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应该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思考,完善的教案能够引导学生逐步领会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下面是文笔巴巴小编为您分享的小壁虎找尾巴大班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壁虎找尾巴大班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动物(小鱼、老牛、燕子)尾巴的作用。
2、享受听故事的乐趣。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准备:
1、《小壁虎借尾巴》的课件
2、缺尾巴的动物图片(小鱼、老牛、燕子、小壁虎)及配对的动物尾巴
活动过程:
一、以观看课件《小壁虎借尾巴》引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1、师:“你们看,这上面是谁呀?”(小壁虎、蚊子和蛇),小朋友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吗?(幼儿说说)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在干什么?
2、幼儿观看完课件,提问个别幼儿:小壁虎在抓蚊子时发生了什么事?
二、观看课件《小壁虎借尾巴》引导幼儿说一说:小壁虎都向谁借了尾巴?
1、师:“小壁虎都向谁借了尾巴呢?我们来看看”
2、幼儿观看完课件,提问个别幼儿:小壁虎都向谁借了尾巴呢?
三、师有表情地结合课件讲述故事进行提问,帮助幼儿初步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
1、师:“小壁虎向它们借尾巴,它有没有借到尾巴?(没有)
2、再次观看课件后,提问幼儿:小鱼姐姐、牛伯伯、燕子阿姨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
3、观看课件,让幼儿知道小壁虎的尾巴可以再生
四、拼图游戏:帮动物找尾巴
1、幼儿帮没尾巴的小动物找尾巴并贴上去
2、幼儿游戏,教师观察指导,活动自由结束
活动反思: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童话故事。通过小壁虎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的经过,讲了小壁虎的尾巴断了可以再生的特点和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的用处。我在组织活动时把握了以下几点:
一、利用多媒体让教学轻松化
在本次活动中,我利用课件讲解故事,视听结合,让幼儿能够直观的理解故事内容,将故事的情节、对话记得很清晰。并设计通过课件帮动物找尾巴的游戏,把幼儿的.积极性完全调动了起来。
二、将各个领域的内容进行有机结合
在让幼儿把故事《小壁虎借尾巴》进行深入理解的同时,我还设计了一些其他的环节,包括在让幼儿学故事对话时,教育幼儿讲礼貌,进行礼仪教育。从壁虎断尾的自我保护迁徙到幼儿怎样进行自我保护。让幼儿说说还有什么动物有尾巴,有什么作用,理解壁虎尾巴的再生功能等,把语言与科学领域的内容也有机的融合到了一起。
小壁虎找尾巴大班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小壁虎借尾巴的情绪变化。
2、让幼儿了解小壁虎的尾巴能够再生,有断尾逃生的本领。
3、培养幼儿知道关心爱护动物。
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5、通过加入适当的拟声词去感受图画书的诙谐、幽默。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小壁虎借尾巴的情绪变化。
2、难点:分角色表演故事,感受故事的情境。
活动准备:
1、断尾巴的小壁虎的图片、小壁虎、壁虎妈妈、黄牛、小鱼、燕子的头饰。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幼儿对故事的兴趣。:
1、出示断尾巴的小壁虎的图片。
提问:这是谁?它怎么了?小壁虎尾巴断了,它觉得特别难看,于时到处问动物们借尾巴。你们听听小壁虎的尾巴是怎么断的,它向别人借尾巴借到了吗?
二、第一遍讲故事,提出问题,引导幼儿理解故事。
1、师:故事中有哪些小动物?
2、师:小壁虎在抓蚊子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它的尾巴被谁咬断了?
三、仔细听故事第二遍,提出问题,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及壁虎尾巴再生功能。
1、师:小壁虎分别向谁借了尾巴?借到了吗?
2、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为什么没有把它们的尾巴给小壁虎呢?它们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呢?(小鱼的尾巴可以拨水、老牛的尾巴用来赶苍蝇,燕子的尾巴用来掌握方向。)
3、师:小壁虎到最后有没有尾巴了呢?它怎么又有尾巴了呢?(原来小壁虎的尾巴断了以后可以再生)
4、师:小壁虎向小老虎借尾巴的时候怎么说的`?我们平时借东西的时候该怎么说呢?
四、幼儿边看课件边听故事第三遍,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并且激发他们对分角色的兴趣。
五、分角色表演故事,感受故事的情境。
1、分配角色,进行表演。
2、通过课件,引导幼儿进行表演,并能准确的进行对话。
六、小结壁虎是吃蚊子的益虫,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大家要爱护它。
活动延伸:
将活动中的头饰放到表演区域,幼儿可自已邀伴进行角色表演。
活动反思: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看图学文的童话故事。课文通过小壁虎向小鱼、老牛和燕子借尾巴的经过,讲了小壁虎的尾巴断了可以再生的特点和小鱼、老牛、燕子尾巴的作用。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课文没有注音,而且篇幅较长,存在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我采取了直奔重点,突破难点,通过读—说—想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们不但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还在较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完成了看图说话的练习。
一、读文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多读,才能真正地理解课文内容和掌握阅读方法。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我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机会,采用多种形式,如:自由读文、小组读文、朗读、齐读、个人读等,不求形式统一,只求学生真正投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自由读文,给每位学生一个比较个体的自由散读的空间,起到读通课文,扫清生字障碍的作用;其间,又展开小组读文,理清课文的主脉,了解文章的内容,知道鱼、牛、燕子尾巴的作用;最后,齐读,揭示小壁虎不用借尾巴的原因……总之,只有让学生充分地读文,才能有所感知,才能有所感悟,同时也培养了语感。
二、说图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小壁虎借尾巴的经过,即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而这三段结构相同,内容相似,分别写了小鱼、老牛、燕子尾巴的作用。在教学设计时,我将重点放在词、句的训练上,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上。由于结构相同,内容相似,我将第三段作为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在读—说—想中,理解小鱼的尾巴是用来拨水的,并掌握了一定的说话句式。第四、五自然段的学习由于有了第三段的铺垫,我就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进而过渡到个人学习。
三、想
我在教学中紧紧抓住“借”字,让学生想想为什么小鱼、老牛、燕子不肯借尾巴,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
以上是《小壁虎借尾巴》教学后的几点想法,而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值得我们在今后的课堂实践中不断地摸索、研究。
小壁虎找尾巴大班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理解不同动物尾巴的特征和作用。
2、了解小壁虎的尾巴能够再生,有断尾逃生的本领。
3、学说角色对话,让幼儿体验角色表演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小壁虎、大花猫、老黄牛、小鱼、啄木鸟、松鼠妈妈的图片。
2、故事课件《小壁虎借尾巴》的ppt。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1、教师说谜面,幼儿猜谜底。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个小谜语,看谁最聪明,能够猜出来。
教师:叫虎不是虎,生来有四足,爱在墙角住,专吃蚊蝇虫,打一动物。(壁虎)
2、揭晓谜底,并出示小壁虎的图片。
教师:猜对了,是小壁虎。
二、一只断尾的小壁虎。
1、出示ppt图片:断尾巴的小壁虎。
提问:
(1)小壁虎怎么啦?(小壁虎的尾巴断了)
(2)小壁虎的尾巴为什么会断了呢?请你们猜猜看。(幼儿自由的猜想)
教师:小壁虎的尾巴到底是为什么会断的呢?接下来请小朋友们仔细听故事了。
三、小壁虎借尾巴。
1、出示ppt讲述故事。
提问:
(1)壁虎的尾巴被谁咬断的?
(2)壁虎没有了尾巴,心情会怎样呢?那他又会怎么办呢?
教师:听听故事中的小壁虎是怎样做的。
2、从“从没有尾巴多难看啊”讲至“游得更欢畅呀。”
提问:
(1)小壁虎分别向谁借尾巴啦?(大花猫、老黄牛、小鱼)
(2)小壁虎借到尾巴了吗?(没有)
(3)大花猫,老黄牛,小鱼为什么没有把它们的尾巴借给小壁虎呢?它们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大花猫的尾巴掌握平衡,老黄牛的尾巴赶牛蝇,小鱼的尾巴拨水。)
教师:小壁虎接下来还会向谁借尾巴呢?请继续听故事。
3、从啄木鸟在给老树治病,讲到我怎么能把尾巴借给你呢?
提问:
(1)小壁虎又向谁借了尾巴?(啄木鸟、松鼠妈妈)借到了吗?
(2)为什么啄木鸟、松鼠妈妈他们也不借给小壁虎尾巴呢?(啄木鸟的尾巴支撑身体,松鼠妈妈的尾巴可以让孩子们当秋千。)
四、尾巴长出来了。
1、从小壁虎借不到尾巴讲到最后。
提问:
(1)小壁虎向那么多朋友借尾巴都没有借到,他的心情怎么样?(难过)
(2)为什么后来小壁虎的心情又好起来了呢?
教师:原来小壁虎的尾巴断了之后还会再长出来,这种现象叫再生,小壁虎的尾巴有便于逃生的作用。
五、借助课件,幼儿完整欣赏故事一遍。
1、播放课件,完整讲述故事。
教师: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小壁虎借尾巴》,那我们再来听一听吧!
2、学说角色对话。
六、分配角色表演故事,感受故事中的情景。
1、分配角色,进行表演。
教师:现在老师扮演小壁虎,请小朋友来扮演大花猫,老黄牛,小鱼,啄木鸟,松鼠妈妈,我们演一演故事中的对话好吗?
教师:我请一个小朋友做小壁虎,其他小朋友做大花猫,老黄牛,小鱼啄木鸟,松鼠妈妈来演一演故事中的对话。
结束语:小壁虎是吃蚊子的益虫,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大家一定要爱护它,保护它。
故事:小壁虎借尾巴ppt
小壁虎正在墙上爬着玩。一条大蛇爬过来咬住他的尾巴不放。小壁虎用力一挣,尾巴断了,他赶忙逃走。
没有尾巴多难看啊!小壁虎想去借一条尾巴。正巧大花猫来了,小壁虎要借他的尾巴:“大花猫,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不借,不借!”大花猫说,“我在墙头走,让尾巴这样竖着,能使身体保持平稳,不会摔下去。就像杂技演员走钢丝时手里拿着一把伞一样。我的尾巴可有用呐!”
老黄牛在树下歇凉,小壁虎向他借尾巴:“老黄牛,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不借不借!”老黄牛说,“我要用尾巴当鞭子,赶跑讨厌的牛蝇,牛蝇叮我,可痒痒啦。”
小鱼摇着尾巴,在河里游来游去。小壁虎向小鱼借尾巴:“小鱼,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不借,不借!”小鱼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左拨拨右拨拨,我才能在水里游得更欢畅呀。”
啄木鸟在给老树治病,小壁虎向他借尾巴:“啄木鸟,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不借,不借!”啄木鸟说,“我给树治病,得用这尾巴撑住身子,好像坐在椅子上,这样才不累呢。”
松鼠妈妈带领几个娃娃,在树枝上玩着。小壁虎向她借尾巴:“松鼠妈妈,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松鼠妈妈说:“你看,我的孩子挂在我的尾巴上,像荡秋千似的,玩得多快活,我怎么能把尾巴借给你呢?”
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很难受,松鼠妈妈说:“别难过,回去请妈妈想个办法吧!”
小壁虎回到家,把弄丢尾巴的事讲给妈妈听,还说:“谁也不肯把尾巴借给我。”壁虎妈妈笑着说:“好孩子,不要伤心,过些日子,尾巴还会长出来的。我们这条尾巴才好呢!谁要欺负我们,按住我们的尾巴,我们用力一挣,挣断尾巴,就可以跑掉。过些时候,还能长出一条新的来。”
小壁虎这才高兴起来:“嗯!好妈妈,谁要借我的尾巴,我就送给他,一点儿也不生气。”
壁虎妈妈听了小壁虎的话,情不自禁地笑了。
小壁虎找尾巴大班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指导幼儿能正确地观察图片、理解图中内容并复述故事。
2.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动物的尾巴的作用。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动物的尾巴的作用。
活动准备
幻灯片《小壁虎借尾巴》 小壁虎、壁虎妈妈、鲤鱼姐姐、黄牛伯伯、啄木鸟阿姨头饰
活动过程
(一)师安抚幼儿情绪
(二)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想知道是谁吗?
一名戴壁虎头饰的幼儿爬出来,说:“大家好,你们认不认识我吗?你们知道我叫什么名字吗?”
师:小朋友,你们发现壁虎身上有什么呀?
生汇报
师:小朋友的小眼睛真亮,观察都非常仔细,发现了壁虎身上有大大的眼睛、四条腿,还有长长的尾巴。今天到我班做客的小壁虎和老师这张图中的小壁虎有什么不同?小壁虎尾巴断了,那它会做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小壁虎借尾巴》。指导幼儿朗读三遍标题。
(三)探索新知
a、看一看图片,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1、师出示图片一,生自由观察
2、点名说出图中内容 你看见了什么? 它们在干什么?
3、小壁虎的尾巴断了,它很难过,它觉得没有了尾巴很难看,所以它想去借条尾巴,那它会向谁借尾巴哪?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4、师出示图片二,生汇报小壁虎去向谁借尾巴。
5、师:如果你是小壁虎,你会怎么说?(教育使用礼貌用语)
6、小朋友,你们知道黄牛伯伯的尾巴是干什么用的吗?它能把尾巴借给小壁虎吗?
7、小壁虎没有在黄牛伯伯那借到尾巴,它很伤心,它继续向前爬呀爬,那它又会遇到谁拉?看,
出示图三,方法同上
啄木鸟的尾巴是用来支撑身体平衡的,不能借给小壁虎。但小壁虎没有气馁,它仍然向前爬着。它来到小河边,看见了鲤鱼姐姐,于是它又向鲤鱼姐姐借尾巴。如果你是鲤鱼姐姐,你会把尾巴借给小壁虎吗?
小壁虎没有借到尾巴,它伤心极了。它回到了家,看到了谁?它把借尾巴的事告诉了妈妈,妈妈笑了。小朋友,那有谁知道壁虎的尾巴是用来干什么的?
对了,小朋友真聪明,壁虎的尾巴不仅能防止被敌人抓,而且断了还能再长。小壁虎听了妈妈的话非常高兴,说:“以后谁找我借尾巴我一定借,反正可以再长……”
b、点名分段看图复述故事
c、点名复述整个故事
d、活动延伸
表演故事
(四)小结:
小朋友,世界上有许多小动物都有尾巴,它们的尾巴的作用都不一样,所以不能随便去借尾巴。小朋友回家想一想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的尾巴有什么作用,明天来告诉老师和小朋友吧。
教学反思
?小壁虎借尾巴》一课用童话的形式,通过小壁虎向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的事,让幼儿认识到小鱼、黄牛、燕子的尾巴各有用处,了解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的特点。这节课,我采用了直观、形象的多媒体来帮助幼儿理解内容,幼儿也被这多彩的动画吸引了。 在这节活动教学中,为了有效地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地学习,我把课堂时间让给了幼儿,充分地让幼儿去思考、交流、表达、表演等。但我这节课的教学模式很单一,主要采用“老师问、孩子答”的一问一答教学模式。
小百科:壁虎是蜥蜴的1种,又称"守宫"。西南地区称“四脚蛇”、“巴壁虎”,"巴壁蜥"等。体背腹扁平,身上排列着粒鳞或杂有疣鳞。指、趾端扩展,其下方形成皮肤褶襞,密布腺毛,有粘附能力,可在墙壁、天花板或光滑的平面上迅速爬行。
小壁虎找尾巴大班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对话中的礼貌用语,让幼儿知道说话要有礼貌。
2、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动物的尾巴,知道动物的尾巴都有用。小壁虎的尾巴能够再生。
3、通过角色表演,让幼儿体验快乐。
4、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小动物,爱护小动物。
活动准备:
1、教学课件、角色头饰。
2、奖励幼儿的小奖品若干。(漂亮的小红花)
活动过程:
一、教师课前谈话,引起幼儿兴趣。
孩子们,今天我听说森林里面正在举行一场非常有趣的比赛,小动物们正在比一比谁的尾巴最有用。我想去看看,你们想不想?(幼儿观察动物尾巴说说尾巴的用处。)你们知道吗?有一只小壁虎它的尾巴没有了,我让你们看看它的.尾巴是怎么没有的,小朋友看了要告诉我它的尾巴是在干什么的时候,怎么没有的?
二、幼儿观看课件,知道故事内容。
1、看课件,了解小壁虎断尾巴的原因。
(1)小壁虎的尾巴是在干什么的时候,被谁咬断的呢?
2、完整看课件,了解故事中的具体内容。
(1)孩子们,故事中小壁虎都向谁借尾巴了呢?
(2)它借到了吗?
3、再次完整看课件,注意小壁虎借尾巴时,它们时怎么说的?
孩子们,故事看完了,提问:
(1)小壁虎向小鱼姐姐、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的时候时怎么说的
不错的?小鱼姐姐是怎么回答的呢?
(2)小壁虎和小鱼姐姐、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的时候叫他们姐姐、伯伯、阿姨,小壁虎那么有礼貌,为什么它们都没有借给它呢?
(3)老师做小壁虎,请你们做小鱼姐姐、牛伯伯、燕子阿姨,说出对话。
(4)请小朋友说说小鱼游水、牛吃草、燕子飞的动作是怎样的?
(5)我请一个小朋友做壁虎,其他小朋友做小鱼姐姐、牛伯伯、燕子阿姨我们来演一演他们的对话好吗?
(6)小壁虎没有借到尾巴,为什么后来小壁虎又高兴的叫起来了呢?
三、完整的看着课件和小朋友一起讲述故事。
四、角色表演故事。
孩子们,现在我们学会了这个故事,你们想不想演一演?
(请一个小朋友戴上小壁虎的头饰,请四个小朋友分别扮演小鱼姐姐、牛伯伯、燕子阿姨的头饰跟着课件进行表演。)
五、总结延伸,自然结束活动。
孩子们,当我们在午睡或者晚上睡觉时,小壁虎就在墙角里帮我们捉蚊子,不让蚊子吸我们的血,你们说,小壁虎是我们的朋友还是我们的敌人呢?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爱护它呢?现在就让我们去其它班看一看,它们的动物角里面有些什么动物好吗?带着孩子出去自然结束活动。
小壁虎找尾巴大班教案篇6
一、活动目标:
1、能认真倾听故事,理解故事的内容。
2、了解小鱼、老牛、燕子尾巴的作用及小壁虎尾巴再生的功能。
3、大胆进行角色扮演,感受表演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课件。
2、小壁虎、壁虎妈妈、小鱼、老牛、燕子头饰。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断了尾巴的小壁虎那幅图片?
1、引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2、提问:
(1)看了图片以后,你发现了什么?
(2)你们知道小壁虎尾巴为什么会断呢?请听下面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找找答案吧!
(二)教师边讲边引导幼儿听故事的前半部分后,提问:
(1)听了故事以后,故事中有哪些小动物?
(2)小壁虎在抓蚊子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三)教师讲述后半部分,帮助幼儿初步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及小壁虎尾巴再生的功能?
(1)小壁虎向那些小动物借了尾巴?它借到尾巴了吗?
(2)小鱼姐姐、牛伯伯、燕子阿姨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
(3)小壁虎是怎样和小动物们交流的呢?
(四)教师边放课件边完整讲述故事,激发幼儿进行故事中的角色扮演。
当开始小壁虎没有借到尾巴时,它的心情怎么样?为什么又高兴起来了呢?
(五)引导个别幼儿戴上头饰进行角色扮演,并感受角色中优美的语言。
总结:原来小壁虎的尾巴断了以后还可以再生,小鱼的尾巴可以拨水、老牛的尾巴用来赶苍蝇,燕子的尾巴 用来掌握方向。
(六)延伸活动:找找周围小动物尾巴的作用?
小壁虎找尾巴大班教案篇7
教材分析:
小壁虎的尾巴断了,是被蛇咬住以后为了逃命挣断的。没有尾巴多难看呀,可是,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都不肯把尾巴借给它,它可伤心了。还是壁虎妈妈聪明,让小壁虎发现了它自己长出的新尾巴。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壁虎向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终因它们各自的尾巴都有用处而借不到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小学生认识到小鱼、黄牛、燕子的尾巴分别有不同的作用,了解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的特点。
本课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课文中没有注音,连生字也没加注音,目的是让学生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自主识字或阅读。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让学生自己认字、朗读。可放手让学生自学,引导他们通过小组互助学习,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识字、读书。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本课对话多,感情色彩浓,在朗读时,引导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语调。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运用分角色朗读,激发学生地朗读兴趣。在语感训练和表演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抓重点词句,结合看图,自主探索,读懂每个自然段,了解小壁虎尾巴易断、可以再生的特点,及小鱼、燕子、老牛等尾巴的特点。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和观察、分析、理解的能力。
3、通过课本剧的表演,仿照课文3至5自然段的写法编故事,拓展知识空间,同时培养学生的表演、表达的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
4、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发展想象能力。.
5、教育学生要热爱大自然,爱护小动物。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动物头饰。
教学重点:
理解讲鱼、黄牛、燕子尾巴作用的词句,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和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的用途。
课时:
第2课时
教学设计:
一、谜语激趣,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谜语:名字叫做虎,喜爱墙上行,四肢短又短,专爱吃蚊蝇。
2、学生猜出后。课件出示:壁虎捕捉蚊蝇的动画面,使学生了解壁虎的样子。
3、教师板书课题:看看壁虎的外形,再读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质疑)
(设计理念:教会学生由题目提出问题,既训练思维,又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多媒体帮助学生归纳问题)
4、教师归疑:(出示)
(1)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
(2)它都向谁借过尾巴?怎么借的?
(3)借到了吗?为什么?
5、师: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学习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观看《小壁虎结尾巴》的视频)
(设计理念:根据小壁虎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生理特点编成谜语,唤起学生头脑中小壁虎的表象。“壁虎”一词用谜语引出,和观看《小壁虎结尾巴》的视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开始新课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深入感知
1、学习1、2自然段。
(1)学生自由、轻声读1、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课件演示“小壁虎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
读后判断:小壁虎的尾巴是怎么断的?
①小壁虎的尾巴是被蛇咬断的`。(×)
②小壁虎的尾巴是被蛇咬住后,自己挣断的。(√)
板书:挣断
(设计理念:一年级的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大都说小壁虎的尾巴是被蛇咬断的。为了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使学生明白,小壁虎的尾巴是挣断的。并在此基础上讲清了壁虎的尾巴,有保护自己生命的作用,同时有助于学生体会小壁虎的心情。让学生听听,说说,练练中,引导他们开动脑筋,认真读书。)
(2)假如小壁虎不挣断尾巴,会出现什么情况?从小壁虎挣断尾巴,可以看出小壁虎的尾巴有什么作用?
(3)小壁虎没有尾巴了,想去借尾巴,还有别的原因吗?书上是怎样说的?请学生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4)小壁虎没有尾巴心情怎样?老师范读第2自然段。
2、学习3、4、5自然段。
(1)教师过渡语:小壁虎认为没有尾巴很难看,它都向谁去借尾巴了?快速读读3、4、5自然段。
教师板书:小鱼老黄牛燕子
(2)学习第3自然段。
①教师导语:小壁虎是怎样向小鱼借尾巴的呢?自己大声读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用笔划出小壁虎向小鱼借尾巴的句子。
②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小河边摇拨水
③分角色朗读这段话?学生可以加上动作进行表演。
④教师指导朗读这段话,应读出小壁虎难过和小鱼快活地在水里游的样子。
⑤小鱼把尾巴借给小壁虎了吗?为什么?用“因为……所以……”的句式练习说话。
⑥总结学法:你们是怎么读懂这段话的?(电脑出示)
a、小壁虎爬到什么地方?
b、它看见谁在干什么?
c、小壁虎说了什么?
d、对方是怎样回答的?
(设计理念:教“小壁虎向小鱼借尾巴”这一段,采用“扶”的办法,初步引导学生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
(3)、学习第4自然段。
①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共同学习。
②请小组汇报学习过程。
教师板书:大树下甩赶蝇子
③提问:老黄牛的尾巴是干什么用的?
④请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给予指导。
(4)放手让学生结合思考题自己学习第5自然段。
①请学生说说读懂了什么?
②分角色读第五自然段。
教师板书:屋檐下摆掌握方向
(5)电脑出示三幅动态画面:教师提问:小鱼、老黄牛、燕子为什么都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呢?你能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吗?
(设计理念:本环节教学设计,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通过画面是学生能直观地了解小鱼、老黄牛、燕子尾巴的功能,有助于理解“摆、掌握、拨、甩”等重点词语的意思。勾画、比较、说说等使学生多方面器官并用,既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又进行了文明礼貌教育。)
(6)学习6、7自然段:
①指名读课文,要求学生找出一组反义词,说说小壁虎心情开始怎么样,后来又怎么样了。
②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小壁虎的心情从“难过”到“高兴”的变化过程。
③小壁虎把借尾巴的事告诉了妈妈,妈妈是怎么说的?谁来扮演小壁虎把借尾巴的经过告诉妈妈,想一想该怎样说
④小壁虎的尾巴有什么特点?
教师板书:再生保护
师:你还能举出一两个“再生”的例子吗?
(如“人的头发,指甲”等)。
(设计理念:通过抓一组反义词,把两个自然段的内容全概括了,教学环节简洁,又抓住了关键。)
四、个性体验,情感升华
教师播放带有音乐,但没有解说的画面,让学生戴头饰分角色朗读、表演全文。
五、小结全文,课堂练习
1、说说学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哪些动物尾巴的作用?
2、填空练习。
①小鱼(摇)着尾巴,在(河里)游来游去。
②黄牛(甩)着尾巴,在(树下)吃草。
③(燕子)摆着尾巴,在(空中)飞来飞去。
④小鱼用尾巴(拨水),黄牛用尾巴(赶蝇子),燕子用尾巴(掌握方向),小壁虎的尾巴断了以后,还能(长出来)。
六、知识延伸,培养能力
1、小壁虎、小鱼、老黄牛、燕子的尾巴各有各的用处。自然界中其它小动物的尾巴有什么用处?让学生说说自己熟悉的小动物的尾巴有什么用处?用投影仪展示图片组织学生讨论。
2、让学生介绍其它小动物的尾巴的用处,想想小壁虎怎样向它们借尾巴,依照课文的3、4、5段的写法自编一两段说给大家听。(学生选一种动物,看图借一借,说一说。)
(设计理念:这个环节中,以这一知识为载体,让学生模仿课文段落结构续编故事。这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发展学生的说写能力。把学生收集的图片展示出来,不但肯定了学生的劳动成果,扩大了知识的影响面,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主动地阅读,广泛地阅读。)
七、分层作业,各显神通:(任选一道)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2、与爸爸妈妈一起交流一些动物尾巴的作用。
3、画一幅小壁虎向其他动物借尾巴的图,并写出他们的对话。
4、续编故事:小壁虎长出尾巴了,他会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谁,他们又会说些什么呢?
八、板书设计
17小壁虎借尾巴
挣断借长
(自我保护)(再生)
小鱼老黄牛燕子
拨水赶蚊子掌握方向
小壁虎找尾巴大班教案篇8
设计意图:
一次,我班几名幼儿在墙角发现一只小壁虎,惊讶地跑来叫我,孩子们围上去看时壁虎已经爬走了,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了关于这是什么动物的话题。我不禁想起了《小壁虎借尾巴》这个故事,可以通过听这个故事让孩子们认识并了解故事中几种动物尾巴的作用,并且能发挥想象续编故事,大胆进行故事表演,同时可以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自然、轻松地认识一些字宝宝。
活动目标:
1、安静地听故事,能复述故事内容。
2、能通过想象续编故事,说出2―3种别的动物尾巴的作用。
3、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故事表演。
4、认识“壁虎”、“尾巴”、“借”、“爬”、“游”、“摇”、“燕子”字宝宝。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1、《小壁虎借尾巴》故事动漫。
2、字卡,动物头饰。
3、故事情景表演场景布置。
活动过程:
一、看动漫、听故事
幼儿安静入座后,师手持一只壁虎走进教室,请幼儿说说是什么动物(幼儿讨论),告诉幼儿是壁虎,出示字卡“壁虎”。师讲述:有一天,小壁虎在墙角捉蚊子吃,突然被一条蛇咬住了尾巴,小壁虎一下子挣断尾巴逃脱了,可是却没有了尾巴,小壁虎觉得好难看呀,怎么办呢?大家帮小壁虎想想办法(幼儿讨论),那么,小壁虎是怎么办的呢?请幼儿听听故事(幼儿安静看动漫、听故事)。
二、复述故事
师用提问方式引导幼儿复述故事,强调提问动物尾巴的作用,讲到哪种小动物的动作,就出示字卡,并请幼儿表演。
三、我来讲
小壁虎没有借到尾巴,请幼儿想一想,小壁虎还会去向谁借尾巴,能借到吗?为什么呢?(幼儿续编故事)教师给予鼓励和肯定。
四、我来演
1、先请几位幼儿戴上头饰在布置好的场景进行表演,强调动物的对话。
2、幼儿集体表演。幼儿自由拿字卡,拿到动物字卡贴到身上,就演哪种动物。教师进行指导,对幼儿进行表扬、鼓励。
五、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童话故事。通过小壁虎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的经过,讲了小壁虎的尾巴断了可以再生的特点和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的用处。我在上课时把握了以下几点:
一、利用多媒体让教学轻松化
在本节课中,我利用课件讲解故事,视听结合,让幼儿能够直观的理解故事内容,将故事的情节、对话记得很清晰。并设计通过课件帮动物找尾巴的游戏,把幼儿的积极性完全调动了起来。
二、将各个领域的内容进行有机结合
在本节课中,在让幼儿把故事《小壁虎借尾巴》进行深入理解的同时,我还设计了一些其他的环节,包括在让幼儿学故事对话时,教育幼儿讲礼貌,进行礼仪教育。从壁虎断尾的自我保护迁徙到幼儿怎样进行自我保护。让幼儿说说还有什么动物有尾巴,有什么作用,理解壁虎尾巴的再生功能等,把语言与科学领域的内容也有机的融合到了一起。
三、注重了课后延伸环节
本节课要结束的时候,我给幼儿提出要求,请幼儿课后戴头饰分角色表演故事,引起了幼儿们的极大兴趣。
小壁虎找尾巴大班教案8篇相关文章:
★ 找游戏教案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