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在教学上得到更多成长,我们必须将教学反思的写作重视起来,那些忽视教学反思环节的教案,很难帮助教师实现专业成长和进步,,下面是文笔巴巴小编为您分享的二下教学反思7篇,感谢您的参阅。
二下教学反思篇1
在教学《识字6》时,我结合课文创设情境:很久很久以前,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两个世界:光明世界和黑暗世界,光明世界的人们待人真诚、热忱……情境的创设,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兴趣,我感觉到了学生热切的目光。接下来,我把教学环节“我会读”、“记字形”、“我会写”设置成闯关游戏,让游戏激活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大部分学生多能跟着我的教学节奏走。
在“记字形”这一块,学生能够较好地结合以前的识字方法和熟字来帮助记忆。如“恨”与“很”、“奉”与“捧”等,特别是把生字编成字谜来让学生猜,如“富”(一个人住一间大房子,家中还有许多田地)、 “饥”(只吃了几粒饭,自然感到饥饿了)、贫(分宝贝)等,学生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看来,要把识字课上出效率来,还得多动脑筋,运用丰富的识字方法提高学生认字的速度和强度,鼓励学生在众多的识字方法中选择自己最喜欢,最便捷的方法,这样记忆效果才会更好。
回顾整堂课,自我感觉比较良好的一点就是情境的创设和教学环节的设置有效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学习的内容产生了期待,激发了他们潜在的学习动机。但不尽人意的地方也很多,比如未能照顾到全体学生。
俗话说:课堂的精彩来自细节。在教学中,随时都有学生当堂的生成,即兴语言的表达,如何围绕教学目标及时地肯定学生、促进学生,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语、过渡语的使用等等,这些我都做得还不够好,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磨炼,另外,在听课时多多向其他老师学习,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下教学反思篇2
今天,我到小学上了一节二年级的识字课。这节课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纵观这节课我觉得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1、突出了识字课的特点。
识字课文与其他课文的教学相比,没有阅读分析,也没有阅读方法的指导与学习,重点应落实在字词的教学上。虽然对于低年级来说,每篇课文都要求学生掌握每一个生字的读音,学会写每一个生字,理解每一个词语的意思,但是作为识字课,应该与之有别。识字课要求学生不仅会读会写生字,还要读好词串,体会韵文的节奏与韵味,有时还要了解词串构成的规律,排列顺序的编排以及由词带出的一些信息。我在教学这篇识字教材时,注意了字的层次,力求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循序渐进的字词教学过程中掌握字音字形,实现了最基本的目标。同时,引导学生发现前四组词串是按特点编排的,每个词串的最后一个字都是以“u”为韵母的,这样的形式就是押韵,读来会感觉朗朗上口,增添了韵文的节奏感和韵味。
2、对简单、空泛的识字教材进行了“枝叶”“血肉”的补充。
这篇识字教材一共有12个词语共24个字,内容全部是各种动物的名称,没有情节,没有情感。如果平白直序地教学,学生很容易疲惫。所以,首先,在导入时,我让学生说一些动物的成语,再让学生找到自己认识的或喜欢的动物,学生在兴趣盎然地发现中,自然地去认识动物的名字——文字,由图入文,把形象与文字联系起来。其次,在引导理解词语时,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已有经验,让学生自己来介绍喜欢的动物,既满足了学生说话的欲望,使资源得以共享与扩展,同时也让学生体会课前预习与资料收集的作用。再次,为了引导学生观察,深化对动物特点的认识,让学生用句式练习说话,使简单、空泛的词语回归到活生生的现实中去,从而使学生产生生活的联想,教材立刻变得立体与丰满。
这节课也有遗憾的地方,就是对写字的教学偏轻了。本节课40分钟时间,
我只留了约5分钟时间用于教写字,而学生真正用于写的时间则更少,只是在书上描红,都没有时间认认真真地去自己写上几个。对于识字课来说,这是不应该的。
二下教学反思篇3
本周二上了一节校内教研课,上课内容为苏教版 小学 语文二年级下册的识字课《识字7》。上课之前我想上网查查看能不能直接下到课件或者教案。但当我打开百度后才后悔自己冒失的选了这一课。当时师傅也说,这一课好像从来没有见谁选来上公开课。看来一切都得靠自己了。为了备好这一课,我查阅了各种教参,苦研韵文。最后抛下所有的已有教案,自己设计教案,自己制作课件。教案设计好后还跟师傅不断探讨,最后在师傅的辅导下,确定了教案。为了上好这一课,我在不同的班级试上了三次。每一次都有不同的修改。每一次的修改都倾注了师傅的心血。实在非常感谢师傅。
本课的教学思路大致为:一、复习导入;二、整体感知韵文;三、观察图片导入韵文前半部分;四、释词“神话、祝福、祖先”;五、 释示字旁的来历;六、拓展练习:示字旁生字开花;七、释衣字旁的来历;八、导出“裙子、裤子、衬衫”;九、衣字旁生字开花;十、选词说话。十一、指导写字。在这些大致的思路中,我贯穿了认真读词。在设计教案时,我也反复思索过:我们二年级的语文课堂到底要给学生什么?说白了,就是读好书、写好字、说好话。但这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只有六个词语,五个生字。我怎样利用这仅有的六个词语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呢?想到我们平时做的一些练习,我受到很大的启发:我可以用生字开花的方法训练孩子们的集中归类识字,我可以利用仅有的六个词语训练孩子的选词说话的能力,不给标准答案使得这样的训练更能提高孩子们的发散思维能力。而上上周去百家湖小学听课,使我从实践的角度零距离的接触到了“本真教学”。百小的课堂真实,不花哨,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那些形式化、不必要的教学程序能省的都省了。我也考虑到我们班学生的特点:聪明有余,规范不足。便将那些别人认为比较难的,如“选两个词说话”纳入到教学中去。在说话环节要求将话说完整,训练语言表达的规范性。而我舍弃从偏旁到词语,选择从图片到词语再到偏旁的教学过程更是从学生的感官思维敏感的实际出发的,也就是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这也更符合人的认知发展规律。总之这节课我的每一步设计都是从我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的是“以学定教”的原则。
虽设计好了,但很多的细节问题还是不断暴露。在不同的班级试上总会有不同的效果,也会暴露很多新的问题。为了更好的上好这一课,师傅反复指导我修改,把课堂的预设细节到学生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的程度。感谢师傅的指导,更感谢师傅对我的支持与肯定!
到真正开始上课时,我备好了一切,唯独没有备好上课的'时段:春季下午的第一节课。这个时候不仅学生容易犯困,就是听课老师也会犯困。为了避免课堂上的昏昏沉沉,我让学生在午自习时睡了一觉。而我自己更是以亢奋的精神来上这一节课。由于过于亢奋,便紧张有余,整堂课上得略显急躁,不是我喜欢的稳扎稳打的课堂,好像要飘起来一样。也是由于急躁,不够沉稳,在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时,示范作用没做好。也是由于急躁,我总是喜欢不断的重复学生的话语。我自己只能给这节课打 70分。本节课上得还是有点飘,不是我理想中的真实、有效的课堂。
上完这节课,我有以下几点心得:
一、备课,不仅要备学生、备教材,还要备上课时段。同一节课相同班的学生在不同的时段上课,要用不同的教学设计和上课风格。我外出听过的很多课,并不是老师上得不好,而是因为时段的原因,教学效果不理想。如上午第四节课,我认为是最难上好的一节课,而上午的第二节课是最容易上好的一节课。
二、教师不能过分的依赖多媒体。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的,它是为我们教师更好的上好一节课服务的,而不是拖累教师,分散学生注意力的东西。也就是多媒体是为我们服务的,而非我们为它服务。这也就是我为什么在检查学生生字时选用生字卡片,而不是ppt的原因。用生字卡片单个的出示生字,可以让学生在读、记一个生字时不被其他生字干扰。
三、教师课堂亲切的话语,稍慢的语速能使教学效果更好。心理学表明:亲切的话语,温柔的语速对孩子进行,会使孩子更容易接受。我想对大人也是,我们都喜欢听一个说话如春风化雨般的人说话,而不喜欢听一个咋咋呼呼的人说话。把语速降下来,把分贝降下来,孩子才会更喜欢我的课堂。
四、当教师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气。有勇气坚持下去,遇到困难不退缩,我们才会守得云开见月明。
?识字7》一节平常又不寻常的识字课,让我收获了很多。我明白了:成长是需要磨砺的。
二下教学反思篇4
本课是形近偏旁比较识字。
在导入时,复习了识字四。让学生找出每串词组的规律,并复习了当时的学习方法。
我在上这一课也没有什么创新的教案设计,就按部就班的上好这一课。先出示图,让学生说说图上画得是什么?(表达要求要完整),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词语。当一组词语都出示以后,要求学生找他们的共同点:都是同一个偏旁。然后再了解这个偏旁的演变过程,观察图与古文字字之间的联系:图示——古文字——今文字(偏旁)。最后再来理解这几个词语。就按照这样的方式学习以下的几组词串。
整个教学过程还是比较流畅,只是本课中,没有找到训练的点。只让学生在认识偏旁的时候,想一想出了课文中还有那些字,也带有这个偏旁?并学习了归类的识字方法。这些字都与什么有关,通过理解偏旁的'本义来理解和记住该字词。还注意让学生从义和形上比较区别了“示字旁”和“衣字旁”以及“宝盖头”和“穴宝盖”。
上下来的感觉:学生掌握得还是不错的。只是在感情朗读指导上有些难度,因为本课的韵文读起来并不是那么朗朗上口,缺少一些情感的投入,只是读顺了,然后便流利了。
二下教学反思篇5
识字6这篇韵文主要介绍了祖国大地不同地区颇具特色的风情。课文主要分为四组。分别介绍了塞北的风光,江南的春色,高原的景色和海岛的夏景。这些词串组成的韵文,内涵丰富,字里行间充满着中华儿女的自豪感。
上这一课的时候,我从孩子的生活实际出发,和孩子聊聊自己曾经去过的地方,孩子们的兴趣都很浓,接着我通过直观的画面和语言为孩子们创设了旅游情境,带他们进行了一次特别之旅。在游玩中领略祖国各地的风光,拓展了了他们的知识面,也增强了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然而,经过其他老师的评课和自己的深刻反思后发现了许多问题,先将本堂课的不足之处罗列出来,以便吸取教训和及时改进。第一,识字教学经验尚浅,对于本课教材的解读不够深刻和全面,未能充分解读韵文识字的内涵。第二,教学设计有不妥之处,例如开始时的识字环节应该放在学习韵文之后,或者放在下一课时也可以。第三,创设情境是为了更好的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和体会韵文的意境美,然而我在教学中忽略了这一点,未能引导学生回到韵文体会词串中饱含的美和意义。第四,学生的主体性未能充分体现,孩子的个性未能充分展示出来。例如旅游路线是我按照书上词串依次安排出来的,这是我的想法,其实完全可以由学生来定先去哪儿再去哪儿。另外,还有许多教学细节也是需要我去注意和琢磨的。
对于学生,有时我们要学会放手。教会他们学习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到他们的学习能力,这才是最重要的。
精准的解读“三维”目标,切实的`贯彻“三维”目标,真正的实现“三维”目标,充分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需要我们老师长期的不懈努力和潜心钻研。现在我能做的就是快快整理,慢慢揣摩,渐渐长进!
二下教学反思篇6
?识字7》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课文。课文是首拍手歌。符合二年级学生的阅读,琅琅上口。识字课文的主要目标就是识字。因此在本次的课上,我主要把重点放在识字教学上。
本篇课文要认识的生字一共十个。我分成两次教学。第一次通过动物的图片来认识其中的六个字:孔、雀、锦、鹰、鹂、灵。让学生能够通过动物来识记相关生字。并且在其中加入小游戏。让学生能快乐的学习生字。生字教学是很枯燥无味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需要一些小游戏和小活动来吸引学生的兴趣以及学习的积极性。第二次让学生先读课文,再学剩下的生字。()通过不同方式的读和一些小游戏来巩固。
识字教学一直是我比较头疼的问题。直到参加了国培,听了几位优秀老师的课,让我豁然开朗。识字课原来也可以上的那么生动有趣,吸引孩子们的眼球。于是,我便试着向她借鉴,结合自己班里的实际,运用各种方式的`读和游戏来吸引学生的眼球。我发现孩子们的兴趣的确比以前高了很多。
在这节课上也运用了一些不同的方式读,总的来说识字部分还是可以的。但是在课堂设计上还有些不足。本文共有八个生字。我把写字教学全放到了第二课时。这样,对孩子们来说负担比较重,很难完全接受。最好是可以把八个字分成两节课来教学。一节课四个生字。这样学生们比较容易接受,也比较容易掌握。还有自己的语言、表情等方面仍然需要加强。语言应该更加的抑扬顿挫,表情更加的丰富。这样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在识字教学方面,仍然需要加强。识字可以放在一起学完,不需要分成两部分来学习。对于识字教学,仍需要我不断的努力、摸索和学习。这样才能进步的更快,才能在识字教学方面取得更大的进展。
二下教学反思篇7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识字7》这是一篇以拍手歌的形式出现的韵文识字教学课文,共十小节,字数相同,读音押韵、节奏感强,能让学生从演唱拍手歌的活动中轻松地学会生字,同时体会到——大自然是人类和动物共同的家园,动物与人类相互依存。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以“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为主线,把时间、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在活动中学习,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创设了多种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如:猜谜语、图片展示、动作演示、编儿歌等。激发学生兴趣。
这篇课文(拍手歌)有两个特点:一是押韵,二是节奏感强,所以读起来朗朗上口。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读出节奏感。教学时,我先讲解押韵的特点,强调尾音的重读。但是学生练读时依然不整齐,我反思应该先指导孩子们根据动物的特点学学动作、练习拍手,拍打的时候节奏要均匀,然后再单独带动作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熟,最后把读课文和拍手结合起来,这样随着手的节奏练朗读应该会更整齐。
在识字教学时,我力求做到随文识字和集中识字想结合,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在情景中学习。甲骨文的出示让孩子对中国文字更感兴趣,也了解了字理,是我生字教学尝试的第一步。但由于课堂节奏把握不好,结尾有点仓促。
我将不断努力,让自己的课堂力求做到朴实、真实、扎实。
二下教学反思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