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我们在经历中的总结,是我们成长和进步的重要参考,在经历一件特殊的事情后,大家一定无可避免有着不少想法,为此需要认真写好心得,下面是文笔巴巴小编为您分享的巴金的家的读书心得5篇,感谢您的参阅。
巴金的家的读书心得篇1
最近正在看一篇长篇小说: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虽然暂时只看完《家》这篇,发现巴金老爷爷对其中的人物刻画可谓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让我铭记于心。深刻的感受到巴金老爷爷不愧为伟大的作家。
现在正在读第二本,当我读完第一本《家》后,给我的感觉真可谓身临其境,巴金老爷爷透过对一个大家庭的描写折射出对旧社会旧制度的厌恶与憎恨,痛斥了人与人在交往中黑暗、违心和奉承,通过三兄弟间性格的不同和对未来社会的不同看法进行了层层更加深入的分析,真让人眼前一亮。在三兄弟中我最欣赏的是老三觉慧他是一个对前途未来充满信心,坚定不移的相信旧社会一定会过去,旧制度一定会被舍弃的有志青年,也就是因为他的这种性格使他和老大觉新的性格刚好背道而驰,就像两条平行线不可能有任何交叉点一样,也就注定着他们走的是截然不同的路,老大觉新的性格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懦弱到极点的那种人,在以前就称他为“无抵抗主义”,也就是因为他的这种性格导致他身边最亲的人死的死,走的走。虽然他感到无比的痛苦,但这种痛苦却并没有让他改变自己的性格,只是在思想上有了些许转变,但这种转变并不足以让他有所行动,他还保留着那分懦弱。而三兄弟中的老二觉民则是站在觉慧那边,但他并不象觉慧那样冲动,有着沉稳的性格,在必要的时候也回积极主动的争取幸福,从这点上来说我还是很欣赏他的。因此在整个大家庭中,只有觉民和觉慧站在同一阵线上的,其他人则全是旧社会,旧体制的拥护者,可见觉民、觉慧和这个大家庭的隔阂有多么深,所以觉慧除了恨透了这个旧社会、旧体制外,也恨透了这个只有旧体制和旧制度的大家庭,一气之下离家出走了!以此表明他抵抗这个旧社会的决心。
巴金的家的读书心得篇2
?家》是巴金最杰出的作品,以五四运动浪潮波及到的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地描写了高公馆这个“诗礼传家”、“四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的没落分化过程,揭露了封建专制的腐朽本质,控诉了封建家族制度、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罪恶,颂赞青年一代的反抗斗争精神。
?家》以娴熟的艺术手段,塑造了众多富有典型意义的文学形象。书中人物不下七十个,既有专横、衰老、腐朽的封建家族最高统治者、封建家长只代表高老太爷,荒淫残忍的假道学和刽子手冯乐山,腐化堕落的败家子克定,狡猾贪婪的克安等等统治阶层的形形色色人物;又有封建道德和封建礼教的受害者,如敢于以死向封建专制抗议的鸣凤,温顺善良地吞咽着旧礼教俄国的小姐梅,善良厚道柔情的长孙媳瑞珏等等;以及接收新思潮影响、向往自由平等、大胆争取个性开放、敢于反抗封建统治的觉慧、觉民、琴等青年觉醒者和叛逆者的形象。还有一个重要的人物觉新,他虽然接受过五四新思潮的激荡,但是处于“长房长孙”特殊地位,深受封建伦理纲常特别是“孝”道的熏染,铸成他委婉求全的.懦弱型顺从的性格;他既同情支持弟妹们反封建的抗争,有屈从于封建势力的压力,维系着封建统治的权威。这些人物都写得血肉饱满,个性鲜明,富有深刻的历史内涵和阔大的现实包容。
在这个家里发生的故事也让人感觉到气愤与悲哀。第一个悲剧发生在鸣凤身上。已经六十岁的冯老太爷要在高公馆的丫头中选一个去给他当小老婆,而这个灾难恰恰降临在十六岁的鸣凤头上。鸣凤和觉慧之间有一段爱情,但是因为两人一个是婢女,一个是少爷,身份悬殊,才导致这段纯洁的爱情别成了一个悲剧。刚烈的鸣凤在他新婚前夜跳湖自尽。梅的命运更加悲惨,她死得比鸣凤懦弱多了。梅是觉新的表妹,他们二人之间也曾有过爱情,本来两家都同意结婚了,却又因为二人的八字不合而不得不散。觉新娶了李家的瑞珏,重新获得了爱情;而梅也另嫁他人,却当了寡妇,又回了娘家。两人依然对对方念念不忘。后来没得了肺病,却因为父亲守旧,不肯看西医,耽误了治疗,最后她怀着遗憾,软弱的死去。高老太爷的身体也是一天不如一天,快要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医药已经不起作用了,在陈姨太的提议下,人们开始求助于封建迷信。最开始找道士在大厅里做法念咒,深夜陈姨太又在天井里拜菩萨。后来克明、克安、克定三兄弟又祭天。最后居然找巫师到家里来捉鬼,把老太爷吓得够呛,陈姨太等人被觉慧说了一番后羞愧地散了。又过一天,老太爷死了,临死之前他醒悟了,同意觉慧等年轻人接收新思想了,可是已经太迟了。死得最令人悲愤的就是瑞珏了。老太爷死后,封建的思想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更严重了。葬礼就办得充满封建色彩,这还不够,长孙媳瑞珏生产的日子近了,太太们说长辈的灵柩停在家里,家里有人生产就会有“血光之灾”。所以按照封建理念,瑞珏不得不搬到城外去住。后来瑞珏难产,却不能与觉新相见,她在生下一个儿子之后,含恨离开人世。
这是四个悲剧,虽然发生在了几个完全不同的人的身上,但是却都揭露了封建统治的罪恶。梅和瑞珏都是觉新曾经爱过的女人,而她们也都是封建主义的悲哀,她们同觉新一样,太软弱了,对于别人说的,哪怕自己知道是错的,也要把痛苦埋在自己心里,只会服从,不会反抗,他们的所谓“作揖主义”哲学纯粹是给在封建社会白白做出牺牲。高老太爷在临死之前能够醒悟也称得上是一种庆幸吧,不过他醒悟地太迟了,没有任何的意义和价值,根本不能给这个家庭,这个社会带来丝毫的改变。而鸣凤,她与常人不同,她性格刚烈,虽然她的死也是白白牺牲,根本不会引起任何人(封建主义)的任何注意,但是她宁死也不屈服于封建主义,至少她死得不窝囊。总之,封建社会给人们的痛苦远不只这些,所以年轻人才要推翻这个社会,让人们看到新社会、新生活的希望。
巴金的家的读书心得篇3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大家很熟悉吧,《家》便是其中一部。暑假里,我品读了它,它给予我许多道理。
?家》描述了一个正在崩溃中的封建大家族的悲欢离合。全文是围绕觉慧从一个封建家族的三少爷转变为一个支持人道主义的青年的过程来写的。为了支持人道,他最终离开了家,踏上他的人道主义之路。
巴金在《家》中写的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代表三种不同的性格和结局。觉慧是“五四”之后觉醒的年轻一代代表,是封建家庭的第一个叛变者,他痛恨封建的迂腐、陈旧,对鸣凤的死无能为力,他的性格是大胆但幼稚,具有叛逆精神。觉新是封建社会和传统习惯的牺牲者,但同时也有意无意的帮助封建势力制造别人的悲剧,他性格懦弱、顺从、逆来顺受。觉民在书中是一个略具民主主义思想的知识青年。他和琴表妹之间的恋爱成为他在书中的基本内容。在“五四”热潮的影响下,他开始抗拒封建婚姻的先例,经过努力,最终得到了自由婚姻的胜利。
我个人喜欢觉慧,他敢爱敢恨,抗拒封建思想,追求人道,能在“五四”中很快觉醒。他对鸣凤矢志不渝的爱让我感动。
当觉慧知道鸣凤自尽时,他痛苦不堪:“‘怎么?鸣凤自尽了?’觉慧恐怖地站起来,绝望地抓自己的头发,他在屋子里大步踱来踱去……‘告诉我,鸣凤是怎样自杀的!’这些时候阴沉着脸不说话的觉慧忽然走到剑云身边,抓住他的一只膀子疯狂地摇着,说了上面的话。”语言、神态、动作描写生动的写出了觉慧的激动和痛苦,也是鸣凤的死让觉慧更加坚定了他要支持人道主义的决心。
1925年鲁迅曾经这样满怀悲愤地抨击封建社会和当时的黑暗现实:“于是大小无数的人肉的筵席,即从文明以来一直排到现在,人们就在这会场中吃人,被吃,以凶人的愚妄的`欢呼,将悲惨的弱者的呼号遮掩,更不消说女人和小儿。这人肉的筵席现在还排着,许多人还想一直排下去。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坏这厨房,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家》生动展示了这血淋淋的事实,它告示人们貌似庄严温情的高公馆其实是一个摧残人的青春、意志和生命的黑暗王国。这个黑暗王国否认人的权利和意志,那些受着支配迫害的青年男女无所作为,只能无奈地被随意伤害摧残。
通过对高公馆的崩溃没落的描写,揭示出了整个封建制度的不可避免的必然灭亡的命运,写出了这个黑暗王国里的一线光明,使人们有了信心、希望和力量。《家》除了觉慧三兄弟外,还有高老太爷,丫头鸣凤,小姐梅芬等等,这些不同阶级、地位、思想、性格的人,共同在高公馆这个黑暗王国里上演着腐败或新生的人生戏剧。
?家》所揭露的旧家庭的腐朽激发了人们反封建的决心,促进了旧制度的加快灭亡;《家》所揭示的抗争之路则给人们希望的启迪。
巴金的家的读书心得篇4
“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杯具”——这是巴金在读完了小说《复活》之后的一声感慨,而我觉得这恰是觉新一生的写照。
整部小说以“五四”运动为背景,描述了一个封建大家庭有昌盛至破亡的过程。这个家庭拥有着华美的外衣,貌似是豪门大家世代书香,其实在这层光鲜的外表下,以高老太爷为首的那些所谓的“卫道”“护法”者早就受了封建思想荼毒至深,他们不追随时代的发展趋势,固守旧制,压制一切反抗,竭力维护诸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死亡,不亡不孝”这一类的旧话。有这样一个封建的大家庭,这对于期望新生活却身为长孙不得不挑起家庭重担的`觉新来说无疑是道枷锁,将他的身体心灵牢牢禁锢着,在矛盾,挣扎,痛苦,懊悔中艰难过活。
书中这样写道:“‘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对他的确有很大用处,就是这样的‘主义’把《新青年》的理论和他们这个大家庭的现实毫不冲突地结合起来。它给了他以安慰,使他一方面信服新的理论,一方面又顺应着旧的环境生活下去,自我并不觉得矛盾”,所以,他坦然地以便读者新思想的《新青年》,一边继续地过旧式的生活。
觉新自我也曾说过:“我的一生就这样完结了。我不反抗,因为我不愿意反抗,我自我做一个牺牲者……我跟你们一样都做过美妙的梦。可是都被人打破了,我的期望没有一个实现过,我的幸福早就被人剥夺了,我并不怪别人,我是自愿地把担子从爹的肩膀上接过来的……”
连他都认为自我是一个牺牲者了,又何来反抗一说》所以,在祖父母亲的安排下,他放弃了青梅竹马的梅表姐,娶了另一个少女瑞钰;所以,他放弃自我喜爱的化学,开始了上班生涯;所以,在他的妻难产而死时却不能见她最终一面……他只能忍受,忍受,再忍受,可到头来他又得到了什么?什么也没有,却是失去了两个他爱的女人。
他心里不是不痛,只是从来都没有在人前流过泪。他是令人惋惜的,因为他的身份——长房长子,让它失掉了反抗的资格,只能忍受精神上的折磨。
对觉新,觉慧多次批评他的懦弱,但更多的是同情和原谅。因为觉慧能了解哥哥作为一个被牺牲者的无奈心境,觉慧能毫不犹豫地选择逃离这个家庭,但觉新能够么?
属于那个时代阴霾下的青年,都拥着一颗劈开黑暗见日明的心。他们在反抗和斗争中,有的是一段段不为人知的辛酸往事。只因为心中仍有梦,所以他就能忍住痛,只因为他的心中仍小小地希冀着幸福,所以,他能坚强地活下去,而不轻易轻贱性命。
觉新觉新,你最终还是,觉醒了吧。
巴金的家的读书心得篇5
?家》是巴金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是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它生动地展现了青年一代的觉醒和封建势力的突然衰落,是文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觉新是小说中塑造最成功的人物。他是长子,因此,为了维持四世同堂的“和睦相处”,他采取了“不抵抗”的态度。
他和梅表妹有一段美好的爱情,但是在这个封建的大家庭里,结婚不是由他们决定的。
他的父亲给他安排了新的婚姻,他没有反抗,而是默默地接受了父亲为他安排的一切。
虽然他的内心很痛,但他不敢说一个“不”字。最后他娶了他的.妻子——瑞玉。
祖父死后,陈阿姨以“血灾”为由,不让瑞玉在家里生孩子,并要求觉新送她出城。这对觉新来说是晴天霹雳,但他还是接受了。
在那之前,他的梅表妹因为他而死于抑郁症。然而,他无法抗拒所有这些悲剧的发生,愿意继续过这种痛苦的“旧式”生活。
小说中另一个典型的人物是觉新的弟弟觉慧。这部小说的觉慧与觉新性格上有所不同,他是一个大胆天真的造反者。他积极参加学生联合会组织的反帝反封建活动,抨击封建家庭。
在婚姻问题上,他敢于冲破封建等级制度,毅然与少女明凤相爱。他还勇敢地反抗长辈们的封建迷信行为。最后,他毫不犹豫地离开了家。
小说还着重描写了几个不幸的女人——梅、鸣凤和瑞珏。这三个女人性格不同。梅是忧伤的,瑞珏是贤惠的,鸣凤是善良的。她们的社会地位不同,但她们的悲剧结局是一样的。通过对这些女性悲惨遭遇的描写,进一步控诉了封建伦理和封建道德对弱小、无辜、善良人民的迫害,强化了该书的主旨。
总之,《家》是一部优秀的作品,充分体现了巴金的创作成就和风格。它充分展示了巴金在现代文学小说创作领域的卓越成就。
巴金的家的读书心得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