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上数学解决问题教案6篇

时间:
Fallinlove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的编写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生动有趣的教案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到互动的乐趣,下面是文笔巴巴小编为您分享的二上数学解决问题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二上数学解决问题教案6篇

二上数学解决问题教案篇1

教学内容:

44页-45页6和7的组成

教学目的:

1、认识6和7的``组成。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6、7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6和7,说一说你观察到身边有哪些事物可以用6或7来表示的

二、新授

1、出示苹果和人像挂图

老师这有6个苹果,我想把它分给两个小朋友(或小猴)你能帮我分一分,有几种分法吗?

小组互相讨论有几种分法?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学生汇报,师板书分法

2、总结分法

看到这些分法,你能发现什么?我们可以将这些分法总结成这样3种。

看到每一组,你可以想到什么?

3、7的组成

刚才老师拿掉了一个苹果,应该是7个,7个苹果怎样分给2个小朋友的?请拿出7个学具来分分看,有几种分法?

汇报分法,师板书分法,看到每一组,还能想到什么?

三、游戏巩固

1、猜数,师左手拿几个苹果,右手和左手合起来是6个,知道右手是几个吗?

2、一生出3个手指头,另一个出一个数能和他组成6(7)

3、拍巴掌,学小猫叫等游戏组成6和7

四、作业

48页第1题

二上数学解决问题教案篇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0页例2,练习十五第4~7题。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用多媒体幻灯片逐一出示各种图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图片内容是:

邮局邮票出售处,有的邮票一枚80分,有的邮票一枚60分。

百货商店鞋柜,一双旅游鞋78元,一双皮鞋164元。

电影院售票处,日场一张电影票15元,夜场一张电影票20元。

小袋鼠蹦跳一次约2米,小袋鼠蹦跳33次。

文具商店柜台,每盒图钉120个,每包日记本25本。

2.出示课本第70页例2主题图:三年一班29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

请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补充提出:如果老师这时只带250元钱去,够吗?

二、尝试解决

教师先请学生猜一猜带250元够不够?再请学生思考怎么知道我们猜得对不对呢?看看小精灵是怎么说的?

怎么才能知道8×29大约是多少呢?能不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启发学生想出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整十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我们可以把29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来估算。

因为8×30=240,所以8×29的积比较接近240,我们可以列成算式8×29≈240。再由小精灵介绍约等号。

可见带250元够买门票。

三、拓展引申

估计下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

32×649×5218×4581×2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说明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即可。

四、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70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答案。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

2.用上课开始时呈现的几个问题情境和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估算结果,找出答案。

3.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估算的例子。

五、课堂小结

1.这节课开头我们碰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的?

2.上这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我们应尽可能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

二上数学解决问题教案篇3

导学内容

导学内容(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4页例3、例4。

教学目标

1本历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学习过程,会正确口算整十数乘整十数。

2碧寤岢朔ü浪阍谌粘I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价值,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用多种方法来估算生活中的乘法问题。

3迸嘌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探索、共同进步的团队。

导学重难点

掌握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根据实际情况用多种方法来估算生活中的乘法问题。

导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出示以下题目:78×2030×5620×4090×81

43×5070×4050×6090×50

教师:你能将这些算式分一分吗?你准备怎样分?

学生:我想把这些算式按“只有一个因数是整十数”和“两个因数都是整十数”来分。

教师:同意他的标准吗?请大家按照这个标准把这些算式分一分。

学生将算式分类后汇报,教师板书:

第1类第2类

78×2020×40

30×5670×40

90×8150×60

43×5090×50

教师: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口算第1类算式。完成后选一道和同桌交流自己的口算方法。学生口算后交流(略)

教师:(指着第2类算式)这种两个因数都是整十数的算式我们叫它整

十数乘整十数。这节课我们就先来探讨这种乘法的口算方法。(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索新知

1碧剿髡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师:你准备怎样口算20×40?先自己想想,然后和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方法。

学生小组交流后汇报。

学生1:我把40看成4×10,先算20×4得80,再算80×10就是800。

学生2:我把20看成2×10,先算40×10得400,再算400×2就得800。

教师:还有别的算法吗?

学生3:我这样算,先算2×4得8,再在8的后面添上两个0。

教师:这种方法好。那为什么要在8的后面添两个0呢?

学生3:因为20是2×10,40是4×10,实际上就是2×4的积扩大10倍后再扩大10倍,也就是扩大100倍,所以就在2×4的积后面添上两个0。

教师:说得真好。同学们的这些算法都很好。大家运用旧知识解决了新问题,老师为你们感到高兴。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口算剩下的3道题。

学生独立完成剩下的题目。

2碧剿髁轿皇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出示例4的商品图)说说你从图上获取了哪些信息?

学生说己获取的信息。

教师:体育老师准备为学校买11个皮球,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帮老师

估算一下大约要准备多少钱。先自己想想,并小声地说己的想法,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小组的伙伴。小组交流后组织汇报。

学生1:因为买10个皮球要180元,所以买11个皮球要比180元多一些,大约要元。

学生2:1个皮球大约要20元,10个皮球就大约要元。

学生3:1个皮球大约要20元,11个皮球就大约要220元。

……

教师:如果学校再买19副乒乓球拍大约要多少元?

学生:可以把19看做20,所以大约要700元。

三、巩固深化

教师:今天你满意自己的表现吗?互相说说自己都有些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咱们带着今天的收获进入数学王国。

1辈乱徊孪旅嫠闶降幕的末尾有几个0,并说说理由

27×3070×4086×3050×8093×2060×50

2笨纯ㄆ口算

首先教师出示卡片,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估算,然后同桌利用卡片互相练习。

3惫浪52×19,先独立思考然后互相交流

教师: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利用旧知识来解决了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并且能用多种方法来估算生活中的乘法问题。其实在生活中,很多问题都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大家多想想,就会越来越聪明。

二上数学解决问题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知道1公顷有多大,1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1公顷有多大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平方米与公顷之间的换算.

教具准备:

标杆与绳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什么叫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2.什么是1平方米?什么是1平方分米?什么是1平方厘米?(边长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米;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3.1平方米=( )平方分米

3平方米5平方分米=( )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5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二、学习新课.

1.谈话引入

计算一般物体的面积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今天我们要学习计算土地的面积单位———公顷.(板书课题:土地面积单位———公顷)

2.公顷的认识.

(1)教师谈话:计算土地的面积有平方米和公顷.1平方米有多大,大家都知道了,边长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米.那么1公顷有多大呢?咱们去实际测量一下.

(2)实际测量.

带领学生到操场,先量出边长1米的正方形土地,用标杆和绳子围起来,说明这么大的土地是1平方米.

再量出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土地,用标杆和绳子围起来,提问学生这块土地有多少平方米?让学生在这块土地四周看一看,这么大是100平方米.然后教师说明100个100平方米这么大的土地是1公顷,让学生闭眼想一想1公顷有多大.

(3)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关系.

回到教室,教师提问,唤起学生的想象

①刚才在操场第一次围出的'正方形有多大?它们的边长是多少?

②第二次围出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面积有多大?(教师板书:100平方米)

③1公顷有几个这样的正方形土地?(100个)

④1公顷有多少平方米?你是怎样推想出来的?(100×100=10000)

教师板书:1公顷=10000平方米.

教师说明:教室的面积一般有50平方米,200个教室面积大约是1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那么2公顷等于多少平方米?

30000平方米=( )公顷.

(4)练一练.

4公顷=( )平方米 50000平方米=( )公顷

3.教学例题.

(1)教师说明:丈量土地时,一般用米做长度单位来丈量,算出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之后,再换算成公顷.

(2)出示例题:一个长方形果园,长250米,宽120米,这个果园有多少公顷?

提问

①长方形面积怎样求?

②怎样由平方米换算成公顷?

由学生列式计算.

(3)练一练.

一块边长是400米的正方形麦地,有多少公顷?

全体学生在本上做,由一名学生在投影片上做.订正时,提问学生怎样想的?已知正方形边长,可以求出什么?怎样换算成公顷?

三、巩固反馈.

1.课内练习.

(1)北京的-广场是世界上的广场,面积约40公顷,约合( )平方米.

(2)北京故宫是世界上的宫殿,占地面积720000平方米,合( )公顷.

2.课后练习.

(1)量学校操场的长和宽,计算它的面积,看够不够1公顷.

(2)7公顷=()平方米 60000平方米=()公顷

(3)一个飞机场新建一条跑道,长250米,宽80米.占地多少公顷?

板书设计:

土地面积单位——公顷

例.一个长方形果园,长250米,宽120米,这个果园有多少公顷?

250×120=30000(平方米)

30000平方米=3公顷

答:这个果园有3公顷.

土地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二上数学解决问题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结合调查班里同学的生日在什么季节,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获得统计活动的经验。

2、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对不确定现象进行简单的推测。

3、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以及分析、比较和推理的能力。在统计过程中渗透概率的思想。

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验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教学难点:

1、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

2、体验调查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

小黑板、学具卡片

教学理念:

统计与概率以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为主,从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出发,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和统计素养。了解并能叙述所呈现的数字与图表的意义,也能运用统计表能够相互沟通和交流。我从引导学生经历统计过程到自主参与统计,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数据调查,体验调查方法的多样化,从中获得统计数据的经验,并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和做出猜测,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和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播放《生日歌》。

师:同学们这是一首什么歌曲呀?

生:这是《生日歌》。

师:这是我们在过生日的时候最喜欢听的一首歌。那同学们还记得你的生日吗?快来说说。

生自由发言,师追问最后一名同学:“那你知道你的生日在哪个季节么?(8月6日)”

生:我的生日在秋季。

师:他说他的生日在秋季?看起来同学们对一年四季月份的划分还不是很清楚,为了帮大家区分四季,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首儿歌:出示儿歌

二、四、五月春天来,燕子含泥柳条摆。

六、七、八月夏天到,绿树成荫叶儿茂。

九、十、十一秋天来,农民丰收乐开怀。

十二、一、二冬天到,树儿树儿戴雪帽。

师:边齐读儿歌,看谁能又快又准地记住哪几个月是春、夏、秋、冬季。

师:通过刚才读儿歌,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二、四、五月是春季;六、七、八月是夏季;九、十、十一月是秋季;十二、一、二月是冬季。

师:同学们真是善于思考,刚才发言的同学现在知道自己的生日在哪个季节了吧!那其他同学知道自己生日的月份在哪个季节了么?

生:知道了。

师:可是老师现在想知道我们班的'同学哪个季节过生日的人数最多?我该怎么办呢?快来帮老师想想办法?

(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调动了学生的内在知识冲突,诱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使学生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生:老师我建议你来数一数。

生:我建议老师去调查调查。

师:你们的主意真不错,这节课我们就一同来调查一下全班同学生日的季节情况。板书课题:生日

二、调查统计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第一张学具卡片,上面有四个季节,请你把自己生日的季节用圆圈圈出来,然后交给你前面的同学。

生收学具卡片。

师:这是我们调查的结果,现在我们要把这些结果记录在黑板上,想一想以前我们都学习了哪些记录符号呢?

生:有圆圈。

生:有三角。

生:有打对号和写正字的'方法。

师:那哪种方法最简单、快捷、又清楚呢?

生:用写正字的方法最简单、快捷又清楚。

师:那我们现在就用写正字的方法来记录这些数据。

师:老师和四名记录员分别记录四个季节的数据,再找一名唱票员来唱票,注意语速要慢,还要找两名监票员,一名收集唱票员读完的数据,另一名同学看他读的是否准确。其他同学和老师的任务是一样的,就是仔细观察和认真倾听,看四名记录员记录的是否准确无误。下面我们就开始记录:

师:记录完成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记录的结果是否正确。

师:现在我们能不能算一算我们一共调查了多少名同学?

生:我们一共调查了52名同学。

师:我们班的同学一共有52名正好和我们调查的结果想吻合,说明同学们在调查的过程中非常认真,没有多余的,也没有遗漏的。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刚才记录的结果,迅速打开书90页,完成中间部分的涂一涂。完成后,同桌认真检查。

生:完成统计图。

三、绘制并分析统计图。

师:哪位同学愿意把你绘制的统计图拿到前面来让大家欣赏欣赏?(找一名同学)

师:对照自己的统计图,看一看这名同学绘制的准确吗?涂得怎么样?

生:他涂得很准确,而且很美观。

师:那同学们把自己的数学书合上,一同来看前面的统计图。看了统计图你们能不能帮老师解决开始老师提出的哪个季节过生日的人数多的问题呢?

生:老师我能解决,春季过生日的人数最多。

师:谢谢你,帮老师解决了问题,那你们还能通过统计图发现其他的问题么?

(此环节主要是鼓励求异思维,大胆创新精神,培养人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根据统计图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表现的真不错,能通过统计图发现这么多问题,那么假如我们班新来一名同学你能猜到他有可能在哪个季节过生日吗?

生1:我猜他可能在夏季过生日。

生2:我猜他可能在冬季过生日。

生3:我猜他可能在春季过生日。

师:新来的同学加入到我们的集体当中,也是我们大家庭中的一员,那你能不能根据我们统计的数据猜一猜他最有可能在哪个季节过生日吗?

(此环节教学进行可能性的渗透,培养学生数学猜测意识)

生:我猜新来的同学最有可能在春季过生日。

师: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我猜他最有可能在夏季过生日。

师:有没有同学和他的想法一样?没有人举手,看起来你现在是势单力薄了。

师:现在有两个不同观点,那请猜新来同学夏季过生日的同学你来说说你为什么这样猜?

生:我猜他在夏季过生日,没有什么理由,只是觉得夏季很美!

师:猜新来同学春季过生日的同学你能用你的理由说服刚才的这名同学么?

生:我猜新来同学春季过生日是因为他也是我们集体中的一员根据我们班调查的结果春季过生日的人数最多,所以我猜他过生日的季节最有可能在春季。

师:他说得有道理吗?(有)他由人数最多这个信息,做出了合理的推测,看来你真是个善于思考的学生,将来一定能成为一个小小的数学家。请注意他说的时候有个词用得非常科学,你发现了吗?

生:“可能”

师:你很善于抓住学习的重点,“可能”这个词很值得研究。在哪个季节过生日都有可能,但春季过生日的人数最多,所以在这个季节过生日的可能性就较大,可能性较大并不意味着一定在这个季节,刚才有位同学说人少的季节过也是有可能的。看来数学真的值得我们去专研。

四、体验调查方法的多样化。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用写纸条的方法调查了全班同学过生日的季节,那除了写纸条的方法你还有其他不同的方法吗?

生:老师我们可以用举手的办法。

生:我们可以用站排的方法。

二上数学解决问题教案篇6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

教学重点

及难点 让学生经历寻找实际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并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过程中自主理解并掌握有关方程的解法,加深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体验。

正确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题

教学方法

及手段本课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从中感悟出数学的规律,促进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集体备课个性化修改

教学环节设计

一、情境引入

西安是我国有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很多著名的古代建筑,其中就包括闻名遐迩的大雁塔和小雁塔。(出示大雁塔和小雁塔的图片)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一个与这两处建筑有关的数学问题。(出示例1的文字部分)

二、探究新知

1、找出等量关系

题目中的哪句话能清楚地表明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关系?

提问:题目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要我们求什么问题?

提出要求:你能不能用一个数量关系式将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表示出来?

引导学生观察第一个等量关系式,提问:在这个等量关系式中,哪个数量是已知的?哪个数量是要我们去求的?

追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2、列方程解题

板书课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谈话:我们在五年级已经学过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列方程解决问题一般要经过哪几个步骤?

提问:还可以怎样列方程?

学生列出方程后,要求他们在小组内交流各自列出的方程,并说说列方程的根据,以及可以怎样解列出的方程。

三、引导小结

刚才我们通过列方程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你能说说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大致步骤吗?其中哪些环节很重要?

作业练习一1——5题

板书设计等量关系式:

①小雁塔的高度x2-22=大雁塔的高度;

②小雁塔的高度x2=大雁塔的高度+22;

③小雁塔的高度x2-大雁塔的高度=22。

执行情况与课后小结

二上数学解决问题教案6篇相关文章:

排序数学活动教案6篇

数学活动的教案模板6篇

幼儿数学类教案通用6篇

小班数学蛋宝宝教案6篇

小学数学认识图形教案6篇

量一量大班数学教案6篇

小班数学《分类》教案6篇

幼儿数学找规律教案6篇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教案6篇

小学数学平均数教案6篇

二上数学解决问题教案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44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