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长观后感2000字6篇

时间:
Surplus
分享
下载本文

每次写观后感都是我们对电影中细节和情节的品味和体味,通过写观后感,我们能够更好地感知电影中的人物性格和心理变化,文笔巴巴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河长观后感2000字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河长观后感2000字6篇

河长观后感2000字篇1

看完《匆匆那年》后。有多少人,忆起匆匆而逝的青春里,那个只对着你笑,只因为你哭,曾握紧双手,誓言白头到老的女孩…想起她的时候,你会不会独自傻笑,独自感怀…看完《匆匆那年》后。有多少人,还记得激情的校园里,那些有福同享,有祸同上,烟卷同抽,有酒同醉的寝室哥们儿…想起他们的时候,你还能不能轻易说出每个人最糗的那些事儿…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摘自《匆匆那年》祭奠——匆匆那年我逝去的爱情如匆匆那年中所唱的一样。“如果再见不能红着眼,是否还能红着脸。就像那年匆促,刻下永远一起,那样美丽的谣言。”点燃一只烟,我静静的躺在沙发上。聆听音箱里传出的《匆匆那年》的片尾曲,倍感心头压抑。

电影中的情节历历在目,我完全融入了男主角的灵魂中,回忆着他的过去,也缅怀着我的过去。感受着他的情感,也追痛着我的哀伤。

记得那是2015年冬天,临近春节。我回到了阔别两年的故乡。这里,是我从小长大的地方。这里,有我苦乐同舟的朋友。这里,也是我美好爱情的开始,更是,我爱情誓言的坟墓。

经过一夜火车的劳顿,我终于看到了那熟悉的车站,破旧的天桥,红砖磁瓦的候车室,和出站口风雨不断的吆喝声。我回来了…

那天的天阴沉沉的,好像要有一场暴雪降临。我的心情如同那天气,在两年的漂泊生活后,我还是无法忘记,无法忘记我曾经抛洒在这片土地上个骨灰。两年前,我从这车站离开时,一路上抛洒掉我焚烧的爱情果实的骨灰。

它们,没有被两年来的雨水冲刷掉,也没有被两年来的大雪埋藏。只等我在此刻归来时,它们依旧静静的被抛洒在道路的两旁,奋力的去遮掩那些,快乐并痛苦的回忆。坐在去往朋友家里的出租车上,我的心情也阴沉沉的。

当出租车驰过法院时,那庄严的高耸的法院办公楼,让我想起她的家,她的家就在法院对面的小区里。看着那熟悉的小区,我清晰的记得每栋楼的门牌号,记得小区内每一处供人休憩的座椅。

驶过这小区,看着道路上每一个熟悉的建筑物穿眼而过。仿佛我又回到了那些年,每天晚上送她回家后,一个人窃喜的走在这条路上,看着一栋栋身旁的建筑物,嘴里轻哼着小曲儿的自己。

朋友的家,在我就读过的高中对面。我让司机将自己拉到了学校的大门口。站在学校的门外,看着操场上正在出早操的同学们,看着那熟悉的一草一木,听着那熟悉的《运动员进行曲》。这一切,犹如命运刻意安排的轮回般,时隔九年,又一次将我带到了这里……

在匆匆那年里,有这样一句话。

“年轻时,我们总在开始时毫无所谓。在结束时痛彻心扉。而长大后成熟的我们,可能避免了幼稚的伤害,却也错过了,最初的勇气。”

到了朋友的家,感受着无比的温馨,就我们两个人。两个老爷们弄了一桌子的菜,摆着一箱子的啤酒,也不用杯子,一人手握一瓶,闲谈两年来各自的趣事儿。时隔两年,我们之间电话虽少,朋友间的.情感却随着时间的沉淀而越加的深厚。

这样的肆无忌惮,这样的开怀畅饮,这样的哭笑随心。身在异地的我,无法向任何人流露。就像那逝去的爱情,牢牢的心中扎根,树起祭奠的墓碑。我无法向任何人宣泄,无法在播种任何其他的种子,只能静静的看着,心中的那片土地荒芜。

那天夜里,我们不知道喝了多少酒,也不知道都唠了些什么。总之最后是醉的一塌糊涂,弄的满屋狼藉。迷醉之际,我只记得自己拿出了电话,看着那熟悉而又陌生的号码,看了很久,很久。最后我握着手机睡着了,不知道是打出去了没有。后来,我的朋友告诉我,电话拨出去了,不过已经是空号了。

雪,真的在第二天飘落,铺满了对面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早晨我醒来,走到阳台上,隔窗望着洒落的大瓣雪花,点燃一只烟。记得,那一年的那一天,也是下着这样大的雪。大到人走在外面都会模糊了眼前的视线,也正因为这样,我才遇到了她。

想着当时的场景,望着校园内那个地点。不自觉的我笑了,笑的那么的哀伤,笑的那么心痛,也笑的那么的懦弱。哀伤失去了,却又后悔了。心痛无法挽回,却终究不愿放下。懦弱两年的时间没能忘却,懦弱历经两年后还可以清晰的记得。

是啊!年轻时,我们握着手,大胆的走在街边,时刻牢记心中的誓言。年轻时,我们活力无限,爱情之火久燃不灭。

“如果有一天我们走散了,你会站在原地等我么?”

“我会,我会在原地等你到永远。”

长大后,我们走散了,各自穿梭在不同的人身边。我们找不到原点,我们模糊了永远的概念。我曾一度以为,我一直在原地,从未离去。但最终还是我错了,我随着大陆板块的飘移,已经离开了你的视线。

窗外的雪,掩埋了行人留在身后的脚印,覆盖了心底,曾经共同走过的痕迹。校园还是那所校园,时间却已流逝九年。这里,曾是我感情生长的棚区,是它供给我生长的温度和阳光,是它供给我生长的环境和氛围。

吃过早餐,朋友开车载我来到那熟悉的公园。树木都披挂上了银衫,往来行人匆匆,无心贪恋这单调的白色景致。只有我,站在公园的石门下,楞楞的傻看。追寻那通幽小径上残留的欢声笑语,寻找遗落的爱情残片。

如果过去还值得眷恋,我又何必异地两载,满心执着不愿改变。如果过去不值得留恋,又为何让我痛苦连连,常常梦回当年。那身影,时而映入眼帘。

不愿放弃的,不愿记起的。不是忘记了,而是我们将她深深的埋藏在了心底。埋藏在了我们不愿被人挖掘的黑暗里。待来到了那熟悉的地域,即使再想掩盖,也无法不去触及。

这就是我们匆匆那年逝去的爱情。我陷落的深了,无法自拔。

如《匆匆那年》里最后的一句话。

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

在回朋友家的路上,路过她家小区门口时,我看到在茫茫大雪中,那高挑的身影,雨伞下,还是那样披散在背后的黑色长发……

这是我第一次懂得了什么是爱情,可是我却早已失去了它。

河长观后感2000字篇2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榜样是最有力的引导者。学校党委组织了多家学院的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观看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发展的纪录片《重生》,这部四小时的精神大片,它向我们呈现了中国共产党因何而生、为何而立的历史,以及中国共产党人浴火重生、艰苦奋斗的历程。观看之后,我深深为之震撼和动容。

这部片子讲述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这一段历史,为了更好地讲清这段历史,影片用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末帝溥仪退位开场,向我们展示了1921年建党前,中国社会的大背景以及中共成立的条件。

在旁白平实的讲述中,我看到了在建党前的那段峥嵘岁月里,这群有志青年为建党做出的不懈努力。在那段列强横行,军阀四起,混战连绵,生灵涂炭的日子里,没有人知道,什么才是正确的道路;也没有人知道,谁能够带领中国人走出黑暗,走向光明。所有人心里都没底,只因为当时全中国的景象就是:万马齐喑。

但是此时,有一群人,怀着纯洁、纯粹、纯净的爱国热情,如同普罗米修斯,将珍贵的火种小心翼翼地移植到苦难的旧中国上。

为了追求光明,挽救衰朽的旧中国,不惜百死,这是何等的决绝和坚毅呢?如同巴金先生所说: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火种是引来了,但如何让它越着越旺呢?毛主席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此言不虚。当然,在这燎原的过程中,曾有过大雪纷飞的寒夜,也有过冷心彻骨的狂风,它们都企图扑灭这萌芽一般充满着朝气,充满着生命力的火种。比如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发动的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左倾错误等。这些都使得我们精心培育的火种遭遇巨大打击,有时甚至奄奄一息。然而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次次的打击并没有将共产党人击垮,反而使共产党人凤凰涅槃,获得重生,逐步从幼稚走向成熟。

经国大业,谁称英雄?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闻一多先生曾经说过:铁是愈锤炼愈坚韧的。这些磨炼曾几乎将中国共产党击垮,但也正是这些磨炼造就了后来有理想、有目标、敢吃苦、重团结的全新的中国共产党。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中国共产党的重生不是重复过去的足迹,而是怀着新的希望,开启新的征程!

看完这部影片,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不禁想到了自己。遥遥新征程,孜孜求索路,作为共和国的预备警官,我感到自己已身披戎装,长缨在手,随时准备接过前人留下的仍在发热的珍贵火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实现自己的重生!

河长观后感2000字篇3

今天,我在看中国地图的时候,瞄到了河北省易县的狼牙山,听说这里曾经发生过一个英雄故事,然后我就看起了《狼牙山五壮士》这部电影。看完后,我被深深地打动了。

这部电影讲的是1941年,日军开始了规模空前、毁灭性的大扫荡。我军主力带领群众从狼牙山撤走。他们留下了七连六班的五名战士,掩护部队和百姓撤离。为了让敌军摸不清我军撤走的方向,五位战士故意暴露自己的所在地,把敌军引到相反的方向,就是三面绝壁的小莲花峰。他们凭实力击退了敌军数十次,打倒了敌军上百人。后来子弹、手榴弹用光了,他们就用石头砸,石头不够了,只剩下班长发现的一颗手榴弹。班长果断地把手榴弹扔向了敌群。然后他们毁掉枪支,跳下悬崖。他们是: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葛振林、宋学义。葛振林、宋学义跳崖时被山腰树枝挂住,幸免于难。

狼牙山五壮士是一个历史事实。你说他们这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是不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呢?他们精忠报国的精神,我们应不应该效仿呢?是的,虽然他们已经不在了,但是他们这种爱国、报国的主义精神世间长存!正是因为有无数像狼牙山五壮士这样浴血奋战的革命先辈,才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换来了我们今天和平幸福的生活。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担当。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让我们一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后报效祖国,做一个对祖国有用的栋梁之才!

河长观后感2000字篇4

开卷伊始,我即被金一南教授生动形象又蕴含哲理的行文所吸引,此书确使人有欲罢不能的感觉。我是用了一个多月时间在上下班地铁中读完该书的,看这本书,上班之路感觉不再漫长。

这本书主要描写了历史上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和第二次合作之间的风风雨雨。中国共产党在此期间充满了希望、变数、迷惘、苦难,在挫折面前我党的精英们又屡屡不畏牺牲、坚定信念挺了过来,逐步走向了辉煌。

有人说,“一部好的作品,应该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苦难辉煌》就是这样的一部书,它让读者们都有自己独特的感触。

我每每沉醉于民国时期的陈年故事,慨叹着那些人和那些事。暮气沉沉的晚清被朝气蓬勃的民国取代了,中国真正具有了少年气象,从此有了民族复兴的希望。

乱世出英雄。所谓“乱”,不是社会政治经济绝对混乱无序,而是国家没有了绝对权力,社会失去了绝对权威。也正因为如此,社会环境才相对宽松,言论相对自由,思想能够活跃,人们也就有了更多的展示机会。春秋、战国、三国与民国初年都是这样的情况。民初各色军阀、政客、理论家们你方唱罢我登场,组成了波澜壮阔且多姿多彩的一台大戏,其中能够留下名字的都非等闲之辈。而只有具备组织纪律性和远大理想并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的人,才是英雄中的风云人物,才能够走的更远。国共两党里面不缺这样的人杰。

中国走向繁荣富强是国共两党的共同目标,中国实现伟大复兴是国共两党的共同期望。两党的精英们都是在以中国知识分子入世的特质自觉承担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重任。如果两党和睦共处,两党内的精英们,有多少是同学,有多少是老乡,有多少是师生,他们可以团结起来共同奋斗。但只是因为两党在具体实现国家富强的手段上存在着不同的理念,以至于有多少同学、老乡、师生们要为了各自的信仰分道扬镳,甚或反目成仇,更有多少革命者因此而牺牲。当年你死我活争斗的英雄们现在都不在了,还是那一片河山,现在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努力实现着英雄们当年的梦想。人们生活安居乐业,国家实力大幅提升,也难道不就是英雄们最终所要的吗?假设当年的英雄们都醒来看一看,是否会相逢一笑泯恩仇呢?

历史没有假设。残酷的现实是国共长期处于敌对状态,客观上为日寇侵华制造了可乘之机,也使得中国抗战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红楼梦》中探春曾言:“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熟读古书的毛泽东不会不知道这个道理。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从当时形势上共产党又绝对不能让步,只能被迫做针锋相对的军事斗争以图存。更何况大形势非是一个人所能左右的了的,毛主席也是人而不是神。道理都懂,但无法改变现实,这实际是很无奈的一件事。

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我们并不善于接受历史教训。当前,中国仍处于分裂,国共是否可以接受历史教训,抛弃前嫌,高瞻远瞩,以大智慧促成第三次合作,实现两岸统一,打破岛链封锁,进而对觊觎侵占我钓鱼岛、南沙等国土的国家采取一致行动,共同维护我中华民族长久利益,而不致使某些国家坐收渔人之利呢?

阅读这本书,我了解到了许多细节,也使我改变了一些以往既定的看法。如我现在才知道,彭德怀和林彪在中共军事指挥中实在是居功至伟!也了解到了居然红军中还有比林彪更出色的伍中豪,甚至于还有那位详不可考但却在赤水让毛泽东吃亏的周浑元。另外无论是苏共中共的还是国民党的英雄,许多人叱诧风云前半生,最终也未必就有好的结局,读来真让人不胜唏嘘。

阅读这本书,我还看到了我党对待历史日益求实的态度。书中对历史人物的分析评价更显全面,不以你是领袖就把所有功劳归于你,不以你曾犯过错误就抹杀你的功绩,也不以你站在了国民党的行列里就诬蔑你的智商。

阅读这本书,我还有个感触是英雄们真是年轻有为。英雄们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打拼的时候绝大多数竟然只有二十多岁。我不禁猜想,慷慨悲歌、勇于牺牲的事也许年轻人更容易做的出来,你能想像后来号称曲线救国的附日汉奸,年轻时也曾豪言“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吗?当年许多坚持革命到底的年轻英雄们立身正、立志坚,即使现在也是值得我辈学习的。当然大浪淘沙,对于晚节不保的人,也只有抱以惋惜了。

书记推荐我们读这本书,如果说是“点石成金”给了我们“金”的话,我们应学会他的“指头”;如果说是“授之以鱼”的话,我们应学到他的“渔”。若如此,这本书就不简单是一本书了。这是这次读书活动的另外收获

河长观后感2000字篇5

在最美好的时光,遇上最美好的人,却匆匆错过。无疾而终的爱情,总是令人柔肠寸断。

也许电影剧情老套,引人吐槽,诚然,一部能引起共鸣的电影,不管剧情多么老套,总是催人泪下。

电影里面的情节与我的经历有几分相似,看完以后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在我经历过的20多个春秋,这是我第一部看到流泪的电影,电影前部分的情节,和我的经历是那么相似,而最后分开的结局,也是来的匆匆,来的突然,猝不及防,甚至,一声好好的道别,也来不及。

最懵懂的爱情,总是萌生在最懵懂的年代。也许那时候不懂得什么是爱情,不懂得什么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但是那时候的爱情却充满纯真的,就像是一个晶莹剔透的水晶球,没有丝毫的杂质,在那个就连牵手都会脸红心跳日子里 ,演绎的是一场洁白无瑕的爱情。那时候,一条亲手织的围巾,一幅亲手画的画,一首只为她苦练的吉他歌曲,又抑或是,省吃省用为她买下一个微小的礼物,亲手折出来的星星,为你采下的四叶草,在旁人看来是微不足道普通的一份礼物,在彼此的眼里却是人间瑰宝。高中的爱情延续到大学,涓流不息,战胜了时间,战胜了距离,战胜了物质,然而,毕业以后,却因为自己的懦弱与现实,让这份爱情无疾而终,心痛惋惜却无补于事。而类似这样的故事,身边太多了,因为距离,因为工作,因为家庭,种种原因,总是让这种情感在即将开花、结果的时候凋谢。步入社会,方才明白,那种洁白无瑕的爱情,可望而不可及,可遇而不可求。在物欲横流的年代,汽车、房子、金钱,这些元素,却成为了衡量爱情的筹码,甚至,成为了唯一的筹码。也许因为年龄,两个人在一起一年半载,就结婚,生孩子,生活一辈子。也许,两个人并不那么合适,却就因为这样的种种原因,就在因此成家立室,过一辈子。而那个相识、相知、相爱四五年的爱人,却因此错过一生,只因为离别,太匆匆,甚至,一声好好的道别,也来不及 。

还记得当年那个情窦初开的那个年代,和你互相心里暗暗喜欢,却各自藏在心里。每天放学,我们俩总是双双出现在图书馆一起看书、复习;又抑或与你相约在饭堂,相约在街边小摊;埋在书堆一整天以后,在操场的跑道上,与你一起用汗水挥洒着青春;在春雨如油的季节里,和你共撑一把伞,在操场中漫步。到了高三,因为个人原因而短暂分离,在那个见面了也会心疼的日子里,两人彼此擦肩而过,也只是一声问候,不多语,爱,深埋心中,为了彼此的梦想,为了高考,我们在那段时间,仿佛就是一组平行线,相互平行,而永远不相交。

高考过后,那个被风吹过的夏天,永远是那么温暖,藏在我心里最柔软的部位,不轻易触及,却又永不忘怀。如果爱情会变质,我情愿永远停留在那一刻,光阴荏苒、岁月如梭,海枯石烂、天荒地老,却比不上那一刻的纯真与爱慕。也许那时候不懂得什么是爱,但那时候的爱,却是那么单纯,洁白无瑕,不含丝毫的杂质。那个炎热的夏天,那个遥远的距离,并不影响我们一次次相聚,这仿佛是要把在高三错过的一年,在那个美丽而由单纯的夏天,全部给寻找回来。

大学,在不同城市,却彼此联系,那一个月才仅仅拥有的一次见面,成为我们最期望而又最不舍的离别,在车站,眼泪曾经无数次为你流,别人看来是矫情,而我,却知道,那是每次分离都要经历的切肤之痛,那种让八尺男儿流泪的痛,又有谁懂?那种每次坐车回学校那心里深深的不舍,又有谁懂?而到了后来校区的变换,我们在同一个城市,每个星期都可以见面,哪怕因为这样,还是有依依不舍,一周不见,如隔三秋。曾记否,那些我们曾经走过的路,曾经穿过的大街小巷,也许,就走这一次了,这辈子,我们也不会再走了。就算以后再走过,那种心情,那种感受,也回不第一次我们走的时候的感觉了。我特别喜欢城中村,就是因为那时候,和你在城中村里过着卑微的生活,为着那一毛几角而斤斤计较,为着节约那几块钱而货比三家。我们虽然穷,但是,我们有爱,有理想,有活力。那时候,爱情与理想就是一种无尽的精神食粮。为理想,为爱情,而马不停蹄地奋斗着,那是我们燃烧着的青春。

毕业,工作,一切如旧,却因为我的个人自私与懦弱,给这一段洁白无暇的爱情划上了一个句号。也许,人未变,只是感情变了;也许,人变了,只是感情未变。难道感性就是给理性用来践踏的,过于理性做人,真的好吗?我那样做,又真的是对吗?我不知道,我也不敢回答。不过也许,这一切,已经不重要了,在那个斗柄朝东的季节里,我们的感情划上了一个不完美的句号。曾经许下的诺言,也一起送葬在那春风里,随风飘,无影无踪。

最美好的爱情,在最美好的年华里逝,我们的故事因此嘎然而止,也许我们本来可以结婚,生子,白头到老、儿孙满堂,但是我却亲手埋葬了这一段美好的情感。

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还会这么选择么?曾经有种不顾一切想重新挽回的想法,但是感性过后,又真的能战胜曾经的理性吗?我不知道,我也不敢想。听说你现在过的还好,我也不会打扰你的生活,当我知道你有了新的爱人的时候,虽然心里有点不是滋味,但是,我是衷心替你高兴并祝福你的。自私我,的确配不起洁白无瑕的你。无论你何时何地和谁在一起,只希望你过的好,就这样,我就满足了。

感谢你,在最美好的年华里,给予我最好的,洁白无瑕的爱情!只要,你过的幸福,我就足够了。这一切,比一切都重要。

河长观后感2000字篇6

自从看了《中国通史》这个100集的电视纪录片后,我对于中国历史上的一些故事越来越有所了解了。

这个纪录片从我们中国的古猿人开始讲起,讲到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

我感觉它里面讲的都是正史,没有一个地方与民间神话扯上关系。

在看到世人都称赞的孔子那一集时,我才知道,孔子还当过鲁国的大夫。

在“六艺”中,孔子非常尊崇“礼”。这礼就是周礼,因为孔子的偶像是大名鼎鼎的周公姬旦。

在看到学生子路在战争中被人剁成了肉泥时,孔子很伤心,为了不让他一看到肉酱就想起子路,他连忙让家里人把厨房里剩下的肉酱全部倒掉。

在看到鲁国的马厩起火了那一段时,孔子一听到这件事,还去问了这火伤到了人没有。可见,孔子还是一个无比爱民的一位学者。

在他的弟子们看到了一个苦女子在坟墓旁哭的时候,弟子们问那个可怜的女人为什么悲伤?可怜的女人说她的父亲、她的母亲、她的丈夫、她的儿子相继被林间的老虎咬死后吃了。”那这位受够了老虎的苦的女人,为什么不离开那个地方呢?因为那个地方没有比老虎还凶的卿大夫专权。孔子便对他的弟子说:“你们记住了,苛政比老虎还要凶猛。”

孔子这句话说得非常对!

看了这集关于孔子的故事,我就想要读读《论语》这一本书了。因为我想多领悟一点孔子及其弟子、再传弟子们给后人们的那些人生哲理。

河长观后感2000字6篇相关文章:

大学社会实践报告2000字精选6篇

党训心得体会2000字推荐6篇

申请入党申请书2000字优秀6篇

大学实践心得体会2000字6篇

大学生检讨书2000字6篇

党员入党申请书2000字6篇

社会实践报告2000字社会实践报告6篇

大学寒假社会实践报告2000字6篇

云大学2000字心得体会6篇

三下乡的心得体会2000字6篇

河长观后感2000字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31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