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优秀的观后感能够让我们对电影的结局有更多的思考和感悟,观后感是我们对电影中所传达的价值观和思想的理解和认同,以下是文笔巴巴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追星星的人观后感参考7篇,供大家参考。
追星星的人观后感篇1
即将回家的伊桑突然转身奔向老师,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笑,露着大板牙肆无忌惮地笑着奔向老师。老师把伊桑举起,抛向空中的那一个定格画面——伊桑在飞……这是《地球上的星星》电影结局。
这是一部非常感人的关于儿童成长的印度电影,一个天分不同有着阅读障碍的八岁小孩伊桑完全适应不了这个学习体制,父母不得已只好选择送他到严格管教的寄宿学校,结果是更严重摧毁小孩的原有天赋。寄宿学校请了一位来自特殊学校的的美术代课老师尼克,他发现伊桑最主要的问题是不能拼写和阅读,他是一位学习障碍的儿童,尼克对伊夏采取了一系列的特殊辅导,从而最终帮助伊桑找回了自己,还有快乐。
或许我们身边就有这样一群人,小脑袋里充满了无数的奇思幻想,但是却与这个“传统社会”的潜规则有些格格不入,社会排斥他们,他们愤怒地挣扎,眼里一片无助,父母不理解,老师不关心,于是他们开始用叛逆伪装自己,渐渐堕入黑暗。在我们周围,很多星星都陨落了……钻石早已没有了棱角,再也折射不出耀眼的光芒。
来看电影中的两个小细节:
伊夏把捞到的很小很小的鱼——小得像细长的米粒,不仔细看,简直无法判断出来它们是鱼——养到玻璃缸里。一般说来,喜欢特别细小的动物的孩子,内心尤其脆弱而敏感,需要大人更多的关怀。
伊夏被罚跪在教室外面。尼可老师恰好经过,非常同情他,等他打算好好安慰他的时候,却发现伊夏早已躲开。一个孩子开始刻意回避大人的关心,开始封闭自己的内心世界,常常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假如你是老师,请扪心自问,你是否扼杀过孩子的天才?假如你是家长,请想一想,你真的在用心爱你的孩子吗?假如你是一名学生,请好好思考,你有没有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极致?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颗小小的星星,你会任由它暗淡无光吗?
随着剧情让我们在欢笑泪水中重新检视我们的教育方式,我们的教育体制是否做到尊重差异,因材施教?我们的父母是否能支持不同天赋子女走不同的学习道路,让每一个小孩能适性发展?
这部电影让我们真诚地去看待每个孩子的独特性,并学会思索怎样做一个有智慧有温暖有方法的父母或老师。每一个孩子都是特别的,每个人都是一颗明亮的星星。只要有爱,你便能看见黑暗中一直存在的亮点,尊重、保护、发展这些亮点,我们的教育就会是一片灿烂的星空。
追星星的人观后感篇2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总有一天他们会走出自己的路”。是啊,不论是谁,不论是哪个孩子,他们都会有属于自己的道路。
这部电影里有一个叫伊桑的孩子,他年仅八岁。他对世界充满了惊奇,但是他的成绩很不好,在班上的排名靠后。虽然他能画出美丽的画,有超出常人的想象力,但是,上帝也同时为他关上了学习这一扇门。
伊桑有一张小龅牙,一双非常大的眼睛,脑子里还充满了各种匪夷所思的鬼点子,他几次闯祸,忍无可忍的爸爸将他送到了寄宿学校。
伊桑在新的学校里很不适应。上课走神,遐想,经常遭到老师的责骂。他很伤心,不过,在这个时候来了一位代课美术老师。这个老师特殊的出场,逗得学生们忍俊不禁,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快乐。老师在一段时间里发现了伊桑的问题所在,还亲自拜访了他的父母。在伊桑家,老师发现了孩子与众不同的绘画天赋。知道这个原因后,就让伊桑大胆去想像,去做他自己喜欢做的事,同时,也帮他克服了阅读、写字的障碍。
在一次美术大赛中,他获得了第一,很多人都为他感到骄傲,同时他也获得了很大的自信。
这部影片给了我很大教育,每个孩子都有短板,也许成绩不是最好的,但其他方面他是最棒的。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请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我们,更不能用显微镜去看我们的缺点,那不是刺激我们幼小的心灵吗?老师的与众不同在于他主张用爱去感化教育孩子,他认为每个孩子都是落入人间的晨星,要去发掘每个孩子的天赋,不能用成绩去衡量一个孩子的价值。爸爸、妈妈们要用放大镜去看孩子的优点,这样孩子会得到鼓励和帮助。爸爸、妈妈你们也有过成绩不好的经历,为何要为难我们呢?我们何尝不知那怎么也学不会的感受呢?有了问题,不要什么不做就只会埋怨,埋怨有用吗?找到原因,选择合适的方法,我们是会改变的,爸爸、妈妈们应该相信这一点。还给我们一片蓝天,带走你们给我们的乌云,让我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眨着眼睛的星星,我多么希望老师和爸爸妈妈能关心、爱护、帮助每一个孩子,让我们都能发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追星星的人观后感篇3
刚看了一部印度影片《地球上的星星》,感动和震撼不已!但又绝不是“感动”和“震撼”两词就足以表达内心的感受!阿米尔汗饰演的那位教师太伟大了!这世上能有几个像这位教师一样能够真正开启学生心灵窗户并让学生的潜力发挥到极致的呢?我认为剧中的这位印度小孩伊桑可算是一个“幸运的宠儿”,毕竟“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要不是遇到这位老师,恐怕伊桑这一生就这样完了,在遇到这位老师之前,他的童真、热情与天赋已被世俗无情地压制——对于校方与家长来说,分数与纪律远比前者重要。太喜欢天真烂漫的伊桑了,就连他家附近的两条大狗儿都和他像亲密的朋友一样。但是,当他的调皮、活泼和纯真被校方和家长无情地剥夺后,他的眼神充满着无助和惶恐,看到这的时候,不明白大家是否和我一样感到心疼。
我想,每个孩子都是个性的,并非同样的教育方式都适合所有的孩子,永远不要将教育格式化!也永远不要将自我的期望强加给孩子!更多时候,与其责骂和惩罚孩子,不如多给他(她)们一些鼓励。另外,比起那些强调分数和强调纪律的世俗偏见来说,孩子们自身的健康(包括身体上的和心理上的)要重要得多!不要让世俗的观念摧残了可爱的孩子们!
追星星的人观后感篇4
昨天,我和妈妈一起观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地球上的星星》。这部电影不仅好看而且还很感人。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这部电影吧!
电影的主人公叫翼翔,一个8、9岁的男孩,他总喜欢奇思妙想,上课时看着书本上的字觉得它们都在跳舞,写字时总会把字写反,反应也很慢,考试总是不及格,总被老师罚站,老师们不喜欢他,小朋友们也不跟他玩,他的父母不理解他,总觉得他不用心,不努力,不关心他。同学们都升四年级了,他还在三年级,眼看着又一年过去了,他还要被留级,他的爸爸急了,要把他送进寄宿学校,他不想去,但最终还是被送去了。
到了那里,他受到了同样的待遇,见不到自己的爸爸妈妈哥哥,觉得非常的孤独,而且自信心也越来越差。有一天,他们班新来了一位美术老师,这个老师和别的老师不一样,上课非常的有趣。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但翼翔却高兴不起来,后来老师发现了他的异样,通过同学了解了他的情况,并进行家防,了解到他是一个画画的天才,于是开始培养他,增强他的自信心,使用各种方法教他认字、写字、计算……很快,他学会了所有的知识,信心满满,考出了优异的成绩,并在一次画画中得了一等奖。从此他成为了一个“小天才”。
这部电影让我明白:干什么事情都不要和别人比,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天赋,想激发孩子的天赋,先要培养他的自信心,关心他,多陪伴他,给他温暖,给他信心,再耐心地教育他,他一定会茁壮成长。
你喜欢这部电影吗?
追星星的人观后感篇5
?学记》曰: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讲述的是八岁小男孩伊桑有些许自闭,在认读和记忆方面也存在一点缺陷,他在学校在家庭显得尤为孤独,大家包括父母在内没人理解他,他喜欢乱写乱画,喜欢天马行空,喜欢胡思乱想,喜欢沉浸在自己的奇妙世界里,因为与周遭一切的格格不入,即使心疼她的母亲也无奈于父亲的决定毅然将他转学,从此以后,他也将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所幸他遇到了特立独行的尼克老师,他鼓励孩子去思考,去想象,最终经过一系列的特殊教育帮助伊桑打开心结,找回快乐与自我。
长善救失,一个富有爱心的老师,真心走进学生,打动学生,感染学生,特立独行,因材施教,帮助孩子找回自我。伊桑是幸运的.,他能遇见这样一位富有仁爱之心的尼克老师;尼克也是幸福的,在他的教学生涯中能帮助孩子找回属于自己的快乐。于是,关爱与接纳,感应与共鸣,使得金石为开,厚积勃发。
每一个孩子都是地球上的星星,而每一颗都有着自己的运动轨迹,
有的星星并不是为闪光而生,有的星星因为存在而可爱。
追星星的人观后感篇6
看完地球上的小星星,那些遗落在地球上的小星星,心里酸酸的。
以前,对我们班上表现不好的特别调皮捣蛋不好好学习的那几个同学。我总觉得是他们不端正态度,不认真学习。因为我一直相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所以对那些表现不好的同学,我觉得就是他们没有端正态度,没有用心学习。觉得他们是懒,又不遵守纪律,不端正态度。感谢校长组织我们看了这个影片,让我改变了自己的想法。我知道了,他们也想学习,但是也有自己的苦衷,他们没法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没法让自己停下,没法让自己做端正,没法让自己的字写得漂亮,其实他们也已经很卖力很用心。这几天我一直在尝试着换一个方法来教他们,走到她们内心去。万子源,他一直都坐不住,坐不住就会不遵守纪律。下课就爱到处乱跑。我觉得他就是最调皮捣蛋的学生,都是挨批评他。看完地球上的小星星。我想,他是不是有自己的困难的有自己的苦衷?于是,我对他换一种方法,鼓励一下,表扬一下试试,一发现他的优点我就及时表扬,在激励下,他竟然开始写作业了,虽然坚持不了几分钟,也是一种进步的开始。马文艳,每天都不爱穿校服,不爱带红领巾,那天发现他穿着校服我就及时表扬,我说“你穿校服真漂亮,要是再戴上个红领巾就更漂亮了。”没想到第二天她真的穿着校服戴着红领巾了。
还有好多苗壮,郭强,丁国庆……当然,这些。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工作,我要努力坚持着,每天都精神饱满的面对他们。保持每天饱满的激情。我要努力坚持着。
追星星的人观后感篇7
一个有阅读障碍的男孩,字母和数字在他眼里就像在跳迪斯科,因此他总是最后一名,大家都以为他品行极差,同学嘲笑他,老师责骂他,爸爸打骂他,只有妈妈关心、呵护他。就在他自信心即将崩溃的时候,一个特别的老师从天而降,改变了他的命运,发现了他对绘画的天赋。并主动要求替他做游戏,给他讲那些和他一样的名人的故事,用爱感化了他。使他恢复了信心与自信,成为一名优秀的孩子。
观看完《地球上的星星》这部印度电影,我感动和震撼不已!但又绝不是“感动”和“震撼”两词就足以表达内心的感受!阿米尔汗饰演的那位教师太伟大了!这世上能有几个像这位教师一样能够真正开启学生心灵窗户并让学生的潜力发挥到极致的呢?我认为剧中的这位印度小孩伊桑可算是一个“幸运的宠儿”,毕竟“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要不是遇到这位老师,恐怕伊桑这一生就这样完了,在遇到这位老师之前,他的童真、热情与天赋已被世俗无情地压制——对于校方与家长来说,分数与纪律远比前者重要。太喜欢天真烂漫的伊桑了,就连他家附近的两条大狗儿都和他像亲密的朋友一样。但是,当他的调皮、活泼和纯真被校方和家长无情地剥夺后,他的眼神充满着无助和惶恐,看到这的时候,不知道大家是否和我一样感到心疼。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缺点,伊桑也不例外。
他有丰富的想象力。无论是在刷牙时还是在考试时,他总是能有让人觉得很新奇的想象;他喜爱画画,总爱在自然世界里寻求一些灵感;他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观察动物的行为并加以模仿;他向往自由,羡慕鸟儿可以在自己喜爱的蓝天上自由自在的飞翔。
然而伊桑的老师只看到了他的那些所谓的缺点,他们也经常因为这些“缺点”而责骂他,几乎所有的老师都埋怨他。不仅老师不理解他,而且父母也十分地讨厌他。他们希望的是伊桑能像她们的大儿子一样学习成绩优异、活泼开朗。他们也错误地认为伊桑成绩不好是因。为他的学习态度有问题,学习不用心。他们认为伊桑所做的事都是淘气的行为。老师抱怨和父母的无可奈何使他被送到了一个远离父母的寄宿学校。
被送往寄宿学校对伊桑来说是一个十分严重的打击。在寄宿学校初期的每天晚上,他都会因为思念父母、思念家而伤心地痛哭流涕。他认为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在接受惩罚。在学校的这段时间,他几乎陷入了人生的低谷:几乎所有老师都骂他是低能,很懒惰,经常在校长面前报告伊桑的恶劣行径;几乎所有的学生因为他的某些缺陷而挖苦讽刺他;当时的数学数字和英语单词几乎把他逼疯。因此,在周末父母来看他时,他表现地极为冷淡;在学校里,他也出现了厌学轻生的情绪。
本来对于迟缓型、有学习障碍的儿童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关心和爱护他们。但父母和老师的这些行为使得伊桑的性格更加孤僻,甚至在他在学校的画画比赛中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时校长让他上去领奖他都表现的十分的怯懦。就像尼库姆布斯老师说的一样,他是个沉默、胆小、无助的小男孩。他的这种孤僻的性格给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即使新来的美术老师尼库姆布斯的第一堂课上,老师扮小丑、吹笛、唱歌来吸引同学的注意力。在那一堂课上,除了他以外的其他所有学生都深深地被这位老师吸引了,他们在课堂上他很high地和老师老师唱歌跳舞。
新来的尼库姆布斯老师他的教学方法也很特别,他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挥画出自己想要的画。同时老师也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来帮助每一个孩子:对于伊桑第一堂课上空无一物的白纸,老师也没有发火,只是耐心地问他的名字;老师还亲自到伊桑的家中了解情况,跟伊桑的父母说明他们儿子的情况。尼库姆布斯老师耐心地翻查伊桑的作业,并帮助他一步一步向前走。在老师的帮助下,他在画画方面的天赋得到充分的发挥。他也逐渐有了自理能力的同时,他的读写能力也逐渐地提高了。在尼库姆布斯和伊桑的努力下,伊桑终于找到了自信心。在学校的画画比赛上,尼库姆布斯和伊桑分别拿了第二、第一名的好成绩。而他在家庭里也得到了应有的关心和爱护。
电影的最后伊桑和自己的亲哥哥在校园里,高兴地玩耍嬉戏,这是一个有学习障碍的孩子最好的结局。
我想,每个孩子都是特别的,并非同样的教育方式都适合所有的孩子,永远不要将教育格式化!也永远不要将自己的期望强加给孩子!更多时候,与其责骂和惩罚孩子,不如多给他(她)们一些鼓励。另外,比起那些强调分数和强调纪律的世俗偏见来说,孩子们自身的健康(包括身体上的和心理上的)要重要得多!不要让世俗的观念摧残了可爱的孩子们!
追星星的人观后感参考7篇相关文章:
★ 追星的作文8篇
★ 追星族的作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