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必须提前编写教案,做好充分准备,通过认真写一份教案,教师可以更科学地组织课堂内容和进度,以下是文笔巴巴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比较2和3小班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比较2和3小班教案篇1
活动前评析:
比较多、少、一样多,是小班科学活动感知集合类的内容,而比较多、少、一样多也是平时生活中经常运用到的,如何更好的让孩子更好的掌握和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一样多,是我比较重视的一个环节。在本活动中采用盖瓶盖的方法让孩子在操作中学习比较,再通过练习解决多、少、一样多的问题,最后,通过游戏活动“分点心”对所学知识予以巩固,层层递进。游戏中采用〈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片中可爱的小羊形象,贴近幼儿,能更好的调动学习和操作的积极性。
活动目标:
1、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两群物体)的多、少、一样多。(感知目标)
2、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解决多、少、一样多的问题。(能力目标)
3、体验解决问题后的快乐。(情感目标)
活动准备:
1、瓶子三组。
(1)三组颜色不一样的瓶子,分别为红、黄、蓝,三组。每一组的瓶身与瓶盖的颜色相同(即如红色组的凭身为红色,瓶盖也为红色)。
(2)瓶盖的数量可以与瓶身不一样。
2、喜羊羊、美羊羊、懒羊羊、沸羊羊、暖羊羊、慢羊羊,卡通形象若干。
3、点心卡片:香草蛋糕、巧克力草饼、青草沙拉若干分。
活动过程实录:
一、操作活动:盖瓶盖
出示瓶身,引导幼儿观察。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瓶子,可是这些瓶子的盖子都没有盖好,请你们帮它们找到盖子子,给他们戴上吧。
1、第一次操作:请帮红色的瓶子盖上红色的盖子。
幼儿操作盖瓶盖,引导幼儿发现盖子比瓶子多,并学习说“盖子比瓶子多”。
2、第二次操作:请帮蓝色的瓶子盖上蓝色的盖子。
幼儿操作盖瓶盖,引导幼儿发现盖子比瓶子少,并学习说“盖子比瓶子少”。
3、第三次操作:请帮黄色的瓶子盖上黄色的盖子。
幼儿操作盖瓶盖,引导幼儿发现盖子与瓶子一样多,并学习说“盖子与瓶子一样多”。
该环节采用幼儿操作导入,〈纲要〉提倡幼儿动手操作,在“操作中学习”,而小班幼儿的思维比较直观,让幼儿动手操作,在玩的过程中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可以事半功倍。
二、尝试解决“多、少、一样多”的问题。
1、请幼儿观察红色组的瓶子,观察后提问:
师:请你们看看,红色的瓶子和瓶盖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了吗?
幼:没有,盖子多出来了。
师:盖子多出来了,它没有朋友了,好孤独啊,它会哭的,怎么办?
引导幼儿想办法解决多出来的盖子的问题。
幼:可以再找来和红盖子一样多的红瓶子,这样就可以一样多了。
在活动过程中,对表现好的幼儿予以小红花奖励,激励幼儿动脑筋想办法。
2、以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解决“盖子比瓶子少”的'问题。
三、游戏:分点心
1、师:今天,青青草原上的小羊们来我们班做客啦,快来看看都有谁?
出示小羊,分别为:喜羊羊、美羊羊、懒羊羊、沸羊羊、暖羊羊、慢羊羊,一一介绍。
2、师:小羊们从那么远的青青草原来,肚子都很饿了,我们给他们分点心吃吧。
请幼儿按要求给小羊们分点心:
第一次分点心:请给小羊们每人分一块香草蛋糕,沸羊羊对香草过敏,请不要分给他。分好后要求幼儿说说蛋糕和小羊比怎么样?
幼:蛋糕和小羊比,蛋糕比小羊少。
第二次分点心:请给小羊们每人分一块巧克力草饼,懒羊羊最喜欢吃巧克力草饼了,请分两块块给他。分好后要求幼儿说说蛋糕和小羊比怎么样?
幼:蛋糕和小羊比,蛋糕比小羊多。
第三次分点心:请给小羊们每人分一份青草沙拉,分好后说说蛋糕和小羊比怎么样?
幼:蛋糕和小羊一样多。
四、师:小羊们都吃饱了,他们很开心,邀请我们到青青草原上去跳舞呢,走吧,我们一起排好队出发喽!
本环节采用孩子们喜欢的卡通形象,能够更好的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小班幼儿喜欢直观形象的东西,越是接近孩子喜欢的形象越容易带动孩子自主学习,通过给自己喜欢的角色分点心,既能加深孩子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和巩固,又有效的贴和了孩子的心理,课堂气氛好,且孩子注意力集中。
活动反思:
这节课,我通过这些环节的教学设计指导幼儿观察游戏操作,获取新知,在教学过程中让幼儿动眼,动手,动脑为主的学习方法,是幼儿学习有兴趣,学有所获。
比较2和3小班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让对同类物体进行长短比较,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
2、能够比较和区别物体的长短。
3、学习用并置的方法区别物体的长短。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比较概念(3-13-2)2、长短不同物品、幼儿学具。
活动过程
一、导入谈话导入:小朋友,老师这里有两根魔棒,你能看出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让幼儿发现长短不同。)
二、展??
1.通过操作,学习并置比较法。
教师出示长短不同的物品,让幼儿观察并说出物品的名称、颜色、哪个物品长?哪个物品短?
2.用什么方法证明你说的是对的呢?
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比出来的?
小结:用并置比较的方法比较长短。与幼儿一起朗诵教师总结的儿歌,边说边操作。
两个朋友比长短,先躺下,左对齐;眼睛向着右边看,就能比出长和短。
3.趣味练习:比较长短观察图片,比较相同物体的长短。
请幼儿看看图片哪支铅笔长?哪支铅笔短?并在最长的铅笔下面的圆圈里图上红色,在短的铅笔下面的圆圈里图上蓝色。
4.分组操作,巩固方法。
请幼儿在小筐里分别拿出不同的物体进行比较,相邻两名幼儿相互交流,教师进行巡回指导,重点指导掌握不好的幼儿。
三、活动延伸教师小结后,让幼儿通过寻找生活中熟悉的物品学习比较长短,形成长于短的体验。
(活动自然结束)
课后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发现幼儿之间在能力上还是有差异的,大部分幼儿能很好地进行比较,但在表达方面上就有所欠缺,部分幼儿不能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在这点上还需要进一步思考,思考如何在数学活动中引导他们大胆讲出自己的想法,并帮助他们梳理总结。
在活动之前也看过一些关于“比长短”的文章,和同行的活动反思,所以在准备学具和提要求时更谨慎了。引出“一端对齐法”的概念,对幼儿能较快地理解还是有帮助的。相信对将来三个以上的物体进行比较有一定的帮助。
整个活动让幼儿在魔术中开始、游戏中结束,整体感觉孩子们能尽快地融入整个活动的氛围,都还挺开心的。
比较2和3小班教案篇3
价值取向:
1、认识各种用品,扩展幼儿的知识面。
2、比较物品的大、小,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3、三种物品比较大小,感知大小的相对性。
材料设计:
1、画有三个格子的底板一张。
2、实物图片:各种生活用品(椅子、房子、桌子、衣柜、锅子、杯子、钮扣)
3、实物图片:各种汽车(卡车、小轿车、救护车、消防车、面包车、双层公交车、自行车、摩托车)
玩法提示:
1、两位幼儿一起玩,一位幼儿负责在底板上放上三张卡片,分别放在三个格子中,另一位幼儿说出谁最小。(交换角色游戏)
2、卡片要不同放置,如:椅子、房子、桌子(椅子最小)而房子、衣柜、桌子(桌子最小)。
指导要点:
1、能够根据物品的实际大小来判断最小,不受画面的干扰。
2、引导幼儿说出实物的名称,并进行比较大小。
比较2和3小班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和一样多。
2、鼓励幼儿在活动中用语言表达多少和一样多的数量关系。
3、培养幼儿对计算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和难点 :
让幼儿学习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发现两个物体集合之间的数量关系。
活动准备:
1、兔妈妈、兔宝宝、礼物盒子、裙子和帽子若干。
2、供幼儿操作的材料,猫、狗、小鸡的图片、及鱼、骨头、虫子若干。
3、轻松欢快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创设故事情境,引起幼儿参与活动兴趣。
1、教师:小朋友你们看今天我们班上来了一位客人!是谁呀?(出示兔妈妈)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吧,原来今天是兔宝宝们的生日,兔妈妈给她们买了一些礼物,你们看!(出示礼物装有裙子的礼物盒)你们想知道里面是什么吗?(教师拆开礼物盒出示裙子)幼儿回答(裙子)可是兔妈妈不知这裙子够不够分给每一只兔宝宝呢?(幼儿讨论)请幼儿示范、操作。(
幼儿观察他是怎样分的?)然后提问幼儿:多了什么?少了什么?你是怎样发现的?(教师小结用一一对应的方面记录结束)
2、出示另一盒礼物(里面装帽子)
教师:“兔妈妈还买了一份礼物!我们再拆拆看是什么呢!”请一位幼儿拆,并进行分礼物。看看有什么发现!(一样多)
3、最后教师小结:小朋友真能干,学会了一个本领。能用一一对应方法记录,帮助了兔妈妈。以后我们就可以用这个方法,找出谁多谁少了。
二、幼儿操作操作,感受一一对应的方法。
1、兔妈妈高兴极了,为兔宝宝们开了一个生日舞台,你们看她请来了哪些客人?(一一出示猫、狗、小鸡、兔子的图片)你们知道它们都喜欢吃什么吗?(猫喜欢吃鱼、狗喜欢吃骨头、小鸡喜欢吃虫、兔子喜欢吃红萝卜)兔妈妈说小朋友们这么聪明还想我们帮她个忙呢?(事情是这样的:兔妈妈请的客人太多了,不知道食物准备够了没有。想请大家来给她帮帮忙,行吗?)小朋友你们想想办法,比一比看什么食物多了什么食物少,什么食物和动物是一样多的?(告诉小朋友,每个袋子里食物的数量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比的时候,每个小朋友都要动脑筋)引导比完后还可以跟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2、小朋友我这里有三个大碟子,食物多了的请到1号碟子前面来。
食物少了的请到2号碟子前面来。食物和小动物一样多的请到第3号碟子前面来。全都分好后,我们一起把食物送到兔妈妈家去。
3、分组幼儿操作,感受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一组幼儿:食物4动物5,颜色相同
第二组幼儿:食物5动物5,颜色相同
第三组幼儿:食物4动物5,颜色不同
第四组幼儿:食物5动物6,颜色不同。
比较2和3小班教案篇5
设计意图:
三至四岁的孩子是自我认知、自我意识初步形成的时期,他们对周围事物越来越感兴趣。我在设计这活动时,从幼儿的兴趣点着手,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选题不宜太难,以情景表演引入课题,请来动物过生日,利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找朋友,比较出物体的多少。同时,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更多操作、探索的机会,有利于幼儿的认知活动向更深、更广的层次迈进。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找出较多的物体,回比较多少。
2、培养幼儿的初步分析、比较能力。
3、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帮助别人的快乐。
4、尝试用线条记录实验结果,并能用恰当的词汇进行描述。
教学准备:
图片3张、纸偶2个、记号笔、铃铛、凳子
教学过程:
一、情景表演,出示汪汪狗、跳跳兔,引出课题。
老师给小朋友请来了两位新朋友,一个是汪汪狗,一个是跳跳兔。
二、出示礼物,感知物体的多少。
今天是汪汪狗和跳跳兔的生日,他们收到了许多许多礼物。
出示图片①:跳跳兔收到了什么礼物?萝卜有几个?我们伸出小手数一数?汪汪狗收到了什么礼物?(集体)有几颗?请幼儿想办法比较谁的礼物多?
出示图片②:跳跳兔收到了什么礼物?汪汪狗收到了什么礼物?哪个小朋友知道3个蘑菇多,还是4个苹果多?你是用什么好办法知道的?
教师引导:我们是用什么好办法比较多少的?
出示图片③:跳跳兔收到了什么礼物,有几块饼干?汪汪狗收到了什么,有几根骨头?请幼儿比较,谁的礼物多?你是用什么好办法知道的。请幼儿操作,发现了什么?
教学反思:
这节课讲的是小班数学比较多少,目的是让孩子掌握一一对应的方法。
活动开始,我拿出两种颜色的气球来引起幼儿的注意。让孩子说出是红颜色的多,还是绿颜色的多。大部分孩子都能准确地说出来,接着我进行小结,让孩子初步了解一一对应的方法。
比较2和3小班教案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