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教案的评估,教师能够更好地把握教学效果,及时进行调整,教案的评估机制能够帮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障碍,进行针对性辅导,下面是文笔巴巴小编为您分享的语文园地一的教案通用5篇,感谢您的参阅。
语文园地一的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向课余生活安排得好的同学学习,安排好自己今后的课余生活,且认真执行计划。
2.习作介绍自己的课余生活,写好后读给父母听,让他们分享。
3.发现一些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准确区别。
4.读“认”,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
5.熟读背诵古诗《小儿垂钓》。
6.积极参与展示活动,精心准备采用最好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课余生活。
教学重点
学习多音字,读读认认和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口语交际和习作。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安排:
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完成口语交际,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口语交际 我们的课余生活
1.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民族小学孩子的课间活动,与苏联小朋友一起发现了蒲公英的秘密,目睹了槐乡孩子爬上高高的槐树割槐花挣学费的情形;我们安排了自己的课余活动,认真执行计划,这一阶段的课余生活充实而又有乐趣,许多同学都想把这乐趣与大家分享。
2.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在组内展示各自的课余生活记录本,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自己在课余都做了什么事,有哪些收获和感受?
a.可以讲讲课间课后同学间开展的游戏、娱乐活动;
b.可以讲讲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小制作、小发明、调查考察活动;
c.可以讲讲自己读了什么好书,完成了多少万字的读书量,摘了多少卡片,增长的见识和受到的教益;
d.可以讲讲自己在兴趣爱好、个人特长项目上花了多少功夫,有多少长进;
e.可以讲讲自己随同学伙伴或家人外出游览、休闲获得的新发现、增长的新见识;
3.全班交流。
每组推选一位优秀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4.共同评议。
a.就刚才几位同学们交流的来看,他们的课余生活安排有何不同?我们评比谁的课余生活安排得好,是不是就看谁的课余生活计划安排得满,谁的课余生活项目记录得多?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后达成共识:看谁的.课余生活安排得好,不是看谁的计划安排得满,谁的记录本上记录得多,而是要看谁的计划安排得切实可行,课余生活计划中的各项安排得到真正落实。
b.评选出活动新颖、有趣,开展得认真深入,收获丰富、感受深刻、对大家启发大的同学,教师颁发“课余生活之星”奖章。
c.谈谈了解了他人的课余生活之后自己的打算。
课后记:
语文园地一的教案篇2
【设计理念】
精心设计情境,让学生自始至终在介绍本领,教本领、学本领的情境中饶有兴趣地参与交流;努力转变角色,让学生在宽松的交际氛围中积极主动、无拘无束地进行交际;充分体现互动,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双向互动、多向互动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
【学习目标】
1、以教你学一招为话题进行交流,学会把自己拿手的本领说清楚。在交流中培养按一定顺序表达的能力。
2、学会认真倾听、主动提问、文明插话,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
【预设教学过程】
一、双向交流,介绍拿手本领
1、谈话导入新课。
2、介绍本领名称,随机展示本领。
3、介绍拿手本领,进行双向交际:
⑴
教师引导,生生示范:
教师引导两位学生互相了解、介绍拿手本领,进行交际示范。
⑵
评价讨论,明确方法:
在对两位同学的交际进行评议的基础上,出示友情提示一:
说说拿手本领是什么?这一招好在哪里?注意说话要有礼貌。
⑶
寻找朋友,双向交际:
学生向小组内的好朋友了解并介绍自己的拿手本领,进行双向交际。
⑷
交际展示,点评提高:
请两位学生展示交流过程,引导学生进行评议。
4、谈话小结,出示话题:教你学一招。
二、多向互动,教学拿手本领
1、教师展示本领,师生示范交际。
教师在教学生本领的过程中与学生示范交际,引导学生学会按顺序说清自己的本领是怎么做的`,学会及时提问、礼貌插话。
2、引导学生评价讨论,明确交际方法。
在讨论教本领时师傅、徒弟各应该怎么做的基础上,出示友情提示二:
师傅:按顺序说清怎么做?解答徒弟的疑问。
徒弟:一边听一边动脑筋,及时提问。
3、组内互教本领,评比优秀师傅:
学生在小组中轮流把自己的本领教给其他同学,进行多向交际。每组评出一位教本领时按顺序说得最清楚的同学为优秀师傅。
4、全班交流反馈,展示教学成果:
请优秀师傅代表把拿手本领教给全班同学,教师引导学生及时提问,文明插话,进行交际。
三、自由交际,介绍并教学本领
1、出示友情提示,明确交际方法:
师生谈话,出示友情提示三:
寻找好朋友,互相介绍自己的拿手本领,再教一教,学一学。
2、自由组合,介绍并教学本领:
学生离开位置,寻找好朋友,在介绍本领的基础上,互教互学各自的拿手本领,进行综合性交际。
四、拓展延伸,课外交际
师生谈话,出示友情提示四:
1、课后把自己的拿手本领介绍给其他人。
2、看看周围的人有什么拿手本领,请他说说怎么做的,并主动向他学一学。
语文园地一的教案篇3
【教材简析】
“我的发现”抓住了这组课文的共同特点,引导学生交流:读书,就要进入文字所描绘的意境,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
“日积月累”安排的是有关自然景观的四副对联。阅读对联能使学生感受到汉语的节奏美,体验句子的对称美。
“趣味语文”安排了两项有趣的语文活动。第一项活动是结合对联的内容,辨析“好”字的读法,将对联的意思表达正确。第二项趣味活动是读回文句。
【教学目标】
1.能一边读课文一边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
2.积累对联。通过诵读诗句懂得大概的意思,想象画面,积累诗句。
3.能独立进行搜集祖国锦绣河山图片资料的语文实践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同时培养孩子们搜集信息的能力和兴趣。
【教学重点】
积累对联。
【教学难点】
1.学会边读课文边想画面的学习方法。
2.学会搜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用各种不同方式表现自己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我们一起去听听小林小东的发现。你有何发现?
2.读一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启发学生:他们在对话中谈的是什么内容?
3.说说自己的发现:受到的启发是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
4.教师另外提供一篇文章,让学生读读,说说读后头脑中浮现出了什么画面。
二、日积月累
1.学生熟读
(1)自己读一读“有关自然景观的四副对联。”。
(2)指名读,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每一副对联的大概意思
(3)小组比赛,说说发现了什么?(①诗句都是写景的,并且每组中都有联系。②引导学生发现对联中上下联的对偶关系。如:单个字相对,雾—天,锁—连;两个字组成的词语对应,绿水—青山,皱面—白头;还有叠词的对应,处处—时时。)
2.读读背背
(1)赛读
(2)背诵诗句。
3.扩展
(1)师:本次“日积月累”安排的是有关自然景观的四副对联。第一、三副对联可以顺读也可以倒读的特点。
(2)选几则对联,让学生试着填字。
如:风吹杨柳千门绿,润万树。(雨、桃花、红)
冬去山明水秀。(春来鸟语花香)
植树造林绿大地。(栽花种草美人间)
(1)相关链接
第一副对联出自福建厦门鼓浪屿,是一副典型的回文联。回文联是楹联中的特殊手法,其特点是既可以顺读,也可以倒读。这副对联正读、倒读字序不变,且有对称美。
第二副对联出自浙江宁波天童寺,对联的字面意思是说:绿水本来有何忧愁,只因风一吹,才愁眉苦脸;青山怎么会老,但是雪一下,愁啊愁,愁白了头。大自然的客观规律,在人看来却是含意万千,用拟人手法写景,手法独特,别具一格。
第三副对联出自浙江杭州西湖,是叠字联,也是回文联。联句立意新颖,用字恰切,放在西湖这一特定的景观中,非常贴切、自然。西湖美景如在眼帘,使人陶醉于山光水色之中。
第四副对联是清朝学者俞樾做的杭州西湖九溪十八涧联,用叠字的形式,将四个形容词“重叠、曲环、丁冬、高下”做了特殊处理,景深语绝,读来余味无穷。
三、作业布置
背诵并抄写对联。
语文园地一的教案篇4
1、双休日作业检查交流(是否寄了信封)
解说p139口语交际的内容,(教师指导)
一、读p139的信
提出解决问题:1:讨论信中提出的问题。2:帮他解决信中的烦恼。(生交流)
深入理解信的内容
小组合作交流:
1、为什么会导致他和他要好的朋友疏远?2、怎么解决他的烦恼?(在交流前点评交流的情况,表扬好的,批评不好的)
2、交流讨论成果
提出2种可能:家长有顾虑,经济上有负担
生:我们认为王红可以和同学解释清楚。
生2:我们认为可以做一个生日礼物,第二天可以补送给他,向同学道歉。
3、回看给苛岩的信,想想在回信中为什么不直接说出缺点,有用委婉的语气。
点出写回信的时候应该用委婉的语气来写?
总结:给别人提意见要用委婉的语气提出来。
二、我的发现
1、自由默读
2、小林发现了什么?
3、你从文中找找可以用什么方法可以理解涵义深刻的句子
(联系上下文)
4、说说自己在平时的学习中有什么好的方法理解涵义深刻的句子
(查字典、从配套的语文学习资料理解)
第二课时
课前点评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理解涵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
1、请问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向父母请教,向同学请教……(向他人请教)
师:遇到句子应该多读读,多想想,一定要读,想,问结合起来
三、日积月累
师:日积月累中有很多的格言,老师问下,上课之前已经预习过的同学请举手(表扬)
师:日积月累上有三句格言,请同学们先把格言读三遍,然后抄写下来,强调一下,是读三遍,再抄一遍,一首一首读。(学生自由朗读,抄写格言,教师巡回指导)
师:读完写完的同学举手,你们应该干什么呢?对,是把他的意思想一想。
师:你能来说说这些格言的意思吗?
1、有志者事竟成
生:我想第一句的意思是我意志的人做事情一定会成功
生:我认为是有志向
师:竞是什么意思?板书:竞的意思是终究的意思。
师:你能很好地读好这一句吗?
2、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理解这句话,理解“莫”“恶小”
师:用自己的话去理解这句话
生:我觉得应该是多做好事,不做坏事。
生:我绝对小的好事要去做,小的坏事不要去做。
师:有的人认为应该要做大的好事,小的好事一件也不做
生:我有补充,这句话是刘备在临终前给他儿子的话,说明刘备一生人生智慧的精华。
师:你说得真好, 刘备一生都是人中豪杰。
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理解随:盲目跟随。业:学业。行:道德行为。成:成功。精:精深。思:独立思考。
师:现在谁能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
4、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展。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理解词语的意思。
师: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请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交流)
读一读这些格言(朗读指导)
师:在自己的草稿本上再次抄写这些格言,有能力的同学可以选择默写。
(学生自由抄写,教师巡回指导)
语文园地一的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了解“如获至宝”“顾此失彼”等12个词语的意思,积累词语。
3、读懂漫画的意思,了解父子读书时的痴迷,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
4、在欣赏漫画中感受幽默带来的愉快合乎轻松,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幽默感。
教学准备: 卜劳恩的及其传世名作《父与子》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兴趣,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书吗?那你们看书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呢?能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说说吗?
2、板书:书痴。请同学们读一下这个词。“痴”是什么意思?“书痴”是什么样的人呢?
3、出示漫画: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漫画《书痴》之中。
二、读漫画,体会幽默
1、请同学们打开书,看漫画,你认识漫画中人物吗?对了,这篇漫画同样选自卜劳恩的漫画集《父与子》。
2、介绍卜劳恩的资料:先请同学们根据以前学习的积累简单介绍一下,师进行补充。(卜劳恩是德国的大漫画家,他的作品从50年前问世到今天,一直是德国人民喜闻乐见的佳品,在德国家喻户晓。这些作品的吸引力也绝滑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退。卜劳恩的《父与子》能誉满天下,风靡半个多世纪的主要原因是,“父”与 “子”的形象实际上是画家自己与儿子的真实写照。)
3、请同学们,静静的,看看在这对父子身上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4、把你看懂的内容在小组内或者同桌之间说一说。
5、推选出代表,给大家讲一讲,看谁讲得好!(1-2人,注意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
6、你在生活中看见过这样的人吗?
7、你看过漫画了,也听同学讲了,哪个画面让你觉得最有意思?(可以有针对性的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比如:第一幅图,就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他们在说些什么?会怎样想?)
8、是啊!这对父子真是一对“书痴”啊!可是用这一个词语来形容他们,我觉得还不够,看看下面这些词语能不能来形容他们呢!(出示词语)
三、学习生字,理解成语
1、出示成语,读音,认形。
(1)自读,借助书下的注音读准字音。
(2)指名领读词语。
(3)任意读字。
(4)注意:“冠”在“张冠李戴”中读guān,是帽子的意思。“禁”是多音字,在“情不自禁”中读jīn,表示控制;还有一个音读,
jìn,禁止,表示不许的意思。
2、强调“偿、神”的书写,“贯”的最后一笔是“横”。
3、开火车读词。
3、谁愿意把知道的成语意思给大家讲一讲?(学生不知道的由教师来讲。可以查成语词典。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
4、把你认为合适的成语写在第一幅漫画下面,可以不止一个。试着把其他成语填上去。找同学说。
四、拓展积累。
请同学们读一读书上的名言,看看读懂了什么,把自己喜欢的一句名言抄写在练习本上。
五、作业设计
续画《书痴》。
语文园地一的教案通用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