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认识小数教案7篇

时间:
Fallinlove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写好了,让我们能够更有计划地进行教学布置,有了教案,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学重点,确保学生学到核心知识,下面是文笔巴巴小编为您分享的三年级数学认识小数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三年级数学认识小数教案7篇

三年级数学认识小数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掌握一位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和加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迅速地进行相关计算。

2.结合具体情景,灵活运用小数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了解小数产生及发展的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小数的含义,掌握一位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和加减计算。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提出要求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对小数的有关知识进行一次综合练习。(板书课题)通过练习,希望同学们能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掌握一位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和加减计算的方法,能结合具体情景,灵活运用小数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正确迅速地进行相关计算。

二、分层练习内化提升

(一)基本练习

1.完成第106页练习十第1题。

(1)出示图,学生独立涂色完成。

(2)指名口答,重点说说是怎么想的。

(3)师生共同归纳:先看平均分成了几份,再看涂了几份。

2.完成第106页练习十第2题。

(1)独立在课本上填写合适的小数。

(2)集体反馈,重点说说是怎么想的。

(3)。

3.完成第106页练习十第3题。

(1)出示题目,请学生口头说说每人储蓄的钱各是几元几角?

(2)比较,集体反馈,重点说说是怎么比的。

(3)。

4.完成第106页练习十第4题。

(1)引导看懂数轴,理解题意。新课标第??

(2)独立完成,思考哪个数最接近0.5,哪个最接近2?

(3)全班交流反馈。

(二)综合练习

1.填空。

(1)1元的6/10是()元,写成小数是()元;3角是1元的(),是()元,写成小数是()元。

(2)0.5分米是()分米,是1分米的(),是()厘米。

(3)零点八(),2.6读作()。

(4)1.4米=()米()分米3元2角=()元0.4分米=()厘米7角=()元16.5元=()元()角

2.在○里填上>、t;或=。

0.5○0.91.2○0.82.6○3.410.5○9.8

3.把2.4、0.9、1.7、1.5、0.4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4.在跳远比赛中,小明跳了3.2米,小高跳了2.8米,小军跳了4米,()跳得远。在100米比赛中,小明跑了15.6秒,小高跑了16.5秒,小军跑了16.9秒,()跑得快。

独立在作业纸上完成。

小组校对、交流。

全班交流,重点说说有疑问的题目。

5.作业:练习十第5题(前四个)

独立完成后全班校对。

比较每组中上下两题,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说一说。

三、反馈升华

你觉得自己这节课表现得如何?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三年级数学认识小数教案篇2

?教材分析】

小数的初步认识在小学教材中分两段进行,第一学段让学生结合具体生活情境,初步认识小数。第二学段要求学生是从“量”抽象到“数”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概念,即小数的意义。本节课是第一学段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分数和整数十进位值制和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借助具体的量(元、角、分)和米尺几何直观图,直观感受小数与十进分数之间的关系,初步认识小数。学习本课内容是为今后学习小数加、减法、小数的意义等学习内容打基础的。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提出: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小数,在数的认识等内容中体现发展数感。本节课,我力求联系生活实际,准备丰富素材,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中常见的小数,展开学习历程,激发兴趣,唤起已有认知。引导学生充分观察、发现、体验、感悟的基础上,迁移类推,利用长度单位多角度地完善对小数的认知。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初步渗透迁移、归纳、推理、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培养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几何直观图认识小数,会读、写简单的小数。

2.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观察推理的过程,了解小数的具体含义,初步感知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

3.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积累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认识具体情境中小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数形结合、迁移类推,认识0.1米、1分米与米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米尺模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课件播放视频,谈话导入新课。

师:那除了整数,分数,在生活中我们还常见过哪种数?

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小数。(揭示板书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

小数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丰富的生活素材,激活兴趣,点燃学习热情。)

二、探索新知、自主构建

1.激活经验,唤起认知。

(1)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举例说明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2)提供素材、初读小数、观察、发现并介绍小数点。

(3)引导认、读小数。

2.借助“元”、初识小数。

(1)结合商品价格标签,运用生活经验,说一说每一张价格标签表示多少元。

(2)在自主思考与语言表述中,初步体会具体情境中小数每位数字的含义。

(3)引导观察,对比发现,小数点前后的数字表示的不同含义,初步感知小数点的价值。

?设计意图】

通过大量生活中的素材,让学生获得对小数的感性认识。读数中,对两位小数的读法,予以指导。不专门强调读小数,将读数任务穿插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

3.数形结合、探索推理。

(1)根据经验知道0.1元=1角。

(2)借助多种直观图形,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直观演示,再现分数学习的数学活动经验,理解并发现1角= 元。

(3)推理思考并初步感悟1角=0.1元= 元。

?设计意图】

人民币的运用,是学生熟知的内容,学生有着非常丰富的购物经验,对商品的价格标签上的小数含义都比较了解。因此,从尊重学生学习数学的现实角度出发,学生的经验中以“元”作单位的小数,学生更为熟悉,易于接受,因此,借助生活经验再现0.1元=1角,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直观演示来呈现思考过程,唤起分数学习时积累的数学活动经验,推理出1角= 元,感悟1角= 元=0.1元。

4.利用长度单位完善对小数的认识。

(1)根据学习经验,迁移类推出,1分米= 米=0.1米。

(2)生独立探究,写出合适的小数表示出相应长度。

(3)结合直观图,认识1.3米与1.6米,深入理解小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数感。

?设计意图】

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活动经验基础上,借助“米尺”模型,通过迁移类推的方式,再一次深入钻研1分米= 米=0.1米,再一次的强化十分之几的分数与一位小数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写一写:涂色部分用分数和小数表示。

2.在数轴上找到每一个小数对应的位置。

?设计意图】

精心设计练习,学以致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达到有效的教学目标。

四、畅谈收获,升华认识

通过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你觉得自己本节课表现如何?同学表现如何?老师表现如何?

五、了解小数发展史,渗透数学文化

课件播放小数发展史,学生感受数学文化。

三年级数学认识小数教案篇3

“认识小数”是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认识小数》教学反思。虽然学生第一次学习小数,但是在他们的实际生活中却已经不止一次的接触过小数,所以说,学生对小数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它的表示形式,陌生的是它的含义,因此,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一、课前调查——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小数

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小数的存在,超市里,商场里,饮料瓶,书,自动笔的铅,身高,体重……等等。因此,我设计了一份调查表,主要是调查超市里的商品价格,并记录下来,希望让学生体会到小数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如实调查并认真记录,为课上的知识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导入环节——创设情景引入小数

如何将学生的调查与课堂知识的学习有机结合呢?于是,我创设情景,由数引入,回顾以前学过的整数和小数,从而激起孩子认识小数的欲望。在进入孩子们爱去的超市,顺利将小数引入课堂。通过这个情景设置,还让学生区分了整数和小数,认识了小数点,知道了什么样的数是小数,达成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三、学习过程——联系实际认识小数

1、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教学反思《《认识小数》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中,充分地展示生活中的数学。从新课引入到新课的展开,再到练习巩固,无不结合生活实际,从学生自己“看到过”、“用到过”、“听到过”、“查到过”的经历中,唤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使学生初步感悟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比如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超市中的商品,介绍自己收集的商品价格,介绍自己的身高等,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承载着小数,现实中孕育着小数,体现了新课程重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理念。

2、还学生课堂的主动权。

1)先认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含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最多的小数就是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理解起来就相对容易一些。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理解情境中的三个小数的含义,再独立完成课本88页的题目,然后说一说自己调查的商品表示的是几元几角几分,学生理解的就比较扎实了。在了解了小数的含义之后,我让学生找了找身边还有什么地方出现过小数,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小数无处不在,作用重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小数的兴趣。

本课在教学中,充分的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让学生通过把1米平均分成10份、100份,自主地建构起小数与分数的联系,进而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认识了小数,明白了小数的含义。通过读、想、议、说等活动,使学生在动口、动脑中参与了学习过程,为学生营造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对于难点知识,有效地引导学生去完成,不仅把学习的时间、空间留给了学生,而且教学内容得到了多次的反馈强化,拓展了知识的宽度,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教学效果。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课,却有不断进步的课。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不断反思,不断提高,让自己的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三年级数学认识小数教案篇4

教学内容:

p.44,完成练习与应用第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等学习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理解。

2、通过复习和整理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发展数学思考和实践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整理和复习(有关重点知识点写在作业本上)

1、复习的数位顺序表,回答并板书成:……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个、十分、百分、千分。

亿级、万级、个级、小数部分、整数部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数位顺序。并回答以下问题:

小数点左边的是()部分,右边的是()部分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位,表示几个();左边第二位是()位,表示几个();千分位是小数点()边的第()位。小数部分的最高位是()位,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位。

(补充:整数部分的最高位没有,小数部分的最低位没有。)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一样,相邻数位的进率是10。

2、复习小数性质:

(要求一字不差的背诵并用来做相关的练习的)。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3、求近似数:

举例:9.8125分别保留整数、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

方法指导(以整数为例):

先看整数部分,是“9”,两种可能:不变“0”,多1“10”;

再看后面一位,是“8”,那就多1是“10”。

4、复习“改写”:指名说说“改写”的要求:

大小不变。

举例:5403000添上分级线,读一读。

改写成万为单位的:540。3万(小数点向左移动4位)。

改写成亿为单位的:0。05403亿(小数点向左移动8位,不够的的位数用“0”补足。)。

5、说说分数和小数的联系。

二、练习与应用

1、下面每个大正方形都表示整数“1”。先分别把图中的涂色部分用小数表示出来,再读一读。

说一说:条形表示十分之几,用一位小数表示;

方格表示百分之几,用两位小数表示。

指名说说各个小数,特别是最后一个,有可能会出现“2.6”,要引导学生说出思考的方法。

2、你能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小数吗?

补充另一个相似的数轴,把0.1、0.2等换成1、2学生观察两条数轴后说说每一小格分别表示多少。

再依次填写各个对应的方框。书上的第一个方框有可能会出现0.3,要引导学生辨析。

3、写一写、读一读:学生独立填写后交流。

图1:价钱一般要用两位小数来表示。

图2:一大格平均分成了10份,每份就是十分之几,用0.7表示。

图3:温度计上的刻度由于太密,有的数简写了。37是人体的正常体温。

图4:可能会问题比较多,可一一板书后加以辨析。

特别是“13.5”,强调单位名称的不同,前面的数也不同;

以“米”为单位的,第一位小数表示的是分米,第二位表示的是厘米,第三位表示的是毫米。

4、读出下面各数,再说一说各是几位小数。

重点指名让学生说说各数中的“5”分别表示多少?

5、完成书上的填空。

其中第2小题,要区别“计数单位”和“数位名称”的联系。

三、布置作业:(略)

三年级数学认识小数教案篇5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三年级数学下册第88-89页。

教材分析:

从整数到分数再到小数,是学生学数的一次飞跃。学习这部分内容既可以在实际中应用,又能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打下初步基础。教材的编排以学生熟悉的元、角、分等常用计量单位的知识作为学习小数的形象支撑,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知识认识小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创造情境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会读写小数。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等学习活动,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类推能力。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在情景中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教学重点:

1、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2、正确读写小数。

教学难点:

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小明与妈妈去逛超市买了很多物品,妈妈担心在此买到了过期或变质的物品怎么办?让学生思考后讲述可以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章消费者的权利

第七条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第八条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不同情况,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份、生产日期、有效期限、

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方法说明书、售后服务,或者服务的内容、规格、费用等有关情况。

第十条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

可小明遇到的不是这问题,而是有些物品的价格她不认识,谁能帮助他呢?(课件出示物品的价格),让学生找出可能不认识的价格。引出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

二、探索新知

(一)读小数

1、课件出示价格是小数的物品,你会读这些数吗?

2、学生试读。

3、发现小数点的左边和右边的读法有什么不同?

交流后生小结:小数点左边按整数的读法读,小数点右边从左到右依次读出数字。

(二)写小数

我们已经会读小数了,你会写小数吗?你觉得写小数关键要注意什么?强调小数点是个小小的圆点,写在个位数的右下角。

(三)认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课件出示价格是小数的物品)

1、请学生读一读所标出的物品的价格。

2、谁能说一说看这种用小数表示的价格有什么诀窍?指名学生回答。

3、老师小结,整数部分表示元,第一位小数表示角,第二位小数表示分。

(四)以米作单位的小数意义

(一)、1/10用小数表示,

14/100=0.14

2、引导学生类推2/10、3/10、12/100、49/100可以用那些小数表示。

3、复习

1米=10分米1米=100厘米

(二)、课件出示米尺,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一份用分米作单位是多少分米,用米作单位呢?板书1/10米,0.1米,0.1米中的1表示什么?

1、1分米=()米=()米,

2、0.3米在米尺上的表示法。

(三)把米尺平均分成100份,取其中的一份,15份呢?

1、如果用厘米作单位是多少厘米,如果用米作单位呢?

1厘米=()米=()米,刚才我们已经会把分米化成以米作单位的小数,那么有了这个经验,老师相信大家一定也可以把1厘米化成以米作单位的小数,15厘米化成以米作单位的小数,先同桌互相说一说。

2、你还能把其它的厘米也用米作单位这样表示出来吗?先让学生试一试,再交流,得出小数点右边的第二位表示厘米。

3、相机讲解整十厘米的表示法,如:40厘米=()米=()米,对于小数两种表示方法0.4米和0.40米让学生重点讲解原因。

(四)带小数的表示法

老师刚才发现你们举的例子都没有超过100厘米,也就是没超过1米,你们的身高超过了1米吗?那你的身高是1米多少厘米呢?

1、指名说身高并用米作单位的小数表示,如1米28厘米=(1.28)米。再请几名学生像这样连起来说说自己的身高,我的身高是1米28厘米,等于1.28米。

2、指一高一矮的学生说身高,让其它学生说听后的感受,初步感受小数的大小。

4、观察黑板上左边的分数和右边的小数,你发现了什么?分数有什么特点?小结:一位小数与十分之几有关系,两位小数与百分之几有关系。

三、课件出示巩固练习

1、填一填:

7角=()元=()元7分=()元=()元

3分米=米=()米78厘米=()米=()米1元5分=()元1元2角2分=()元5米25厘米=()1米8厘米=()米

2、读一读,说一说。

小明一周岁时重7.65千克,爸爸重76.5千克。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数?小数该怎么读?小数该怎么写?

五、作业

1、寻找身边的小数。

2、练习二十一地1、2题。

三年级数学认识小数教案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现实生活情景,初步认识小数,掌握小数特征;

2.结合商品的价格,进一步认识小数;

3.能正确读小数。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认识小数,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应用意识。

2.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小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理解小数的现实意义,丰富学生数学文化。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并理解其含义。

教学难点: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与几元几角几分的互相改写,以米为单位的小数与米、分米、厘米的互相改写。

教学工具

电脑课件,米尺,纸条课前收集商品的价格单、课前测量的身高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在量一量中,认识小数

师:米、分米、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指名回答:

1米=10分米

1米=100厘米

1分米=10米

下面这些是什么数?

师:我们以前学过像1、2、4、100这样的整数,还学过像这样的分数。生活中你还见过什么数?今天我们就要利用这些老朋友间的关系,来学习一些新知识。

2.认识小数

师:老师也找到了一些有关小数的信息,大家一起来看一看、读一读。

师:在读小数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

每个小数都有一个“点”,这个点就称之为“小数点”。

小数点左边部分和以前学的整数读法一样,小数点右边只要按照顺序读出每个数字就可以了。

1.初步理解0.1的含义

师: 这把尺子上也藏着小数呢,你知道“0.1米”在哪儿吗?

米就是0.1米,你现在知道“0.1米” 在哪儿了吗?谁能说一说你的想法? 小结:把1米平均分成10份,10份中的1份就是1分米, 1分米

就是 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

2.初步理解零点几的含义

你能在这把尺子上找到0.2米吗?

你找到的0.2米表示什么?说一说你的想法。

0.9米表示什么?在哪儿呢?

3.探究小数与分数的关系

刚才我们在尺子上找到了小数,你发现小数和谁有着密切的联系了吗?

三年级数学认识小数教案篇7

教学内容

认识小数(教材p88~89页例1和“做一做”,练习二十一的第1、2题)

教学要求

1.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小数和读写小数.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认知结构在比较、归纳中探索小数.

3.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的具体含义,会读写小数.

教学难点

理解分母为10和100的分数与小数的联系.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新情境,主体准备

1.用多媒体课件呈现食品商店的一角.

(1)你有什么想说的?

(2)这些商品的价格用元、角、分怎样表示?

2.引入小数.

(1)像这样表示商品价格的数叫做小数.介绍小数点.

(2)课件出现聪聪的提问.

①你会读这些小数吗?试一试.

②出示用纸币组成的钱数,请学生回答还可以怎样表示?

5元4角1分

________元

③你还在哪里见到过小数?

二、主体探究

1.认识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和小数的关系.

(1)由“你的身高是多少”引出问题,只用米作单位如何表示?

①先让学生猜一猜.

②验证.

出示一组学习材料(小黑板出示).

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

1分米=( )米(填分数)=( )米(填小数)

3分米=( )米(填分数)=( )米(填小数)

6分米用小数表示是( )米.

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怎样用小数表示?

3厘米=( )米=( )米

18厘米=( )米=( )米

(2)归纳、比较.

①这些分数有什么相同地方?你有什么发现?

②东东身高1米30厘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

同桌讨论.

[学法尝试:1.分母是10、100的分数,可以用一位、两位小数表示,1米30厘米用小数表示可能是0.30米.2.不对,它超过1米,这个结果不合理,30厘米改成0.30米,再与1米合起来,应是1.30米.]

2.练一练.

教材第89页“做一做”.

说明: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让他们说说是怎么想的.

[学法反思:元、角、分与小数有着密切关系,如2元5角,用小数表示为2.50元;分母为10、100的分数分别可用一位、两位小数表示,在读写小数时,注意小数点写时不要漏写,要书写规范.]

三、巩固强化

练习二十一第1、2题.

四、全课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对小数有哪些认识?是通过什么方法获得这些知识的?

五、课后作业

统计教科书的价格,并与同伴说一说.

数学书

语文书

5.05元

5元5分

教练创新

课后练习指导

练习二十一第1题.

此题是看图写小数和分数,旨在巩固对小数含义的认识,如果学生有一定难度,教师应加强对小数含义的理解,并以不同形式出题加强训练.

练习二十一第2题.

此题是读小数的练习,题目的内容富有知识性,且为儿童所喜闻乐见.

补充习题及解答

1.看图写出合适的分数或小数.

#formatimgid_0#

分数________

小数________

#formatimgid_1#

分数________

小数________

#formatimgid_2#

分数________

小数________

#formatimgid_3#

分数________

小数________

2.下面是某市部分年份人均绿化面积表.

年份

人均绿化面积(平方米)

1986年

3.2

1995年

5.08

1999年

9.8

2001年

10.25

2003年

14.9

(1)读出上表中的小数.(任选其中三个数据)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3.测量爸爸、妈妈和自己的身高.

我的记录:我的身高_______米;爸爸的身高_______米;妈妈的身高_______米.

4.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并试着写出几个.

如:我50米赛跑的成绩是8.3秒.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答:略]

小数的初步认识 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小数大小的比较(教材p90页例2及“做一做”,练习二十一3~5题)

教学要求

1.在熟悉情境中进行小数大小比较,并会用自己的方法比较小数大小.

2.通过看图、比一比等多种方法比较小数大小.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求异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感悟小数大小比较方法.

教学用具

小黑板,卷尺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一组商品的单价.

松果

1.4

蘑菇

2.7

饮料

3.8

(1)请学生谈一谈.

(2)哪种商品贵些?你是怎么知道的?

2.谈话导入:整数有大有小,同样小数也有大小,今天我们共同研究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

二、探究

1.出示材料.

下面是光明小学三(1)班四名男生参加学校秋季运动会跳高项目的预赛取得的成绩.

(单位:米)

姓名

小明

小刚

小强

小林

成绩

0.9

1.2

1.15

0.88

出示问题:

(1)请给他们排出名次.

(2)用什么方法知道他们成绩大小?

(3)小组合作,比一比,看谁的方法好.

2.学生自主探究.

[学法尝试:1.可以把他们的成绩都化成厘米来比较,0.9米=90厘米,1.2米=120厘米,1.15米=115厘米,0.88米=88厘米,所以小刚第1,小强第2,小明第3,小林第4;还可以这样想,1.2米是表示l米2分米,0.9米表示9分米,1.15米表示1米15厘米,0.88米是8分米8厘米,这样就可以看出他们的名次了;我们还可以用整数比较大小的方法,直接看大小,先比较小数点前面的数,再比较小数点后面的数.如1.2、1.15肯定比0.88、0.9大,而1.2与1.15的小数点后面“2”比“1”大,所以1.2>1.15,而1.15>0.9,这样就可以比较小数大小了.]

3.评价与反馈.

(1)及时肯定各组的比较方法,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2)可借助皮尺去验证.

4.巩固练习.

(1)完成p90页“做一做”.

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知道的.

(2)比一比. 2.45元○1.83元 3.50元○3.5元

试写出比6.5元小的钱数_________.

[学法反思:我们可以结合整数的元、角、分或常用的长度单位或看图等来比较小数的大小,也可以用比整数大小的方法,一位一位比,不过要注意先比小数点前面,即高位的大小,再依次类推,比后面的数.]

三、强化运用

练习二十一第3、4题.

四、全课小结

五、课后作业

练习二十一第5题.

教练创新

课后练习指导

练习二十一第4题.

此题是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和以米、分米为单位的小数比大小.

练习二十一第5题.

此题练习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清楚表示跳远成绩的小数越大,名次就越在前,而表示跑步成绩的小数越小,成绩就越好.此题一定要提醒学生注意审题.

补充习题及解答

1.在○里填上“>”、“t;”或“=”.

1.25元○2.4元

0.48元○1.3元

0.05元○0.50元

1.52米○0.98米

2分米○1.8分米

0.31米○0.28米

2.填一填.

(1)在( )中填上合适的小数.

(2)把它们按顺序排一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是三种色拉油的价格.

比较它们的价格.

4.在□里填上合适的小数.

(1)1.5t;□t;1.6

(2)0.4t;□t;□t;□t;□t;0.5

5.到哪个商店买毛巾便宜?

小熊商店 小狗商店 小猫商店

毛巾

4.05元

牙刷

2.62元

牙膏

4.85元

毛巾

4.10元

牙刷

2.55元

牙膏

2.90元

毛巾

3.82元

牙刷

2.50元

牙膏

4.37元

你想买的是:__________,到_________商店去买,是因为_________.

[解答:3.35.90t;37.25t;40.60

4.(1)□里可填1.51、1.52等(答案不唯一)

(2)0.4t;0.41t;0.42t;0.44t;0.48t;0.5(答案不唯一)

5.(1)到小熊商店买便宜.

(2)选择商品后再比较.]

小数的初步认识 第三课时·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巩固练习(教材练习二十一第6~10题)

教学要求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具体情境中的小数意义,会比较小数大小.

2.初步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总是意识.

教学重难点

小数大小比较.

教学过程

一、忆一忆

1.出示明明到附近超市调查3种商品的价格.

商品

草莓

龙须酥

开心果

价格

2.50元

1.70元

7.85元

(1)小数在现实中有广泛应用,像这些商品价格的表示方法,请学生读出上面小数.

(2)你还能举出你在哪里见到过小数?7.85元表示几元几角几分?

2.小小调查员.出示p93第6题.

到商店去调查价钱,注意收集信息.

二、练一练

1.练习二十一第7题.

(1)独立动手实践:用尺量一量课本、练习本和铅笔盒的长和宽,作好记录.

(2)把量的结果分别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小数.

(3)同伴之间相互检查.

2.练习二十一第8题.

(1)先让学生独立试写小数.

(2)请同学把句子完整读一遍,有机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3.练习二十一第9题.

(1)独立思考,比较它们的价格.

(2)小组议一议,怎么比较的.

(3)注意结论可能是从大到小,也可能是从小到大.

(4)张老师很喜欢喝茶,请你出个主意,买哪一种价格的茶叶?为什么?

4.练习二十一第10题.

(1)通过提供材料,你印象最深是哪条信息?

(2)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3)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让学生看到我国人均绿地面积与国际水平的差距.

三、课后作业(略)

教练创新

课后练习指导

练习二十一第6题.

要求学生到商店了解指定商品的价钱,用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促进学生注意生活中的小数.

练习二十一第7题.

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测量,并把测量的结果用小数表示出来.

练习二十一第9、10题.

都是比较大小的综合练习,通过练习,能使学生看到我国人均绿地面积与国际水平的差距,以此增强学生的绿化、环保意识.

补充习题及解答

1.填一填.

(1)小车模型价格改用小数表示为( ).

(2)2.83米=2( )8( )3( )(填单位名称)

(3)0.56元=

元=( )角( )分

2.写出下面的小数.

(1)一只鸵鸟每小时跑五十四点三千米.

(2)湖北省神农架林区面积达七百零四点六四平方千米.

(3)这颗通信卫星重达二点三吨.

写作:(1)_______ (2)_______ (3)______

3.比一比.

(1)1.25元○1.30元

0.98元○1.2元

10元○9.2元

1.32米○1.23米

1.5分米○0.9分米

0.5米○50厘米

(2)亮亮、欢欢、乐乐身高测量情况如下:

姓名

亮亮

欢欢

乐乐

身高

1.20米

1.15米

0.98米

试比较他们的身高.

4.你会填吗?

2.8>□>□>□>□>2.0

5.下面是淘淘家近三个月水费开支情况.

月份

水费/元

6月

25.4元

7月

30.5元

8月

28.9元

(1)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通过分析数据把你的感受与同伴说一说.

(3)你试着调查自己家近三个月电费开支情况,并记录下来.

[解答:1.(1)14.5元 (2)米 分米 厘米 (3)56/100元 5角6分

4.2.8>2.7>2.5>2.4>2.3>2.0(答案不唯一)

小数的初步认识 第四课时·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材第95~96页例3、例4,“做一做”,练习二十二的1~6题)

教学要求

1.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有关小数加减法计算问题,并会正确计算.

2.通过自主探究,领悟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自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一位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

通过迁移,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课件展示第95页主题图(或挂图出示).

①说一说图意.

②说一说你买东西的亲身经历.

③根据提供信息提一个加法和一个减法问题.

2.组织学生评价,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两个问题,并板书.

(1)买1个卷笔刀和1枝铅笔一共多少钱?

(2)铅笔比直尺贵多少钱?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出示第一个问题.(小组合作,用自己方法算一算,一共要付多少钱?)

(1)怎样列式?说一说为什么要用加法.

(2)要付多少钱?请你们自己想办法,然后与同伴交流.

[学法尝试:我是这样想的:通过收集信息,卷笔刀价格0.8元就是8角,铅笔0.6元就是6角,8角十6角是14角即1元4角;我是这样算的:用0.8+0.6=1.4,竖式算:

.计算小数加减法关键是要将小数点对齐,然后按整数方法计算就可以了.]

(3)评价与反馈.

请用竖式的同学到黑板展现出来.

①你是怎样理解小数点对齐的?

②为了方便,教师可在竖式上方写出元、角,感悟相同单位的数上下对齐.

③谁能解释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2.下面我们再研究第2个问题.

(1)学生自己独立列式,并计算结果.

(2)教师巡视,并请采用不同方法的同学展示自己的计算过程.

[学法尝试:我是这样算的:用1元2角-6角=6角,把它改写成元、角、分再计算;我是直接用小数相减:1.2-0.6=?,再列竖式:

.]

(3)指导与评价.

对照竖式:

组织学生展开讨论:①“2”-“6”不够减,怎么办?

②它与整数减法相同的地方在哪里?

3.尝试练习.

观察上页主题图,小黑板出示两个问题:

(1)买2个练习本多少钱?

(2)小东有2元钱,能买什么东西?

先让学生独立试做,第2问是开放题,有多种结论,再要求学生根据图,试着提出其他问题,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

[学法反思:在小数加减法中,要使相同数位对齐,只要小数点对齐就行了,然后按整数加减法计算.]

三、巩固运用,强化新知

1.练习二十二第1题,直接填在书上,集体反馈.

2.练习二十二第2题.

(1)怎样列式?

(2)10元钱够不够?你是怎么知道的?

3.练习二十二第3题.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什么内容?(板书课题: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怎么学会的?关键要注意什么?

五、课后作业

练习二十二第4~6题.

三年级数学认识小数教案7篇相关文章:

2023年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8篇

2023年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优秀8篇

2023年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推荐6篇

湘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

数学1—5的认识教案参考7篇

中班数学认识数字1-5教案7篇

中班认识梯形数学教案7篇

1到5的认识数学教案推荐7篇

1到5的认识数学教案最新7篇

三年级数学备课组工作计划7篇

三年级数学认识小数教案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42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