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学习心得6篇

时间:
Mute
分享
下载本文

写心得体会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打开思维格局,心得体会促使大家学会了从微小之处发现生活的无限可能,下面是文笔巴巴小编为您分享的陶艺学习心得6篇,感谢您的参阅。

陶艺学习心得6篇

陶艺学习心得篇1

上周未,受到沈老师的邀请,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乐都汇体验陶艺,我们班的两个同学也一起去。

当我们人都到齐了的时候,开始观看陶艺老师的示范,我们看着老师魔术师一样的手把一团米黄色的泥巴放在一个转盘上,随着转盘的转动,奇迹发生了!老师的手轻轻一按,一个圆不溜秋的泥团变成了一个火山口,食指再往中间一按,火山口就像一朵鲜花绽开一样打开,变成了一个大大的碗,我们都大吃了一惊。我心里在想:这太神奇了吧,像科幻片一样呢。就在我们还没回过神来的时候,奇迹接着发生,一个大碗随着一双灵巧的又仿佛拥有魔术的手变成了一个可爱的花瓶,随着示范动作的结束,现在轮到我们的体验了。

我们每个人都领到一团属于自己的陶泥,刚拿到手里的感觉硬硬、冰冰、沙沙的`感觉。当放着陶泥的转盘开始转动起来,在几秒钟的时间里我的哪团圆不溜秋的陶泥在老师的手上变成了一个火山口形状的陶泥,老师笑着说:“把你的手放上去感受一下”。

当我的手放上去的时候,感觉和刚才静止的时候的感觉完全不一样,仿佛就象摸着我书桌上的塑料板一样光滑的感觉,随着食指垂下来放到陶泥上,陶泥在我手上也慢慢的象花瓣一样绽开,老师过来看了一下我的半成品,夸奖我说:“做得还不错吗”,这让我对接下去的步骤有了更多的信心,正当我心里有一股小得意的时候。“哎呀”,我的手指不小心歪了一下,这个即将从碗华丽变身成杯子的东西,一下子变成一大号的“老人拐杖”——变歪了。正当我失望的时候,老师赶过来把我的“老人拐杖”给抢救了过来,通过他那灵巧的手,马上把我的拐杖变成了一个美丽的花瓶。

这个时候,老师手扶着我的手对花瓶进行最后的加工,随着手指在花瓶上灵巧的上下移动,一个美丽的花瓶展现在我眼前,这可是我的“杰作”啊,虽然外表上有点不规则,但这是我的劳动成果,我为我的劳动成果自豪。

这次的陶艺体验太棒了,下次我一定要再来体验一次这种神奇的感觉。

陶艺学习心得篇2

小学毕业之后,赵晓萌渐渐淡出了我的世界,不再时不时的联系我,我没有深究这件事,几乎将所有精力都耗在了学业上。

如我所预想的那样,我的成绩越来越好。某个晴朗的下午,我们学校组织学生活动,包车去郊区的一个陶瓷厂感受陶艺。

到了现场,活动负责人介绍,可以选择动手捏一个陶土小物件,也可以用笔墨水彩画一个陶瓶,最后由工厂烧制,分发给大家做纪念。起初大家一窝蜂都去捏陶土,只有我安静坐在另一边画陶瓶。粉白的瓶身上,我画了一个小小的牧童正归家。他的羊群已经不见了,只有一只,很小的一只,远远地跟在他身后。突然,陶土的队伍里传来一个女声:“老师。”声音清脆,我手中的画笔倏然滞住。停顿片刻,我又继续画起来。后来很多人做陶土失败转而过来画陶瓶,工厂的师傅在一旁叮嘱大家:“大家画好后在瓶底做好标记,烧制好后方便区分。”

半个月后,老师将我画的那个瓶子拿给我:“大家都说你这个瓶子最好看,很有意境,像童话故事。”放学回家后,我把那个花瓶从盒子里取出。我低头去看瓶底的落款,认真地写着“绮丽”二字。我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署自己的.名字,就像我并不知道,为什么我要在陶器上画一个牧童。那一瞬间,我听到了自己内心的叹息。我想,这应该是一种意境吧,就像古诗里写的一样“牧童遥指杏花村。”我决定放下过去的不愉快。

那时我久病尚未痊愈,忘了赵晓萌曾经教过我,下午三点以后做的决定,后悔的概率很大。我忘了要去后悔。

我把那个花瓶放在自己房间的书架上,白色的瓶子静立着,像一座小小的纪念碑。我心里升腾起一阵阵炙热,像是有人在广阔无边的草原上投掷了一支火把。

野火烧莽原,一直烧至天边,烧进黑夜,烧不尽。

陶艺学习心得篇3

第一天的课程,任务是自由体会感受泥巴的“生命”和灵气。我们大家创作热情高涨,每个同学都开心的和泥,揉泥,捏泥。此情此景,勾起了小时候跟朋友们在一起玩小泥巴的回忆,想起了快乐的童年。经过自己动手做了此东西,更准确的说是试着捏了些东西之后发现,其实真的不是特别容易啊。跟着老师学习,不仅仅能学到专业上的知识,还能学到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这是在其他课堂上没有的。细节能看出很多东西,老师很注重细节,他常常教诲我们,细节决定成败,教诲我们要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现平凡生活中的美。生活中处处美,我们不要老是抱怨自己的不幸,只有用心去体验生活,才能品味到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初学者要有耐心,持之以恒,按部就班地练习,一定能掌握好拉坯成型这种制陶技法。我从开始学习拉坯到做出自己的第一个作品,我重复了五次,失败了四次,但是我坚持地练习,终于我成功了。

最后陶艺课结束,我做了6个作品,但是让我满意的只有一个,是设计植物的作品,我做的是向日葵。陶艺非几日内就能练成精湛的技艺与娴熟的手法,在接触陶艺的短短几周内,我只在乎我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认识到了什么,我的素质与修养是否得到了提高,精神是否得到了升华。时间很短,我不可能塑造出做工细致或是气势恢宏的陶艺作品,但我会用心去感受,用心去聆听,爱上陶的纯,爱上陶的美。虽说我捏的时候,有的时候弄得身上全是泥,但乐在其中,自己制作出的6个作品虽说不是特别出色,但是是我自己做出来的,很是喜欢。通过这几周的学习与动手操作,我对陶艺这方面的知识与能力,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与认识,提高了我的.动手能力,在刚开始时候我们了解了它的发展历史,以及它的分类等等有关陶艺的基本知识,往后几周,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捏出了好多可爱精巧的东西,虽说不是特别好看,但是是我们第一次捏出来的,所以很有成就感,也非常喜欢自己的作品。虽然课程结束了,但我非常喜欢这门课,我要在以后的业余时间中,自己捏出很多好看的物体出来,丰富我的课余生活。这几周的涅泥选修,过得很愉快,也学到了不少的知识与道理,在制作过程中,有的时候不是特别顺利,有的边边角角的涅的不是特别满意,心里就有点着急,这时候要冷静下来,不能着急,通过这次涅泥,让我感受到了许多的道理,让我知道了在以后的生物试验中、配制药品过程中、药品后续总结中不能着急,要有耐心,慢慢的操作,不能紧张,在细小的环节中,更应该有耐心,冷静下来,才能做得更好!尤其是在结果的时候,更应该冷静下来,慢慢的做,这时候更应该有耐心了。

陶艺学习心得篇4

活动目标:

1 . 欣赏造型各异、色彩丰富的陶罐,感知陶罐的形态特征。

2.学习用花色泥条盘筑创意制作。

3.初步感受美、表现美,体验欣赏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名家陶罐作品图片多幅。

2.陶泥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出示名家陶罐作品图片,引起幼儿欣赏的兴趣。

(1)教师:你们看,这些是什么?它们是用什么做成的? (幼儿自由讲述)

(2)重点引导幼儿从造型、色彩、花纹和图案等方面进行欣赏和讲述。

要点提示:

名家的作品在造型、色彩、花纹、图案等方面都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对幼儿的视觉冲击力很强。教师在选择欣赏作品时应充分考虑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从整体到局部引导幼儿去发现作品的创意点,为幼儿接下来的操作活动做好铺垫。

2.比较两种制作方法不同的陶罐,感知花色泥条的运用。

(1)教师:这里有两种陶罐,它们有什么不同? (了解花色泥条的含义及运用)

(2)教师小结:一种陶罐是用泥条盘筑起来的,另一种陶罐还加上了花色泥条帮助造型,这样陶罐看上去就更特别、更漂亮了。

3.制作美丽的陶罐。

(1)引导幼儿创意想象花色泥条的制作。

教师:花色泥条可以是各种各样、造型各异的。你打算制作什么样的花色泥条呢? (幼儿思考并讲述自己的想法)

(2)教师交代要求,幼儿制作陶罐。

要求:先用泥条盘筑陶罐的底部和部分瓶身,然后在瓶身上继续用想象的花色泥条盘筑造型,最后在瓶口处用泥条盘筑完成造型。

4.幼儿互评作品,教师点评。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设计美丽的陶罐,因为绘画的方式比陶泥更加容易操作和把握,对于陶罐的造型及花色泥条的运用上也会更有创意。

区角活动:

①美术区:提供陶泥、工具、纸和笔,鼓励幼儿画一画、做一做美丽的陶罐。

②植物角:用幼儿制作的陶罐种植蚕豆、小花等植物。

家园共育:

在家也准备一些陶泥,请爸爸妈妈从网上收集一些陶罐作品的图片,一起欣赏它们的造型及图案,亲子制作陶罐,力求在花色泥条盘筑及花瓶的造型设计上创新,比比谁是陶罐制作大师。

陶艺学习心得篇5

一、活动内容:《美丽的树》

二、活动要求:

1、通过身体表现,激起幼儿徒手制作去表现树干的形态。

2、巩固泥塑中的搓条、捏接的技能技巧,并尝试用落叶来装饰树干。

2、发展幼儿的创造思维和想象力,体验陶艺制作的乐趣。

三、材料及环境创设:

1、泥、泥工板每人一份。

2、课前幼儿去户外观察过树,并拾好大量的叶片小的落叶.

四、活动指导:

(一)带领幼儿赏树,并进行游戏“变变变”,引导幼儿用身体将树干的各种形态表现出来。

“小朋友,树是千姿百态的,树上的树枝也是向各个方向伸展的。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树的游戏“变变变”,用我们的身体来表现树的形态。小朋友可以一个人做,也可以找伙伴一起来做一棵树,看看哪棵树最漂亮。”幼儿游戏,教师引导幼儿大胆的用身体表现各种树的各种形态,并及时给予肯定及表扬。

(二)幼儿大胆的动手尝试制作树干,教师巡回查看。

(三)教师请个别幼儿示范制作树干。(搓条成树干的;双手捏泥做成树干的)

教师在请个别幼儿示范时,教师在旁给予适当的解释说明,告诉其他幼儿这种方法的技能技巧,及注意的问题。(如个别表达能力强的,教师可以直接请该幼儿边示范边说明。)

(四)幼儿再次制作树干,并加树枝及树叶。

1、要求幼儿大胆的去取泥塑造树干的外型形态,表现出树干的千姿。

2、鼓励幼儿用泥来做树枝并与树干连接,提醒幼儿注意树枝与树干的关系。

3、幼儿用在户外地上拾来的树叶插到树枝上。

(五)、将幼儿展示出来,大家互相欣赏,讲评。

(六)、以开一个树的展览宣传会将幼儿带出活动室。

“小朋友做的树都很好看,那你们知道树对我们人类有什么用吗?”幼儿自由发言,“哦,原来树对我们人类有这么多的好处,那我们可得好好宣传宣传。走,我们用我们做的树去开个树的展览宣传会。”

陶艺学习心得篇6

本学期三月份,我们美术组一行三人怀着一颗激动的心踏上了去景德镇功夫小瓷陶艺学习之旅。看,老师们都像个孩子似的玩起了泥巴,那么专注、那么入神,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吃饭,那颗童心再次被点燃。

以前一直没接触过陶艺。通过这两天的培训,使我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对陶艺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陶艺是中国传统而古老的文化,制作陶艺需要理论、技法和创造性都具备。下午的实践课我认识了陶艺泥料,掌握了泥料的处理流程和方法,学习了揉泥的.基本方法。还学会了手工制作的基本方法,如泥条盘筑、泥板成型法等。我们运用所学技巧:如“压印纹、肌理、拍打、刻花等方法,进行实际操作将自己制作的作品进行了修饰。当一件件作品展现在眼前时,大家都感到无比的震撼和欣慰,拿出自己的相机不停地拍照。

通过短短一周陶艺培训收获和感悟很多,比如做任何事情都要心静,要有耐心,否则往往会欲速则不达。其次要动脑筋,把握好感觉,充分地了解泥的特性和规律,只有这样才能让手和泥融为一体,进而做出好的作品。当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节课所做的内容不同,感触和快乐也有所不同。

我在制作作品的过程中有很多认识,比如说在制作泥胚的过程要很小心,不能操之过急,稍有不注意的地方就得重来了。很幸运,因为我专心与认真对待,最终这个作品进行的还挺顺利的,当我做好了整个外形后,我们既要给它赋予好看精致的雕花、分层、镂空等等纹样,。老实说这些纹样难度还是有的,在作品上操作的时候要非常小心,而且要等到这个外形的湿度达到一定程度才可以做这些细活,要不然就会把作品给毁了。总之整个过程都要认真对待,每天都忙得手酸脚酸,腰酸背痛,不辛苦是假的,不过当自己完成了这个作品后还是蛮有成就感的,人生第一次接触这么有趣的陶艺课,真的很不错。

相信通过我们今后的学习以及在实践中的不断练习,一定会熟练陶艺制作,做一名合格的陶艺教师。

陶艺学习心得6篇相关文章:

先进同志学习心得体会6篇

精选听课学习心得体会6篇

买保险学习心得体会6篇

参加学习教育的心得体会6篇

培训教师的学习心得6篇

向英雄人物学习心得体会6篇

向骨干教师学习心得体会6篇

薪与酬学习心得体会优质6篇

村党员学习心得体会推荐6篇

教师规范学习心得体会最新6篇

陶艺学习心得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9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