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教案时,教师应确保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目的与预期成果,大家在课堂中,可以根据教案设置不同的教学环节,增强趣味性,文笔巴巴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维c的故事优秀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维c的故事优秀教案篇1
一、游戏综述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塑造的唐僧师徒四人的形象早已家喻户晓,幼儿每每谈论起这个故事,都是津津乐道,眉飞色舞。20xx年,中央电视台推出了大型动画片《西游记》,更是获得了孩子们的喜爱。当“猴哥——猴哥——”嘹亮的音乐声响起时,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被牢牢地吸引住了。动画片《三打白骨精》中,白骨精的形象惟妙惟肖,白骨精的三个变身——小姑娘、老太婆以及老公公,都具有比较典型生动的人物特征,适合大班幼儿表演。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教师选择了这一情节进行改编、表演,帮助幼儿在提高表演能力的同时,增强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也有助于幼儿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增进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爱好。
二、游戏网络
三、游戏准备
(一)经验准备
1.引导幼儿学习故事《三打白骨精》,了解白骨精的狡诈,孙悟空的聪明机灵,猪八戒的憨傻,唐僧的固执、迂腐等不同的角色特征,为表演做铺垫。
2.观看过动画片《三打白骨精》,已学会唱主题歌《白龙马》。
3.通过图片、文字、电视节目等途径认识猴子,了解猴子的特性。
4.通过语言活动“大家来学孙悟空”,帮助幼儿掌握孙悟空的表情、眼神、动作等形象特征。
5.通过美术活动“我们来包装”,师幼共同为表演设计、制作行李等道具。
(二)游戏资源
1.创设场景,准备道具。
(1)场景:树、花草。
(2)道具:唐僧师徒四人以及白骨精的面具,唐僧的禅杖,孙悟空的金箍棒,猪八戒的钉耙,沙僧的行李挑担、月牙铲、黑胡子、假发,小妖的刀、斧,老婆婆的篮子以及馒头,老公公的.拐杖。
2.选配音乐。
(1)动画片主题歌《白龙马》:用于第一场唐僧师徒四人上场。
(2)阴森恐怖的音乐:用于第五场白骨精和众妖出场。
(3)欢快有力的音乐:用于第五场结束的“猴子舞”。
(三)家庭与社区
家长可以带幼儿去看成人表演的戏剧《三打白骨精》,提高幼儿的模仿能力。
四、游戏提示
1、白骨精的三次变身是重点,既要体现变的过程,又要体现小姑娘、老婆婆、老公公三个角色的衔接。排练时,教师让小姑娘、老婆婆以及老公公分别躲在三朵花(树)的后面,这祥白骨精第一次变身时,就走到事先躲藏小姑娘的位置,与扮演小姑娘的幼儿交换位置,其他两次也是同样。这样交换既隐蔽又自然,不仅方便了幼儿表演,也能保证舞台上较好的站位效果。
2、形象地表现孙悟空是难点。孙悟空的面部表情、说话的语气语调、身体动作等,要让幼儿表现得生动形象,需要花很大的力气。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看电视剧《西游记》中六小龄童扮演的孙悟空,帮助他们分析、总结人物的特征:眼睛不停地眨,手不停地在脸上、耳后做抓耳挠腮的动作;双腿站立时都是弯的,单腿站立时,另一只脚则靠在站立腿的膝盖上;金箍棒需要经常转动;说话的语调偏高偏尖,语速要快,同时也要吐字清楚。做到这些,就能够把孙悟空的形象表现得比较准确。
3、幼儿在表演时可能会出现动作与音乐不匹配的现象。例如,师徒四人上场的情节,有时音乐停了,小演员还没有走到舞台中央;或者是已经走到规定的地方,但音乐还在放,演员出现等待的情况等。碰到类似的状况,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听音乐的长短,在心里估算时间,然后配合步伐,自己做个调整,基本保证在音乐停止的时候能到预设的地点。如果这样调整后仍然没有到达预设的地点,那么可以在做下一组动作时进行微调,从而达到理想的状态。
4、根据幼儿的兴趣,我们开展了以下活动:
①语言活动“孙悟空打妖怪”,让幼儿学念儿歌。
②美术活动“西游记脸谱”,让幼儿自己设计喜欢的脸谱形象。
③音乐活动“白龙马”、“猪八戒吃西瓜”,引导幼儿学习歌曲《白龙马》和《猪八戒吃西瓜》,并进行歌舞表演。
五、游戏小故事
“我不愿演猪八戒”
记得在和孩子们商量分配角色时,谁也不愿意扮演猪八戒这一角色,问其原因,都说:“猪八戒那么丑,我才不要演呢!”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个反面角色,纷纷拒绝。角色没有分配好,谈何表演呢?于是,我和孩子们展开了讨论。
首先,我告诉孩子们,角色的美与丑,都是故事中必须有的,这样才能衬托出角色形象。如果没有猪八戒的憨傻,也衬托不出孙悟空的机灵。其次,即使你演了不太光彩的角色,也不能说你就是不光彩的。相反,很多著名的演员都是演了反面角色而大获成功的。无论正面反面角色,只要你演好了,就是最大的成功,这是表演的真谛。
孩子们被我说的有些动心了,人群中发出低低的议论声。后来,有个孩子提了个建议,说:“老师,那我们就乡请几个小朋友来演猪八戒,谁演得好就让谁演!”这个建议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有意向的孩子同时来表演。结果,大家一直认为玲玲最合适,因为她的动作最形象,而且,她有着圆圆的脸,稍胖的身体,外形也比较符合。就这样,一个女孩子成了扮演猪八戒的第一人。后面的表演也充分证明,这个角色的选择是正确的。
维c的故事优秀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用读演的方式积累笑嘻嘻、龇牙咧嘴等关于表情的生字词。
2、用表演的方式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感受,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对老木匠的话和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朗读理解,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能较合理地续编故事。
【教学重点】
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感受,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能较合理地续编故事。
【教学过程】
一、读演积累,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关于表情的词语,你能看着这些词语边读边演一演吗?
1、先自己边读边演一演。
2、以小组为单位,教师选词,学生做表情。
这些都是描写表情的词,你最喜欢哪种表情?为什么?
过渡:
是啊,生活需要笑,笑能使我们抛开一切烦恼,使我们信心百倍,有句话叫一笑泯恩仇,你看笑是多么重要啊!但是,如果我们只有笑这一种表情,那又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小木偶的故事》。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打开课本54页:
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完课文后在小组里讨论:小木偶身上发生了什么事?试着用自己的话简单地概括。
小结:
三、创设情境,演读感悟
1、表演内容: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打算把小木偶因为只会笑而受尽委屈的故事制作成两集动画片,剧本就是我们的课文。(出示课件)相关的段落和内容都在这里了。我们今天就来个现场真人版的小木偶的故事,你们就是动画片的主角,有信心把它演好吗?
2、表演要求:那怎样才能演好呢?
3、小组合作表演:
4、表演、评议
(1)第一集:小红狐抢包
评议:你觉得他们演得怎么样?哪个角色最棒?为什么?
表演第二集的同学有没有信心超越他们?
(2)第二集:头疼没人信
评议:看了第二集,你想说什么?
四、关键句段,朗读理解
1、我们的小演员演得真不错,他们的表演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小木偶的遭遇:红背包被抢,熊警察不相信;脑袋疼得厉害,小兔子和老婆婆也不相信。为什么会这样呢?
2、笑重要吗?为什么?
出示句子:笑是很重要的,谁要是不会笑,谁就没办法过快乐的日子。
笑能使我们感受生活的快乐,但是,只有笑行吗?
出示句子:不过,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
说一说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联系生活实际,仿说句子:
例:笑是很重要的,不过,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
学习是很重要的,不过,(),那可是远远不够的。
(),不过,()。
3、小结: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酸甜苦辣,喜怒哀愁都需要我们去经历,去面对,这才是完整的生活。同样,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竞争激烈的今天,我们光有一种本领也是不够的,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学习更多的技能,争取成为全面发展的小学生。
五、续说、写故事,拓展提升
过渡:自从蓝鼻子女巫把人类所有的表情都给了小木偶之后,现在,小木偶会哭,会笑,会生气,会着急,也会向别人表示同情和关心了。
1、填一填:如果时光可以倒流,你觉得小木偶这时候应该是怎样的表情和心情?
2、说一说、写一写:当小木偶拥有人类所有的表情之后:假如文中的人物与小木偶再次相遇会发生什么事?小木偶还会去哪里?遇到谁?发生什么样的事?
六、作业布置
1、继续续写《小木偶的故事》
2、推荐课外阅读:
七、板书设计
12、小木偶的故事
笑重要
只会笑远远不够
只会一种本领
八、教学反思
在拿到四年级上册教材的时候,我就已经在构思哪篇课文可以用来上公开课了,在每个学期的中期阶段,学生的状态是最好的。但是看来看去都觉得里面的课文不好上,怕上不好。学生到了中年级,已经不像低年级那样积极举手,敢于发言了。凡是涉及到你从这句话体会到了什么?你读懂了什么?这篇课文写了什么?之类属于理解概括性的问题,学生举起的手越来越少。有时候真怀疑自己是不是不会教,把学生都教成这样了。可是,通过观察和交流发现,这也算是年级特点吧,再加上学生的个体差异问题,那已经不是单靠老师就能解决的了。为了不使公开课走入困局,总得选择一些比较活泼有趣,学生感兴趣,老师教起来也不难的课文吧。所以我最先把目标锁定在第三单元的课文里。
本单元课文体裁都是童话故事,可以说是学生的挚爱了。有一天,我写教案写到12课《小木偶的故事》时,发现一篇教案的教学过程设计得挺好的,没有过多的.知识性灌输,更注重的是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所以我照搬照抄过来了,再加以修改,使它更贴近我的学生的学习实际。
本课是略读课文,略读课文如何体现对精读课文的拓展延伸,体现略读,各家有各家的看法。其实,教无定法,适合自己和学生的就是最好的方法。本设计最大的亮点就是把小木偶被小红狐抢包和头疼没人信这两部分编成两集动画片,让学生自由选择小组成员进行表演以获得理解和认同。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印象,使他们代入角色,还增强了学生的合作和表演能力。从选片到选角,都是学生自己去选择自己的搭档,老师只是做了引导和指导的作用。而在评议这一块,有个别学生的点评也是比较出彩的,比如有学生说到入戏这个词,就已经不是表面的好不好的问题了。当然,学生的评价语言还可以再丰富一点。
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对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浅层次的含义学生都能理解,但是再拓深一层,就有难度了。每个人看问题想问题的角度都不一样,小孩子的想法跟大人的想法更不一样。他们能接触到的、想到的自然没有我们成人那么深远。怎样落实校长提出的光有一种本领不行的问题,我设计了一个仿说句子的练习,但兜来兜去学生始终不能站在这么高的位置上想问题看问题,他们关注的是他们目前所能接触到的。句子的主语从笑变成钱、画画、体育、水等等,最后还是要老师把本领二字提出来。但是在板书的时候我忘了加上只会一种本领六个字了。
本节课的重点还有续写课文,本来我是打算让学生先说再写的,但一时忘记了,直接就写了,然后再分享。写也是有要求,表情和对话一定要有。课后,校长又提出了这节课怎样才能体现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研究二字,对于资历尚浅的我来说,自从学了《中级技术培训》之后就不敢轻易拿出来说了。凡是能说得上研究的必须有一个过程,不是一节课可以完成的。如果要把它加进去的话,在续写这里应该可以吧。比如:我可以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合编故事。这样做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也能开阔学生思维,多个人一起探讨,总能想出更多的东西。
当然,这篇课文还有很多关于表情的好词需要学生掌握和积累,我在开课前就把它解决掉了,点到即止吧。
有对话的课文,总少不了分角色朗读,但那是另外的一种教材处理了。本课是略读课文,一定要体现略,本课也比较长,还要体现长文短教。无论哪种方法和设计,能够达成目的的就好了,至于过程,只不过是每个人的处理方式不一样而已。
这节课学生的表现明显优于平时,这篇课文也是他们自己说要上的,投其所好,双赢吧。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肯定还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只待留着他人来指点评说了。
维c的故事优秀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能根据故事情节展开联想,续编故事。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续编。
【教学难点】
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读课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今天请同学们自身来读懂这篇课文。
二、回忆学法、自学课文
想想读懂一篇文章的步骤是什么?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2、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围绕问题读课文,理解课文。
4、感情朗读,谈体会。
三、反馈
1、同桌互读。
2、抽生读,检测读音。
3、说:
小木偶身上发生了什么事?
4、谈体会:
从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同学自由说。)
四、熟悉故事情节
1、分角色读课文。
2、分角色扮演。
五、拓展训练
1、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2、把编的故事写下来。
六、词语盘点
1、读读读记记。
2、完成读读写写。
3、把好词积累到词汇本。
【板书】
小木偶的故事
启示:仅有一种身手是不行的,人应该多方面发展。
【教学反思】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才干让同学拥有自主学习的权利。崔峦先生指出“教师的教,要切实转到同学的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教练、辅导员,同学是主角、主人。‘教’是为了‘学’,要服从、服务于‘学’,同学的'自主学习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在教学《小木偶的故事》中指导朗读小木偶头疼被误认为撒谎一局部时,小朋友们强烈要求与我合作朗读,我快乐地答应了,并让小朋友们自身挑选了两个同学来与我配合,我当小木偶,他们一个当小白兔,一个当老婆婆。读完,我笑盈盈地走到“小白兔”跟前:“可爱的小白兔,你读得真好,咱们来个拥抱吧!”然后又踱到“老婆婆”前,向她鞠个躬:“老婆婆,您的亲切让我感动,您的指责真让我伤心,我真的是头疼哪!”此时,教室里已炸开了窝,小朋友们都绽开了绚烂的笑脸前仰后合。随后,我又赶紧调整情绪收回小朋友们的思绪。我将自身变成了他们的大朋友,在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了这篇精彩的童话。从小朋友们放着亮光的眼睛中我深知他们已非常向往学习童话了。
维c的故事优秀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冬至要吃饺子的传统习俗;
2、用橡皮泥团圆、压扁、包裹的技能制作饺子皮和饺子馅;
3、和朋友们介绍和分享自己做的饺子,体验冬至节日的欢乐气氛。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对冬至及饺子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
课件准备:《冬至》动画视频、包饺子视频、包饺子步骤图
材料准备:各色粘土、塑料刀(或食用面团、馅料)
活动过程
教师播放视频动画《冬至》,引导幼儿了解冬至的习俗,引出饺子主题。
——熊猫奇奇他们在做什么事情?冬至都吃什么?
——你喜欢吃饺子吗?
——你知道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呢?
小结:冬至那天,一家人一起包饺子或汤圆,边吃边聊天,很是幸福。所以,饺子、汤圆就代表团圆,代表着对家人和客人的祝福。
出示小伙伴做饺子的图片,引起幼儿做饺子的兴趣。
出示一个制作好的饺子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论。
——饺子是什么样的?
——你们在家里包过饺子吗?饺子要怎么包呢?
播放视频《包饺子》,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包饺子的方法和步骤。
出示包饺子分步骤图,鼓励幼儿用黏土尝试包饺子。
1、制作饺子皮:选择喜欢颜色的橡皮泥,两只小手搓一搓,搓成圆球;再用手掌把圆球压薄,压成圆圆片。
2、制作饺子馅:选择喜欢颜色的橡皮泥,切碎或团圆。
3、包饺子:用皮包住馅,用大拇指和食指把两边捏在一起,一个饺子就做好啦。
鼓励幼儿独立制作饺子,教师巡回观察,给予指导。
鼓励幼儿分享和展示自己的作品。
——你的饺子是什么形状的?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你的饺子是什么馅的?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在美工区投放做饺子的材料,让幼儿制作不同样式的饺子并展示。
家园共育:幼儿回家尝试和家人一起包一顿饺子,体会冬至的温馨气氛。
维c的故事优秀教案篇5
活动目标
在动手制作汤圆中感受冬至的节日气氛。
知道冬至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简单了解冬至的饮食习俗。
尝试动手制作汤圆。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九九歌》童谣音频及图片;“汤圆”图片;“汤圆”手工成品图。
材料准备:超轻黏土、卡纸剪成的纸盘。
活动过程
播放童谣音频及图片《九九歌》,引出活动主题。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首很特别的童谣,名字叫《九九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童谣中出现了哪些数字?
——这些数字是什么意思呢?
小结:这是一首描写天气变化的童谣,童谣中出现了一到九九个数字,所以叫《九九歌》或者《数九歌》。人们习惯从冬至这天开始“数九”,每九天算一个“九”,冬至是一九的第一天。数完九个九之后,冬天结束,春天就来到了。
组织谈话,引导幼儿了解冬至,知道冬至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你们知道冬至是个什么日子吗?
——冬至是哪一天?
小结:冬至又叫“冬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日期在每年的12月22日左右。
出示图片“汤圆”,引导幼儿了解冬至的饮食习俗。
——冬至这天,你家会吃些什么?
——汤圆是什么形状的?(圆圆的`)
——汤圆有什么颜色?(白色、红色、黄色、紫色……)
小结:冬至这天,各地有不同的风俗,北方地区有冬至吃饺子习惯。南方地区有冬至吃汤圆的习惯。
出示手工成品图,播放童谣音频《九九歌》,发放材料“超轻黏土、纸盘”,鼓励幼儿动手制作汤圆。
(可根据风俗习惯将汤圆换成饺子)
——我们一起动手来制作好吃的汤圆吧。
——我们可以用各种颜色的超轻黏土制作汤圆,还可以把汤圆搓成你喜欢的形状。搓好的汤圆要放在纸盘子上哦。
温馨提示
童谣《九九歌》的内容不要求幼儿理解,教师在讲解内容的时候不宜太深入或时间太久。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
在美工区,投放材料“超轻黏土”,鼓励幼儿动手制作饺子。
日常活动
将幼儿制作好的汤圆装饰在班级的美工区内,供幼儿欣赏。
维c的故事优秀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对朗诵诗歌感兴趣,进一步体会冬至日的节日特点。
2、体会文学作品的情景和意境,并用相应的表情、语气表现诗歌。
活动准备:
有关于冬至节的认知与理解。
活动过程:
1、教师朗诵儿歌冬至节2—3遍:幼儿欣赏。
2、幼儿朗诵冬至节
3、鼓励幼儿个体朗诵冬至节,根据幼儿情况实施给予鼓励及表现建议。
活动延伸:
活动区时间,美工区的幼儿可以自主为冬至节儿歌配上自己想到的绘画作品。
维c的故事优秀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认识我国传统的冬至节,知道冬至的由来。
2、知道冬至是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3、深刻对祖国的认识,知道我国是一个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
活动内容:
1、综合:冬至我知道
2、科学:白天短、黑夜长
3、让孩子知道冬至是冬天真正来临的日子。并了解一些冬至要吃的食物有哪些?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包饺子、喝冬酿酒、吃馄饨忆西施等,让孩子感受到冬至的节气。
附儿歌:《冬至到》
冬至到,冬至到;
南馄饨,北方饺;
暧暧和和吃一碗,保你耳朵冻不掉。
冬至到,冬至到,
敬祖宗,把墓扫;
会亲访友拜老师;平安幸福乐陶陶。
冬至到,冬至到,
这一夜,最长了;
甜甜蜜蜜睡一觉;明天太阳会更好。
维c的故事优秀教案篇8
守株待兔
?活动目标】
1、认识株、兔,理解守株待兔的含义,知道不劳而获是不会成功的。
2、通过猜字的形式,初步感受玩字的乐趣。
3、续编成语故事,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就会有所收获。
?活动准备】动画片守株待兔。
?活动过程】
一、认识成语守株待兔。
教师出示画面,引导幼儿猜测后面躲得是什么字?认识株、兔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看动画片就知道了!
二、通过动画片结合具体的问题引导幼儿理解守株待兔的含义。
1、谁在什么地方见到了野兔?
2、见到野兔以后他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3、他能等到野兔吗?为什么?幼儿猜想。
根据幼儿出现的情况分组讨论:(a、能等到b、等不到)双方说出自己的理由。
教师及时总结,突出重点:
a、他坐在树桩旁等呀等,终于等到了野兔。
b、他坐在树桩旁等呀等,最后还是没有等到野兔。
他到底有没有等到野兔呢?我们继续往下看(继续播放至结束)
4、他等到了吗?为什么等不到呢?
5、他没有等到野兔,反而怎么样了?
教师总结,重点突出:他坐在树桩旁边等呀等,庄稼也死了,人也瘦了,最后一只野兔也没有等到。
守株待兔这个成语告诉我们不经过努力和辛勤劳动,是不会获得成功的。
6、你认为他应该怎么做呢?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延伸活动:
幼儿可以表演守株待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维c的故事优秀教案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