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的分层教学目标,帮助教师因材施教,关照到每位学生的成长需求,教案的评估机制能够帮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障碍,进行针对性辅导,以下是文笔巴巴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语文园地一的教案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
语文园地一的教案篇1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1.归类识记8个词语,认读11个生字。
2.体会近义词的意思差异,学习用“有时候……有时候……”“在……在……在……在……”的句式说话。
3.会写2个左宽右窄的字,2个左窄右宽的字。
4.积累古诗《梅花》。
5.朗读科普童话《企鹅寄冰》,感受阅读的快乐。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识字加油站
1.认读词语:(出示户外运动者图片)今天,王叔叔要去参加野外活动。去野外活动得带野外活动的必备行装,说一说,王叔叔准备了什么?
提示:在学生交流的时候,带领学生认识事物并熟读词语;教师还可通过追问,引导学生认识事物的作用,例如“为什么要穿登山鞋?为什么要带望远镜?”等。
2.猜认游戏:野外活动的装备都认识了吗?老师已经都把它们放进了“行李箱”,谁带大家再来认一认?
提示:教师提前做好词语卡片,一面是词语,一面是图片,放进一个小盒子;请学生抽取后,出示图片面,让其他学生猜;再出示词语,让学生结合图片反复识记。
板块二字词句运用
1、读一读。
迎上去穿衣裳甩甩头追上去披红袍摇摇头
对比体会动词运用表达的效果。
2.游戏。
(1)教师宣布“你说我做”的游戏规则:教师说词语,学生做动作。
提示:教师打乱顺序念词语:穿衣裳、甩甩头、披红袍、摇摇头;教师在评价时,引导学生区分“甩”和“摇”,“穿”和“披”的区别。
(2)继续游戏:一学生说词语,其他学生做动作。
提示:学生说的词语中带有“穿、披、甩甩、摇摇”,但是不能和以上四个词语相同;可以换不同的学生上台来说词语。
3.用“有时候……有时候……”说话。
(1)读句子:我的脾气怪在哪里?
要点:用“有时候……有时候……”的句式,从“温和、暴躁”两个不同的方面写出了我脾气的“怪”。
(2)出示情境说话:
课间游戏真好玩,有时候,有时候。
妈妈真会烧菜,有时候,有时候。
天上的云总爱变,有时候,有时候。
(3)你能用上“有时候……有时候……”说说你的日常生活吗?
4.用“在……在……在……在……”说话。
(1)读句子:水做了哪些事?
(2)我们每天也会做很多事,请你说一说。
提示:此处先请学生说出做的事即可。
(3)你能用“我在什么地方做什么”的句子说一句话吗?
(4)谁能把这样的句子连起来说两句、三句,甚至是四句?
提示:在说话指导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把在同一个地方做的不同事情放在最后说。
板块三书写提示
1.读一读:这几个字都认识吗?谁能给它们组一组词?
2.观察:这四个字都是什么结构的字?你能把它们分成两类吗?
要点:一类是左窄右宽;一类是左宽右窄。
3.教师引导观察并讲解要点。
提示:教师可用写字口诀帮助学生识记书写要点,例如“体型窄,左边站,横要短,捺要收。右边宽,要舒展。笔画穿插不分家,左右谦让才美观。”
4.教师范写并指导要点。
作:左右两个撇长短差不多,右边的撇要穿过竖中线;右边的竖是主笔,要写得舒展,比左边的`竖长;三横要摆均匀。
法:左低右高,右边的“去”占整个字的三分之二,竖要靠近竖中线,第二横是主笔,靠着横中线写。
都:左高右低,“者”一撇要舒展,包住下边的“日”;右耳刀的竖要舒展。
别:左右基本等高,左边的撇要舒展,右边“立刀旁”的竖勾要舒展。
5.学生练习写,教师做评价。
提示:评价的要点要围绕左右结构两部分关系的处理展开。
板块四日积月累
1.师范读:请你用心听,哪些字不会读的,把它圈一圈。
2.生跟读:教师读一句,学生跟一句。
3.图文结合,了解梅花。
提示:教师在引导学生看图的时候,可提问,图中的梅花长在什么地方?梅花在什么季节开放?为什么人们都喜欢梅花?
4.小组比赛读。
板块五我爱阅读
1.认读“寄”。
(1)出示“寄”:这个字,谁会读?
(2)谁能给这个字组个词?
要点:寄送、寄信等。
2.认读“企鹅”和“狮子”。
(1)出示插图:认识这两个动物吗?
(2)出示“企鹅”和“狮子”:谁来读一读?
(3)他们分别生活在哪里呢?
要点:狮子生活在非洲,那里很热;企鹅生活在南极,那里很冷。3.听老师讲故事,请你边听边猜。
提示:教师可在故事的关键点处提问,例如:南极在哪?非洲在哪?狮子为什么让企鹅给它寄冰?狮子大王收到了企鹅寄来的箱子,箱子里有冰吗?企鹅收到了狮子大王寄回的箱子,箱子里是什么呢?为什么冰寄到狮子那里变成了水,退回来又变成了冰?
4.你能学着老师的样子也讲讲这个故事吗?
5.狮子大王和企鹅都感觉到很奇怪。小朋友们弄明白了吗?请你寄封信给狮子大王和企鹅,告诉他们原因。信里该写什么呢?请你想一想。
要点:冰从寒冷的南极到炎热的非洲,冰变成了水;水从炎热的非洲到了寒冷的南极,又变成了冰。
语文园地一的教案篇2
一、日积月累
1.谈话导入。
导语: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属相吗?知道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属相吗?(学生自由交流)我们每个人的属相都是十二生肖里的一员,十二生肖的成员有哪些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2.(课件出示十二生肖)学生自主认读;再同桌互读,互查互纠;然后小组之间开展朗读竞赛活动,比一比哪一组读得好。
3.(课件出示生肖邮票、绘画、民间工艺作品)学生欣赏,了解生肖文化。
4.游戏。
发十二生肖头饰,齐读课文时,被提到的生肖按顺序站好并做出该生肖的标志性动作。
5.全班比赛背诵十二生肖,注意按照顺序背诵。
小结:十二生肖是我国悠久的民俗文化符号,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关于十二生肖,我国还流传着丰富的民间传说。同学们在记住十二生肖的同时,也可以找一找有关十二生肖的故事读一读。
6.阅读下面这首关于十二生肖的儿歌。
二、我爱阅读
1.激趣导入。
导语:“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春天来了,小柳树越来越美了,人们纷纷吟诗称赞她。听着人们的称赞,小柳树得意极了,骄傲地对身旁的小枣树说起话来。她们说了些什么呢?快去读一读《小柳树和小枣树》的故事吧。
2.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正确、读通顺。
3.检查自读效果。
(1)(课件出示生词)指多名学生认读。
枣树弯弯曲曲浅绿色跳舞
光秃秃实在忍不住树荫
(2)指名接力朗读课文,一人一个自然段。
4.默读第1~4自然段,了解春天里的小柳树和小枣树。
(1)画一画:画出描写小柳树和小枣树外形的词句。
(2)想一想:小柳树和小枣树的外形有什么不同?小柳树前后有什么变化?
(3)学生分组交流后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①课文中是怎样描写小柳树的美的?(指名读后,其余学生补充)
②指导朗读:春天来了,小柳树越来越美了,你们能通过朗读来展现小柳树的美吗?
③小柳树越来越美了,小枣树呢?(指名读描写小枣树样子的句子)
④小柳树觉得自己长得好看,嘲笑小枣树,你能读出小柳树嘲笑、得意的语气吗?
⑤听了小柳树的话,你有什么感受呢?(学生自由交流)
5.默读第5~8自然段,了解秋天里的小柳树和小枣树。
(1)默读课文,画出描写小柳树和小枣树的有关语句,体会小枣树的变化。
(2)分角色朗读第6自然段,体会小柳树心情的变化,指名说小柳树担心的原因。
(3)小枣树有没有嘲笑小柳树?她是怎样对待小柳树的?读小枣树的话,想一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6.说一说:你喜欢和小柳树和小枣树中的谁交朋友?为什么?
7.学做阅读卡。
我的阅读卡
我的问题
1.小柳树和小枣树的外形特点有什么不同?
2.小柳树和小枣树各自的'性格特点是怎样的?
我的解答
1.小柳树:腰细细的,树枝绿绿的,穿浅绿色的衣服,叶子又细又长。小枣树:树枝弯弯曲曲,结又大又红的枣子。
2.小柳树:得意、骄傲、不懂礼貌,但又能认识到自己的过错。小枣树:宽宏大量,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
本单元语文园地的教学注重了对学生不同能力的培养,如“识字加油站”注重培养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的能力;“字词句运用”注重培养学生识别形近字和查字典的能力;“我的发现”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我爱阅读”注重培养学生的交流和感悟能力等。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在每堂课、每个环节中去引导、去渗透。
语文园地一的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选择一个课外读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同时认真听其他同学讲名人故事,交流读后感想。
2、写一篇习作,介绍自己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3、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
4、读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
5、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1、口语交际。
2、习作练习。
【教学准备】
收集自己准备讲的名人故事中涉及的名人图片、名人像,准备讲名人故事时用。
【教学课时】
4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讲名人故事
【课时目标】
1、培养学生大胆、大方和他人进行交流的好品质;
2、注重交际习惯的提示和引导: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可以补充。
3、学生体会到和同学交流的快乐。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结识了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等许多名人,课外大家也在读名人故事、寻找名人资料,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二、读读要求
1、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可以补充。
2、听了以后有什么想法,大家互相交流。
三、分组举行,组内交流
1、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所画(或收集到)的名人像或图片,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
2、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
3、小组评价,评出本组“故事王”、“最好听的故事”、“听得最认真的同学”。
四、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王”、“最好听的故事”、“听得最认真的同学”名单,教师颁奖。
2、全班交流:
荣获“故事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王”给全班同学讲讲?
3、挑选一、二名“故事大王”讲故事:
共同评议讲述情况。如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等等。
五、畅谈感想
1、听了组内同学讲的名人故事、“故事王”讲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可以谈谈对名人行为、品格的评价,可以联系自身和现实情况发表感想。
2、学生畅谈感想。
3、教师小结:
一位位名人是一座座丰碑,他们的崇高思想与品格就像一座座灯塔,让我们将他们的形象永远铭记在心中,从他们身上获得力量,学得智慧,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六、作业设计
课后继续交流名人故事。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课时目标
1、要写清楚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2、要写值得写的事,并能从这件事看出熟悉的人的品质。
3、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学了这组课文,我们结识了好几位名人,他们或关爱自然,或平易近人,或善于思考,或诚实守信,一个个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我们大家也有许多熟悉的人,在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写的事,这次我们就来学着写一写。
二、帮助选材,让学生有东西可写
1、小组交流:
你最熟悉的人有哪些?哪一个留给你较好的印象?
2、小组交流:
该人怎么会留给你这样的印象?他身上有什么值得写的事?
引导学生围绕给自己留下较好印象的人展开回忆,提示要介绍“值得写的事”──值得宣传介绍的、值得他人学习的事。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学生有话可说,也使学生在自然而然中进入了写作的状态,降低了学习难度。
3、教师指导写好事件:我们就来把这件事写下来。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是怎样的?把以下几个要点考虑一下,把事情想清楚。
⑴ 事情发生的时间。
⑵ 事情发生的地点。
⑶ 事情中的主要人物。
⑷ 事情的起因。
⑸ 事情的经过。
⑹ 事情的结果
三、教师指导写好人物形象
1、抓特征,一定要抓好肖像描写:
千人千面,人的外表是很少有雷同的。但是仅有外表描写是不够的,因为人是立体生动的,不是呆板的模特,他有自己的思想,有不同于他人的行为和习惯,所以写人物外貌时要体现出人物神采──“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因此,要学会画眼睛,学会抓住描写对象身上最能表现个性特征的东西进行刻画,这样,这个对象就能栩栩如在眼前。
2、抓语言,一定要抓好对话描写:
语言要个性化,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流露,不要人云亦云,千人一腔。
3、抓事例,一定要抓好细节描写。
四、学生动笔写习作
语文园地一的教案篇4
教学要求:
1、能用不同的形式介绍家乡的特产,把话说完整,并尽量用生动的语言打动别人。
2、正确使用普通话,态度自然大方,乐于与人交谈。养成在交谈中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学习恰当评价别人的话。
3、与人交流要注意使用礼貌用语,语气和蔼,态度诚恳。
教学重点:
用不同的方式介绍家乡的特产
教学难点:
把家乡的特产说具体
教学准备:
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东莞其中一种特产去搜集信息,进行整理,并鼓励他们把特产带到课堂上让大家进行品尝。对于学生自由组合的小组和要介绍的特产,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以一个游客的打扮进入教室,说:今天见到这么多活泼可爱的同学们,心里真高兴,向大家问声好。
?用问好的方式向大家问好,让学生真的把我当成了客人,十分乐意的向我介绍。这样一个语境的创设,消除了师生间的距离,营造了主人、客人直接交流的氛围,使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成为水到渠成般的自然,突出口语交际课的特点。】
几天前,我来到东莞这个美丽的地方,游览了虎门炮台,黄旗山等地,东莞真不愧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可唯一感到遗憾的是我就要回家乡了,本想把东莞好吃的东西带回去给爸爸、妈妈尝一尝,可找来找去,什么也没找到。东莞是不是没有好吃的东西呀?
?激起学生反对,让学生想说乐说】
二、出示课题
师:东莞真的有这么多好吃的东西?那就请你们来给我介绍一下(指屏幕齐读课题:家乡的特产)(师板书)
三、介绍特产
1、说特产:每人一句话介绍家乡的特产
师:你们说了这么多的东西,那么它是什么样?怎么吃?什么味道?我还是不知道呢?(生端出特产请我品尝)看起来都挺好吃的,那我先尝谁的呢?这样吧,同学们不是在下面分组收集了许多有关这些特产的资料吗?那咱们就以小组的形式把收集到的资料整理一下,看哪个小组能说得让我垂涎欲滴,那我就先尝哪个小组的。
2、展示资料夸家乡
①分组交流,整理收集的图片或文字资料(这是学生第一次的创造)
②分组相互介绍(一人发言后,其他同学可自由补充)
教师在学生介绍的过程中,随机指导学生能从各个方面把好吃的东西说具体,如:名称、样子、颜色、味道等,其他小组同学可以给予恰当的评价,说说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学生自由汇报时会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介绍没有顺序,缺乏条理等。我以客人的身份引导学生进行恰当评价,找出问题,并板书出来,以提醒其他小组借鉴。这样做是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充分体现新课标的精神。学生成了评价和被评价的两个主体,他们直接对话,坦诚交流,比起教师的'评价来,更容易接受。从而使学生的介绍也通过评价逐渐达到完善,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悄然中进行了语言训练,又一次突出了口语课的特点。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更融洽。】
③待几个小组介绍后,再播放投影资料,引导学生改用其他形式再次向大家介绍(这是学生第二次创造)
?观看资料,使学生产生极大兴趣,再次激活学生思维,积极投身于再创造之中。】
2、尝特产
听了你们的介绍,我觉得每一样都非常好吃,都想尝一尝了,行吗?(教师尝后,谈出自己的看法)
3、夸特产
师:原来东莞有这么特产呀!如果每个组都能说出几句响亮的广告词,让大家一听就能记住,一听就想去吃,那东莞这些好吃的东西一定会冲出东莞,走向全国,甚至会誉满全球!怎么样,想试试吗?开始吧。
①学生练说广告词(这是学生的第三次创造)
②在小组内交流,补充
?充分调动学生运用语言的潜能,还学生一个创造语言、运用语言的空间。在教学中三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一直处于亢奋状态,想说乐说,欲罢不能。】
4、动笔写作夸家乡
(1)把自己介绍的内容和听到、看到的有关内容加以综合,组成一段夸家乡的话写下来,也可给自己的画或照片配上一段文字,还可以用连环画的形式表达。
?灵活多样的写作形式,学生创设了广阔的个性发展空间,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2)把写好的话读一读,和你的伙伴交流分享。
?学会欣赏,感受成功的喜悦】
四、拓展活动
师:来而不往非礼也,你们给我介绍了这么多好吃的东西,我也想把我家乡好吃的东西介绍给你们好吗?(看影片,听介绍)
?我以游客的身份介绍我家乡的特产,让学生对我的家乡也有一定的了解,并为课下作业的布置做了很好的铺垫】
五、结束语
师:我提议,同学们在课余时间用各种方法去收集家乡的特产,更全面的去了解家乡。
?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这节课这样设计,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极大的丰富了信息量,并把课内外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带着信息进课堂,又带着信息出课堂。】
语文园地一的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学习以诚恳的态度、真诚的语言与他人交流,懂得真诚待人是一种良好的品德。
2、学会在合作中说真话,告诉别人心里话。
3、积累有关诚信的词语及古诗文名句。激发学生待人诚恳、讲信用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话题
1、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例如:别人有事找父母亲,父母亲不在家;班上的一个同学病了,好几天不能来上课;有的同学在校园里随地吐痰等等,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事呢?(学生自由发言从而引出板书:以诚待人)
2、想一想,平时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这样的事,如果有,你是怎样对待的?
二、讨论交流
1、自主准备,在小组内交流。
注意:举具体的事例,再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然后对这一做法作评价。接着,其他组员轮流发言。
2、各小组选派一位学生准备在班上交流。
三、班级交流:
1、注意事项:对参与交流的学生作适当的.鼓励和评价,并随机规范其语言。
2、出示“以诚待人”的名句: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动者也。”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 “自诚明,性也;自明诚,学也”
诚而后才有真仁真义,不诚只能是假仁假义;诚而后才能躬行实践,感人感物,不诚则遇难而退,有始无终。所以诚存则仁存,诚立则仁立。
习作:先学习“我的发现”
读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说说小东说了习作上的哪些好经验。
归纳过渡:习作除了留心观察周围,把自己观察到的事物写下来之外,还可以把自己心里想的事,或者想对别人说的话写下来。
一、创设情境,激发表达欲望。
1、同学们,最近有几个同学找我谈心,说了自己的心里话。有的说自己学习成绩提高不快,心里很着急;有的同学说爸爸、妈妈管得太严,一点自由都没有;还有的同学说平时作业太多,没有时间读课外书等等。我很感谢这些同学,那么信任老师,把老师当知心朋友。这说明老师和同学们交流得不够。今天老师为大家创造一个机会,诚恳地希望同学们把藏在心中的话说出来。如果是高兴的事,让同学和老师共享;如果有什么不愉快的事,说出来会痛快一些,也许大家能为你解忧;有什么困难,请大家帮你出出主意解决;你们说好不好?
二、明确要求,拓展表达思路。
1、指名朗读“习作”要求。
2、说说什么是“心里话”。
3、这段话里告诉我们从哪些方面来说心里话?向谁说?除此之外,还有哪些要求?
4、针对上述问题,组织师生之间的对话,互相启发,拓展思路。
三、小组合作,生生互动。
1、小组内的同学互相交流,互相评议。教师巡视,倾听,并发现“典型”。
也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伙伴,互相交流。
2、对照本次习作的要求,学生评议。(教师小结、点评,并强调习作中的注意问题。)
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心里话是向谁说的。
2、话的内容要真实。
3、习作时可自由选择第一人称“我”,也可以用第二人称“你、您”。体裁上可以用书信、日记或其他。
四、动手练笔,交流修改。
1、学生动笔习作。
2、选择学生例文,师生共同点评。
3、相互朗读习作,相互点评。
4、自我修改。
日积月累趣味语文
1、告诉学生,这些都是从古诗文中选取的名句,每句话都包含着深刻的道理。
2、逐句自读。
3、说说自己能读懂的句子,提出不理解的。
4、教师释疑。
5、熟读、背诵。
趣味语文
1、联系本单《中彩那天》等课文,指出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自读。
3、师生共同举出生活中的事例,理解“自信、守信、诚信”等等。
4、小练笔:选取其中的一个带有“信”的词,再根据这个词的意思,写一个事例。
语文园地一的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交流“按照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2、学会按照一定顺序介绍自己参观或看到的景物。
教学重点
懂得怎样按照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按游览的顺序或景物变化的顺序写景物。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新课教学xx分钟
交流平台
1、怎样才能把自己参观的景物或看到的景物按照一定顺序写下来呢?听听下面同学们是怎样讨论的吧:
出示:
小敏:写游览过的一个地方,可以按照游览的顺序来写,如,《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按游双龙洞的顺序来写的,游览经过清楚明了。
小杰:可以把特别吸引你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如,《记金华的双龙洞》重点写了外洞和内洞之间的孔隙。
小丽:如果景物发生了变化,可以按照变化的顺序来写。如,《海上日出》的第2~3自然段就是按照早晨太阳变化的顺序来写的。
2、探究讨论
(1)谁能说出以上讨论中,提到几种描写景物的顺序?
(2)指导:描写景物,可以按照游览的顺序或者景物变化的顺序写,还要抓住重点景物写,做到详略得当。
3、学生结合本单元课文说一说描写景物顺序的问题。
(1)《海上日出》就是按照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太阳变化的顺序来写的。
(2)《记金华的双龙洞》是按照游览的顺序写的`: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4、指导讲解
(1)学生思考:按照一定顺序描写景物,还要注意什么?
(2)教师指导:要抓住重要景物写,写得详细些、具体些,才能给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如《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抓住内洞的景物详细些的。
初试身手
(一)星期天,你要带一位同学参观植物园,根据下面的示意图,画出参观路线,再用一段话按顺序介绍。
1、分组讨论
(1)学生分组讨论以上问题。
(2)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做汇报。教师把各组意见不一致的地方记下来,和全班同学一起来分析。
2、出示参观路线。
①南门-芍药园-松林-天鹅湖-纪念馆-望湖亭-郁金香园-东南门
②东南门-郁金香园-望湖亭-天鹅湖-纪念馆-松林-芍药园-南门
③北门-纪念馆-望湖亭-郁金香园-松林-芍药园-南门
3、用一段话按顺序介绍。
示例:
①南门进入,往西北方向走,再往东走看到天鹅湖,沿着湖往北走,路过松林,绕过北门,往东走,来到纪念馆,继续往南走,到望湖亭,再往南走到郁金香园,继续往南走,从东南门出去。
(二)观察附近的一处景物,和同学交流看到了什么。想一想,按什么顺序说别人才能明白。
1、观察一处景物,想好按照什么顺序介绍。
2、相互交流,提出建议。
3、学生汇报,师生评价。
4、示例:
我的家乡在新余,它是一座现代化新型崛起的工业城市,更是一个风景秀美的旅游胜地。在这里,拥有着一个景色秀丽、颇富神秘气息的天然湖泊--仙女湖。
仙女湖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总面积约298平方公里,其自然风光旖旎,人文气息浓厚。它的秀堪与庐山相比,它的美也不亚于浙江的千岛湖,你若不信,就跟随我去看看吧!
走进仙女湖,一路迎着春风,随着树木,坐着小舟来到“蛇岛”。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块灰白的石头,上面刻着一条金灿灿的大蛇。怪不得叫蛇岛,可真吓人!那气势,乍看一眼一定会被吓得破了胆。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小蛇在岛内也是随处可见,纪念馆内还陈列着各种名目的蛇标本,真可谓触目惊心呀,不愧为“蛇岛”的称号。
再接着往前走,我们就到达了“爱情岛”的“爱情林”。沿着一条又窄又长的石子路向前走,就到达了“爱情林”,一字排开的茂盛的树林绿的发光。微风吹过,树枝荡漾,给人无限的遐想。绿的树伴着绿得没有一丝杂色的草以及那五颜六色的小花儿给人一种清新爽朗的感觉,让人如入仙境。有时候,透过密密的树叶,太阳筛下一束束金光,照在湖面上,照在石子路上,那碎碎的阳光就像一块块金币,让人目不暇接。
之后,我们还去了美丽的桃花岛,奇妙的龙王岛,神奇的仙来岛……在那里我还留下了漂亮的身影呢。
是啊,碧水环绕着绿树,绿树陪衬着红花,把这原本就秀丽明艳的仙女湖打扮得更加妖娆多姿。
(三)布置练笔
以“美丽的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注意选材合理,重点突出,中心明确。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交流平台”中主要讲了两层意思,一是学习交流“按照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二是要抓住重点景物去写。教学这一部分时,先让学生探究讨论提到几种描写景物的顺序,然后交流指导,学生收获不小,特别是与课文结合来理解指导的内容环节,更具有实际意义。
不足之处:
教学“初试身手”栏目时,放手让学生分组后讨论时,部分学生反应不积极,未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去,我并未针对此现象及时给出解决的办法,后期我会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活动,用鼓励性的语言给出正面的引导。
语文园地一的教案篇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①用现有的识字方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学会15个生字,理解新词;
②复述课文主要内容,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③通过讨论和想象,提高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然后完成课后第二题;
②通过合作解疑,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懂得诚信是人生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
二、教学策略:
1、略读复述、把握主要内容。
2、合作讨论、相机点拨、突破难点。
3、感情朗读、激发想象、说议结合。
三、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略读。自由读课文,读通语句。
2、鼓励好同学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相机出示关键词。
(教师范读: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幺事情?)
3、请成绩一般的同学根据提示复述主要内容。对表达完整的同学提出表扬,发放进步星。
4、请学困生根据提示复述其中的一部分内容。只要敢于起来说,就应该表扬,发放进步星。
5、识字教学:学生自主识字后出示幻灯片,请学生将课后的15个生字归类,当堂学习掌握。
跟“手”有关的字:
跟“心”有关的字:
最容易记的字:
最难写的字:
自己练习组词写两遍,然后听写,改错。
(二)让学生将自己读懂的内容改成问题,向其它同学提问。
学生问:“父亲”正面临的一个道德问题是什幺?
教师追问:没有道德的人会怎样做?
学生问:为什幺“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教师追问:汽车难道不是财富吗?
教师帮助学生举例:“父亲”为什幺中了彩还不高兴?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充分地说明理由和根据。
(三)发挥想象,回答问题。
①库伯把汽车开走后,“我们”一家的心情怎样,体会人物对话。
②“父亲”不把汽车给库伯,结果会怎样?
③如果你是文中的某一个角色,又会怎样做?
④将自己所说的内容写一写。
语文园地一的教案篇8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认识、会写“皮、巧、根、陡、踩、刺、搭、磨、斧、坡、渐、栏”12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们为什么把后来修建的桥仍称做“皮巧根桥”。
过程与方法
以dvd辅助教学,在品读感悟中理解课文内弄,在讨论中交流中明白做人的道理。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皮巧根不怕吃苦,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的音、形、义;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领悟人们为什么把后来修建的桥仍称作“皮巧根桥”,并从中受到感染。
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dv.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指导书写1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1、说说你见过什么样的桥?(指名回答)
2、今天我们学习《皮巧根桥》,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自由读文,做好标注。
2、听dv朗读课文,听清生字、难字的读音。
3、dv出示生字,同桌之间相互检查生字的读音。
4、指导听读词语。
5、完成dv中拓展与链接中的连字组词和比一比再组词。
6、读准多音字字音。
干:ɡān ɡàn便:biànpián
7、指导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学生自由读文,将意义相同的自然段合并成一段。(1-3)(4-6)(7-8)
2、合作交流,完成练习。
小河上的桥修了三次,第一次是用一棵_____,后来,木桥烂了,村民们造了______,不多久,因新修公路,这儿___________。但是这座桥一直叫做________课文赞扬了皮巧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1、选择喜欢的方式自由识记生字。(读、书空、描写等)
2、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范写。
3、学生在作业本上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板书设计:
15皮巧根桥
皮巧根陡踩刺皮巧根搭木桥
村民们造新桥
斧坡渐烂搭磨修公路架大桥
作业
1、读拼音,写词语。
dà qiáomódāo fǔ zi jiàn jiàn
( )( ) ( ) ( )
tiě lán ɡēnběn cǎi tàcìɡǔ
( )( ) ( ) ( )
2、辨字组词。
皮( )栏( )踩( )根( )
坡( )烂( )彩( )艰( )
3、按要求把句子写具体。
皮巧根搭桥。(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怎样搭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们为什么把后来修建的桥仍称为“皮巧根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分自然段读文。
2、小河上的桥从一根白柳变成新桥,又变成一座大桥,为什么还以皮巧根的名字命名?
二、读中理解,突破重点。
1、引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全文,你认为皮巧根是个怎样的孩子?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2)讨论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解决以下问题
从1-3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什么?对文章有什么作用?
看课文插图里有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与课文哪一部分相关?
从4-6自然段中找出描写皮巧根吃苦、细心、为他人着想的.语句品读。
2、从dv中品读句段,完成练习,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激思。
(1)自由朗读第7-8自然段,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2)交流感受。
三、读中感悟,突破难点。
1、默读思考:人们为什么把后来修建的桥仍称为“皮巧跟桥”?
2、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四、全课小结。
你从皮巧根身上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15皮巧根桥
爱听英雄故事磨斧
皮巧根为什么搭桥砍树
(方便村民)想架桥
不怕吃苦为他人着想
村民们:造新桥架大桥
(皮巧根桥)喜爱感??
作业
1、给句子换一个说法,意思不变。
大人们都不允许孩子抄近路上学,但谁愿意去走远路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照样子把下面每组句子合并成一个句子,意思不变。
例:他赶忙跑回家。他磨快了斧子。他来自白柳树旁。
他赶忙跑回家,磨快了斧子,来到白柳树旁。
(1)我来到图书馆。我查阅资料。我找到了《身边的小英雄》这本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要爱惜粮食。我们不要浪费粮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子听到了小鸟的歌唱。王子听到了微风在树叶间的低语。王子听到了小溪潺潺的流水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做一件让别人称赞你的事。
语文园地一的教案精选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