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的心得记录,都是对自我成长的具体体现,内心充满了成长与感悟时,我们应当认真整理心得,以便更好地反思自己,以下是文笔巴巴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弟子规的心得优质7篇,供大家参考。
弟子规的心得篇1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从上学期开始,我们一遍遍诵读着琅琅上口的《弟子规》,一次次聆听着《弟子规》给我的深刻的,《弟子规》作为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给了我很多收获,很多启发。
?弟子规》中的一字一句就像一位智者的亲切教导,下面,我就来谈谈让我体会最深刻的一条吧。“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意思是:父母教你的时候,你应该及时回答;父母叫你去做一件事时,你不可以拖拉;父母你时,你应该静静地听,即使父母错了,也不能责怪他们。但对照我的行为却常常相反:晚上,我正在看电视,妈妈叫我去吃饭,我一直没有应声,直到妈妈走过来,我才及不耐烦地答应了。但是,自从我学习了弟子规之后,就再也没有这样过了,因为弟子规让我懂得了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的道理。
是啊!弟子规就像一位无声的老师,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着我们,默默地开导着我们,让我们健康的成长着。读了《弟子规》,让我获得了打开成功之门的密钥,指引着我们的人生道路,丰富我的知识,充实我的生活,让我沉浸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
除了这些,《弟子规》中的许多地方也是很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感悟、体会的,只要同学们认真体会,一定会悟出其中蕴藏的许多“瑰宝”!
同学们,让我们来细细地品味《弟子规》吧,他会教导我们怎样学习,怎样做人,它就是我们身边的良师益友,是我们的校园沉浸在《弟子规》的洗礼中!!!
弟子规的心得篇2
?弟子规》一共分为总叙,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八部分。总叙就是总的概括一下后面的七个部分。入则孝就是在家要善事父母,心里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顾到父母。出则弟就就是在社会上能够顺从长上,能够顺从长上,能够奉事兄长。谨是指我们行为上要谨慎,不可放逸。信就是指言语上要言而有信,信用是成功阶梯的第一步。人无信则不立。泛爱众就是与朋友在一起相处要讲平等博爱。爱人者,人恒爱之。亲仁就是亲近仁者,以师是之,要跟他学习。仁者无敌。余力学文就是除了以上六个部分所学习的之外,如果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就要好好地学习其它有益的学问。教师是过程中的主导力量。教师道德品质不仅是教师自身的行为规范,而且还是作用于学生的手段。其高尚与否,关系到到素质能否得以正确顺利地实施。通过寒假期间的学习,我对师德的含义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
教师必须有高尚的品德。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因而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纯洁美好的心灵。在工作中,教师要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必须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正如著名家陶行知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教师对学生要有一颗慈母般的爱心。教师对学生慈母般的'爱心应来自对事业的无限忠诚,对事业的强烈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教师的母爱精神具有巨大的感召作用和教化力量,她能彻底地化解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如像母亲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对差生不嫌弃,不歧视,给他们多一点爱,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学习上有无穷的力量源泉。很多教师的成功经验都证明了母爱力量的神奇作用。
教师要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博学多才对一位教师来说当然很重要。因为我们是直接面对学生的者,学生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但知识绝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它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质和量的变化,特别是被称作知识爆炸时代,数字时代,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因而,我们这些为师者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更新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显得更为重要。否则,不去更新,不去充实,你那点知识就是一桶死水,终会走向腐化。
通过学习《弟子规》,我深知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且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做到与时代同步,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这付教书育人的重担。
弟子规的心得篇3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须在幼小的时候开始培养。《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礼、仁、忠等。在做到这些后,它又教了我们一些学习方法。不但要认真学,还要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成为有用之才。我读完《弟子规》后,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确实有一定的差距。
在孝方面,现在想起自己的过去,虽然没有做过对不住父母的大事,但对他们也没有尽过多少孝心。反而他们对我千衣百顺,照顾到家,我想得到的东西,想方设法地满足我。父母为我所做的一切我觉得都是应该的。有时,父母过于关心我,哆嗦了几句,我反而讨厌他们。现在想想那多不应该啊!现在自己既为人子女,就应按《弟子规》所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最起码做到这些,才能对得住苦养自己成人的父母。另一方面,自己作为母亲的我就应正确引导孩子诵读《弟子规》。让她慢慢品出其中的真谛,潜移默化,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行,为日后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是作为母亲的最大的收益。
另外,我对书中提到的'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 求确意。”这几句话,感触最深,亦是受益匪浅的。因为这几点也是我在工作中做得最不足的地方。如有时领导布置做的工作,总是拖拖拉拉,不到最后一刻都不想去做。有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不但没有记录下来,深入研究或查阅资料,而且也没有虚心向别人请教,含糊了事。这两种错误都是我所犯的,这样的工作效率通常不高。现在读过了《弟子规》后,我终于明白了我的缺点所在,若今后能按照它上面所说的去做,相信我的工作效率会更上一层楼。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
弟子规的心得篇4
学校要求我们每个人要背诵《弟子规》,我已背完了‘入则孝’‘出则弟’,爷爷听着我背书,问我:“父母责,须顺承”是什么意思?我答不出来,因为我只知道死背书。所以爷爷为我借了这本有解释,有故事的《弟子规》。从小我每个礼拜天去教堂,因为耶稣就是爱,圣经里有爱的。爸爸对我说:“如果每个人都懂得爱,这个世界就会美满幸福!”
?弟子规》里有爱的,[泛爱众]就播下了爱的种子,涌出了幸福的源泉,扣下了和谐的纽带,打下了文明的基石。‘凡是人,皆相爱,天同覆,地同载。’我们大家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同一块土地上,为什么我们不能相爱呢?
?弟子规》里有‘信’的,外国人最讲诚信,圣经也教导我做人要诚实。
?弟子规》里有‘书’的,‘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教我要读好书,不要迷恋网络游戏。
?弟子规》里有‘亲人’的,‘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告诉我要结交好朋友,才能长进。
?弟子规》里有‘礼’的,如果养成每日‘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的好习惯,还会牙痛和传染禽流感吗?
?弟子规》里有孝的,“父母责,须顺承”娇生惯养的我被父母宠了,昨天我写字时,眼睛靠桌太近,爸爸责备了我一句,我就是不听,还哭了。昨天我朗读‘词林采颉’,爷爷在旁边监听,我就不让他看书本,爷爷说:“你不让看书,我怎么知道你读得对不对呢?”可我就是不听!
从小到大,爷爷奶奶,外婆外公,爹妈叔姨为我付出多少,可我有孝顺他们吗?圣经里说神喜悦顺服的人,我顺服了吗?今后要做顺服的孩子,我要听长辈的话。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每当我翻开《弟子规》的时候,都会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中国文学宝库中有许多珍宝:《大学》、《中庸》、《论语》……早已闻名遐迩。《弟子规》虽然不太出名,但是它却给我很多启示,也是我最感兴趣,感悟最深的一本书。《弟子规》,顾名思义,是孔子平时用来约束他的弟子们的一些规定,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前者比后者更加全面、细致。《弟子规》在大到一个人的思想,小到一个人如何走路说话,都有一个详细的规范。让我感受最深刻的.一段话是:“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意思是说:当长辈站着时,你不能坐着,长辈坐着时,让你坐你才能坐下。在长辈面前说话声音要低,但是又不能太低,以刚好听到为宜。长辈让你进去时,你得快一点,让你出去时,你要等他事情吩咐完再慢慢退出。长辈问你话时,你要站起来回答,并且眼睛要看着他。孔子如此自己的学生,一定是别有用意,他要让学生懂得尊敬长辈,这也是报答长辈的的方法。并且走上社会后也会懂得尊重他人,为他人着想。
而现在的一些孩子在家里是“小皇帝”“小太阳”,天天要家人围着转,只知道自己过得舒服,为所欲为,尊敬长辈又何从谈起,长大以后又怎能在社会上立足呢?不尊重他人,也是不会得到他人尊重的。我希望大家都能读读《弟子规》,它简单易懂,其中又蕴含很多为人处事的方法。是一本很实用的书藉。
弟子规的心得篇5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字文。”最近我读了一本名为“弟子规”书,书中一个个孝敬父母,关心朋友的故事深深的迷住了我。
弟子规中有很多意味深长的故事,书中没写一段都会有一段注解,接着就是意味深长的故事,有教人尊敬师长的故事;有教人怎样孝敬父母的故事;有教人改正自身缺点的故事。。。。。。等等一些耐人寻味的故事。
下面我说两个故事给大家听听吧。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勿行赖。”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叫你,应该及时答应,不要拖;父母要求你做的事,要认真去做,不要拖拉偷懒。这一句话有两个因孝敬父母而千古留名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叫做孝心感天。话说古时候,有一个叫王祥的人,他的生母很早就死了,他爸爸又给他找了一个后妈,王祥的后妈对他很不好,一天,她的继母想吃鱼,可现在是大雪纷飞的冬天,于是,他跑到满是冰的湖面上打了一个洞,忽然,两条小鲤鱼从冰洞中窜了出来,直接跳入了他的网中。之后继母为了刁难他,又说想吃烤熟的黄雀,王祥立马抓了一只烤熟给他后妈吃,可他后妈吃完还想吃,,王祥又拿着网子出去了,刚一出门一大堆黄雀飞入了王祥的网子,乡亲们纷纷议论,说:孝心感天啊!
第二个故事:有一个叫孟宗的人,她的母亲生了一场大病,非常可怜,经过医生检查之后发现没病,原来是想吃竹笋了冰天冻地的冬天哪里有竹笋,孟宗急得大哭,眼泪滴在地上,一棵棵竹笋从土中钻出,孟宗的孝心感天动地了啊!
弟子规的心得篇6
明明,别玩了,去写作业吧。
知道了!知道了!我马上去。
你今天在学校吃了什么菜,吃饱了吗?
吃饱了,吃饱了,别总问我。
明天星期一去学校别忘了系红领巾。
“我知道了...
妈妈,你真啰嗦,我的耳朵要长茧了。
父母的千言万语在我们心中是啰嗦烦人;我们误解父母的良苦用心是多管闲事。父母教书,一定要听,父母责,一定要顺从这句话让我觉得很惭愧。
兄弟道友,兄弟道恭。兄弟和睦,孝顺。兄弟应该爱他们的兄弟,兄弟应该尊重他们的兄弟。只有这样,兄弟们才能和睦相处。每次我有美味有趣的东西,我都会记得给我哥哥留一份。当我哥哥不讲理时,我不会像以前那样对他凶猛。在与哥哥相处时,我学会了分享和谦虚。
记得放学后和几个同学一起回家好几次,没有提前给父母打电话。同学家玩的时候忘了给爸爸妈妈打电话。结果妈妈担心到处打电话,最后决定在同学家放心。
还有一次,我妈妈和我聊天:她说我从一年级开始就学到了很多兴趣班。不幸的'是,没有人能长期坚持下去。我对兴趣班没有热情,热情也不高。我回来后没有练习。结果,我半途而废。这件事感动了我。
出必告,回必面,居无常,行业不变。出门要告诉父母,回来要通知父母,避免父母关心。平时住的地方要固定,选择的职业或志向要努力完成,不要轻易改变。自从知道了这句话,我就决定摆脱这些坏习惯,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不要轻易放弃!做一个让父母放心的好孩子。
?弟子规》是我的一面镜子,展现了我无法发现的许多缺点。通过努力,我想我会成为一个懂事孝顺的好孩子。
弟子规的心得篇7
?弟子规》全书以《论语,学而篇》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作为总纲,资料也是围绕这几部分来写。意思是在家孝顺父母、出门兄弟和睦、与人交流言行慎重和与人交往诚信为先,要对任何人都热情友好,要亲近仁者。《弟子规》还提倡要懂得所有道德与礼仪后才能够学知识。
“百善孝为先。”父母是生我们养我们的人,当然要摆在第一位。所以,《弟子规》开篇就讲“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短短的24个字,四次出现“父母”这两个字,可见“父母”在古人心中的位置。这些规矩,看似简单,很容易做到,可是我们有几个人真正做到了呢?
?弟子规》我们要注重与人交流的态度,要广交朋友,也要多学知识。有一句俗话叫:礼交天下友。《弟子规》里讲了很多关于礼仪的知识,告诉大家做事应当谨慎细致。出门在外时,要与他人和睦相处,不可随意出卖、诽谤别人。可见古人是多么讲究礼仪。现代社会,在家里也好,也社会上也好,和人交流是十分十分重要的。善于和不一样的人进行良好的沟通,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与人交往的同时,还要注意自己的行为要诚信,这是对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平时要多亲近比自己优秀的人,并学习知识,可谓知书达礼。
?弟子规》这部经典告诉我们许多文化礼仪,所以才会流传至今。就如钱文忠教授所说:“学习弟子规,将文化落地为礼貌。”我们必须要好好珍惜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让国学经典国伴随我们成长,将优良的文化传统代代传承。
弟子规的心得优质7篇相关文章:
★ 章心得优质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