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结构应清晰明了,以便于教师在课堂上灵活运用,明确各环节的衔接过渡方式,是保证教案流畅实施的重要细节,,下面是文笔巴巴小编为您分享的五年级下数学优秀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五年级下数学优秀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约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科学之谜的精神,充分展示数学自身的魅力。
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
2、初步学会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难点:区分奇数、质数、偶数、合数。
教学过程:
一、探究发现,总结概念:
1、师:(出示三个同样的小正方形)每个正方形的边长为1,用这样的三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全班交流。
2、师:这样的四个小正方形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学生各自独立思考,想像后举手回答。
3、师:同学们再想一下,如果有12个这样的小正方形,你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师:我看到许多同学不用画就已经知道了。(指名说一说)
4、师:同学们,如果给出的正方形的个数越多,那拼出的不同的长方形的个数——,你觉得会怎么样?
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会越多。
师:确定吗?(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5、师:同学们,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有时只能拼出一种,有时拼出的长方形不止一种。你觉得当小正方形的个数是什么数的时候,只能拼一种?什么情况下拼得的长方形不止一种?并举例说明。
先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同学们,像上面这些数(板书的3、13、7、5、11等数),在数学上我们把它们叫做质数,下面的这些数(4、6、8、9、10、12、14、15等数)我们把它们叫做合数。那究竟什么样的数叫质数,什么样的数叫合数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再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总结质数和合数的概念,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略)
6、让学生举例说说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并说出理由。
7、师:那你们认为“1”是什么数?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展开讨论。
二、动手操作,制质数表。
1、师出示:73。让学生思考着它是不是质数。
师:要想马上知道73是什么数还真不容易。如果有质数表可查就方便了。(同学们都说“是呀”。)
师:这表从哪来呢?
(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这上面是1到100这100个数,它不是质数表,你们能不能想办法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制成质数表?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
2、让学生动手制作质数表。
3、集体交流方法。
三、练习巩固:
完成练习四第1、2题。
四、课题小结:
这节课你在激烈的讨论中有什么收获?
五年级下数学优秀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运用乘除法的关系,正确地进行验算。
二、教学重点:
掌握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运用乘除法的关系进行验算。
三、教学准备:
卡片和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a、复习知识:
a、计算:36.4÷413.76÷320.81÷9
b、把54和102改写成两位小数。
b、讲授新课;
例5:求102除以24的商。
1、怎样列算式?102÷24把它计算好。
2、今天我们商要用小数来表示,怎样计算呢?试一试。
3、除到被除数的个位还有余数,我们可以在商的个位右边点上小数点,在余数的右边添上0,再继续除。
4、6表示什么?添上0以后60又表示什么?
5、学生复述一遍此题的计算过程。
6、我们怎样验算商是正确?学生验算。
c、巩固练习:
a:计算:162÷1281÷45434÷700
1、学生独立完成,要求验算,对个别学生进行帮助。
2、被除数小于除数,整数部分不够商1,怎么办。
b:口算训练:p-29第一题
c:对比训练:
195÷50660÷75400÷32
19.5÷5066÷754÷32
1.95÷506.6÷750.4÷32
1、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被除数缩小几倍,除数不变,商怎么办?
d、根据15010÷95=158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商。
15.01÷951501÷951.501÷95
1、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说出理由。
d、课堂小结:
1、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应该要注意哪些方面?
2、被除数缩小几倍,除数不变,商怎么办?
e、强化练习:
计算:p-29第四题
f、布置作业:p-29第三题。
五年级下数学优秀教案篇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7~118页第2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能根据的数据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对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并根据给出的数对找到相应的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数的位置是用什么来确定的?
2、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什么统计图?在制作折线统计图时需要注意什么?
二、复习数对
师:在生活中,我们是怎样用数对表示位置的?
完成第20题。师问:(4,3)表示什么?(7,y)(x,0)表示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展示学生作业,集体。
三、复习折线统计图
师:本学期,我们学习的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完成第24题。
师:想一想,自己运动后的心率大概是怎样变化的?
学生独立完成统计表及统计图的填写。
展示学生作业,说说从图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四、课堂
师: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
五年级下数学优秀教案篇4
信息社会已经到来,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将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本课正是基于这一理念,选择具有丰富现实背景的学习材料,学生了解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后,在应用部分设置了分析数据、处理信息的练习题,以培养学生根据数据、图像分析事物并作出合理推断的能力。
1、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初步学会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能分析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利用数据、图像分析、判断、预测问题结果或趋势的能力。
3、让学生体验折线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培养正确的数学观,并通过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一、引入:
1、出示:条形统计图
(1)某电影院上月各类影片观众人数统计图
(2)新芽书苑20xx年3月第一星期故事书销售情况统计图
2、提问:你已知道了条形统计图的哪些知识?
3、现实生活中还有另一种统计图,你见过吗?出示:折线统计图。
(1)上虞电影院20xx年(1~6)月观众人数统计图。
(2)百官镇一农户96~20xx年人均收入统计图。
二、展开:
(一)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1、四人小组讨论;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1)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2)这两类统计图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2、结合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归纳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3、从折线统计图上我们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吗?还能了解到什么?
4、结合课本进一步深入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二)折线统计图的绘制。
1、你认为哪幅条形统计图用折线统计图来绘制更合适?
2、小组讨论:把这幅条形统计图绘制成折线统计图你有什么办法?
a、小组讨论b、汇报c、提问:绘制的关键是什么?
3、学生尝试绘制。
(1)出示“我们的调查资料”。
(2)想一想,哪几组数据用折线统计图绘制比较合适?
(3)请选择其中一组数据绘制。
(4)小组交流绘制情况,分析增减变化的情况,并推断发展趋势。
(5)大组交流绘制情况,并纠错。
三、应用
1、出示:李x(住院)的体温变化情况统计图,提问:看图后,你能推断出什么?
2、出示:百官镇一农户96~20xx年人均收入统计图。
思考:a、看图后你有什么感受?
b、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对比练习:
(1)出示:“吉祥鞋店20xx年凉鞋、棉鞋销售情况统计图”。
思考:a、两种鞋的销售趋势分别怎样?
b、你有什么建议?
(3)出示:两家游泳衣专卖店的销售情况统计图。
思考:a、比较这幅图,说说哪一幅比较符合我们的生活实际?
b、猜猜为什么乐乐专卖店会有这样的销售现象
四、总结
你又有什么新收获?你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的?
五、课外作业
省略
五年级下数学优秀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明确组合图形的意义,掌握用分解法或添补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2、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
教学重点:
理解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多种方法,会利用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这些平面图形面积来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根据图形特征采用什么方法来分解组合图形,达到分解的图形既明确而又准确求出它的面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整理学过的面积公式,完成下表。
(二)需要注意的地方
1.弄清图形,选择公式。
2.找对应的'底和高。
3.注意单位换算。
4.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别忘了除以2。
5.解决问题时,弄清面积与其他数量的关系。
6.看青组合图形是由哪几个简单图形组成的,找简单的解决方法。
7.已知面积,求底或高可以用方程解。
(三)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四)组合图形的计算方法:分割法或添补法(转化):分解成简单图形。
(分割法)
小明家打算装修,要给客厅(如下图)铺上瓷砖,求客厅面积是多少?
方法一:把组合图形分割成两个
长方形。
43+37
=12+21
=33(cm2)
方法二:分割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46+33
=24+9
=33(cm2)
第三种方法:分割成两个梯形。
(3+7)32+(3+6)42
=15+18
=33
第四种方法:分割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76-33
=42-9
=33(cm2)
归纳:方法一、二、三是分割法;方法四是添补法
第二课时(完成练习)
四、作业
复习本单元知识点及错题
五年级下数学优秀教案篇6
设计说明
1.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引出可探索的“数学问题”。
“生活即”,数学知识只有来源于生活实际,学生的学习才有可能是积极的、主动的。本节教学设计从给学校的长方形宣传栏刷油漆引入小数乘小数的计算,让学生运用转化思想初步经历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并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感受到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用小数乘法来解决,加深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尝试计算、自主探索,主动获得小数乘小数的算理。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本节教学设计联系原有的学习经验,首先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独立尝试小数乘小数的计算,重点放在对小数乘小数的算理的理解上,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怎么计算,更要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这么计算。
3.运用计算法则,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必然又回归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在学生初步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与算理的基础上,应用生活化的练习让学生的知识得到系统的`整理与巩固,并不断拓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学生掌握了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后,通过不同层次的习题进行巩固。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课堂活动卡学情检测卡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播放课件)我们的校园多美呀!有高大的教学楼、宽阔的操场。(课件出示正在刷油漆的宣传栏)看!工人叔叔正在给宣传栏刷油漆,可是有个问题却难住了他们。你们能帮助他们解决吗?(课件出示教材5页例3)
设计意图:创设生活情境,从给学校的宣传栏刷油漆的场面引入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渗透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且应用于生活的思想。
⊙探究新知
1.教学例3,初步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1)理解题意。
师:要想知道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宣传栏的面积)
师:那么,宣传栏的面积怎么计算呢?
预设生:因为宣传栏是一个长方形,所以我们只要根据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就可以计算出来。
(2)尝试列式。
师:怎么列式呢?(2.4×0.8)
(3)揭示课题。
(教师指着算式)请同学们观察这个算式,它有什么特点?(因数都是小数)
揭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小数乘小数。(板书课题)
(4)合作探究。
师:两个因数都是小数,应该怎么计算呢?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下这道题的计算方法。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汇报)
预设生1:可以利用分米和米之间的进率进行计算。
将“m”改写成“dm”。
2.4m=24dm0.8m=8dm
用竖式计算:
将积的单位“dm2”改写成“m2”:192dm2=1.92m2。
五年级下数学优秀教案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