的人身观世界观(说难听了就是所谓的对错的判断之后)才进一步的去读诸子,等这些都明白了才开始去接触历史。这个顺序说明了一个基本的道理,书不是乱读的,一切都要循序渐进,所谓的少不读三国,老不读水浒也是这个道理,小时候不能上来就接触所谓的诸子百家,更不能直接的`去开始读历史。经史,经史,只有明白了经才能去理解史,只有明白了自己才能去看这个世界。我爸很多年前就说我不是不读书,而是读书读多了还没人教,最开始没什么理解,以后逐步发现了读书却是要有这个步骤,我小时候读的第一本字书应该是孙子兵法,然后通过这个开始研究兵家,通过兵家而去了解历史,通过历史去学习法家,通过法家来去了解自己还有这个世界。

结果虽然不能算是差,但是我没办法接受所谓的对错善恶,历史上的对错又是什么呢:因为胜者为王败者贼,所以成功者不会被指责,那么为了成功不择手段也是合理的。虽然我觉得现实就是如此,但是这也是种悲剧吧,果然人才人才,成才之前应该学会怎么做人。

《三字经》的读后感篇5

我的书房中多了一个新成员:《三字经》,那是我特地去新华书店买来为自己”补课“之用的。闲暇之时,随手翻阅,细细品味,其味无穷。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寒假回家,看到读小学的侄儿正在背诵《三字经》,便随手翻阅起来,读后竟爱不释手,感叹自己幼时没能阅读之,真是一个很大的遗憾。《三字经》让我对先人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对作者广博的学识、高深的概括能力和宏观把握能力肃然起敬,为古代者独特的方法深深折服。

吸取全面的知识营养,方能成就全面发展的人。从这个角度而言,《三字经》可谓是一块”全营养饴糖“。说它”全营养“,是因为《三字经》仅一千多字,语言极其简练,内容却非常丰富,包括人生哲理、教子、劝学、常识、道德、礼仪、经书和借鉴等,择其要而去其枝叶,勘称”袖珍而浓缩的百科全书“。比如常识篇,天文地理历史自然艺术生物等等,几乎囊括了当时人们已认识的各类主要知识。说它是”饴糖“,一是指其”口感“舒适,全文结构谨严,文笔自然流畅,深入浅出,讲求押韵,朗朗上口,非常适合儿童包括成人背诵识记;二是指其具有”缓释“功能,对儿童而言,识记后未必能全面理解,却能指导其日后的学习,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识的'增多逐步理解它;三是指其具有回味丰富的功能,()即使对于理解了其内容的成人而言,也是常读常新,百读不厌。

?三字经》虽然重在传道,但是并非枯燥说教,而是结合了大量的历史人物和故事,如孟母三迁,孔融让梨,黄香孝父,孔子拜师,赵普读《论语》,公孙弘抄书,孙敬头悬梁读书,苏秦锥刺股读书,孙康映雪读书等。这让人在学习中添了不少乐趣,也让读者理解为人、处事、求学、交友等的道理有了更为直观的体验。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为一名工作者,《三字经》还让我深刻地体会到,全面均衡的知识是一个有机整体,割裂开来教授,其作用往往大打折扣;掌握知识的精华,因材施教,并以独特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是一门非常高深的学问。相信你在阅读之后,会比我有更多独到的见解和体会。

《三字经》的读后感篇6

有一本书,它深深影响了我,让我从一个懵懂的小孩转变成一名有知识、有思想的小学生。那本书就是——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别看这就短短的几句话,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它的意思是:人刚生下来都很善良,天赋也相近,只是后来个人所处的环境和所受的不同,才会使习性的差距变大,如果对孩子不严加管教,孩子就会不再善良了。母亲就曾经给我讲过与这个有关的故事。

故事情节大概是这样的:有一个孩子,长得很可爱,母亲总喜欢把他抱到邻居家去玩。有一次,他无意中把邻居家的一根绣花针带回了自家。母亲知道了后了,说: “孩子,你真聪明,还知道把这个拿回来”孩子听了,非常高兴。于是,他渐渐的就养成了拿别人东西的习惯。长大后他成了一个小偷,一次犯了大案被抓了,将要被处死。在执行的前一天,小偷要求再见母亲一面,母亲泪流满面地跑过来,小偷说要亲一下母亲,母亲同意了。小偷凑了上去,一口把母亲的耳朵咬了下来,母亲骂她不孝,他说到:“母亲,当我第一次拿别人家里绣花针的时候,你要是能告诉我那样做是不对的,今天,我就不会走到这个地步。母亲,我恨你!”

我们小孩的`本性都是善良的,但是,如果我们没有接受家长和老师好的引导,就有可能走上歪路,变成一个对社会有害的人。这就是三字经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同学们要谨记啊!

《三字经》的读后感篇7

“小宇,帮我倒杯水。”“才不要呢,我要看电视!”我不高兴地回答爸爸的请求。小时候,那个娇里娇气不尊敬长辈的我历历在目。那时,我的脾气很不好,对待长辈很不礼貌,直到看了《三字经》这本书,我才深受启发,改“邪”归正。在我读三年级的时候,妈妈给我买了《三字经》这本书。原本我觉得这本书很乏味,后来有一次,我认真地看起这本书来,发现内容很好看,便仔细地品尝书香。我看着想着,突然几个句子映入眼帘:“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这几句话的意思是:“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看完这句话,我突然反省了一下自己,对照起来:黄香九岁,就能为父亲在寒冷的冬天温暖被子,而自己不仅不帮父母做点好事,还对他们不礼貌,哎,太不应该了!我的脸顿时热了起来……于是那时,我就下了决心,一定要做一个尊重父母,尊敬长辈的.好孩子!

从那以后,我就努力改正自己喜欢和长辈顶嘴的坏习惯,主动分担家务,接纳长辈的金言玉语,渐渐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长辈对我的看法,还常受夸奖呢。

?三字经》,谢谢你!是你逐渐改变了我,逐渐完善了我。啊,你像一朵洁白的莲花,盛开在我的心池里,香气馥郁!你如同一盏明灯,为我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不再迷失!

[点评]:小作者开头先声夺人,写出了“我”之前的缺点;接着,笔锋一转,引出了《三字经》这本书对“我”的影响,重点刻画了“我”的心理活动;然后写了“我”的改变;结尾抒发感情,表达了对《三字经》感激之情,照应了题目和开头,使文章得到了升华。总体来说,文章条理清晰,结构紧凑,把握住重点展开叙述,进行描写,突出了“书香浸润灵魂”这个要点。这是一篇值得点赞的习作。

《三字经》的读后感7篇相关文章:

读平凡的世界的读后感800字7篇

圆明园的毁灭的读后感作文7篇

读后感童年的读后感7篇

山墙的安妮的读后感优质7篇

关于教师的书的读后感7篇

写战争的书的读后感优质7篇

父亲的城的读后感7篇

《手绢上的花田》的读后感优质7篇

感恩的书的读后感7篇

孤独的小狼的读后感7篇

《三字经》的读后感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5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