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可以唤起人们对艺术和文化创作的狂热追求和探索,作文可以培养我们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深入观察和理解,下面是文笔巴巴小编为您分享的家乡的风俗作文7篇,感谢您的参阅。
家乡的风俗作文篇1
在家乡的端午节中,有很多习俗,在离开家乡的这些年里,不经意的深深回忆起来,总觉得有种尘封的感觉!掐指一算,有近xx年没有过个正宗的家乡的端午节了!
在家乡,端午节的前个晚上,各家都要备一盆水,水里面泡上艾叶,然后放在外面,在端午节的早上,全家洗脸的水,都要从这一盆水里面取,人多的家庭可要节省着用了,免得有人没的水洗脸。有小孩子的人家,一大早要早早把小孩子叫起来,到外面的池塘,河里,或者湖边去洗澡,据说这样可以洗去一年的晦气,而且还有避邪的作用,为什么各家要用这样的水洗脸?小孩子要到外面去洗澡呢?据说,在端午节的前晚,月宫里的嫦娥,会让捣了一年药的玉兔,把药撒向人间,让人们洗去疾病和苦难,而且还有避邪的作用!这里面还要插上一个小插曲就是,在月宫上面,我们总是可以看到有一棵桂花树,树下有个貌似人形的玉兔总是跪着作捣药的动作,所以在小时候,晚上闹人了,老人们总会哄小孩子说,走走走,到外面看玉兔捣药去,小孩子们总是记得,月宫里的玉兔捣了一年的药,终于在5月4日的晚上悄悄的撒向了人间,所以,小孩子们在5月5的早上,总是争着去外面洗澡,觉得用玉兔撒了药的水来洗澡是件神圣的事情,而没有去外面洗澡的,只有用放在屋外面的水来洗一下脸了!当然,去外面洗澡的孩子,要身体好才行,以免感冒,因为在记忆里,5月5那天的早上,还是很冷的,也听在外面洗了澡的哥哥回来说,洗完,好冷。所以,我和弟弟只有在家用艾叶泡过的水洗脸,那样的水,泡了一夜艾叶后,颜色会变的绿绿的,还伴着一股艾叶特有的香味!用这样的水洗完了脸,心里总是有种安全感,在想:在这一年里,我又是健康的了!
其次,在5月5日的早上,各家要吃煮鸡蛋和刚刨下来的新鲜的蒜!鸡蛋和蒜在锅里煮时,水里面也要放上艾叶!经过放了艾叶的水一煮,鸡蛋和蒜都会变成另外一种颜色,煞是好看!更是有一股艾叶特有的味道!艾叶同时也是一味中药,具体治什么病,偶就不知道了!在吃早饭时,这些鸡蛋月蒜和粽子,都要摆上饭桌了,同时在饭桌上,还要摆一样,那就是酒壶,而酒壶里面的酒,和以往喝的酒要有一点不同了。有什么不同呢?那就是在酒里面,加了一味雄黄!酒也被泡成了雄黄的颜色,喝了这样的雄黄酒,也是为了避邪!有小孩子的人家,还要把喝盛的雄黄酒,擦在小孩子的耳朵上面,所以,吃过饭出去玩耍时,可以看到到处都是耳朵被抹了雄黄的小孩子,这不能不说也是一种特色吧!如果细看的话,还会发现这些小孩子的身上,都会戴了一个香囊,手月脚月脖子月手指头都会缠了五色线的,这样的香囊里面装的香料同样也是艾叶。五色线,顾名思义,就是用五种颜色的绣花线拈成的,这样的说法是为了避免蛇虫来咬,因为蛇的颜色就象五色线。戴几天后,把它取下来扔掉,就会变成了蛇,如果戴了几天还不扔掉,会变成了蛇来咬人的!
在端午节这天早上,各家还要把艾叶插在门的两天,有点象清明节时插柳枝一样,这样的说法也是为了驱病避邪。走在村子里,袅绕的炊烟中,伴着缕缕的艾叶的清香,和着露珠的清新气息,给这样一个早晨增添了浓浓的特有的节日气氛.
许多年过去了,每当这天,总是能隔着时空闻到记忆里远远的家乡,在这天早晨漂来的浓浓的艾香!也总是在这天的早上,想起那盆绿绿的艾叶水小心翼翼的神圣的轻拂在脸上的丝丝凉意,也总是在这天早上,想起那胸前佩戴着的秀美的各种各样的香囊!也总是在这天早上,想起耳朵上引以骄傲的红红的雄黄酒香,也总是在这天早上,想起吃着飘有艾香的鸡蛋直到把肚皮撑的鼓鼓的还要在兜里揣一个去上学!也总是在这一天,想起妈妈编的美丽的五色线与小朋友们比谁的漂亮时彼此羡慕的眼光!也总是在这一天,深深的,想起我的家门,想起我的父母!想起在家的幸福时光!
家乡的风俗作文篇2
我的家乡在四川成都。过年的时候,成都便热闹起来。其中,放鞭炮的习俗,是我最喜欢的。
这一天晚上,爸爸妈妈带着我到郊外放鞭炮。“为什么新年要放鞭炮呢?”,我好奇的问妈妈。妈妈说:“放鞭炮代表辞旧迎新,真正迎来新年。”
我们来到一块空地上,爸爸从一个大袋子里拿出一个筒状的鞭炮。我问爸爸:“这是什么呀?”爸爸笑笑说:“你瞧好了!”紧接着,爸爸拿出打火机,点燃了上面的引线。然后,他做出射箭的动作,把筒状烟花高举着。不一会儿,一个像烟花的小球从筒里跑了出来,跑到半空中,“嘭”的一声,小球烟花炸了,像一朵美丽的花朵,开放后突然消失。
放完了筒状鞭炮,爸爸又从大袋子里拿出了一些短棒。这些短棒下面是可爱的图案,上面是用粉色的纸包住引线。“这可不是鞭炮,这是烟花。”爸爸对我说。
他把一根短棒给我我,用打火机点燃了引线。霎时,一团绚丽的火花在空中绽放。我挥舞着短棒,火花时而变成圆圈,时而变成波浪。我很开心。但是,不一会儿,火花就熄灭了,就像一朵花儿结束了短暂的一生。
体验完了短棒烟花,爸爸又拿出了一个巨大的鞭炮,这个鞭炮是圆形的,是红色的,比我的脸都还大。
爸爸让我和妈妈站远点,他用打火机点燃引线后,小跑着到我们这儿。引线冒着烟,一会儿后就变成了烟花。烟花越来越大,还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响声。我捂住耳朵,看着这眼前的烟花盛景。
这鞭炮响啊响啊,包含着我对新一年的祝愿,包含着我对生活的热爱,包含着我对家人们的祝福。
大约一分钟后,鞭炮不响了,烟花也熄了。我们把产生的垃圾清理干净,就开心地回家了。
这放鞭炮真好玩,这就是我们成都的习俗,放鞭炮真喜庆!
家乡的风俗作文篇3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俗。”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节日风俗和多姿多彩的风俗习惯。我们可以不断地从中感受到和吸收到民俗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从而受益匪浅,了解颇有深刻。
八月十五中秋节是一个鲜为人知的节日,中秋之所以是中秋,是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在三秋之中。这一天天上的圆月分外明亮,特别大特别圆,所以这一天象征着家好月圆人团圆的美好日子。说起中秋的来源,坊间一直流传着多个不同的神话和传说。其中嫦娥奔月就是家喻户晓的,最具代表性的关于月亮的`故事。话说以前天上有十个太阳,把大地照得寸草不生,人们的生活苦不堪言,叫苦连天。有一个叫后羿的勇士,箭法奇准,他体恤民情,挺身而出决心要拯救苍生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让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拯救了万代苍生。后羿的妻子嫦娥是个绝代美人,夫妻俩十分恩爱,有一次后羿向王母讨得了灵药,一吃就能立即升天成为神仙,但他舍不得妻子只好保存着灵药,一天后羿去打猎,之身嫦娥一个人在家,一个心术不正的下人起了坏心,企图夺取灵药,嫦娥没办法只好当机立断吃下灵药,突然间立刻飞奔到了月宫,从此开始了寂寞的生活。后羿回来后件大事不妙悲痛欲绝,仰望天空长叹见月亮上的人就使自己思念的妻子。于是他将妻子最爱吃的饼摆在院子里,许多人见了纷纷效仿于此来祈求平安、健康,久而久之代代相传就形成了今天的中秋节。
“嫦娥奔月”真是一个美丽的神话,我的家乡壮族人过中秋节的习俗更具特色。首先一家人围在一起吃团圆饭,饭菜特别的丰盛仅次于春节。饭后将月饼供奉给祖先,孝敬祖先,希望祖先保佑一家人团团圆圆、健康快乐。祭拜完祖先接下来精彩的时刻即将到来,把圆圆的大月饼切成每人一份,预示着一家人永远团圆,缺一不可。一边吃月饼一边悠哉悠哉的赏月,听着老人讲述关于月亮的趣事,还举行成语接龙或讲谜语,猜对了就奖赏月饼,在皎洁的月光下,欢声笑语下吃着香甜的月饼,真是人生一大乐事,令人流连忘返。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来自全归各地的朋友们,我们虽不曾相识,但在这美好的中秋之夜我们能普天同庆,伴着一样的圆月,共同在月亮下,共同交心,望着圆月,陷入沉思,是它牵引着我们的思绪,进入畅想……
家乡的风俗作文篇4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各自的乡俗。在我家过年时,舞龙、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必不可少的。
在过年前的十几天,家家户户开始大量置办年货,大人们还要买过冬的衣服呢。还要在过年的那天之前进行大扫除。到了真正过年的那天,大家都开始挂灯笼、贴春联,春联是为我们迎接新的一年,而灯笼是让我们这年过得红红火火。不仅如此,还要在窗户上贴福,而且要倒着贴,意味着福倒了,福到了。春节吃饭前要先放鞭炮是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吃饭时,小孩的嘴可甜了,他们走过去跟爸爸妈妈说新年快乐,就能得到红包。吃完饭后,外面开始热闹起来,一条条长龙接二连三地从巷子里跑出来,彩色的龙头欢劲地扭着,在大马路上显得格外引人入胜,路旁的烟花给舞龙的人们打气,他们舞的更欢了。
每当到了除夕夜晚的十二点真是极为热闹,一大筒烟花排山倒海得飞起向天空在天空中炸成了一朵花,一大群烟花飞快地冲向天空,炸开了一朵朵五颜六色的鲜花,七彩的烟花炫染了整片天空,显得格外美丽,一条长长的鞭炮在地上“啪啪啪”地响着,在过年时放鞭炮是为了赶走一只叫“年”的怪兽,喜欢在过年时去村里偷吃,但它怕鞭炮,所以家家在过年时放鞭炮。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佮,一个不一样的习俗。
家乡的风俗作文篇5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要过年了,大家都非常开心,期待着新的一年的到来。
过年,不论我们有多忙,都要回家看望长辈。我的家乡在山西,过年的风俗有许多,其中最让我们开心的就是“吃”。大年三十,一家人围坐在餐桌边,吃着汤圆和饺子。汤圆有橘子味儿,芒果味儿和芝麻味儿……咬一口,一股清香流出来,充满整个口腔。
汤圆虽然好吃,但更令我期待的还是吃饺子!
大年初一是新年的第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饺子。而且在家乡,还要在其中的一个饺子里放上一枚干净的硬币。谁吃到这个饺子,就代表着来年会交好运。为了吃到这个“福气饺子”,我是煞费苦心——用了外形分辨法、点名点将法、吸铁石探测法……每次都要吃平时饭量的好几倍。付出总有回报,包有硬币的福气饺子最终被我吃到了。拿着闪闪发光的硬币,畅想着来年的好运气,我高兴得嘴巴都合不拢。
除了元宵和饺子,家乡的春节还必须吃鱼、豆芽、鸡和面条。吃鱼,代表年年有鱼;豆芽和鸡肉分别代表吉祥、如意;吃面条代表着家人长寿平安……
我们还会在春节放鞭炮、贴春联、点旺火、看舞狮,赶大集,迎喜神,这都是春节的极大乐趣。
凉风习习,我们在欢声笑语和声声祝福中结束春节,我希望下一个春节快点到来!
家乡的风俗作文篇6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听到这首儿歌,我不禁想起了端午节。
端午节时,需要给小孩涂雄黄,为的是图利,去邪。可惜在城市里已经很少见这个习俗了。
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于是,在端午节早晨,各家大人起床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小孩手腕,脚腕上系上五色线,系线时,禁止小孩说话。五色线不可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丢入河中。据说,这样可以避开蛇蝎等毒虫的伤害。
悬钟馗抓妖像也是端午节的习俗。在一些地区,家家都悬挂钟馗像,用来镇宅驱邪。
赛龙舟是端午节特有的。相传,起源于古代楚国人不愿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拯救,追到洞庭湖还不见踪影。之后每年五月五曰划龙舟纪念之。并借此冲散江中之鱼,以免与吃掉屈原身体。
端午节真是一个有趣的日子。
家乡的风俗作文篇7
说到春节,大家都知道,但因每个地方的习俗不同,过的春节也有所不一样。我的家乡在涡阳县,下面,就让我给你们介绍介绍那洋溢着浓浓年味的春节习俗吧!
春节对于当地老百姓来说是最重要的日子,节前数日甚至十几日内,家家户户均忙于办年货。农历正月初一,老百姓起得都很早,据说女人一年四季做饭做家务,很辛苦,所以今天晚起一会儿享享福,这日的早餐就交给男人了。在太阳出来之前,这一天不能倒水,当日不打扫,忌动剪刀,剪刀已于除夕扎起来了。家人起床一般不相互催叫,这意味着一年都着急忙慌!
全家起来后洗漱完,换新衣,拜天地尊长。早餐不吃肉,说是老天爷不吃荤,主要吃扁食,半圆形,韭菜粉丝馅,锅内于除夕夜兑好水,篦子上放馒头,说是不宜空锅。下扁食时,要放鞭炮,这是春节期间准备的最大的一炮。
扁食煮熟,先盛两碗置放中堂或灶台敬神灵祖宗。早饭后,乡邻互相走动问好,给长辈拜年,行磕头礼,要压岁钱。但除至亲及小孩外,大人只礼节性地表示“拜年”,即挽起让座。家家准备香烟(过去为旱烟)、花生、瓜子、玉米花、饴糖等食物招待,拜年以午前为限,集镇有踩高跷、玩旱船、说书唱戏者,乡间仅下马儿聊天、玩牌,初一走千里,给干娘拜年;有“七十一”祝寿者,午餐丰盛,合家围桌饮酒,其乐融融。初二起开始走亲串友,直至初十前后,一般规矩初二走姥姥家,初三去姑姑家,初四去岳丈家,初五忌走亲戚,每回拜年要隔一日,否则要被称为“拜跟脚子年”。
拜年礼物随着经济条件的好转而不断变化,过去仅拿馒头、绿豆丸子、麻花,加两包或四包困子(点心),但礼品一般不全部收下,留每样少许,随各家习惯。如今以点心、饮料、水果、酒等礼品为主,县城有不少人在年前送礼物,年后不再送,而是相互请客吃饭。
初三早晨也吃顿素扁食,谚语称“初三吃顿扁,不吭也不喘。”初五、初十、十五吃饺子,荤素随意,但有下饺子时放鞭炮的习惯。
这就是我们家乡春节的风俗民情,每家每户都是红红火火地过年,都是开开心心地迎接新年黎明的到来!
家乡的风俗作文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