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材料的编写需要克服主观感情的干扰,以冷静客观的态度展现事实,一篇优秀的事迹材料可以产生弘扬正气,推动工作的效力,下面是文笔巴巴小编为您分享的年度人物事迹材料6篇,感谢您的参阅。
年度人物事迹材料篇1
刘秀祥回到了家乡贵州省望谟县成为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他言传身教,以真诚善良的心灵,刚毅顽强的品格获得了学生们拥护和爱戴。“祥哥来了,赶快奋斗!”这句话,表达孩子们对他的肯定和信任。
在教坛默默耕耘的7年里,一组组的数字串起了刘秀祥的累累的工作硕果:
刘秀祥担任了5个教学班的工作和3个班的班主任,并且兼顾学校的德育、团委、教研组和年级部的工作。刘秀祥骑着摩托车几乎跑遍了望谟县的各个乡镇到学生家中家访,摩托车骑坏了8辆,先后把40多个孩子从打工工地拉回了校园。
教学之余,刘秀祥积极开展公益活动,全国巡回励志演讲1000多场,听众上百万人,牵线企业和爱心人士一对一资助贫困学生1700多人。刘秀祥曾经在一个差生班担任班主任,毕业时全班47名学生全部都考上了大学。
刘秀祥说:“在我教书的过程中,我一直都告诉自己,一个都不能放弃,一直都不能放弃,要让大家相信奋斗的力量。”经过刘秀祥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多年来辛勤的劳动,终于使全县的教育工作全面改观,教育水平直线上升,高考上线率翻倍提高。在望谟县人民政府的官方网站上,有这样一段话:
“望谟教育成效显著。把教育扶贫作为提高脱贫质量、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斩断穷根的根本举措……高考成绩连续三年创历史新高,本科录取人数从2015年以前的全州挂末提高到2018年的全州第四位。
2019年本科上线学生达946人,上线率增加值在全州排第3位,上线人数实现逐年大幅增长,较2014年增长了477%。”
望谟县的教育工作得以蓬勃发展,可知道这个成绩的背后凝聚了刘秀祥等教育工作者多少辛劳的汗水和呕心沥血的付出啊!
刘秀祥2018年被任命为望谟县实验高级中学副校长,同年被评为“中国好教师”,得到了社会对他工作成绩的肯定和赞扬。
如今的刘秀祥也成立了美满的家庭,他的贤内助帮他一起照顾母亲,不但使母亲过上了更加幸福的晚年生活,也替刘秀祥分担了后顾之忧,使他能够拿出更多的精力从事教育事业,服务社会,回报大众!
提到过去的艰难生活时,刘秀祥感到历历在目。当年在面对困境时,刘秀祥选择了坚强面对和勇敢付出,他开玩笑地称自己为打不死的“小强”,经过了种种磨砺终于苦尽甘来,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他说:
“如果没有和母亲相依为命的生活,我可能没有那么坚强,没那么勇敢,有了她我才有了活下去的目标,因为我知道有一个人需要我。”
年度人物事迹材料篇2
我从加入团以来积极参加团组织的活动,努力完成团组织交给的任务,严格遵守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在思想、生活、学习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先将主要事迹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在思想上,积极上进,热爱祖国。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关心国事,关注身边小事;积极参与学院组织的各项活动,在活动中学习理论,在活动中实践理论,真正做到学以致用;遵守学院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学习《团的章程》,自觉履行团员的义务,遵守团的纪律,完成团组织交给的任务,发挥团员的模范作用,尽到一个团员应尽的.责任。本人有良好道德修养,并有坚定的政治立场,积极上进。
2、在工作上,我兢兢业业,努力完成本职工作。
大一时,作为纪检委的我负责班里的纪律工作,我以身作则同时严格要求同学们,每天做好课前点名、签到等工作,以保证到课人数,并且在课间做好监督工作,防止同学外出发生意外。晚自习时,查对仔细人数,并上报给班主任老师,在我的努力下,我班的纪律在年级处于上游,为同学们的日常学习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
大二时,作为团支书的我负责班级的与团总支有关的各项工作,主要工作就是团日活动。我深知团队凝聚力的重要性,凝聚力就像粘合剂,能将同学们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因此我组织了丰富多彩的主题团日活动。比如《百年沧桑,浴火重生》廊坊博物馆主题团日活动、《10级护理4、5、6班我的团日我做主》主题团日活动。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团日活动,宣扬了共青团的精神,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我班紧紧围绕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为以后的班级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在学习上,我成绩优异。
大一时,在我的努力下,我的综合量化排名班级第3名、年级第26名,并且赢得了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学院二等奖学金。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一二级全部通过。从高中走过来的我永远不会忘记学习的重要性,铭记“不满是向上的车轮”,因此扎扎实实学习,做好课前预习,课上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复习。我知道作为学生干部,要在各方面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因此我在学习上积极帮助同学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监督并督促身边的同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我和宿舍的同学们积极打造学习型宿舍,我的舍友学习成绩基本都在班级前20名。
4、在生活上,我平易近人。
待人友好、乐于助人、与人相处融洽,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较强的交际能力,集体荣誉感强,且积极进取。我一直铭记“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并且将这句话融于生活。
二、队伍建设
1、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加强团支部建设。
我们护理班团支部始终以提高团员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工作重点,为更好的掌握同学们的思想动态,我团支部特意制定了有关工作计划,定期召开班会和主题团日,举行座谈会,了解同学们的近期思想情况,平时多留意,多关心,充分调动广大团员的积极性,使大家自觉养成学习先进理论的习惯。
在注重学习的同时,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如响应学院号召,不定期开展主题团日活动,全体团员积极参加座谈会,并对团支部提出建议与意见,使我们的团支部改进工作方法,更好的进步与发展。广大团员积极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缩小与党员之间的差距,以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争取早日入党,为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而努力奋斗!
2、强化班级集体观念,加强班风学风建设。
学风是一个班级的灵魂,良好的学风是班级的宝贵财富。良好的班风、学风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前提,同学们共同努力是取得优异成绩的保证。一个班集体和团支部,就是一个家!
既然是一个家,我们就要把她建设成为一个充满家的温暖的地方。我团支部与班委一起协商,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凝聚班集体的向心力,加强互动与交流,使67名兄弟姐妹融为一体,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在学习上,学习好的同学积极帮助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同学,在相互交流中促进,在相互交流中提高。在生活中,同学们之间亲如兄弟姐妹,彼此关怀照顾,相爱如一家
3、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展现自我。
在团日活动过程中,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才能,为团日活动的开展积极贡献个人力量,在这个过程中,增强了同学们的自信心,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也使得同学们之间彼此更加了解和团结。
4、召开主题班会,加强班级建设。
经班委商量,决定每周召开班会,班委们3人一组,除传达老师的指示外,每周准备与同学们生活相关的、有利于同学们日后发展的主题内容。比如上次班会的内容有:考研、护患矛盾、实习就业。
通过班委搜集这些资料,同学们深受启发,有的同学更加明确自己考研的志向,有的同学从现在开始培养自己踏实细心的护士职业素养,为以后工作中减少护患矛盾打下基础,有的同学更加努力学习,向着自己心仪的实习医院奋斗。
年度人物事迹材料篇3
有很多人,会对始终如一的`爱情充满向往。然而现实残酷,有太多的变故,导致一对又一对深爱的情侣,各奔天涯。苏炳添就拥有一份令人艳羡的爱情。苏炳添在小学的时候,就暗恋同班的班花:林艳芳。那时候林艳芳长得极其漂亮,苏炳添却瘦瘦小小的,学习成绩也是倒数,林艳芳看不上他。上了初中,苏炳添始终不改对林艳芳的执着,每天都要缠着她。忽然有一天,苏炳添转学去了体校,没有人再给林艳芳上课扔小纸条,给她讲无聊的笑话。林艳芳觉得很寂寞,很想念苏炳添,所以答应了他的追求。
后来苏炳添起早贪黑训练短跑,林艳芳也要为了升学而努力,两人只能通过书信交流。有时候,相见不如怀念,两人从书信到手机,始终对彼此忠贞不渝。苏炳添也是个内敛的人,从市冠军到省冠军,到全国冠军,亚洲冠军,世界冠军。苏炳添始终如一,对林艳芳爱慕不已。苏炳添除了训练,每天向林艳芳汇报去了哪里,做了什么,给了她很多安全感。林艳芳则成了苏炳添背后的女人,尽管很多时候只能在电视上看到他。
20xx年,苏炳添26岁,却和林艳芳已经相恋16年。他们终于也结束了十几年的爱情长跑,步入婚姻的殿堂。
20xx年,林艳芳产子,苏炳添却因为比赛,错过了人生最重要的时刻。林艳芳没有怪他,反而理解他的辛苦。
几十年的理解和坚持,也正是他们修成正果的关键。亦如苏炳添在赛场上的坚持,才使得他创造历史。
苏炳添是中国人的骄傲,因为他的身上,有着中华民族的谦逊和持之以恒。
这是苏炳添展示给世界的,也是中国展示给世界的。
年度人物事迹材料篇4
1980年,歼8Ⅱ飞机立项研制,其作战性能要求远超歼8飞机。顾诵芬任该型号总设计师,是航空工业第一位由国家任命的型号总设计师。他制订了两侧进气的气动布局方案,解决了二元超音速可调进气道设计等一系列问题。同时,他作为型号总设计师,组织和领导军地多个部门、上百个单位高效协同工作,仅用四年就实现了飞机首飞。
歼8系列飞机共衍生16种型号和技术验证机,装备部队350余架,一直是我军20世纪的主战装备。歼8系列飞机的研制,牵引构建了较为完善的航空工业体系,促进了冶金、化工、电子等工业的发展。顾诵芬被誉为新中国杰出的飞机设计大师、飞机气动力设计第一人。
大飞机是国之重器,是国家意志的体现。顾诵芬先后担任国家大飞机重大专项论证组副组长和大飞机方案论证委员会主任委员。2003年,他牵头论证并提交了《关于把发展大型飞机列为国家标志性重大专项工程的建议》。他基于对军用、民用航空技术相通的规律性认识,提出“军民统筹、大客大运并举”的大飞机发展思路,并得到采纳。2007年,国家批准设立大飞机重大科技专项。2016年,运20列装部队。2017年,c919成功首飞。
顾诵芬在航空事业耕耘70载,由于国防与航空工业的特殊性,直至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以后,因国家、军方、航空工业系统、地方政府多次的奖励、表彰,顾诵芬的名字才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
顾诵芬还十分重视人才培养,他带领的团队走出了一位科学院院士,三位工程院院士,两位型号总指挥。他主持编纂了70余部航空科技书籍,主编的《飞机总体设计》一书,已经成为我国航空院校飞行器设计专业的必修课教材,主编的《现代武器装备知识丛书——空军武器装备卷》《大飞机出版工程》等多个系列、数十种航空专著与图书也都产生了巨大而广泛的影响。
如今,年过九旬的顾诵芬仍不断思考着中国航空工业的未来。
年度人物事迹材料篇5
20xx年,一部反映全国脱贫攻坚题材的纪录片《无穷之路》火了,豆瓣评分9.5,片子的主创是香港的媒体人陈贝儿。出发前,她看到许多西方媒体对中国脱贫成功的质疑。陈贝儿觉得作为一个媒体人,真的不可以只看人家的报道就信以为真。是真的要亲身去看、去听。陈贝儿出生在香港,生长在温哥华,一直生活在繁华都市的她对贫穷没有什么概念,对去脱贫地区的艰辛是她未尝预料的。为了拍摄悬崖村易地扶贫搬迁的原因,陈贝儿两次攀爬天梯上悬崖村,来回共一万多级,每次花费十几个小时,累得脚软不说,有恐高症的她身体一度抖到不行,但还是坚持了下来。
在去怒江拍摄交通扶贫时,陈贝儿不顾危险,亲身体验了过去百姓过江用的溜索。一路走来,对于西方媒体的质疑,贝儿也有了自己的认知与看法。陈贝儿:我拍摄之前就看过一些外媒的报道,说那些村民搬到安置房之后很不习惯,配套又不好,但是我自己亲眼看到的不是这样的。我真的非常震撼,从这一点我就看到,国家是很大手笔,也不惜代价的,国家为了脱贫的决心是非常强大。历经3个月,陈贝儿一行5人,穿梭全国6个省份,10个脱贫地区,深入海南热带雨林、川藏高原、戈壁沙漠,天南海北,翻山越岭,拍摄制作了12集纪录片,全面详实地见证了中国的脱贫之路。《无穷之路》播出之后,出乎陈贝儿的意料,不仅内地观众赞誉不绝,香港观众也好评如潮。
年度人物事迹材料篇6
“作为大苗山的年轻一代,我将背靠苗山,扎根苗寨,继续努力奋斗!”刚刚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的广西融水县江门村村主任杨宁,向家乡父老乡亲们表示。
2010年以来,杨宁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心声。85后的她,扎根融水小山村江门村,创下村里多个“第一”:2010年成为江门村的第一个女大学生村干部,一干就是两届;2017年,成为安陲乡第一个女性村委会主任;2018年,江门村村民们第一次自发以跳芒篙舞形式庆祝“三八”妇女节,并让杨宁扮成“芒篙”,这也是融水第一个“女芒篙”。“芒篙”是苗族民间传说中一种威力无比的山神,旧时由于重男轻女观念,“芒篙”都由男性扮演,“过去祖辈们常年向‘芒篙’祈福,其实真正能给我们带来幸福生活的,是党的好政策、党的好干部。”实实在在的脱贫成效,彻底改变了乡亲们陈旧的思想观念,大家把致富的希望放在年轻能干的杨宁身上。
2010年,江门村人均纯收入只有1000多元。2016年,江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有95户327人,贫困发生率为20%;2019年底,江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仅剩1户1人,贫困发生率为0.05%。村庄巨变的背后,镌刻着一名返乡大学生与乡亲们共同创业的奋斗故事。
2010年,杨宁从广西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后,有多家用人单位录用她,但多病的奶奶令她放心不下,她选择回家乡当村干部。回到老家,她听得最多的却是这样一句话:“山里的大学生都往外跑,你倒好,从山外跑回来!”
在校期间就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杨宁,深知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到任第一天,她细心地换上一双解放鞋,走村入户,日子久了,村民们朴实的一句话,让她心里暖暖的:“这个阿妹不错,懂得穿解放鞋,是个做事的人。”村委会附近住着很多空巢老人,2011年有关部门安排给符合条件的老人申请低保,杨宁负责帮老人填写申请资料,连续两天加班,忙完后的第二天一早,杨宁又跟村干部一起下村,傍晚刚回到村委会,就有一名老人向她连声道谢,还塞给她一个桔子。看着她摸不着头脑的样子,工作人员透露说:“老人来办公室好几趟了,说你连夜帮她填表,要谢谢你。”杨宁攥着橘子,双眼湿润了,虽然只是举手之劳,可乡亲们却记在心上,让她越发感到自己工作的价值所在。
经过一年多大学生村干部的历练,杨宁收获了自信。2011年村“两委”换届选举时,她决定参选。但当时有些村民却心存顾虑,“她是来镀金的,最终还是要走的。”首次参选受挫。
但这并没有影响杨宁留在大山、带领村民干一番事业的决心。2012年,杨宁注意到村里不少留守儿童满大街跑没人管,便动员在街上开店的亲戚,建起“留守儿童之家”,自己每天抽出时间辅导孩子功课,还一直资助隔壁村建档立卡贫困户3个小孩的学费。2013年,杨宁组织了一次“安陲乡在外大学生夏令营”,近10名大学生回村与留守儿童们一起欢度暑假,10多天的活动成为村民们津津乐道的创举。
在安陲乡,漫山遍野的竹子是唾手可得的资源,但收购价很低。为此,刚到江门村工作的杨宁除了自费到广东等地寻找商家,还建起了竹子收购点,提高收购价格,仅卖竹一项,农户每年就能收入1万多元。
考虑到竹子产业收益周期较长,杨宁开始探索更优质的产业项目。2014年,她说服在市里工作的同学回来,一起流转了50多亩荒地试种高山辣椒,只因当年雨水不断,俩人各自亏了10多万元。“年轻就是本钱!摔倒了还可以站起来。”杨宁没有气馁,继续探索富民之路。
这次被她“盯”上的是西瓜。江门村昼夜温差大,种出的西瓜品质很好。2016年,杨宁组织留守妇女成立了“苗阿嫂”种养专业合作社,将每亩地的收益从过去的不足1000元提高到近4000元,1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因此增收脱贫。同时,她带领安陲乡386户农户种植了613亩高山紫玉香糯,采用“稻+鸭+鱼”模式种植,每亩增收1500多元。后来,江门村的村民还陆续种起了高山水果、蔬菜以及生态水稻,特色产业在江门村落地。
紧盯市场风口的杨宁,走在不断探索的路上。2016年夏,一位大嫂挑着西瓜在乡镇街道上挨家挨户兜售,虽然很辛苦,但一天也卖不出多少。为了帮助瓜农销售西瓜,杨宁在微信朋友圈打出了“泉水灌溉的高山西瓜”招牌,赢得用户青睐。受此启发,她开始通过网络推广村里的农副产品,传播苗山的美食和文化,动员6名大学生村官成立融水县大学生村官创业联盟,建起“苗村倌”农产品电商服务中心和微信公众号。4年间“苗村倌”共帮助农户销售农产品900多万元,为江门村村集体增收7万余元。
为了让大苗山的特色农产品走得更远,今年杨宁出资建设了扶贫加工车间,对村里的农产品进行标准化深加工,并通过网络平台销售。
“获得荣誉,是我奋斗的新起点。”杨宁说,老百姓给我感动,教会我感恩。我将带领他们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年度人物事迹材料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