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12心得体会7篇

时间:
Gourmand
分享
下载本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整理和梳理自己的思路,虽然心得体会是个人的主观感受,但我们应该通过实例和数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提高可信度,以下是文笔巴巴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弟子规12心得体会7篇,供大家参考。

弟子规12心得体会7篇

弟子规12心得体会篇1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儒家思想提倡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学文等思想都在《弟子规》中有明确的行为规范。那么,这些行为规范对于现代人会有什么作用呢?我是带着疑问、好奇的心去拜读的这本书。

?弟子规》那本金色的小书,短小而精悍。传承着中华五千多年的传统文化,凝聚着一辈辈人。

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泽凊。晨则省,昏则定。

我读它、品它,学会了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弟子规》中的《入则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俗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读了弟子规中的的《入则孝》后,让我感到十分惭愧。原以为为父母做几件家务事就是“孝”了,现在才发现其实什么是“孝”我一点都不懂。反而,父母对我百依百顺,照顾到家,我想要的东西想方设法的满足我,还反倒觉得父母为自己做的是理所当然,甚至有时候他们对自己过于担心还觉得他们很烦,讨厌他们。我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当父母呼唤我们的时候,应当立即答应,不能迟缓,执行父母命令时应当立即行动起来,不能拖延偷懒。

当我读到“父母呼,应勿缓”时,我检讨了自己,发现我们不一样了,玩电脑、打游戏??很忙,父母喊好几声我根本就不听,边打游戏还边说:“你烦不烦,叫一声好了,还连续叫五声,真讨厌!!!”大人过来拍我肩膀,我很恼火地说:“你好烦人哦,你看你看,我这一关没过去,又被别人打死了,就是你。”如果爸爸妈妈说去楼下买个什么东西,我会很不耐烦的,不情愿的去,心里还会有所怨言,弟子规,让我深刻醒悟到自己的错误,我会在今后加以改正。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从这句话中我知道了:对父母的教诲,要恭敬的听明白。对父母的责备,要顺从的接受。上高中的时候,因为谈恋爱,所以学习成绩直线下降,爸爸找我谈话,问我为什么成绩会下降的这么迅速,开始的时候,我会说:下次我一定努力,因此,爸爸也没有追究,相信了我,随着高考的临近,我从班级的前几名掉到十名之后,爸爸似乎知道了我在上学期间谈恋爱,

不误正业,很严厉的批评了我,我当时特别不服,没有悔改,和他大吵了一架,现在想想自己真的很过分,说的话一点也不像晚辈,没有礼貌,弟子规让我再一次得到了升华,从此以后,我对待家长的教诲认真听取。

父母呼,父母命,父母教,父母责是所有人生命过程中都会出现的事情。这个父母句4次重复父母,说明了父母的重要性。父母把我带到了这个世界上,给了我生命、给了我体肤、给了我智慧、给了我力量,他(她)们是我的启蒙老师,是我的良师益友。那么,我应该怎样孝顺自己的父母呢?

孝顺孝顺,首先要从孝顺自己的父母开始。

“孝”的结构是上老下子,是强调血缘延续的重要性。今天的长辈是昨天的小辈,今天的小辈是将来的长辈。小辈不孝敬长辈,你又凭什么,又怎么能够指望当你成为长辈后,你的小辈会孝顺你呢?

孝是没有条件的。

冬则温,夏泽凊。晨则省,昏则定。

冬天寒冷的时候要伺候父母,使其温暖,夏天炎热的时候则让父母凉快。早上向父母请安,晚上要伺候父母安眠。由此,我想到了一个故事:东汉年间的黄香,早年丧母,与父亲相依为命,冬天黄香首先睡在席子上,用自己的体温把席子弄暖和。然后,再让父亲去睡。夏天,黄香用扇子把席子扇的凉快一些。这样父亲就能安然入睡了。

“卧冰求鲤”同样讲的是孝是没有条件的这个道理的。西晋时期的王祥,母亲早亡,他一直和父亲及继母生活在一起。而继母总喜欢在父亲面前挑弄是非欺负王祥。所以,王祥从小也就失去了父爱。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王祥仍然拼命满足继母的要求。有一次,继母病了想吃鲤鱼。可大冬天的,河里的水都结冰了,怎么办?于是王祥脱下衣服,趴在厚厚的冰上,用自己的体温去融化冰。我深深的被王祥的这种孝心感动了。回想自己平时跟妈妈说话时,经常用命令的口气说:“妈,你快去给我倒杯水”、“妈,你给我点零花钱”??学了《弟子规》之后,我发现我用“您”来称呼父母了。学着用商量的、请求的语气和父母说话了。

父母为我们做得太多太多,当我们蹒跚学步时,是他们用他们温暖的大手紧握你的小手;当我们生病时,是他们将我们拥入他们暖和的怀抱;当我们学习遇到困难时,是他们为我们耐心的讲解。一切的一切都是他们对我们无私的付出。你们发现过吗?他们头上已悄悄爬上岁月的痕迹——因我们而生——那一丝丝银发??

感恩父母,他们只需要你以后过得好就好,他们只需要你在他们工作劳累时在他们耳边轻轻说的那一声:我爱你们。他们或许也不需要这种温馨的话语,或许他们所需要的是我们的一个轻轻问候,一个关怀,一个懂事的行为,一个好的成绩,对于那些成家立业的孩子,家中父母需要的是他们的常回家看看。

父母是我们这一生中,为我们付出最多的人,他们毫无私利,毫无所求,他们只是一种默默

无闻的爱的奉献,他们为我们付出了汗水,青春,付出了一切,需要的就是我们的开心,我们的幸福。没有任何人能与他们相比较,我们得懂得一个人的根本,就是去孝敬父母,尊敬父母,可有些孩子连基本的自理能力都没有,整天只知道读书,成了高分低能的人。父母过分的溺爱孩子,把孩子培养成温室的花朵,他们往往经不住风吹雨打;还有些孩子不尊敬父母、长辈,认为父母、长辈所做的一切是理所当然的,他们体会不到父母、长辈的良苦用心,这都是不可取的。尊老爱幼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作为新时代的我们也应该具备这种美德。

?弟子规》给我最大的教诲就是“孝”,这也是给我感触最深的,让我今后更加的懂得去孝敬父母,让我不再刁蛮任性,不再做家中的公主,让我学会了作为一个乖巧女儿所应该做的事情,从此以后,我要以《弟子规》来时时刻刻检讨自己,端正自己

弟子规12心得体会篇2

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使我受益匪浅。其中有些道理很简单,但就是没有真正去体会其中的道理。因为在学习《弟子规》之后才真正的懂得。《弟子规》增长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灵。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我有三点体会: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通过这次学习,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给操劳的`父母幸福的生活。以前和自己的老公总是爱闹别扭,委屈了还常常去找自己地父母诉说,想想自己多不该啊,不担没有关心父母,相反却总是带给他们烦恼。通过学习《弟子规》我发愿:无论爸妈还是公婆我都要全心地尽一份孝心,让他们的晚年更加快乐!

第二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虽然从小就念过许多这样的名言警句,但我却没有意识到谦虚是一种品质,反而常常争强好胜,骄傲自满。想一想骄傲自满的确给自己带来了很多损伤,也让自己落后于别人一大截。在单位里与领导和同事共事总是很难相处,关系不和睦,总是在抱怨不公平,通过学习《弟子规》让我认识到恭敬和谦虚的重要性,人不可有傲慢之心,工作成绩再突出,对领导不够尊重,我行我素还是得不到领导的认可,如果我早点接受这样的教育,相信在自己能够很好的协调好上下级的关系,以及做人的道理。

第三要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我的人生目标是好好教育孩子,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比前的学习只是明白道理而没有真正去力行“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不学文,但力行,任已见,昧理真。”曾经的我便是那样的人生。现在我要好好学习和落实《弟子规》,同时也要教育我的孩子,让他从小接受传统文化,“为国教子,以德育人”,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教育好下一代是我们做父母最大的责任。“至要莫如教子”,相信一份耕耘一份利益,十份耕耘十份利益。懂得反省自己,时刻反省自己地言行,做一个真正无愧于心的人!

弟子规12心得体会篇3

光阴荏苒,蓦然回首,来我们公司已度过了十个岁月,也意味着学习传统文化已有十个春秋,回首过往,这是一个学习和改过的心路历程。人生活到老学到老,记得刚开始学习《弟子规》时,充满激情,见人就说《弟子规》好,生活中却体悟不深,在对照经典时,似乎一无是处。多年来在老师的引领下,也取得了一些进步,在此与大家汇报自己的点滴心得。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适者生存,不学习意味着被淘汰。20xx年6月,当时我们是第一期德艺书法师资班,号称“天下第一班”。班上同仁在各行各业都小有成就,加上各位同仁学习传统文化已经有些年头,自己却是一个门外汉,与大家的差距自然不言而喻,为了不掉队,当然需要倍加努力。

自知基础差,唯一的办法只有加倍用功学习。加入传统文化团队前,休息日早上六点起床已经很早了,在这个学习型的团队里,大家起得都特别早,有五点不到就起床的,甚至有三四点起床的。对于这种作息,显然是一种挑战,逐渐也适应了这种早起的生活习惯。要想赶上大家的步伐,平时除了早起,还要提高时间的利用率,正常的课程除了要专注学习,还要利用平时零散的时间。中午大家在享用午餐时,自己规定15分钟内用完餐,回到宿舍休息20分钟后继续学习。晚饭、洗漱后,也是如此。就这样充实地学习了三个月,学习进度也开始跟上大家的步伐。

学习四个月后便开始进入工作的状态,当时被派往内蒙古东联艺术学校,承担书法教学及学生生活管理工作。工作以后,自我学习的时间已经很难保证,而学生书法的学习进度在不断地往前进,老师自身的提升没有跟上,将无法带领学生继续往前学习。好在前面四个月早起学习的习惯还一直保持着,可以利用这点零碎的时间,进行自我的提升。当然假期更加不敢松懈,在家埋头苦练。

20xx年6月回到公司,因工作需要,其他同仁相继被派到其他单位开始工作,而自己则有幸留下来边工作边学习,让自己的书法有了进一步的提升。20xx年自从长期书法班开班以来,加上其他工作内容的安排,一天下来,已是筋疲力尽,其间也很少有休息日的安排。长时间的持久战,让自己身心疲惫,不知曾几何时,早上已经起不来了。自我的学习提升,也成了自己心中最纠结的一个难题。

因为学员每天一个进度,而自身却停止不前,这也直接影响到学员的进度。早上6:00以后到晚上休息,这一段时间都不是属于自己的,而自己书法专业的技能还需要得到进一步提升,时间从何而来?著名书法家颜真卿先生《劝学》一诗让我找到了一条光明大道,诗的内容是「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古人可以做到三更眠,五更起,我辈不如古人,更当加倍努力,又何不效法古人呢?

看完颜老先生的诗让自己心潮澎湃,《弟子规》中也讲「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从20xx年下半年开始,若没有其他特殊原因,坚持每天早起练习书法,而这每天一到两小时的积累,让自己收获颇丰。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里,首次突破了楷行隶篆四体的挑战,同时楷书还临习颜、柳、欧、褚、瘦金等体,这也让自己接下来的学习更加充满信心和动力。而且早起学习精力充沛,当然写作品的效果较晚上好很多,学习效率也更高。

弟子规12心得体会篇4

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毕竟,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就好比我高中的一个历史老师讲的“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现儒家文化的教养”。这句话,我是感受越来越深。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这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虽然传统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她还是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生命力。

我的父母曾经在这方面教育了我很多,为人处世,以及一些礼仪都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了。《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

特别是现在,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我记得老师曾经说过:“你愤怒吗?读《弟子规》吧!你痛苦吗?读《弟子规》吧!……”大意如此。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话,我难免产生几分怀疑的心态。

是的,音乐可以使人平静,放松;运动可以使人忘记烦恼,心胸开阔;阅读能使人忘记现实,醉心于与先哲的时空中。《弟子规》这一本小书,又有多大的能耐改变一个人的心情的功用呢?可就是那么一次,我受到了《弟子规》的启发,改变了心态。一个晚上熄灯后,同伴讲灵异故事,我被吓得出了一身的冷汗。故事结束后,一个上铺的兄弟慢慢走到我床头,猛的大叫一声“啊……”。

我以为出了什么事,被吓到了,也歇斯底里的大叫起来。过了几秒钟才发现是他恶作剧,我是愤怒的灵魂出窍了,忍不住骂了他几句。虽然马上语气缓和了下来,可我还是一直没有睡着,仿佛鬼魂一直在我身边,冷不丁可能就拉拉我的头发,摸摸我的脚什么的,而一些恐怖片的情节也在我头脑里闪个不听,长发遮面的白衣女子,僵直的胳膊,冰冷的手指,死鱼般的白眼……

越想越怕,禁不住心理暗暗恨这个捉弄我的这个人。最后,我想起《弟子规》的“泛爱众”,想起了“我生活我的生活。我爱所有的人,即便他伤害我欺骗我,我都会原谅他,因为他是我的同类,因为我相信他身上残留的人性”,这些我多年前写给自己的格言。

不禁心情越来越平静,后来就不知不觉的睡着了。第二天,又看见这个兄弟,虽然依旧心理上有些障碍,但是敌意已经没有了。现在,已经好如当初了。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弟子规12心得体会篇5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中的第二部分"入则孝"就说了要孝顺父母,"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就道出了怎样孝顺父母。但是,在看>之前,我却不懂得孝顺父母。有一次,妈妈上了一天班,非常疲惫。刚回到家中,就睡在了床上。然后让我给她倒一杯水。而我却看书入了迷,嘴上敷衍着,可却没什么行动。直到妈妈愤怒地叫了一声:“你到底倒不倒?!”我才不情愿地去倒了一杯水,嘴里还嘟囔着:“倒就倒吗。”事后,爸爸和妈妈批评了我,我忽然间感到很惭愧,感到无地自容。父母为我们可以倾其所有,可我却连一杯水也不肯为他们倒,这件事令我羞愧难当,惭愧至今。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这句话很好理解,自己身体受伤,亲友们就会为自己担忧,就可以算是不孝了。古人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就是这个意思。而道德如果受损的话,人们不但会取笑自己,还会笑自己的父母教子无方,父母脸上也无光,从而又是不孝了。

读了两年的《弟子规》,感触良多。《弟子规》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承载了古人先贤对于人在社会中为人处事的标准:孝顺、友悌、严谨、诚信、爱心、仁义和好学。我从身边的电影卡实际出发,写下了这篇读后感。

入则孝,这是弟子规对我们的第一个要求。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圣贤教导我们,要从内心深爱、感恩我们的父母,因为对我们恩德最大的,莫过于自己的'父母,怀胎的辛劳,生育、教育的付出。父母的恩德,我们一生都无法报的了。对于我们这种长期出门在外的打工仔,虽然不能待在父母身边以尽孝道,但我们可以尽自己的努力,替父母分担一些,多打电话回家和爸爸妈妈聊聊天就是对他们最基本的孝道。

泛爱众,其实就是前面说到了的要与他人和睦相处,团结一致。在现实生活中处处以恭敬、谦卑为原则,做到不自私自利。不去巴结富人,不看不起穷人,以平等心待人接物。同时在工作生活过程中,不说人是非,不揭人短处,要尊重同事朋友。我要努力学会去从真心里爱别人。我要不断历事炼心、不断努力。仁慈、悲悯一切众生,是圣人、菩萨的境界,我要从弟子规的基础开始,从做一个标准的好人开始,立志向、学圣贤,做菩萨。尽可能的去帮助别人,关心别人,让我们这个集体更加团结、和谐。打造优秀集体,从我做起。

感谢看购这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不仅可以实现梦想,还可以在工作中得到古人的洗涤。

弟子规12心得体会篇6

记得第一次遇到《弟子规》,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幅古朴而精致的封面,给我的第一印象:《弟子规》是一本儿童读本,我漫不经心的翻开书,当我翻开书本看到《弟子规》总序: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让我读起来感到非常亲切,好像听到古圣先师谆谆的教诲,就像清澈的小溪流入我的心田。当我从头到尾读完《弟子规》,我感到心头一亮。原来小小一本《弟子规》是指导我们如何正确的做人、待人、处事、待物,是教导我们生活、学习应有的礼仪与道德规范。

?弟子规》篇幅不长,分五个部分。具体列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和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做人要讲信用、讲仁义、讲道德,也就是做人要厚道,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要亲近有仁德的人,并向他学习,这些都是我们必做的事,如果还有多余的时间,不要浪费光阴,要抓紧时间精力去学习技艺等其他有益的知识学问。

?弟子规》的每一句,就是我们的一言一行,"置冠服,有定位,"衣帽应放置在该放的地方,要放整齐:"兄道友,弟道恭,"哥哥要友爱弟弟,弟弟对哥哥要恭敬:"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在生活中教导我们尊敬老人:"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我们每个人与朋友相处,如果听到讲自己的过失或缺点就生气不高兴,听到人家赞誉你、夸奖你,你就很欢喜、很高兴,如果是这样,时间一长,真正的好友会远离你,不好的朋友,损友就是不好的朋友,他会渐渐地接近你。

为什么呢?因为人不会轻易宣扬别人的过失,如果朋友间的交往达不到一定的程度,他不会指出你的过失,而人往往很难发现自己的过失,如果朋友指出你的不对,看到你很生气,下一次,他肯定不会再讲,为什么?他怕跟你结怨,所以如果没有雅量不能接受朋友的规劝,你的好朋友当然会渐渐离你而去,不好的朋友会渐渐接近你:"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学习要有恒心有毅力,理论和实践必须相结合,否则学到的只是肤浅、表面的东西,不会有成就。读《弟子规》要用我们的心地去感悟,《弟子规》的每一句都是我们每个人心性的流露,"父母呼,应勿缓"虽然只是对父母一个恭敬的行为,但是心中要时时刻刻对父母保持孝敬!

我认为《弟子规》确实是指导我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的一本好书,时常能把自己的言行举止用《弟子规》进行约束,反省自己的过失并能改正,假以时日,相信自己会有很大的进步。

弟子规12心得体会篇7

?弟子规》共分为总叙及其它七大部份,分别列举了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规范和礼仪,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学习它首先对孩子们是必需的,因为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少年强则祖国强,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厚德则中国才会更加兴旺发达。尤其是德,如果孩子没有德,纵然他(她)满腹经纶、才高八斗,将来也未必会成为社会的栋梁。其次,作为大人,学习《弟子规》也是大有脾益的。

因为我们要培养的是德才兼备的好孩子,俗话讲“打铁尚得自身硬”,何况是为人师长。而另一方面,我们现在的社会普遍强调和遵循的都是急功近利型的竞争模式和发展思路。若以这个作为行为准则,有利可图的',大家就争先恐后、趋之若鹜;没名没份的,大家都退避三舍、恐及其身。那么久而久之,在利益面前人们将道亦无道;大而推之,则国将不国。

所以就大人和孩子一块学习《弟子规》来说,我觉得倒不失为一次家长和孩子共同学习、不断进步的有益尝试。大人自己通过学习和力行《弟子规》,每一条都和孩子一起学,一起做,不论孩子说什么、做什么,大人都坚持原则不动摇。久而久之,孩子必将在学习生活、待人接物和尊老爱幼等方面有一个可人的进步。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阅读弟子规我们会一次次受到感动,使我们感悟最深的,也许就是人间的真谛。使我感悟最深的就是“父母呼,应无缓;父母命,行无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不正是古今流芳百年的孝敬父母的文明行为吗?是呀!在这个信息时代,我们往往在吃穿方面挑来拣去,这不正是俗话说的:“身在福中不知福吗?”学了《弟子规》之后我明白了不少道理。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我们一起仰望这一片属于我们的天空。我们需要更多的互动,来交流彼此的心扉。我们需要那一抹温柔的微笑,来包容对方。我们需要伸出每一双手编织美丽了未来!让爱伫立在心中,要我们拥有偕同前进的梦想,做人就是得这样,听父母的话,正所谓“不听父母言,吃亏在眼前。”由此,我们也得孝敬父母,因为父母是我们的老师,教了我们许多道理,关心,照顾了我们一辈子。让我们也关心他们一点,尊敬他们一点,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回报父母的这份情。

弟子规12心得体会7篇相关文章:

弟子的心得体会优秀5篇

五弟子的心得体会5篇

五弟子的心得体会推荐8篇

五弟子的心得体会精选6篇

微党课第12讲心得体会7篇

观看榜样12的心得体会推荐7篇

读父母规心得体会最新5篇

读父母规心得体会6篇

安规培训心得5篇

读父母规心得体会推荐5篇

弟子规12心得体会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31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