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子》读后感5篇

时间:
tddiction
分享
下载本文

仔细阅读书籍是写读后感的前提,只有理解书中的内容,才能写出有深度和思考的读后感,书籍中的情感和读者的共情在读后感中得以完美呈现,文笔巴巴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疯子》读后感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疯子》读后感5篇

《疯子》读后感篇1

这本书是陶瑾同学推荐给班上同学们的,一听到这书名我便就对这本书有了兴趣,或许是因为它“天才”与“疯子”的强烈,对比更引我注意力,想去一览究竟:“天才”与“疯子”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当我在网上查找到这本书时知道了这本书是通过作者与一些“病人”的采访,以访谈录的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精神病患者的内心世界,通过这种独特的角度,我们能够了解这些“疯子”如“天才”一般的思想。

整本书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其实是那个能够把街上的人当作动物看的女孩。起初,我与作者一样,有些怀疑这个女孩,她是否伪装成“病人”的样子。她只需故作惊讶,然后指着无辜的路人说:“看!那一只会用后腿走路的狮子!”即可,却不曾想女孩所说的一切都是真的。

当初作者在、说明确实这个女孩的病是真的时候,我也吃了一惊,道:“天哪,如果我也是这样的就好了啊,不用那样小心翼翼的洞察人心,然后谨慎地交往,而不是只要像女孩一样简单地望一眼便知一二,觉得好笑的也不用掩藏地大声笑出来;觉得无趣得也不用怎样作为礼貌的回以微笑。

回过头想想,能够这样的女孩也正因为没有几个而被归于“精神病“范围。如果我也拥有了这样令人惊叹的“技能”,之后便可肆无忌惮地笑啊哭啊也好,也不会开心的吧,毕竟被人冷落,被人抛弃,便就成了那样胆怯、害怕的性格,没有任意的自由可言吧!就这点相比,我也的确是比她幸福了许多——我是“正常”的呀!

然而许多时候,我们却会迫不得已的露出许多并不想要露出的微笑。久而久之,微笑便成了一种礼貌,那是“应该”露出的才对。甚至别人会问你:“你为什么不笑呢?”这时候又该露出尴尬的微笑了。

她作为一个患者,或许的确是“疯子”,但是如果侧重于看她的各种行为举止亦或思想来说,她却又的确是“天才”。所以,我们也不能只顾忌他人表面现象或者外表而不再去关心他人的内在。所以我们应把每个人都当作“患者”对待,把一切向最好的方面去想象。这样才不会把美好的事物扼杀在摇篮里。

我们应该将美好的一面面向他人,这才是一个美好的社会,一切才都能美好起来。

《疯子》读后感篇2

假期里,我读了一本关于精神病人的世界的书。它并不是一本介绍精神病人生活或者治疗的书,而是一本关于精神病人异于常人的世界观。这是一本极具有人文情怀的精神病患访谈录,作者通过多次接触二十多个精神病人,了解他们的世界观,根据笔录和录音记载了生活在另一个角落的人群的独特深刻的所思所想。

当大家听到精神病人时,就会想起那些行为怪异,冷血残酷,疯疯癫癫的人。这就是精神病人吗?先前我以为是,后来读这本书时我才发现,有时天才和疯子真的只是只差一步,精神病人之所以被判为患有精神疾病,只不过是他们的世界观与我们正常人(在我们看来我们是正常人,在精神病患看来我们才是不正常)的世界观不一样,与主流的世界观不一样,而我们正常人难以接受他们的世界观,因此为了维护社会的和谐,把与我们正常世界观不一样的人界定一个圈,把他们围起来。

有时天才和疯子真的只是只差一步,精神病人之所以被判为患有精神疾病,只不过是他们的世界观与我们正常人的世界观不一样,与主流的世界观不一样。“有一天你认为我疯了,其实是你疯了。”

“这个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呢?这是一个看似很简单的问题,不过必须注意的是,看似。”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的作者高铭就对这个问题十分好奇,于是他问身边的人,“在你看来,世界到底是怎么样的?”结果答案竟出乎意料的单一,一种说:“我很忙,这种问题没有闲时间想。”另一种面对这个问题则表示:“你疯了吗?”

看来这个问题在平常人那里不好得到答案了,作者决定真的疯一下,去问另一个特殊的人群——“精神病患者”们。他带着复杂的心情开始接触这个特殊的群体,想知道他们是怎么看待这个世界的。

这一接触就是4年,后来,就有了《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这本书,以及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震撼的感受。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这本书,是一本精神病人访谈手记。它以对话的形式展现了“精神病人”的世界观。

或许你认为思维是无限的,但这里会有人告诉你,“思维是限制你的一堵墙,它全部是依托在认知上的,超越不了认知。”或许你认为哲学能够帮助你解释世间万物的规律,但这里有人会告诉你,“哲学只是个死胡同,一个骗局,一个自我安慰。”或许你认为男人和女人是一种生物,但这里会有人告诉你,“猩猩与人的基因相似度高达99%,差1%就不是一种生物,男人和女人的基因相差巨大,所以他们根本不是一种生物。”总之,你所有的一切认知,你的世界观,都将有可能在这里打破,逆转!

你或许会大呼“谬论!”但仔细一想,这些话的逻辑和理论非常清晰,不无道理!

书中一位年轻女士直白的揭露了“真正的世界”。我们常听说要换个角度看世界,常说要站在他人的角度理解他人,或许你认为自己做得很好,但看看这位“精神病”是如何做的:她模仿他人,除了生理特征外,眼神、动作、语气、习惯、行为、举止,惟妙惟肖,以至于她身边的人有种“她实实在在变成了其他人”的错觉。她终于真正的以他人的眼睛看世界,看到了无数截然不同的世界,拥有无数的“世界观”,但也因为此被送进了精神病医院。

她和作者聊天时说了这样的话:“我们每个人看到的世界,偏差会越来越大,但是会有所谓的集体价值观在均衡着我们的主观……想要看到真正的世界,就要用天的眼睛去看天,用云的眼睛去看云,用动物的眼睛去看动物,用人的眼睛去看人。”

如果不告诉我这是个精神病人说的话我会以她是个专家,是个杰出者!她只是行为古怪,就进入了精神病医院,对她的才能与睿智,是不是太可惜了?

不只是她,这本书中还记录了甚至比她有更多知识储备,更灵活的联想能力和更严密语言逻辑的人。在他们眼里,有“无数个宇宙的世界”,有“伪装文明的世界”,有“有时间尽头的世界”……有些人有较明显的病理特征,但有些人只是认知太超乎常人,他们虽都伴有轻微偏执,但就这样把“天才”送进精神病医院,我不由惋惜……

如果没有像作者高铭一样的人,试着去接触这个特殊群体,试着走进精神病人的世界,我想,他们被埋没的才能,被埋没的世界观,将永远不会重新回到这个巨大的世界。天才和疯子,或许真的只有一线之隔,在他们眼中我们或许才是精神病。

面对他们,我竟敢感受到自己的认知是如此肤浅,我所看到的世界,竟是这么小,这么局限!

为什么会有误解?因为世界观的差异,因为不承认、不接受他人的世界观。多么肤浅的原因!而生活在这世界里的形形色色的人,执拗、单调、缺乏灵性,在“我认为”的世界中无意义的咆哮:“这才是世界!”市场上数不胜数的“职场应用”类型的书被人们广为推崇,为的就是如何升职、赚钱、取的所谓的成功?学生的家长,只知道让孩子学习、上好的学校,找好的工作、取得辉煌人生,而真正想过、真正认真了解孩子内心,孩子感受的又有几个?扭曲人格的孩子被“培养”出来也就不足为奇了吧!更加可怕的,是他们认为自己是正确的,而孩子的反对,只是叛逆的表现罢了!长大的孩子,无法逃离父母强加给他们的世界观,又是一代又一代的循环往复!看看,我们被困在怎样的世界!?世界观的差异,世界观的执拗,从生活中的每个角落一点点的侵蚀着人麻木的内心。想一想,真正会去想我们生活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他人的世界观又是怎样的,该怎样对待不同的世界观的人,又有几个?早已麻木了!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成功的唤醒我去思考这个问题,当我恍然大悟的时候,剩下的不仅仅是震撼,还有悲伤、羞耻、自责!恰恰是被我们遗忘和蔑视的群体,在想着一个问题,想着一个我们早以忽视和忘却的问题,那个问题的名字,叫“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而我们却久久被监禁在他人强加的世界中,执拗的、顽固的、可笑的认定着。

我们的生命最长可有一个世纪,地球的历史约有46亿年,那么久远了。可是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从未有任何一本书、一个人、一句话确切的描述过:这个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因为这确实是个没有确切答案的疑题,一百个人应该拥有一百种世界观,世界本身就是个巨大的“不规则无数面体”。

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更加宽广,更加全面,从更多不同的角度来看这个世界,挣脱麻木的束缚;走近他人,摈弃浮躁,认识他人的世界;开阔思维,敞开心胸,去接纳那五彩缤纷的,更多、更多的世界。而不仅仅是执拗的局限于“我认为”。

感谢《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这本书,感谢作者高铭,带领我跳出惯常的思维,站在精神病人的角度来审视我自己。观察更多,更多的世界。

《疯子》读后感篇3

本书是由一位精神病医生的视角记录自己所见的各种案例的书。初读这本书,我对精神病人的印象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在这本书中,精神病人不是人们平时印象中的傻子或大脑发育不正常的人。他们是一群“怪人”,但他们的怪都有一定的缘由,他们都是从正常人发展过来的,根本的原因是他们有着异乎常人的观察力、思考力或想象力,他们不但不傻,而且超乎常人。初读他们的思想时,我非常崩溃,因为他们的思想不仅深刻,还颠覆了我的世界观,既需要我深入的理解和思考,还需要我用强大的意志力防止自己被带入沟中。

然而,再读时我开始对其中的一些思想产生认同感。这本书中有这样一类人,他们致力于寻找人类社会的本质,却在找到答案时崩溃。举一个例子,《棋子》这篇文章中的主人公这么说:“我坚信所有的历史,所有的辉煌绝不是聪明人创造出来的,而是普通人创造出来的,聪明人需要做的只是看清问题所在,顺应一个潮流罢了。实际上,那个聪明人即使不存在,也会有其他聪明人取代;但是,那些普通人是绝对无法取代的。”这也是他疯的原因,他太聪明,忘记了自己身为一枚棋子所处的位置。在这个高度发达的社会中,人们各司其职,一个人的力量即使再大也无法改变社会发展的潮流。要学会像水一样顺势而流,这样才能活得踏实而幸福。

这是我找出的应对方法。问题似乎已经解决了,但我仍然忍不住想:这个社会就真的不允许有着独特能力和思想的人成功吗?如果大家一直呆在社会的无限循环中一成不变,那人类不就停滞不前了吗?你可能会说,人类是作为一个共同体进步的。但倘若所有人都遵循着现有的价值观,现有的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生活,那社会就好像是一盘定格的棋局而不会有任何改变。事实上,人类社会确实是在进步的,这就说明要么有外力的.作用,要么有人打破了平衡。关于外力的作用,因为认知水平不够,我可能只能举出进化的例子:人类的身体和大脑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发生的微小变化,随着人类整体智力水平的提高,我们进入了信息化时代。那么内力的作用呢?你可能认为我会举牛顿、爱因斯坦这样改写人类思想认知的人物,但他们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即使每个人的个性在社会的大环境下被抑制了,人类本身的欲望使得自身一有机会便想打破这个平衡,制定新的规则。例如,周朝后期的诸侯自立门户,近代的二战想要瓜分世界,都是有权力的人抓住机会打破平衡。平衡一旦被打破后,就会激发起更多普通人的欲望。战乱中,人们渴望和平,于是最终走向统一;手工业时代,人们不想身体太过劳累,于是产生了机器;衣食保证后,人们想要追求精神上的满足,于是各种娱乐项目出现了。人的欲望是无限的,这也许不是坏事,至少说明人类社会可以一直发展下去。

那么回到原来的问题:这个社会真的不允许独特的人成功吗?我的回答是否定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欲望,每个人都是作为独特的个体存在的,每个人都对社会有着或小或大的影响。独特的人或许难成功,但绝不是不能成功。成功是艰难的,你要在这个大的社会背景下让数量很大的人认可你,就需要满足他们的欲望。比如,你是个阴沉的人,但你很有能力,给他人带来了利益,那你会得到他们的认可;但你若是认为阴沉是优点,希望别人能良心发现的突然欣赏这个品质,那就是在痴人说梦了。

引用作者的一句话“当时老师讲我没听明白的事儿,被一个精神病人给我讲透彻了”。精神病人用他们独特的思考和视角为我打开了一扇扇新世界的大门,揭开了一个个深藏在现实生活中的秘密。这本书让我能够更深入地思考我的生活,它还让我意识到独特并不是罪过,它可以是你的优势。

《疯子》读后感篇4

一步很近,我轻轻一跨,就是一步;一步很远,我走了无数步,却依然跨不过面前这道鸿沟。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是2010年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高铭。

该书以访谈录的形式记载了生活在另一个角落的人群(精神病患者、心理障碍者等边缘人)深刻、视角独特的所思所想,让人们可以了解到疯子抑或是天才真正的内心世界。

就如高铭受采访时所说:“有人说这本书有意思,我觉得这本书不好玩,我在写一个大悲剧。他们知道很多东西很了不起,但是他们没有释放出来,你不能了解到他们的目的。我跟他们接触很多,并没有看不起他们,我很尊重他们的存在,但并不代表我认同。”

当看到这句话时,我删掉了之前对这部书籍的书评,不为什么,只是我感觉这本书不一样,我要尊重作者,我更要尊重这本书,同样我也不能写爽文来取悦你们——亲爱的看客。我重新回顾这本书,我要从他的角度重新认识这本书。

本职工作是影视策划的高铭,2004年纯粹出于好奇,开始接触精神病人,带着复杂的心态,他开始接触精神病人这个特殊群体,从一个正常人的角度窥探精神病人的非正常世界。4年里他密集接触了一百多号精神病人,把大多数空闲时间都搭在这上面。就像有的人喜欢去k歌、泡吧一样,与精神病人聊天成为他的乐趣。

我对待这部书有着不一样的感情,已经很少有人可以用四年的时间来构造一部书籍,更很少有人用不一样的方法来让我们认识那些被我们遗忘的“天才”。

2010年2月出版国内第一本精神病人访谈手记――《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内容更是引起了剑桥物理研究院等机构的关注。

这也算是对高铭先生四年沉淀的一种回报吧。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是一本很神奇的书,从那些所谓“疯癫”的话语中你或许能得到对自己世界观的一种启迪和思考;这是一本很神奇的书,虽然是国内第一本具有人文情怀的精神病患谈访录,但内容却涉及生理学、心理学、佛学、宗教、量子物理、符号学以及玛雅文明和预言等众多领域;这是一本很神奇的书,就像书目导读中说的一样:你会不会觉得这个世界不对劲?一切都好像有点问题,但是又说不清到底什么地方不对劲,看不透什么地方有问题。有些时候会若隐若现的浮出来什么,等你想去抓的时候又没了,海市蜃楼似的。你有时候会明显的感觉到问题不是那么简单,每一件事情,每一个物体后面总有些什么存在,而且您可以确定很多规律是相通的,但是细想又乱了。这个世界有你太多不理解的,就像隔着朦胧的玻璃看不清一样,你会困惑到奔溃,最后你只好用哲学来解释这一切,但是你比谁都清楚,那些解释似是而非,不够明朗。

就像高铭所说,这部书是一个大悲剧。

在这个让我们置疑的世界里,在我们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总是在询问着自己,询问着这个世界,而我们大多数人,都循规蹈矩的接受命运给我们的'一切。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不再询问,而作者笔下的这些人,往往过于偏执,高铭用他们的偏执,给了我们一个血淋淋的讽刺。

当所有人不再追求真理的时候,这不是最大的悲剧吗?当一群人真实存在却不被我们所接纳和认同,这不是一种悲剧吗?

天才与疯子仅在一线之间,而我们就在这条线上逐渐“平庸”。

什么是“天才”?什么是“疯子”?什么又是“普通人”?我们嘲笑他们的同时会不会被同样嘲笑着?

这就像三个世界,天才属于一个世界,我们属于一个世界,疯子属于一个世界,虽然互相交融却互相不理解。

他们偏执,异类,高傲,倔强……在我们眼中,无论天才还是疯子,他们都是怪人,追其原因,不过是他们与我们不一样罢了。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中有许多很有意思的情节,例如对生命尽头的理解、四维空间的理解、对真正世界的理解、对永恒的理解,对时间的理解……

纷呈的观点,看似荒唐费解,天方奇谭,却被这一群非正常人用严密的逻辑语言和无懈可击的原理破解。令人瞠目结舌之余不禁感叹,原来世界并不是我看到的那样!是他们真疯,还是我们根本就不了解这个世界!他们对于自己信念的笃定与专注使他们无限的接近真相,令我们这些所谓的正常人汗颜。

其中有一个患者与作者的交谈彻底“引诱”到了我:

他陶醉的半眯着眼睛回味:“当我决定结束的时候,就拿出预先准备好的苹果,把苹果洗干净,看着果皮上的细小颗粒觉得很陌生,愣了一会儿,试探性的咬下去……我猜大多数人不知道苹果的真正味道!我告诉你吧:用牙齿割开果皮的时候,那股原本淡淡的清新味道冲破一个临界点开始逐步在嘴里扩散开,味道逐渐变得浓郁。随着慢慢的嚼碎,果汁放肆的在舌尖上溅开,绝对野蛮又狂暴的掠过干枯的味蕾……果肉中的每一个细小颗粒都在争先恐后的开裂,释放出更多更多的苹果的味道。果皮果肉被切成很小的碎片在牙齿间游移,把味道就跟冲击一样传向嘴里中每一个角落……苹果的清香伴随着果汁滑向喉咙深处……天呐……刚刚被冲刷过的味蕾几乎是虔诚的向大脑传递这种信息……所有的感官,经过那些天的被遗忘后,由精神、感觉统驭着,伴随着一个苹果,卷土重来!啧啧,现在想起来我都会忍不住流口水。”

是不是感觉这根本就不是一个“精神患者”倒像一个美食家?

我也这么感觉,我已经被他所说的话感染,但当我拿一个苹果放在我的面前时,还没有等到一天,我就把它吃了……

我也很无奈,不吃不喝也就罢了,拿一个苹果放在面前引诱自己,我是受不了这种诱惑。

整部书涉及的知识范围很广,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根本看不懂患者与作者之间的对话,但有人问我这本书值得一读吗?

值得。

为什么?

你想了解真实的世界吗?每一个人眼中都有自己的一个世界,但每个人眼中的世界都肯定有一种世界观是相同的,这个相同的世界,就是真实的世界。

就如高铭所说:我尊重他们的存在,但我并不代表我认同。

以一个“疯子”的思想重新审查这个世界,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悟,或许你赞同,或许你不赞同,但无论与否,你脑海中的世界观都将受到洪水猛兽一样的冲击。

到那是,你必将重新认识这个我们熟悉又陌生的世界。

《疯子》读后感篇5

每个人看待这个世界都不一样,倘若能尝试从别人的视角来看待这个世界,这是多么幸运的事,本书是通过与“精神病人”的对话,让读者了解到,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和方法,与普世的看法不一样,也正是因为特立独行的看法,那些所谓“疯癫”的话语,才真正会触发读者对世界观的思考,这是一个多姿多彩世界,不是因为看到了多姿多彩,而是因为有多姿多彩的思考和想象才多姿多彩。

在阅读本书时,有个感触,到底谁才是精神病?他们逻辑清晰、严谨,思维自洽,又能自圆其说,倒是没有精神异常的我,开始怀疑是不是有精神方面的问题,怀疑从始至终都存在,有一章给予了解释和说明,但怀疑变没有减轻,解释其实也是正确的,是这样的:只要不伤害别人的执著,都是不算精神病人,比如说,人有自己的爱好这是好事,当爱好上升到洁癖,大家也能忍受,也无伤大雅,但当洁癖上升到暴力的话,这肯定就是精神病患者,需要治疗了。

其实,不管是爱好、洁癖或者患者,是因为他们有深深的执念,过度的追求,也许正是因为有了执念,才让他们做出了非普通人认同的处理方式,他们往往很优秀,这也就是为什么说,天才和疯子仅仅一念之隔,而普通人为什么无法做到如此优秀,是因为普通人学会了变通,学了原谅自己的不足,说白了,是放弃了追求,这到底是对,还是错。

不管对与错,当我们以正常人的角度来看这个群体,而这个群体也在审核着我们,他们对世界的见解,让我觉得,世界大而不同,要允许有不同的世界观,还要有接受和包容的心态,君子和而不同吧。

通过读这本书,让我有了一个思想上的造反、改过、完善的机会,也提升对世界观的认知,感谢作者的努力和付出。

《疯子》读后感5篇相关文章:

寓言读后感500字5篇

《亮剑》读后感5篇

中国哲学读后感5篇

论语读后感推荐5篇

阅读好少年读后感5篇

《死亡》读后感5篇

隋唐读后感5篇

秋天读后感推荐5篇

13+1读后感5篇

《活着》读后感作文5篇

《疯子》读后感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43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