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的事迹6篇

时间:
Anonyme
分享
下载本文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肯定接触过事迹材料,一份出色的事迹材料能够起到宣传典型,评选先进的作用,以下是文笔巴巴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梅兰芳的事迹6篇,供大家参考。

梅兰芳的事迹6篇

梅兰芳的事迹篇1

早在2009年《梅兰芳》上映的时候,我就想要亲自到电影院里去看看这部大片,但一直没有实现这个愿望。然后,我从网络下载下来,等待有时间的时候静静地观赏。无奈,因没有时间,过了这么久,延至2010年,新年元旦,我终于看完《梅兰芳》,之后,却悄然不知自己已泪流满面……然后,我被身边的朋友笑话。

身边的朋友问我:《梅兰芳》有那么感人吗?我说:不知道。也许,黎明,陈红,孙红雷,章子怡等演员演绎得太好了;也许,《梅兰芳》的故事太让人感动;也许,有些东西触动到了我内心的柔软。我想间或是陈红的那句话:“他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他是角儿的。”的经典台词?也许,是带着梅兰芳“纸枷锁”的无奈一生,注定他是那样无法自由,想内心想的那样生活都不可以,甚至和自己心爱的小冬姑娘看一次电影的机会都没有。没有办法,因为他就是梅兰芳,所以,他必须守住内心的那份孤独。

其实,生活里每个成功的人背后都会有更多的心酸和无奈,可是他们必须自己忍受那份孤独,思想上的,心灵上的,精神上的那份孤独。

或许是因为那名日本军官拼命地解救梅兰芳,日本人也有善良的一方面,在中国的文化和中国精神感召下,他是那样的可爱。文化是无国界的,被阻隔的只是那颗心。心,可以将距离拉得很紧很紧,也可以将距离推得很远很远。就像泰戈尔的诗句中描述的那样: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生与死的距离, 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而是爱到痴迷,却不能说我爱你,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不能说我爱你,而是想你痛彻心脾,却只能深埋心底……

或许是因为邱如白拿着蜡烛,用破碎的眼睛注视那副三人图,那幅图下曾经是他和梅兰芳的结拜,从此两个人相扶相伴多年,不离不弃。但现在却只剩下他自己。其实他们是有着很不相同的性格和命运。邱如白,只是一个醉心中国戏剧文化的痴心人,而梅兰芳却是有着真正中华精神和艺术追求和探索的人。他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事是不该做的。就如他的那句话:“有人想看一个弄脏了的梅兰芳吗?'但不能否认的是邱如白与梅兰芳之间的真挚情谊。美国表演时,在漫漫大雪中有一个单薄的身影屹立着,为梅兰芳守卫着。白雪下的憔悴面容不能不让人动容和感动。

或许是十三燕最后明知要输还要比,他是出色的伶人,也是可怜的伶人。他为自尊而活,但作为最底层的伶人,自尊是很奢求的一件事儿。他的一生的追求,化作最后的遗言:“畹华,你能不能把咱伶人的地位提高一点面子?这是他死去时的心愿。

或许,《梅兰芳》是爱,或许是情,或许,《梅兰芳》让人受益更多的哲理 。

也正是因为这很多的或许,让我感动不已……

梅兰芳的事迹篇2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千年文化的古国,在历史的长河中,积淀下许多为人所用的真谛,诞生了许许多多的爱国伟人。他们是历史天空中闪亮的星星,值得我们去敬佩,值得我们去学习。正是有了他们,才为当今社会的“中国梦”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艺术这俩字是少不了的。艺术源于生活,但艺术又高于生活。中国的艺术有这悠久的历史,我相信,大多数的外国人都应该知道中国的京剧。中国的京剧是中国艺术中最重要的一员,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它对中国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对中国人来说,只要一提起京剧,人们都会想起——梅兰芳。

是的,梅兰芳勤学苦练,他是一位卓越的表演者。

梅兰芳,1894年出生于北京,当时,正是中国任人宰割的时候,腐败的大清帝国,人们的生活苦不堪言。梅兰芳是个幸运者,他出生于梨园世家,他的父亲,祖父,伯父都是当时有名的艺人。但是,好日子没有持续多久。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给梅家带来了沉痛的灾难。

梅兰芳7岁时,就开始了他的学艺生涯。梅兰芳自身条件不好,她身材矮小,双臂无力,眼睛近视,呆滞。所以,给他学艺的生涯带来了沉痛的灾难。他小时学《三娘教子》开头的四句竟学了好几个小时还没学会,他的老师对他十分失望,并生气的对他说:“祖师爷没给你这碗饭吃!”梅兰芳并没有因为老师的话而生气,他动摇初衷,反而更加以勤补拙。他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最后,他的老师后悔说:“真是有眼不识泰山!”从此之后,梅兰芳更加勤奋练习,无论是学习还是日常起居,都严格要求自己,别人练10遍,他偏要练20遍甚至30遍。他在学艺这方面,天资不如别人,但他没有灰心,他只是加倍练习,坚持不懈。

当然,有付出就会有回报。1913年,经过长期的磨练,经过长期的坚持,他终于得到了人们的肯定。那年初夏,他在广德楼里的表演绽放出夺目的光华。从此,他的名声扬名国际,1930年,他在美国的首场演出,受到了海外人民的喜爱。

他不光是一位优秀的艺人,他更是一位爱国斗士。

1931年,当风华正茂的梅兰芳正在舞台上摩拳擦掌时,举世震惊的九一八事变发生了。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对梅兰芳有极大的颤动。因为日本的侵略,梅兰芳逃到了上海。他在上海创作了《抗金兵》,并在台上演出。塑造了一个威风凛凛,英勇抗战的女英雄形象。正是梅兰芳这部戏,给了抗日英雄极大的鼓舞,随后,他又创作了《生死根》,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

其实,在1926年8月,梅兰芳赴日本表演,深受日本人的钦佩与喜爱。1937年13日,淞沪战争爆发,在此之前,梅兰芳已几次赴日本演出。而现在,中日战争已经爆发,日本又再次发出邀请,无疑是对他的极大考验。他认为,在日本人沦陷地继续演无疑是与日本侵略者合作,如果停止演出,他又如何去对付日本人的威胁利诱。面对日本人的邀请,他只是谢绝,他必须要做出选择。他想,日本人对他是有好的,但他们的军阀政府对我们太了可恶了。我没什么理由只顾自己,不顾国家!于是,梅兰芳与夫人隐居到了香港。

抗日战争结束时,他又重新登上了舞台。虽然年事已高,但他依旧兴致勃勃,精神抖擞,他再度成为人民心中的偶像。

梅兰芳,她演绎了京剧的灵魂,是民族大师,国粹的塑造者,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是舞台上高超技艺的表演者,他又是一位爱国斗士,他永远值得我们钦佩。

他为中国的艺术增添了色彩,他让千千万万的人了解中国的艺术文化,他把中国的艺术推向了世界,他创造了历史上的辉煌,他为中国梦奠定了基础,他是中华的魂,他是中华艺术之魂!

我们应当想梅兰芳学习,学习他的坚持,学习他奋发向上,学习他的爱国精神。我们应当奋发向上,常德向善,努力学习,积极上进,想梅兰芳一样,严格要求自己,为国家,民族做出贡献,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梅兰芳的事迹篇3

自从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教了《梅兰芳练功》一课后,我对这位蜚声海内外的京剧艺术大师那学习劲儿佩服得五体投地。随后我就让妈妈买了很多关于他故事的书籍,想更深刻地了解他,并向他学习。

1894年,梅兰芳出生于北京京剧世家,从小就对京剧耳濡目染。可在梅兰芳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到十五岁那一年,母亲离他而去。在他八岁那年,跟着朱先生学戏。朱先生觉得他笨拙,不是个学戏的料,不愿教他。梅兰芳是个有志气、有毅力的孩子。他心里想到:别人能学会的东西我为什么学不会,我又不比别人缺少什么。爷爷对他说:“事在人为!”他经常用这句话鼓励自己。

后来,小梅兰芳又跟着吴菱仙先生学习。吴老师对他要求非常严,有时还采取十分苛刻的训练方法。先生让梅兰芳踩着高踩站在砖头上。起先,他站在上面摇摇晃晃的,经过重复练习,汗水都湿透了他的衣服。有时他宁肯咬破嘴唇,也一声不吭地站到底。梅兰芳不仅严格按照先生的训教时间和要求去做,有时还给自己加重砝码,逼迫自己向更高目标迈进。终于不负有心人,经过苦苦练习,梅兰芳不仅能在冰上稳当地行走,还能跑起来。梅兰芳技艺大有长进,终于成为一代艺术宗师。

梅兰芳学习的态度让我受益无穷。想到自己,在练钢琴的时候,每天只为完成任务,每首曲子只弹一遍就完了,音不准也不停下来反复练习,只想快点弹完,然后出去玩。有时我还找借口推脱不练。我想再优秀、有耐心的老师,如果学生不好好学,也是没有结果的,说不定钢琴老师看到我没有进步都不愿意教我了。梅兰芳的练功比我还苦好几百倍,所以我不能为了完成任务而练琴,是为了真正的学本领。我坚信有付出才有收获,有苦才有甜。

梅兰芳是我心中的榜样,他让我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信心和目标,遇到困难不要退缩,坚持不懈,勤学苦练,就一定能够弥补自己的不足,取得成功,受到别人的尊重。我现在是大队部的宣传部长,更要为同学们树立好榜样。一个人要成功,天份不是主要的,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积极拼搏的心,要不懈的向着目标努力,这样不是料子的人也能成功成才。

梅兰芳的事迹篇4

梅兰芳有一笔演出的收入,在赴港时,曾带往香港存入银行。可是返回上海不久,日寇统治下的香港将这笔高额存款全部冻结,无法取出。一直靠利息过日子的梅兰芳,家庭生活顿时举步维艰,全家如何生存成了梅兰芳日夜思考的难题。他问夫人怎么办?夫人说:“报纸登出了何香凝女士卖画谋生的消息,我们不妨也来学她。发挥你的绘画才能,卖画度日如何?”

其实梅兰芳早有这种念头,只是没有说出,怕夫人不同意。夫人主动说出来了,他自然点头称好。两人着手构思,夫人磨墨,丈夫绘画。不到八天,画了20多幅鱼、虾、梅、松。当市民看到醒目的“本店出售梅兰芳先生画作,欢迎光临”的广告时,争相购买。不到两天,20多幅画就全部卖完了。

这件事传出后,上海文艺界、新闻界、企业界反响十分强烈,许多知名人士提出要为梅兰芳办画展,梅兰芳得知后特别兴奋,为不负众望,他苦战了半个月,画了几十幅作品,面交主办者安排。主办人员选定重阳节在上海展览馆展出,请梅兰芳夫妇届时光临剪彩仪式。

然而此消息不胫而走,日伪汉奸获知后互相勾结,肆意捣乱,他们派来一群便衣警察,提前进入展览大厅大做手脚,前来参观的许多群众见状纷纷离开。梅兰芳看见门口冷冷清清,觉得奇怪。当他走进展厅后,发现每幅画上都用大头针别着纸条,分别写有“汪主席订购”、“周副主席订购”、“冈村宁次长官订购”……还有一些写着“送东京展览”。梅兰芳夫妇目睹此景,气得两眼冒火,立即拿起桌上的裁纸刀,刺向一幅幅图画。“哗!哗!哗!”几分钟内国画化为碎纸。

梅兰芳义愤填膺的毁画举动,很快传遍整个上海,也很快传向大江南北。上海当局的报纸抢先发布头号新闻,言称:“褚部长目瞪口呆,一场画展一场虚惊!”宋庆龄、郭沫若、何香凝、欧阳予倩发表声援讲话,称赞梅兰芳民族气节凛然,为世人所敬仰。广大群众也纷纷寄来书信,支持梅兰芳的爱国行动。梅兰芳看到全国人民对他如此赞赏和支援,感动得热泪盈眶,兴奋地对夫人说:“我梅兰芳再也不是一只孤燕了!”

梅兰芳的事迹篇5

在梅兰芳他一生中,却有8年是蓄着胡须的。那是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时期,他为了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和坚决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就把胡须留起来了。

日本侵略者总想逼梅兰芳演戏。在上海,日本侵略军派流氓头子来威胁梅兰芳,梅兰芳仍坚决不演。为了安全,他逃到香港。香港被日军占领后,驻港司令官亲自出马,逼梅兰芳演戏,他借口剧团不在香港,还是不肯演戏。

长期不演戏,梅兰芳就没有收入,香港的生活费很高,他的钱很快就花光了,只好又回到上海,但他还是不演戏。为了维持生活,他只好忍痛卖掉在北京的房子。

听说梅兰芳要卖房子,很多戏园子老板便找上门来,说:“梅先生,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没钱花?”有的甚至说:只要签订演出合同,就预支二十两黄金给梅兰芳。无论条件多么优厚,梅兰芳全都拒绝了。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刺刀下登台演出。

一天,在北京的梅兰芳剧团的一位演员忽然来到上海,对梅兰芳说,日本侵略军要在北京庆祝“大东亚圣战”,要求他必须演出,如果违抗就以军法论处。梅兰芳斩钉截铁地说:“普通的演出我都不参加,这样的庆祝会,当然更不能去了。”但是,不去演出要想个办法对付啊。

梅兰芳找到了一位当医生的好朋友,说明自己的处境危险,请医生帮助他生一场大病,以摆脱敌人的纠缠。医生被他的爱国精神感动了,决心帮助他度过难关,就说:“那么打一针伤寒预防针吧,打了这种针是要发高烧的。”

梅兰芳发了高烧以后,让一位演员向日本侵略军报告。敌人起初不信,专门派一个日本军医来检查。军医闯进梅兰芳的家,看见他正盖着厚被躺在床上,床边桌子上放着很多药。军医用手摸摸他的额头,滚烫滚烫的,一试体温40度。军医看不出破绽,只好认定梅兰芳得了重病,不能登台演出了。

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消息传来,梅兰芳当天就剃了胡须,高兴地向大家宣布:“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了!”来看他演出的人太多了,没有座位就站着看。大家敬佩他的高超演技,更敬佩他的民族气节。

梅兰芳的事迹篇6

京剧改良运动从1900年至1918年十年间,吸引了为数众多的文人志士、演艺界人士参加,京剧改良理论重视戏剧的内容,要求戏剧必须反映现实生活,反对脱离现实,只演旧事,不知当今的旧戏剧观,指明戏曲的美丑高下不仅在于表演形式,更在于表演内容,批判极端形式主义倾向。其次,特别强调戏剧的教育感化作用,突出和提高京剧和演员的社会地位。

梅兰芳1913年首次赴上海演出,善于琢磨创新的他受到上海京剧改良运动的感染,同时,也在上海的实际演出中体会到上海京剧改良运动的某些不足,回到北京后立即着手京剧改革。经历各方面改革尝试,终于成为京剧改革的第一人。1914年7月,梅兰芳首次尝试编演时装新戏《孽海波澜》,在北京地区产生很大影响。继《孽海波澜》以后,他又陆续编演了《宦海潮》《一缕麻》《邓霞姑》等时装新戏。

梅兰芳是京剧发展史上一位重要的表演艺术家,他完成了京剧的一个巨大转变。将京剧旦角、也就是青衣的表演艺术推向成熟。极大地拓宽了京剧旦角的表演空间,丰富了京剧旦角的表演手段,使京剧旦角的剧场魅力、对观众的吸引力达到了顶峰。京剧有了老生和青衣这两个成熟的大行当,在男性角色、女性角色的唱腔和表演方面,都能发展出有其特色的经典剧目,才最终成为中国影响最大的剧种。所以梅兰芳这一代人不光为其行当的成熟做出了特别突出的贡献,也为百年来京剧影响力的急剧扩张做出了巨大贡献。

梅兰芳成功的对京剧的全方位改革,是对京剧后来的发展起到了先导、示范、启发等巨大作用,在京剧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部篇章。梅派这一份难得的戏曲遗产,不仅对梅兰芳京剧表演体系的总结至关重要,而且丰富了中国戏曲表演体系,值得后人深入总结研究。

梅兰芳的事迹6篇相关文章:

师德模范的先进事迹6篇

党工作的主要事迹材料6篇

教师的教学事迹材料6篇

具有工匠精神的人物和事迹6篇

疫情的英雄人物和事迹参考6篇

教师的事迹材料推荐6篇

医生党员的事迹材料6篇

著名的历史人物和事迹6篇

具有莲精神的人物事迹6篇

村后干部的事迹材料范文6篇

梅兰芳的事迹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2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