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总结心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类似问题,总结心得有助于我们发现自己在某些领域的专长和优势,以下是文笔巴巴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看地图心得5篇,供大家参考。
看地图心得篇1
地图是地球表面的缩写。按一定的投影方法和比例关系,规定符号、颜色和文字注记,把现地地形综合测绘在平面图纸上的图,称为地图。依地图所表示的内容不同,地图分为普通地图和专用地图。普通地图是综合反映地球表面现象特征的地图。专用地图是反映一种形式几种主题的地图。
一、地图比例尺
(一)比例尺的概念
图上某线段的长与相应实地水平距离之比叫地图比例尺。如图9-1,图上水塔至亭子两点间的长度为1厘米,实地水塔至亭子两点间的水平距离为5万厘米,也就是说这幅地图是将实地缩小五万分之一绘制的,那么这幅地图的比例尺就是
或1∶50000。比例尺是一种没有单位的比值,相比的两个单位必须相同,单位不同不能比。地图比例尺的分子通常用1表示,以便了解地图缩小的倍数,如1∶50000即缩小五万分之一,1∶100000即缩小十万分之一。
图9-1地图比例
(二)比例尺的大小和特点
1.比例尺的大小
根据用途不同,地图比例尺有大小之分。比例尺的大小,是按比值大小来衡量的。即: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的商。例如1∶2=0.5,0.5就是比值。因地图比例尺分子都是1,所以,比值的大小又依比例尺分母确定。分母小则比值大,比例尺就大;分母大则比值小,比例尺就小。如1∶50000大于1∶100000,1∶100000大于1∶200000。
2.比例尺的特点
图幅面积大小相同的地图,比例尺越大,其图幅所包括的实地范围就越小,但图上显示的内容就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图幅包括的实地范围就越大,但图上显示的内容就越简略。因为地图的精度是随着比例尺的缩小而降低的,所以,地图比例尺越大,则误差越小,图上量测的精度越高;比例尺越小,误差越大,图上量测的精度也就越低。由于用图目的和要求不同,因而地图的比例尺也不同。不同的比例尺,图上长度相当于实地的水平距离也就不一样。
(三)比例尺的表示形式
地图比例尺通常绘注在地图南图廓的下方中央,其表示形式有:(1)数字式,它是用比例式或分数式表示的。如1∶50000或5
(2)文字式,它是用文字叙述的形式予以说明的。如:“百万分之一”、“二万五千分之一”或“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地500米”等。(3)图解式,它是将图上长与相应实地水平距离的比例关系用线段、图形表示的。图解比例尺有直线比例尺、投影比例尺等。地形图上采用的多是直线比例尺。直线比例尺是用直线(单线或双线)以不同刻划加相应注记表示的图形。如图9-2为1∶50000直线比例尺。从“0”向右为尺身,图形上1厘米表示实地0.5千米,2厘米表示实地1千米;从“0”向左为尺头,图形上1小格表示50米,10小格表示500米。
图9-2直线比例尺
(四)图上距离的量算
我们了解了地图比例尺,就可以根据图上的长度求得实地相应的水平距离;也可以根据实地的水平距离求得相应的图上长度。部队组织行军和战斗行动时,通常要从图上了解某地段的实地距离,其方法主要有:
1.用直尺量算
用直尺量算距离时,先用直尺从图上量取所求两点间的长度(厘米数),然后乘以该图比例尺分母,即得相应的实地水平距离(米或千米)。其公式为:
实地水平距离=图上长度×比例尺分母
00地形图上量得某两点间的长为2厘米,求实地
例:在1∶500水平距离是多少米?代入公式得:
实地水平距离=2厘米×50000=100000厘米
为了计算方便,可先将比例尺分母消去两个“0”,使厘米变为米。如上例的实地水平距离则为:2×500=1000(米)
若已知实地水平距离,同样可以换算出图上相应长。其公式为:
图上长=实地水平距离÷比例尺分母
2.在直线比例尺上比量
用直线比例尺比量距离时,两脚规、纸条、草棍、线绳等均可做比量工具。先量出图上两点间的长度,再到直线比例尺上比量,即可读出两点的实地水平距离,如图9-3。
3.用里程表量读
在图上量取较长的弯曲距离时,使用指北针上的里程表较为方便。里程表由表盘、指针及滚轮三部分组成,表盘上刻有:1∶2.50000、1∶50000、1∶100000等比例尺的里程分划圈,各分划圈上的数字为相应实地距离的公里数(每一小分划为1公里),如图9-4。
4.图上距离的倾斜改正
(1)按坡度改正。地形图上两点间的距离,都是水平距离。由于地形的起伏,实际距离通常大于水平距离。也就是说,实际距离与水平距离之间有一个差值。将
图9-3用纸条、两脚规量读距
图9-4用指北针量读距离
其差值尽量缩小,使之更接近实地距离,称为坡度改正。坡度改正数,随着坡度的增大而增大,按其理论数值,应改正的数值,如表9-1:
表9-1坡度改正数表
(2)按地形种类改正。由于平均坡度不易求出,所以,有些部队在实际运用时,通常按实际地形的经验数据来进行距离改正(见表9-2)。由于这种改正方法比较简便、易记,因此部队使用较广泛,其计算方法与上述方法相同。
表9-2按地形种类改正数表
二、方位角
方位是方向。从某点的指北方向线起,依顺时针方向到目标方向线之间的水平夹角叫该点的方位角。在军事上通常用密位或度来表示。在军用地形图上有三条指北方向线,一条是地理坐标纵线,称真子午线,一条是平面直角坐标纵线,另一条是磁北方向线。称磁子午线。从某点的指北方向线与三条不同的方向线之间的水平夹角,分别构成真方位角、坐标方位角、磁方位角。称偏角或三北方角,如图9-5。三北方向角共构成十种不同的偏角,在每幅地图上,均绘制有该图的偏角图,以供使用时计算角度的偏差。
图9-5方位角的种类
三、坐标
(一)地理坐标
确定地面某点位置的经、纬度数值,叫该点的地理坐标。指示和确定某点地理位置,要先纬度后经度,通常用度、分、秒表示。
1.地理坐标网的构成
地理坐标网是由经线和纬线构成。它的构成和起算是全世界统一规定的。纬度以赤道为零起算,向南、向北各90°;经度以本初子午线为零起算,向东、向西各180°。地球表面上任意一点,都有一条经线和一条纬线通过。因此,都可以用相应的一组经、纬度数值指示和确定。
2.地理坐标网的标注
1:2.50000~1:100000地图,只绘有平面直角坐标网。在南、北内图廓线端点注记有纬度值;在东西内图廓线端点注记有经度值。在内、外图廓间还绘有纬、经分度带,分度带的每个分划表示一分。将东、西内图廓间相同数值纬度分划连接起来;将南、北图廓间相同数值经度分划连接起来,即可构成地图坐标网。
3.地理坐标的量取
地理坐标的量取,通常使用两脚规量取。
(二)平面直角坐标
确定平面上某点位置的长度值,叫该点的平面直角坐标。平面直角坐标在军事上应用很广。
1.平面直角坐标网的构成
在地形图上的平面直角坐标网,是按高斯投影绘制的。每投影带的中央经线为纵轴(x轴),赤道为横轴(y轴),其交点为坐标原点(o)。这样,每一个投影带便构成了一个独立的坐标系。高斯投影平面坐标纵坐标(x)以赤道为零起算,向北为正,向南为负。因我国位于北半球,所以纵坐标都是正值。
2.坐标的注记
为了指示和确定点在图上位置,平面直角坐标网要进行坐标注记。图上东、西图廓间坐标横线上的注记为纵坐标值;南、北图廓间坐标纵线两旁标记为横坐标值。
3.平面直角坐标的应用
平面直角坐标,主要指示和确定目标在图上位置,也可根据方格估算距离和面积。指示和确定点的位置时,要严格按先纵坐标后横坐标的顺序进行。
四、地物符号
地表面的固定性物体,在地形图上,是用图式中规定的图形、颜色和注记表示的。这些规定的图形符号,叫地物符号。它是构成地图的重要因素,是地图的语言。使用地图,就必须识别地物符号,了解其规律和相互关系。
(一)符号的图形特点及分类
1.符号的图形特点
地物符号的图形,依其图形形状,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如图9-6。
(1)图形与地物的平面相似。这类符号的图形与地物的下正投射后的平面形状相似,并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所以,正形图形。一般用以表示实地面积较大的地物,如居民地、森林、河流、公路、桥梁等。
(2)图形与地物的侧面形状相近。这类符号的图形与地物的侧面形状相近,所以叫侧形图形。一般用以表示实地面积较小的独立地物,如针叶树、烟囱、水塔等。
(3)图形与地物的有关意义相应。这类符号的图形是根据实地地物的形状,按照象形、会意的方法构图的,所以叫象征图形。具有形象和富有联想的特点,如气象台(站)、变电所和矿井等。
图9-6地物符号的特点
2.符号的分类
地物符号按其与实地地物的比例关系,可以分为4类:
(1)依比例尺符号(又叫轮廓符号)实地面积较大的地物,如大的居民地、森林、江河与湖泊等,其外部轮廓是依比例尺缩绘的,内部文字注记是按配置需要填绘的。在图上可了解其分布、形状和性质,量相应实地的长、宽和面积。这类符号的轮廓线与实地地物的轮廓相一致,轮廓转折点位置的精度高,可供部队指示目标。但轮廓内的文字注记,并不代表实地物体的真实位置,而只说明物体性质的作用,如图9-7。
图9-7依比例尺符号
(2)半依比例尺符号(又叫线状符号),实地上的窄长线状地物,如道路、城墙、土堤、通信线等。这类符号的转折点,交叉点是按实地地物精确位置测定的,其长度是按比例缩绘的,而宽度则不是按比例缩绘的。这类符号在图上只能量取相应的长度,而不能量取宽度和面积。其转折点、交叉点可作为方位物和明显目标,如图9-8。半依比例尺符号有:单线铁路、公路、砖石城墙、高压电线、管道等。
图9-8半依比例尺符号
(3)不依比例尺符号(又叫点状符号)。实地上一些对部队战斗行动有影响或方位意义的独立地物,如突出的树、亭、塔、油库等,因其实地面积很小,不能依比例缩绘在地形图上,只能用规定的符号表示。其准确位置在符号的定位点上,在图上可了解实地物的性质和位置,但不能量取大小。不依比例尺符号有:三角点、土堆、彩门、鼓楼、水车、古塔等。如图9-9。
图9-9不依比例尺符号
(4)说明和配置符号。说明和配置符号主要是用来说明、补充上述三类符号不能表示的内容。说明符号是用来说明某种情况的,如表示街区性质的晕线,表示江河流向的箭头等;配置符号是用来表示某些地区的植被及土质分布特征的,如草地、果园、树林、路旁行树、石块地等,如图9-10。说明和配置符号只表示实地某些地物的分布情况,不表示其真实的位置和数量。图9-10中,说明符号有:莲花镇街区的晕线(竖固街区)、莲花河流向的箭头;配置符号有:路旁行树、稻田等。
图9-10说明和配置符号
(二)注记
地物符号,只能表示地物的形状、位置、大小和种类,但不能表示其质量、数量和名称,因此,还需用文字和数字予以注记,作为符号的补充和说明。注记共有三种:
1.名称注记
(1)居民地名称。大中城镇居民地用“等线体”字;名称用“中等线体”字;农村居民地名称用“仿宋体”字注出;注记一般用水平字列,必要时才用垂直、雁行字列。
(2)山和山脉名称。独立高地、山隘等一般用“长中等线体”字,并以水平字列注在山顶上方;山岭、山脉走向等用“耸肩等线体”字(字的竖划应垂直南图廓),标注在山岭、山脉走向的中心线上。
(3)水系名称。包括海洋、海峡、海港、海湾、江河、沟渠、湖泊、水库、池塘等,都用蓝色的“左斜宋体”字,按地物面积均匀排列注出。
(4)地理名称。岛屿、草原、沙漠、滩礁、海角等,均用“宋体”字;群岛名称用“扁等线体”字,按地形面积的大小和长度适当注出。
2.说明注记
说明注记是用来说明地物的性质和特征的。如:水的咸、淡,公路路面质量,徒涉场底质,塔形建筑物的性质等,均用“细等线体”字简注在符号内或一旁。
3.数字注记
数字注记是用来说明地物的数量特征的。数字注记在图上分为分数式和单个数字两种形式。分数式注记中,分子一般表示地物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分母表示地物的深度、粗度和载重量。单个数字注记,一般表示地物的高度、深度、比高、流速、里程、界碑编号或山隘通行和时令河有水的月份等。里程碑公里数、界桩编号等用“斜宋体”字,其他数字用“正等线体”字,各种数字注记的颜色均与图形符号的颜色一致。
为了提高地形图的表现力,丰富地形图内容,使地形图层次分明、清晰易读,地物符号采用不同的颜色来区分地物的性质和种类。目前,我国出版的地形图为四种颜色,其规定如下表:
表9-3地图符号颜色规定表
(三)定位点的规定
在地形图上,不依比例尺和半依比例尺地物符号,一般都是放大后在图上表示的,因此,这些符号在图上就有个定位点的问题,在图式中都有明确规定。
1.不依比例尺符号的定位点规定。不依比例尺符号主要是指独立地物符号,其定位点的规定如图9-11。
2.半依比例尺符号的定位线规定。半依比例尺符号主要是指线状地物符号,其定位线的规定,成轴对称的在符号的中心线,不成轴对称的符号在底线或边缘上。
(四)识别与记忆符号的一般规律
地物符号虽然很多,但识别和记忆这些符号是有规律可循的,其主要规律是:符号图形的设计,通常是以抽象概括的方法,把复杂地物用有规律的图形典型化,作为设计符号的基础。因此,每个地物符号都具有象形的特点,其符号的图形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
一是选择地物最有代表性的部位。如气象站符号,以风向标表示;矿井符号,以采矿的风镐表示;水(风)车符号,以水轮或风叶表示等。
二是用容易产生联想的图形。如变电所符号,以房屋的上方示意有电表示;庙、亭和钟鼓楼符号,以我国古代传统的大屋顶建筑形式表示;竹林符号,以象征竹叶的图形表示;石块地,以象征有棱角的三角石块表示等。
三是用象征会意的图形。如:境界符号,因实地无明显形状,故用虚线表示;河流流向和海洋潮流符号,用有指向的箭形符号表示;发电站符号,以发出电输往四面八方的房屋的四角绘有箭形的符号表示等。
图9-11定位点的规定
(五)识别与使用地物符号应注意的问题
1.地物位置的准确程度
符号在图上是有准确位置的。随着地图比例尺的缩小,其准确程度就会有所降低。但是,重要的点位,如控制点、高程点、线状符号的交叉点和转折点,以及依比例尺表示的地物的轮廓线等,即使在比例尺缩小的情况下,其位置依然准确。
2.地物的综合取舍
地形图上的符号一般都经过了制图取舍综合,即数量上的取舍和形状上的综合。因此其形状、数量、分布等并非与实地完全一致。如成片的房屋,在图上是用街区符号表示的;密集居住区的独立房屋有取舍,一般是外围的准确。稻田符号,最上和最下一个梯田坎位置准确;在水网地区,沟渠一般是保留主要的,舍去次要的等。
3.地物的位移
有些线状地物符号,如铁路、公路、街道等,都是宽度夸大了的符号,比例尺愈小夸大就愈利害,这种符号由于宽度的夸大,必然引起两旁其他符号(房屋、独立地物等)的位移。因此,在邻近的符号中,主要的、高一级的地物符号,其位置是准确的;而次要的、低一级的地物符号,其位置可能不准确,但相关位置是正确的。
4.地物的实地变化
实地地物,由于自然和人工的作用,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地图测制工作刚一完成,实地就可能出现新的变化。因此,使用地图时,除注重地图的内容外,必要时还应作实地调查,或利用最新资料(航空照片、兵要地志等)校正地图内容。
五、地貌判读
地貌,主要是指地球陆地表面高低起伏的变化形态,如山地、丘陵地、谷地和草原等。它和水系一起,是构成地图要素的自然基础。在地图上表示地貌的方法很多,主要有等高线法、晕渲法、分层设色法、写景法及组合法(如等高线加晕渲)等。等高线法,是现代地形图表示地貌的主要方法,虽然缺乏立体效果,但能科学地反映地面起伏形态及其特征;能准确地量测地面点的高程和坡度;判定山脉走向、地貌类型以及微型地貌特征(小山顶、凹地、沟谷等),是目前军事上主要使用的地图表示法。
(一)等高线表示地貌
1.等高线表示地貌的原理
等高线,是由地面上高程相等的各点连接而成的曲线。我们在水库边上,看到水库的岸坡上,有一道道层次分明的水涯线痕迹,随着地形的凸凹、蜿蜒曲折,自然闭合,好像雕刻专家刻画一样。其实,那是水平面上从最高水位到最低水位的变化过程中,撞击岸坡留下的标记。实地水库的水面边线就是一条等高线。从水库的水涯痕迹线我们就可联想出等高线的构成原理,如图9-12。假想把一座山从底到顶按相等的高度,一层一层的水平切开,这样,在山的表面就出现了许多大小不同的截口线,再把这些截口线垂直投影到同一平面上,便形成一圈套一圈的曲线图形。因为同一条曲线上和中点的高程都相等,所以叫等高线。地形图就是根据这个原理来显示地貌的。
2.等高线表示地貌的特点
(1)在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度相等,每一条等高线都是闭合曲线。
(2)在同一幅地形图上或同一等高距的条件下,等高线多,山就高;等高线少,山就低。凹地相反。
(3)在同一幅地形图上或同一等高距条件下,等高线间隔密,实地坡度陡;等高线间隔稀,实地坡度缓。
图9-12等高线表示地貌的原理
(4)图上等高线的弯曲形状与相应实地地貌形状相似。
3.等高距的规定
相邻两条等高线间的实地垂直距离叫等高距。等高距的大小决定着地貌表示的详略,等高距小,等高线就多,地貌表示就详细;等高距大,等高线就少,地貌表示的就简略。由于实地起伏程度不同,坡度大小不一,因此,等高距应根据地区的地貌特征,地图比例尺和地图的用途等情况来规定。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等高距的规定如表9-4:
表9-4等高距的规定
4.等高线的种类和作用
等高线按其作用不同分为四种,如图9-13。
(1)首曲线。又叫基本等高线,是按规定的等高距,由平均海平面起算而测绘的细实线,线粗0.1毫米。用以显示地貌的基本形态。如在1∶50000图上的首曲线应依次为10米、20米、30米……
图9-13等高线的种类
(2)计曲线。又叫加粗等高线,规定从高程起算面起,每隔四条首曲线(即五倍等高距的首曲线)加粗描绘一条粗实线,线粗0.2毫米,用以数计图上等高线与判读高程。如在1∶50000图上的计曲线应依次为50米、100米、150米……
(3)间曲线。又叫半距等高线,是按1/2等高距描绘的细长虚线,用以显示首曲线不能显示的某段微型地貌,如小山顶、阶坡或鞍部等。
(4)助曲线。又叫辅助等高线,是按1/4等高距描绘的细短虚线。用以显示间曲线仍不能显示的某段微型地貌。
间曲线和助曲线只用于局部地区。所以它不像首曲线那样一定要各自闭合。除描绘山顶和凹地的曲线各自闭合外,表示鞍部时,一般只对称描绘,并终止于适当位置;表示斜面时,一般终止于山背两侧。在图9-13中,有首曲线、计曲线、间曲线、助曲线四种等高线。对于独立山顶、凹地以及不易辨别斜坡方向的等高线,还要绘出示坡线。示坡线是与等高线相垂直的短线,是指示斜坡的方向线,绘在曲线的拐弯处,其不与等高线连接的一端指向下坡方向。如图9-14。
图9-14示坡线
5.高程起算和注记
地形图上的高程,都是从同一基准面起算的。
我国规定:把“1956年黄海平均海水面”作为全国统一的高程起算面,高于该面为正,低于该面为负(负值前面加负号),故称为“1956年黄海高程系”。从黄海平均海水面起算的高程,叫真高,也叫海拔或绝对高程。从假定水平面起算的高程,叫假定高程或相对高程。由物体所在地面起算的高程,叫比高,它是相对高程的一种。起算面相同的两点间高程之差,叫高差,如图9-15。
图9-15高程与高差
(二)地貌识别
地貌的外表形态尽管千差万别、多种多样,但它们都是由某些基本形态组成的。这些基本形态是:山顶、凹地、山背、山谷、鞍部和山脊等,如果认识了这些基本形态,识别等高线图就比较容易了。
1.山顶、凹地
山顶是山的最高部位。山顶依其形状可分为尖顶、平顶和圆顶等。图上表示山顶的等高线是一个小环圈,有的环圈外绘有与等高线垂直的短线,叫示坡线。比周围地面低下,且经常无水的低地,叫凹地。大面积的低地称贫地,小面积的低地称凹(洼)地。图上表示凹地的等高线是一个或数个小环圈,并在环圈内绘有示坡线,如图9-16。
2.山背、山谷
山背,是从山顶到山脚的凸起部分,很像动物的脊部。下雨时,雨水落在山背上面就向两边分流,所以最高凸起的棱线又叫分水线。图上表示山背的等高线以山顶为准,等高线向外凸出,各等高线凸出部分顶起的连线,就是分水线,如图9-17。山谷,是相邻山背、山脊部之间的低凹部分。由于山谷是聚水的地方,所以最低凹入部分的底线又叫合水线。图上表示山谷的等高线与山背相反,以山顶或鞍部为准,等高线向里凹入(向高处凸出),各等高线凹入部分顶点的连线,就是合水线,如图9-17。山谷横剖面的形状有尖形的、圆形的和槽形的三种。尖形谷的横剖面是上部宽敞,底部近于圆弧状,等高线图形为“u”形;槽形谷的横剖面如同水槽上宽下窄的几何梯形,等高线图形为“v”形。
图9-16山顶、凹地
图9-17山背、山谷
3.鞍部、山脊
鞍部,是相连两个山顶间的凹下部分,其形如马鞍状,故称鞍部。图上是用一对表示山背和一对表示山谷的等高线显示的,如图9-18。山脊,是由数个山顶、山背、鞍部相连所形成的凸棱部分。山脊的最高棱线叫山脊线,如图9-19。
图9-18鞍部
图9-19山脊
(三)高程与高差的判定
在地形图上判定高程和高差,是根据等高距和高程注记进行的。要判定得迅速、准确,就必须掌握判定的方法。
1.高程的判定
在使用地形图时,经常要判定点位的高程,如炮兵射击,为了确定高低角,就要知道火炮阵地、观察所和目标的高程。图上判定高程的方法是:
(1)先从南图廓外查明本图的等高距,在判定点附近找出控制点或等高线的高程注记。
(2)根据判定点与已知高程注记的关系位置,向上或向下数等高线,并加(减)等高距。
(3)根据判定点所在的位置,判定其高程:当点在等高线上时,判明该等高线的高程就是该点的高程;当点在某两条等高线之间时,应先判明其上下相邻两等高线的高程,再按该点所在等高线间的部位进行计算;当点在高地顶点或鞍部时,先判定该点下一条等高线的高程,再判定该点高程。
2.高差判定
判定两点的高差时,应先分别判定两点的高程,然后相减即为两点的高差。
(四)地面起伏与坡度的判定
1.地面起伏的判定
在图上判定战斗行动区域或行进方向上的起伏状况时,首先应根据等高线的密疏情况、高程注记、河流的位置和流向,判明各山脊的分布状况和地形总的下降方向,再具体分析山顶、鞍部、山脊、山谷的分布,详细判明起伏状况,如图9-20。其判定根据如下:
图9-20起伏与坡度判定
图9-21坡度判定
(1)根据等高线的密疏判定。一般等高线密的地方,坡度陡、地势高;等高线稀的地方,坡度缓、地势低。
(2)根据高程注记判定。高程点高程递增为上坡方向,递减为下坡方向,等高线的高程注记,字头朝向上坡方向。
(3)根据示坡线判定。示坡线与等高线相连接后端是上坡方向,另一端指的是下坡方向。
(4)根据河流绘有的流向符号,从而判断河的上下游,明确倾斜方向;当一组等高线在河流一侧时,靠近河流的等高线低,远离河流的等高线高;当一组等高线横向穿插河流时,上游的等高线是上坡方向,下游的等高线是下坡方向。
(5)根据山的各部形态判定。山顶高、鞍部低;山背高、山谷低;山脊高,山脚低;山地高,平原洼地低等,通过图上各部形态的等高线图形就能判定其高低或上下坡方向。
具体判定时,应根据上述方法,逐片逐段地进行。
2.坡度的判定
坡度是斜面对水平面的倾斜程度,坡度的大小通常以度数表示,也有用百分数表示的。在图上判定坡度时,常用坡度尺量读。
在地形图的南图廓的下方都绘有坡度尺,如图9-21。坡度的底线上,注有1°至30°的坡度数值和3.5%~58%的百分数,从下至上有6条线(1条直线,5条曲线),可以分别量取2~6条等高线间的坡度。量取两条等高线间的坡度时,先用两脚规(纸条、草棍等)量取图上两条等高线间的宽度,然后到坡度尺的第一条曲线与底线间的纵方向上去比量,找到与其等长的垂直线,即可读出相应的坡度,如图9-21,量得大车路的最大坡度为2°。如几条等高线的间隔大致相等时,可一次量取2~6条等高线的间隔,量取几条等高线,就在坡度尺相应的曲线上比量几条,然后读出相应的坡度。
(五)地貌判定应注意的问题
利用等高线判读地貌起伏时,必须是一组等高线才能进行,单凭一条等高线很难判定地貌的形态;判读地貌形态,量算高程、坡度等,必须在大于1∶100000的地形图上才能进行,因为等高线是经过综合取舍编绘出来的,小于1∶100000的地形图,只能起反映地貌大致形态和高程统计的作用,所以在这类图上量算坡度,就很难做到与实地一致准确;由于等高线之间有一定距离,所以它就无法表示出两条等高线之间的地形变化,这就使得一些微小地形遗漏在两等高线之间。因此地图与实地就不可能一模一样,甚至有一些山顶和鞍部的点位以及高程,无法准确判读;有些地区,如山地,由于坡度太陡,等高线十分密集,图上两条计曲线之间很难画出4条线,因此,画图时采用了“合并”或“略绘”首曲线的办法,即两计曲线只绘3条、2条,甚至1条首曲线。遇到这种情况,切不可产生错觉或误解;在地形图上,有时可能出现局部地区等高线图形与实地不符的情况,此时,应根据附近等高线图形和其他图形特征进行综合分析,以得出正确的判读结果。
看地图心得篇2
中国天气网讯 夏天终于来了!从上周开始,我国北方多地开启晴朗暴晒模式,气温也变得“火热”起来,局地甚至出现了35℃以上的高温天气。在阳光的助力下,华北、黄淮大部分地区成功迎来了气象学意义上的夏季,和常年时间基本一致。而在江南等地,由于持续阴雨,气温低迷,今年的夏天仍然迟迟未到。
据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石妍介绍,截至今天(5月24日),我国夏季的面积已经超过了150万平方公里。华南大部、四川盆地、华北、黄淮以及新疆南部、云南南部等地均已进入了气象学意义上的夏季。气象学上对于入夏有着严格的界定,当某地连续5天的日滑动平均气温大于或等于22℃,则将第一个序列的首个日平均气温大于22℃的日期作为当地夏季的起始日。
今年,华北、黄淮等地的入夏时间和常年(1991-2020年)平均基本一致,北京、石家庄、郑州、济南等地的夏天基本都是按时“打卡”,但入夏进程却可谓一波三折。5月初,华北、黄淮多地最高气温突破30℃,感受到了初夏般的炎热。但随后受到冷空气影响,气温大幅跳水,冷如初春,秋裤、羽绒服纷纷返场。直到上周,气温才终于恢复了这个时节该有的样子,夏天如期而至。
而对于江南大部地区来说,今年的夏天是铁定迟到了。从常年平均的入夏日期来看,长沙为5月11日、武汉为5月12日、杭州为5月16日、合肥为5月19日,而今年截至目前,上述城市的夏天仍然迟迟未到。
为何夏天直接“跳”过了江南等地?据石妍介绍,这是因为5月9日以来,南方降水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大。持续的阴雨天气导致气温低迷,江南、江汉、江淮一带气温相比常年明显偏低。而根据预报,到本月底之前,南方大部仍将多阴雨天气。受持续降雨天气影响,江南等地气温仍以偏低为主,大部地区最高气温不足30℃,入夏尚需时日。
夏天的到来也意味着强对流天气进入多发期。石妍提醒,24日至26日,东北地区、华北、黄淮就将遭遇一次对流性天气过程,部分地区有雷阵雨,局地有雷暴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公众以及户外核酸的工作人员要做好防雨、防雷及防风工作。而此次过程之后,27日至29日,京津冀、河南、山东、关中平原气温又将迅速回升,可能会出现35~38℃的高温天气,公众以及户外核酸的工作人员也要注意防暑防晒。(策划/张方丽 设计/罗嘉雪 数据支持/石妍 胡啸)
看地图心得篇3
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mapinfo地图可视化方法,熟悉mapinfo操作的主要特点,掌握主要对话框及其交互操作方法;
2. 熟悉mapinfo系统基本界面、菜单(文件、编辑、工具、对象、表等菜单)及主要命令菜单、工具栏及主要工具按钮,并掌握其使用、操作方法;
3. 掌握地图对象(点、线、面、注释)采集、编辑的基本操作方法;
4. 熟悉并掌握mapinfo系统“表”及操作方法,掌握地图分层、管理及操作方法:
5. 熟悉、掌握地图装饰、渲染
二、 实习内容:
1、 运行mapinfo,打开栅格表,熟悉mapinfo系统基本界面: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
2、 熟悉文件菜单、命令的使用方法,及其相关联打开的主要对话框的交互方法,巩固mapinfo表、mapinfo工作空间概念;
3 悉主工具栏,绘图工具栏主要工具按钮的使用方法;
4 熟悉图层控制对话框的交互操作,了解增、删图层及图层状态控制的基本方法; 掌握主工具栏,绘图工具栏主要工具按钮的使用方法,练习点(含注释)、线、面等地图对象输入、编辑的基本操作方法;
5、 应用mapinfo软件制作普通地图;
6、 进行专业内容的专题地图设计;
7、 应用mapinfo软件制作专题地图;
8、 写作实习报告。
三、 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
问题1:机器容易死机。
解决:自己把握一个大概时间定时保存。
问题2:保存时更新失败。
解决:再做一些细微小修改,然后再保存一次。
问题3:画图不够精确,容易画歪。
解决:适当调整比例。
问题4:布局由于时间不够没法及时完成,并且不能以之前的方式保存。
解决:选择保存工作空间进行保存,下次直接开启保存文件即可接上次工作。
问题5:普通地图布局时,各市名称重叠,遮住标记点。
解决:调整名称大小及标记点大小,再作适当的位移。
问题6:专题地图颜色过深。
解决:进入修改专题地图,自定义样式里面的配色
四、 普通地图设计、制作内容:
1、启动计算机,进入windows桌面。
2、打开资源管理器,在e盘根目录下新建一目录,以自己的姓名学号命名,(如目录名为“120904003许金杰”)。你所创建的文件要全部保存于该目录中,而且建立的内容要自己备份于u盘中,以后做实验还要用,最后还要上交作业。
在做的过程中要随时保存。
3、将“hyy”共享中的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的底图复制到自己的文件夹中。
4、回到桌面,运行mapinfo应用程序,进入mapinfo,或者点击“开始-程序-mapinfo”,启动mapinfo。
5、在快速启动窗口中选择打开表,然后点击打开。
6、选择自己文件夹下的普通地图底图(即福建省区划图),然后点击打开。
7、了解mapinfo界面。(菜单栏、工具栏、绘图区、绘图工具栏、主工具栏和状态栏)
8、建立一个新表,命名为“福建省各县级市行政区域图”,选择字符型,然后把该表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夹下。
9、选择绘图(draw)工具条中的多边形工具,然后顺着某个县级市的行政区域边界粗略画出边界,然后再用工具条中的整形工具,将所画的边界做精细处理,使得所画边界与底图的县级市行政边界尽量吻合;画完一个县级市后接着画相邻的县级市,这时候我们要利用“s”然后按住“shift”画公共边界,方法是:先点工具条中的多边形,然后点再公共边界的一个端点,按住“shift”点公共边界的另一个端点,这时候公共边界会变成灰色,放开“shift”,这样公共边界就完成了,接下去可以按之前的方法画出第二个县级市的行政区域;按此方法依次将所有的县级市行政区域边界全部画出,这样就完成了福建省县级市行政区域边界图。点击保存,并且保存工作空间。
10、新建一个表,命名“湖泊和水库”,把边界线和填充色都调成蓝色,然后用多边形画出湖泊和水库的边界,完成后保存表和工作空间;再新建一个表,命名“河流”,用折线工具画出河流,完成后保存。
11、新建一个表,命名“居民点”然后调整好大小不同的标志点,在居民点图层上点出所有底图上的居民点,市级、县级、镇级需用不同大小的符号区分开,并且用“信息”工具附上居民点的名称,弄完后保存。
12、完成县级市边界、河流和湖泊水库、居民点,三个图层后,将每个县级市填上不同的颜色用以区分,然后去掉底图图层,然后新建窗口,调整好位置,并且附上底图名称“福建省县级市行政区域地图”还有制图者和时间等信息,就可以输出.jpg地图,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夹下。
13、打开windows资源管理器,查看自己建立的文件夹中的jpg格式的地图,检查如果有误则返回mapinfo软件修改,如果无误,则完成普通地图的制作。
五:专题地图设计、制作内容
专题地图是把专题现象或普通地图的某些要素在地理底图上显示的特别完备和详细,而将其余要素列于次要地位,或不予表示,从而使内容专题化的地图。
专题地图由两部分组成:专题内容与地理底图。地理底图是以普通地图为基础,根据专题内容的需要重新编制的。专题内容不可能孤立的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地理基础,两者分别处于不同的层面:表现地图主题的专题内容以各种符号组成第一层面,地理底图则以较浅淡的色彩作为第二层面。两者在内容与形式上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地理底图是专题地图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专题地图的编制程序与地理图相同,也分为地图设计、地图编绘、出版准备三个阶段。
看地图心得篇4
来源:泸州日报-川江号
今日9时许,71岁的郭绍柏走进泸州市纳溪区长安驾考中心科目四考场,立刻引起了考官和部分准考生的注目。约半小时后,郭绍柏考试完毕,以90分的成绩合格通过,成为了泸州放开了机动车驾照申领70周岁年龄上限后,拿到驾照的“70后”第一人。
郭绍柏顺利拿到驾驶证
优先通道不排队
每科考试都是一次过
“看见这么多人都在考试,我还是有点紧张,多选题看成单选了,不然分数还会高一些。”按照考试中心的规定,60岁以上的学员可以走“优先通道”,即预约考试成功后,到考场不用排队,可通过考前上肢测试后直接进入考场。
考试当日,考场中心约有200余人陆续参考,郭绍柏家住江阳区金裕小区,清早出门前,他泡上了一杯浓茶带上,为自己提提神。
据了解,2020年11月20日,公安部发布新规,放宽小型汽车驾驶证申请年龄,取消70周岁的年龄上限。11月24日,郭绍柏按照交警部门严格执行的有关规定, 通过记忆力、判断力、反应力等三项能力测试,于2021年12月1日,在蓝泰驾校报名申请小型汽车驾驶证,并在驾校开始培训学习。经过4个月的培训,郭绍柏先后参加了科目一、科目二、科目三的考试,均是一次通过,最终顺利拿到c1驾驶资格证。
学车不忘记笔记本
高龄参考被儿子夸奖
“考过之后,我回忆起来,只要培训理论时认真学习,按照考试培训的内容加强实际操练,考试其实并不算很难。”考试完毕,回到蓝泰驾校训练场的休息区,郭绍柏从包里拿出一个笔记本,上面记录着他参加驾驶培训期间每堂课后的笔记,上面有学习体会、心得感受,还有需要记住的考试难点,甚至还手绘了一张科目三考试地图。
郭绍柏笔记本上写着驾训注意事项
“能开车是我小时候就有的梦想,现在算是圆梦了。”郭绍柏介绍,他在退休前,从事妇幼保健院后勤总务工作,因为平时工作忙,一直没有时间参加驾考培训,退休后,其实也能考,但当时朋友们总说:“坐车不比开车好么?”所以他也没有学车的想法,直到去年看到新规发布后,他这才下定了参加驾考培训的决心。
郭绍柏手绘了考试地图
郭绍柏说,他想拿驾照还有两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感觉:看见别人都在开车出行,身边几乎所有人都有驾照,感觉自己就像缺少了一个必须具备的技能,所谓人到老也应该学到老,不该轻言放弃。另外,郭绍柏当年给儿子买的大众朗逸小车,儿子平时开的时间不长,他和老伴儿平时带着两个孙女,时不时都要坐长途车去成都和自贡富顺走亲戚,提袋背包出门,确实也不方便,于是,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拿到驾照。
驾校为郭绍柏颁发了优秀学员证书
得知考试成绩后,郭绍柏的儿子郭自铮称赞:“老爸,你的成绩比我当年考得还好,真棒!”
70岁以上驾驶人
每年需要提交身体状况证明
据泸州市公安交警支队车管所考试中心警辅长曾金介绍,11月20日至今,泸州70岁以上人员有23人参加了三个能力测试,但通过测试的只有10来人,目前通过的人都在驾驶培训中。同时,记者从蓝泰驾校获悉,如郭绍柏一样70岁以上的学员,目前该驾校还有一人在培训中。
目前,新规实施中,很多人都比较关心老人驾车上路后,会不会成为“马路杀手”。对此,曾金介绍,70岁以上人员除了正常的体检外,还需要通过能力测试才能到驾校报名参加驾驶培训。在领取驾驶证后,每年都需要到车管部门提交身体条件证明,证明该驾驶人身体状况能够继续驾驶,所以驾驶技能不用太过担心。
另外,现在老年人报考三个能力测试的人数是呈递增趋势的,从驾校方反馈的情况来看,普遍老年人参加驾考培训都很认真,也有更加充足的时间参与学习和训练,只要认真学习驾驶技能,认真对待驾考,相信还有更多老年人会成为一名合格的驾驶人。
看地图心得篇5
现在市面上的书籍有很多,读书的途径也有很多,有时觉得不读书有紧迫感,怕知道的太少,想读书时,可是那么多书刊却不知道哪一本最合适,上学期末学校为我们统一订购了《教师阅读地图》,“阅读地图”这四个字吸引了我,寒假期间,由于疫情的影响,在家刚好有读书的环境和状态,这一书融阅读结构、阅读路径、书目评价、阅读方法、使用案例等于一体,对教师专业成长有极大帮助,是一本很实用教师阅读指南。
教师专业能力提升,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阅读专业书籍类型和数量质量。俗话说:“取法于上,得乎其中;取法于中,得乎其下”,阅读不同层次书籍,能决定问题解决能力高下。阅读经典书籍能影响思维方式,提升思维水平。同时,作为教师阅读书籍类型还应该科学。一名教师理想阅读规划是:本体性知识占50%,专业知识占30%,人类基本知识20%。如果是班主任则是:教育管理知识占50%,专业知识占30%,人类基本知识20%。书中既有各类优秀书目推荐,也有名著好书评价,方便按图索骥,让读者一目了然。如语文学科知识推荐书目孙绍刚《名作细读》一段话让我感触很深:“语文教师一定要讲出学生感觉到又讲不出来,或者认为是一望而知,其实是一无所知东西来”。许多语文教师(包括我)确实在课堂上没有发掘出知识点魅力,缺乏文本解读能力,只重复教参上结论。而在课堂上,除了不厌其烦地介绍作者、写作背景、背诵默写以及修辞分析,内容主旨归纳外,教学究竟离文本有多远?一是对课文进行微观分析不见功力,内涵分析蜻蜓点水,二是教材价值没有得到挖掘,造成教学资源极大浪费。由此可见,教师如果缺少好书引导,只会迷失在职业领域误区中,越陷越深,丧失反思力和改进工作自觉。
看地图心得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