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作文,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让我们能够客观地分析问题和评价事物,写优秀的作文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文笔巴巴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关于美德的作文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关于美德的作文篇1
中国是一个拥有千年文化的古国。从古至今,流传下了许多优秀的传统美德。这些优秀的传统美德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借鉴与传承。
“世上凡是有真才实学者,凡是真正的伟人俊杰,无一不是虚怀若谷,谦虚谨慎的人。”我们应该要传承中国美德——谦虚。
从古至今,有许多伟人,他们不仅有钱又权还有才。他们完全可以觉得自己比别人高一等,但是他们都很谦虚。如周总理“写我一生的错误”就是很好的事例。
受世人崇敬的周总理,一生谦虚谨慎,平易近人,身为总理虽日理万机、公务繁忙,但每到一处都要深入群众了解情况。60年代他有一次到上海考察,与电影演员们会面,在亲切交谈中,有同志热情向他建议:“总理,您给我们写一本书吧!”可他回签说:“如果我写书,就写我一生中的错误,让活着的人们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
我们应该向周总理一样,学会谦虚。不管你家多有钱,在社会多有地位,学习多好,都不应该骄傲。因为人都是有不足的地方,我们要学会谦虚。
在当今社会,人们觉的谦虚就是否认自己得才能,所以人们总是在别人面前把自己说的多好多好,老是在炫耀自己的钱财、成绩。永远都不知道去向别人学习。像孔子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们就应该谦虚的向别人学习自己不足的地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长。
我们应该把这传统美的延续下去,让更多人学习到谦虚,这样我们中国会大大进步,点燃我们的中国梦。
关于美德的作文篇2
美德是一首动听的歌曲,萦绕在耳边;美德是灵魂的力量,催人奋进;美德是生命的财富,寻到生命的价值;美德是一种境界,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所谓的“美德少年”——就是有着至善至纯美好品德的少年,它不是一张纯粹简单的奖状,而是浸透着一言一行的修身品行。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具有不朽的地位,有着光辉的作用。传统美德是前人经过五千多年不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结果。
首先需要的是良好行为习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学习也是,习惯也是。《弟子规》里的“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告诉我们一个良好的社会公民就是每天都要从这些小事上做起。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在这些小事上一点点落实而养成的。
其次我们要有坚强的意志。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玄奘孤身一人穿过沙漠跟崇山峻岭去印度求法,水囊还在沙漠里坏掉了,连续5天没有水,需要多大的勇气跟智慧才能继续前行呀!
最后我们要做一个对社会有奉献的人。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做人就必须要在社会上立足,社会需要我们共同建造,一个好的社会离不开具有美好品德的人。
我们现在正是学习知识、养成良好的习惯的黄金时期。我们不用像赵国强一样英勇与歹徒搏斗;我们不用学刘子元不顾生命危险跳水救人;我们也不用悉心照料十三位非亲非故的老人……但是我们应记住这句话“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我们要努力去做美德少年,不要一心想着做一些轰轰烈烈的大事,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我们要从捡起身边的纸屑做起;从尊敬师长,不顶撞父母做起;从不说谎话,诚实守信做起……
21世纪的今天,社会充满着竞争,因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所以对新一代祖国的花朵要求不仅仅是博学的才能,而且要有高尚的道德。
社会告诉我们要做一个美德少年!
关于美德的作文篇3
现在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科学技术可谓是日新月异。但在这样的生活中,我们似乎也渐渐淡忘了许多,我试着去找寻,找寻那残留于心底的美好。那一次公共汽车上与你的邂逅,我似乎找到了轮回的美德。
那是一个闷热的夏日午后,天气炎热得如同着了火,一切都显得毫无生气,连路边的树叶也慵懒地打着卷,知了为了保存体力,也收敛了自己的叫声。但我却要乘车去异地的姑姑家,好在自己的座位靠近窗户,时时还有徐徐凉风。
站点上上来了一个七十左右的老爷爷,只见他拄着拐杖,腿脚不是很利索。看着空无一座的汽车,他只能眨巴了几下眼睛,舔了舔干裂的嘴唇,扶着座位勉强地站着。满座的年轻人加上一个站立的老人,使汽车显得是那样的不协调,司机似乎也注意到这一点,在喇叭中喊道:“各位旅客,有给这位老人让个座的吗?”车厢中一阵骚动,随后就是大家依然不动。
也许我应该站起来,因为我是……脑海中闪现出老师无数次的讲解,甚至还闪现了许多英雄的脸庞。望着车厢中一动不动的人群,看着外面骄阳似火的天气,怕热更怕别人鄙夷的神情。于是我选择了退却,把头扭向一边,以躲避内心的谴责。
“老爷爷,你坐我这边吧!我快到站了。”只见一个眉宇间透着稚气的孩子站起身来,脸上虽然渗满汗水,却依然阳光。说着,他就过来扶住老人的手臂。
这时我见过弟弟手上握着一本读本《少年向善,真善美伴我行》。这本书老师也组织我们读过,还谈过感想。想起当时自己的侃侃而谈、慷慨激昂,在看看此时的自己,真是可笑,甚是可悲。
汽车到站,人下去了不少,也腾出了许多空位,只见小弟弟径直走向一个空位坐了下来,还一个善意的谎言。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也许丢失了许多,但是我们也找到了轮回的美德。
关于美德的作文篇4
可乐瓶的代价
晚饭后,我习惯将一袋垃圾放到门外,第二天早晨上班时,顺手拎走。搬入新楼不久,发现围绕门外的一袋垃圾发生的事,颇为蹊跷。正常情况是,一袋垃圾靠在门外等我到天明,可有时候垃圾竟会被人拎走,这让我感到有些奇怪。
渐渐地,我隐约窥探到其中的秘密,这一事好像与另一物产生了联系:在垃圾袋如果放入了可乐瓶,垃圾就会消失;相反,垃圾则存在。于是断定,垃圾袋的消失,应该与可乐瓶有关吧?
后来发生的事,证实了我的判断。
暑假,为带儿子晨练,我起得很早。绕城小跑半圈后回家时,天才刚刚放亮。楼梯爬到三楼,遇上了一位拎垃圾袋的中年汉子。他的左手掐住一只可乐瓶的瓶颈,右手拎着我很眼熟的垃圾袋。
见了我,他的表情突然有些尴尬,估计是认出了我。擦肩而过时,他说,可乐瓶放在垃圾袋里,我想,你们是不要的,我就拿了,顺便把垃圾拎下去,不知,不知你是否介意?我连忙说,谢你都来不及啊!
事情已经很明白了。
这位中年汉子,我也眼熟。常常来小区收点破烂,掏些垃圾。其身份不言而喻,表情中,带着在生活底层挣扎的匆忙和焦虑。
他这样做的用意很明显:值一毛钱的可乐瓶,即便装在垃圾袋中,也不能白拿,要拿,也得付出价值对等的劳动。于是,他用拎走垃圾来作为回报。
同样是可乐瓶,在我的印象中,这汉子是有所取有所不取。上次,我听他收破烂的吆喝声,打开门,“这儿有几个可乐瓶,拿去吧!”我跟他说。他扫了一眼,目无表情,向上走去。当时,我以为他迟钝,便大声喊,可他连头也不回,继续向上走。事后想想,或许是因为我的态度轻慢,或许是他不愿受嗟来之食。不付出,就不愿有所取,他是不想占几个可乐瓶的便宜。
有段时间,我常听到一些言论:什么贫穷是一种病啦,什么穷人缺什么啦。这些论者板着面孔,像严厉的老师,用教鞭边敲边指“穷人的缺点”。其实,他们所说的缺点,是人性普遍的弱点,只是被有意放置到了穷人的身上,大加渲染而已。
不要看低了穷人,或许他们的品质是我们人生的课堂。当某些大鳄毫无愧疚地大肆侵吞社会财富时,一位穷人却不愿意平白无故占有一只可乐瓶。欲将取之,也要为此付出相应的劳动代价。
关于美德的作文篇5
中华美德,人人皆知,“孔融让梨”等经典故事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以来至高无上的美德,更说明了中华民族是一个文化之都。但是,中华美德在今天,仿佛早已被人们忘却,人们对它不管不问,正所谓:此道今人弃如土。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孕育了五千年的辉煌,五千年的历史,留下了璀璨的传统文化。在这历史的长河中,中华美德熠熠生辉。
记得在我7岁那年的一天早上,阳光洒满了大地,我带着十元钱准备到餐馆去吃早饭。在正要过马路时,我先东看看,西看看,在确定马路上没有了车辆时,才慢慢走过。谁知这时一辆摩托车从停车场像风一样突如其来。我来不及躲闪,‘‘砰’’的一声我被撞到了马路边。
但那辆摩托车却一闪而过,一下子不见了踪影,当时的我脑袋很沉重、晕乎乎的。刚好碰到路旁小超市里有几位老奶奶正在聊家常,看见我被撞了连忙跑过来,问:“小妹妹,你哪儿疼,哪儿不舒服呀?知不知道爸爸妈妈的电话号码是多少?”一位看起来面貌很慈祥的老奶奶问我。但我一声也不吭。只知道蹲着大哭。“这位司机怎么缺德啊,撞了人还奶奶一边骂那位司机一边把我从地上扶了起来。
慢慢的,人群越来越多地朝我挤压过来。但我却什么也不回答,只是静静的看着我那被泥土沾满污渍的衣服,和脚上被划过的几道上伤痕。老奶奶在无奈之下只好把我送进了医院。”那位老奶奶牵着我的手在医院里东走西窜。在医生的检查下确定我没有了大碍才放心了下来。
这时,我的心情也平静了下来,借用老奶奶的手机给妈妈打了电话,当妈妈赶到时,却看见老奶奶正在一口一口地喂我吃早餐。我把事情的整个过程都讲给了妈妈听,妈妈和我都很感激老奶奶,嘴里不停的对老奶奶说“谢谢,谢谢。”
中华美德是中华民族伟大的传统精神,让我们保护那颗中国心,不要让它日积月累失去了往日的风采。
关于美德的作文篇6
人世间处处都会有美德,不管是帮助人也好,还是被帮助的也好,都是美德,比如说清洁工为城市打扫卫生,这是一种美德,医生为病人治病。这是一种美德,老师为国家培养出栋梁之材,这是一种美德,所以说,人世间处处都会有美德,而且,还不只一种美德呢?
我们身边也有很多美德,我每天早上起来,向学校跑去,我每天都可以看路上的清洁工——老爷爷,老奶奶们,虽然,他们只是为了一点点钱,而劳动的,但是,我依然很配服他们,他们不仅是城市的好朋友而且还是保护城市的好帮手。我很配服他们。
有一次,我正在洗澡,妹妹突然一下子把凉水拨在我的身上,而倒治我发热了,当天发高烧,我爸爸把我带到医院,让医生给我打针,后来我好了,我还要谢谢医生呢!因为他治好了我的病我的病呀,你知道吗?这也是一种美德。美德不只是一种哦。 老师,每天都会辛勤的为我们这些学生批改作业,而且还没有一点儿的怨言,我知道,其时老师每天也很累,他为我们批改作业,还要很费力气,的去教给我们知识,我常常都会听到人家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在我看来,老师,您就像母亲,每天都会用知识滋润我们着我们,老师培育出栋梁之材,而且还没有修息,你说,这难道不是一种美德吗?
美德,在我的身边,也有出现过美德,那是在考试的时候,我把胶给了别人,可是那个人没有还给我,我很着急,因为快要下课了,因为我的作文还没有写完,我想用胶,可是没人借给我,这时,我的同桌把胶给了我,我很感谢他,在我的心中,他这样做也是一种美德。在世界上处处都可一看到美德,不只我介绍的这几点,还有很多很多。
关于美德的作文篇7
源远流长的中华美德就像一部书,内容不是浅显的青春文学,而是精深的文学名著。
那光鲜亮丽的封面多么引人注目,是岳飞的精忠报国,是孟郊笔下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论语》里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再细细体会,哪怕是小到平时帮助父母做一次家务、取得好成绩不沾沾自喜,都一一纳入中华美德这本厚重的书。
翻开书,首先看到是流芳百世的历史,譬如“负荆请罪”的故事: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赏,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知道之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仆人以为他畏惧廉颇,但是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在蔺相如身上,我读到的是宽容大度、深明大义、知错就改。还有《孔融让梨》、《曾子杀猪》、《大禹治水》……就像一滴水珠,折射出的是太阳的光芒,这件件故事中,体现的是优良的中华美德――礼让、诚信、奉公……
在现在,许许多多人都在为这部书谱写精彩的续集。记得有一次,我被老师请到了办公室。在办公室里我惊慌地等待挨批。
“唉,”我叹了一口长长的气,心想,“我在科学课上做美术作业,照例是要被没收的。”
老师与我眼神交汇的瞬间,我感到老师眼中深深的失望与无奈。静默了一会儿,老师兀地开了口:
“下次,上课要认真一点了。这次,我先原谅你吧。”
就这样,我那惴惴不安的心被老师宽容地安抚了,我绘制的美术作业也一直留着。我在宽容力量帮助下,再上科学课时或其它课时,更认真了。
中华美德在生活中时刻都有精彩的高潮体现,但高潮的到来并不意味着结尾。那些闪闪发光的美德将会从中华长长的五千年历史中过滤筛选出来,在纷乱复杂的人间流芳百世,就像一部精深的书,每时都有人在阅读、撰写着。
关于美德的作文篇8
一般情况堆满了腐草的土地,往往能生长好多植物;清澈见底的河流,常常不会有鱼虾来繁殖。所以应该有容忍的气度和宽恕他人的雅量,绝对不可因自命清高不跟任何人来往,而陷于孤独。
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子路曾为盗贼,甚至还抢劫过孔子,但孔子没有嫌弃他,而是谆谆教诲,使他成为一个言谈举止深合礼仪之人。
清朝时期,宰相张廷玉与一位姓叶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两家毗临而居,都要起房造屋,为争地皮,发生了争执。张老夫人便修书北京,要张宰相出面干预。这位宰相到底见识不凡,看罢来信,立即做诗劝导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母见书明理,立即把墙主动退后三尺;叶家见此情景,深感惭愧,也马上把墙让后三尺。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张廷玉失去的是祖传的几分宅基地,换来的确是邻里的和睦及流芳百世的美名。
有一次,理发师正在给周总理刮胡须时,总理突然咳嗽了一声,刀子立即把脸给刮破了。理发师十分紧张,不知所措,但令他惊讶的是,周总理并没有责怪他,反而和蔼地对他说:“这并不怪你,我咳嗽前没有向你打招呼,你怎么知道我要动呢?”这虽然是一件小事,却使我们看到了周总理身上的美德——宽容。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我们在生活空间里,就是美与丑、善与恶、圣洁与污浊共存。
所以想要成为一个德才兼备、有成就的人才,就必须要有清浊并容的雅量和气度,善于和各种人交往。
关于美德的作文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