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桥和塔教案8篇

时间:
Indulgence
分享
下载本文

我们写教案的目的是为了确保课堂教学高效有序,因此必须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设计,教师在编写教案时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学习习惯,以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和环境,下面是文笔巴巴小编为您分享的家乡的桥和塔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家乡的桥和塔教案8篇

家乡的桥和塔教案篇1

教学内容:1复习《国旗国旗真美丽》;

2学唱歌曲《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教学目标:1、在复习《国旗国旗真美丽》的过程中,规范学生的歌唱状态,要求用清脆明亮的声音演

2、有表情的演唱《我爱家乡,我爱祖国》,在一种饱满,深情的状态下进行演唱;

3、初步感受三拍子强弱弱和两拍子强弱歌曲风格的不 同。

教学过程:复习《国旗国旗真美丽》

师:“上节课咱们学习了《国旗国旗真美丽》这首歌,咱们先复习一下,老师要看看谁的表情最好,谁的.声音最美!”

跟磁带,同学生一起边唱边做律作

师:“能不能笑得更甜,唱的最美呢? 咱们再来一遍”

学生进行演唱

师:“我们唱的这么好,为自己鼓鼓掌”

学生鼓掌

一、 导入

师:“今年是祖国的六十华诞,看阅兵了吗?”

生:“看了”

师:“电视里放着一些歌唱祖国、赞美祖国歌曲,你们都听到了哪些呢?”

如有学生说出来,试着让学生唱两句,唱不出来,老师提示。《歌唱祖国》《爱我中华》《五星红旗》《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祖国》《红旗飘飘》等(从3~4首歌曲里,进行有选择的演

二、 新课教授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一首赞美祖国的歌曲,想听吗?”

生:“想”

多媒体播放《我爱家乡,我爱祖国》歌谱和范唱

师:“听了这么美得歌曲,我也想唱啦,给我一次表现饿机会好不好?”

生:“好”

老师范唱

师:“我唱得好听吗?”

生:“好听!”

师:“来点掌声!”

老师道谢

师:“听着这首歌,你想怎样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呢?表达出来!”

学生跟范唱演唱

师:“你们表现的不错,如果面带微笑的去表现,会不会更好?试试!”

学生跟范唱演唱

师:“我想为这首歌做伴奏,如果你想做就跟我一起动起来吧!”

用统一的节奏,为《我爱家乡,我爱祖国》伴奏

师:“我们跟着范唱,用‘lu’来代替歌词,轻声的哼唱”

哼完一遍后,老师提出要求:“轻轻的,美美的哼唱是不是会更好?在来一遍”

学生哼唱

师:“小嘴巴张大一点,我们再用‘la来哼唱’。”

师:“我看大家都想放声歌唱了,我们先跟着合唱团的小朋友一起,轻轻得唱一唱。”

师:“我们有些地方唱的不够好,如果我们的表情再美一点,声音就会跟好听,来。再来一遍。”

学生演唱完后进行评价鼓励

师:“下面我们跟琴唱一唱”

老师弹奏,学生唱

(学生可能会在每一句的末尾处,出现唱不够拍的情况,或是三拍子感觉出不来,老师要给予指出和规范)

唱完一遍后

师:“刚才有一名同学的声音跟大家的不一致,好好想想,应该怎样把声音融到集体里面,好,我们再来试一试”

播放伴奏学生演唱(演唱2~3遍)

师:“你们真棒!下面我们进行分组演唱”

1按男、女: 男1 女2(男唱女拍节奏,可交换)

2按座位: ←1 →2(1唱2拍节奏,可交换)

3师生对唱:生1 师2(生唱师拍节奏)

4齐唱

(结束本课)

家乡的桥和塔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人们生活离不开水,水能为人类服务。

2、知道清水与污水的区别,从小养成爱护水源的良好行为,不向河里扔垃圾和脏物,让河道都流着清水。

活动准备:

图片2张。

活动过程:

一、谈话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1、师:我们的家德清是属于杭嘉湖平原,因为她很美丽,很受大家的喜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出示图片一,提问:这些地方漂亮吗?什么地方漂亮?

3、师小结:清清的喝水碧波荡漾,小鱼在河里欢快地游······

二、引导幼儿观看图片二,知道河水被污染了会破坏我们的环境。

1、师:老师还要带你们去一些地方,你们看看这些地方漂亮吗?这些地方为什么不漂亮?

2、你看到了哪些垃圾?这些垃圾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三、讨论:河水脏了会给我们生活带来什么危害?

(小鱼不能生活,不能灌溉庄稼,不能喝,不能被观赏。)

四、讨论:我们想什么办法使河水变干净呢?

1、不随便向河道内倒生活垃圾和乱扔腐臭物质。

2、多养鱼发展水的本身净化能力。

3、向人们宣传不向河道扔垃圾。

五、参观社区河道,了解现状,想办法解决。

1、师:我们新村里的河水干净吗?我们怎样为新村河道做点事?

2、组织幼儿利用废旧纸盒,制作垃圾箱放在河道边。

3、制作警示牌,挂在河边。(上面写上:请别向河里乱扔垃圾!)

家乡的桥和塔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有关桥的相关文化,欣赏桥的美丽。

2.了解桥的基本结构和形状,尝试用线描绘画形式创造表现家乡的桥,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情感。

3.培养观察力、记忆能力以及根据记忆表现画面,表现视觉感受能力。

二、教学重点:启发观察记忆重点,激发记忆的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经过记忆思考后的创造性表现。

四、学具准备

教师:有关桥的课件、纸、勾线笔。学生:2到3张纸、勾线笔。

五、教学过程

一. 课题导入,了解家乡的桥

板书“家乡的桥”:

小朋友想听听我们家乡新昌的桥的故事吗?那你们可得静静地仔细听了。(出示课件图片)

1.了解家乡古桥(用户第一人称讲述)

我叫迎仙桥,现在400多岁了,我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东汉时吴县有两个青年到天姥山采药时迷了路,在刘门坞遇见了两位仙女,后来双双结为夫妻。没多久,两位青年回到吴县,发现当时的村民都已不在了,正在村前玩耍的孩子已是他们的第七代子孙了呢。现在你们知道我为什么叫迎仙桥了吧。哈哈,我还要骄傲地告诉你们,我是咱中国首次发现的近似于悬链线拱桥型的石拱桥。这种桥型技术可先进了,当时国外还没有呢!

我是皇渡桥。 因南宋小康王曾过此桥而得名。在260多年前我被重修过,看,还有桥栏呢!

我叫司马悔桥,名字出自“唐司马子微隐天台山,被征至此而悔”的典故。别看我倒映水中,脸蛋圆圆,我可是有1300多岁了。在我旁边还建有司马庙,小朋友们有机会可要来班竹村看看哦!

我叫大庆桥,是150多年前建造的。和之前的桥相比,我不仅年轻,还有3个桥孔呢,一块块条石砌成的桥礅立在岩石之上。我是在“牛郎织女渡河的七月七日”建成的,七月是大庆之月,所以人们就给我取名为大庆桥了。

我叫风雨桥,是一座木拱桥,上有桥廊,可让行人避雨休息和村民乘凉聊天。我的脚可多了,看,有23根圆木呢,有10多根还牢牢地嵌进两岸石缝中!我的家在巧英乡,欢迎小朋友来坐坐哦!

怎样?故事好听吗?这些乡村古桥,也许你们不熟悉,那么请看看下面的桥。

2.了解家乡现代桥

央于村的石鸭桥:是新昌第一座钢筋水泥桥,到现在也有80多年了。 看,我们城里的新昌老大桥、大大的桥墩托住桥身,上面车来人往。城东大桥、鼓山大桥又有不同的桥墩。而夜景中的城西大桥,七彩的灯光倒映水中,就像七彩的珍珠,灿烂夺目。新建的城北大桥,桥洞设计更利于洪水经过。再看七星大桥,环形而上,跨江而过。还有我们为之骄傲的堪称亚洲第二大桥的回山夹溪特大桥,桥高160多米,从上往下看,会感觉很悬呢。

3.总结

怎样?家乡的桥多吧。不管是古桥还是现代桥,它们不仅给我们的生活、交通带来了便利,更给我们新昌这座小山城增添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4.知晓桥的特征

那么同学们,你能说说这些桥的形状有哪些呢?(拱形的、水平的??)

有哪些材质造的呢?(有用石头建造的,也有木制的,钢筋水泥的)

但不管造型、材质都有所不同,他们基本上还是由三大部分组成的,那就是桥面、桥洞、桥栏。

二、了解其他地方各种各样的桥

你还想和老师一起欣赏其他地方的桥吗?

不过老师有个要求:请你用耳静静听,用眼细细看,你还可边欣赏,边以手代笔,在胸前比划一下每种桥的大致轮廓,更要用你的心,记一记你喜欢的一种桥的最大特点。来,看看谁是记忆高手!(结合课件图片,讲述介绍)

1.钱塘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的公路、铁路跨江大桥,它像一条长龙横卧江中,气势壮观。

2.河北省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早、跨度最大的圆弧敞肩拱桥。桥上四个桥孔,不仅减轻了桥身重量,当洪水来临,还起到了分流的作用。

3.绍兴古纤道桥、世界上

独一无二的平行于河流的纤道桥,因纤夫拉船在上面行走而得名,看它弯弯曲曲伸向远方,仿佛诉说着遥远的故事。而绍兴八字桥,明显以它的桥形来命名。水上有桥,桥下有船,好一幅优美的水乡画。

4.看到卢沟桥,它就会使我们想起“七七事变”,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桥上的古狮,曾亲历了战地烽烟,看到它,历史的沧桑感油然而生。桥成了历史的见证。

5.而上海南浦大桥,则是一座现代感十足的桥,夜色中的它璀璨耀眼。

6.再看重庆这段的长江大桥,也叫斜拉桥。还有朝天门钢铁大桥,都带给我们美的享受。

7.扬州五亭桥因桥上有五亭而得名。

8.广西廊桥,又非常有地方特色。

9.站在铁索桥上,不知你会不会胆战心惊。

10.特殊材质做的玻璃桥,美轮美奂,简直就是艺术品。

11.英国伦敦塔桥、当船身高大的船只经过时,它就会从中断开,以便船顶不受碰撞。

12.悉尼海港大桥,德国霍亨索伦桥的钢架结构又别具一格。

怎么样?你对哪座桥印象深刻呢?别急,用你们的笔告诉老师吧!记忆高手们,你们的挑战来了,请在1分钟内,把你记忆深刻的那座桥的造型和最大特点,用简单的几笔在纸上勾画出来。来,拿出笔和纸。开始。

同学们真棒!(挑五六张放置黑板上)你们不仅把桥面、桥洞、桥栏都画出来了,还抓住了桥与众不同的特点。而且你们都知道把桥画在画面中央。你们不仅是记忆高手,更是聪明的一休呢。

三、用单色线记忆创作绘画

1.一分钟,你们就能用几根线条把桥画出来,那么你们想不想用各种各样的线条为自己的家乡设计一座漂亮的桥呢?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用单色线描绘物体的方法,既线描的方式来画一画你理想中的桥呢。 那么你能画几种不同的线条呢?我们看,这是(在黑板上画) (直线,有粗有细,斜线、曲线、环形线、折线、交叉线??)

2.先看看小朋友给自己家乡设计的桥吧。(欣赏同龄人线描作品) 看,单孔双孔的'拱桥,黑色块的涂染让画面更生动,由斜拉桥联想创作的彩虹桥,还有可爱的飞鸟桥,这两幅呢?画在了有底色的卡纸上,真是别具一格呢。这冰激凌桥在画面中是斜的,呈现了一定的角度。

有信心挑战他们吗?可要设计出和他们不一样的桥来!

3.提出作业要求:

为你的家乡用线描的方法设计一座美丽的、特别的、有用的桥,并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

想一想:地点、造型、用途、美化

4.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业评析

来,老师看到大家画的差不多了,我们停下笔。比一比那组小朋友坐的最端正!

四人小组互评,推荐一张张贴在黑板上。

老师点评一下(夸张的语气,惊奇的眼神??)

同学们真棒!掌声送给自己吧!

五、课堂小结:

除了用线描形式表现桥外,我们看看美术大师们和小朋友们还以哪些形式表现各种桥。(欣赏美术大师笔下的各种桥及同龄人画的各种桥)

希望我们用眼睛发现桥的美,用双手绘画桥的美,更用我们的智慧去设计更美的桥!

家乡的桥和塔教案篇4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二年级小学生

2、学科:品德与生活

3、课时:1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图画纸、彩笔、图片、故事、歌曲或戏曲等

二、教学课题

在《我爱家乡山和水》一课中,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教育手段,让学生看到祖国山河的锦绣与壮丽,开阔了小学生的视野,在心灵深处留下了印记。与此同时,我又把家乡的田野、山林、小溪、烂漫的山野花等拍摄下来,制成美丽的相册课件,在课堂上展示给小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乡村恬静与温馨,从而使学生觉得乡村和城市一样的美丽与可爱,长大有建设家乡的美好愿望,为此而努力学习。

三、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个主题。

2、教材内容的理解分析:《我爱家乡的山和水》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生活的地方第一课。学习内容是以家乡的地理景观和人文景观为背景,通过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自然资源和文化生活,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培养他们的家乡意识和初步的社会责任感。

3、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3)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各种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4、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收集资料。

(3)能用画笔画出眼中家乡的美景和对家乡的感受。

5、教学准备:自己拍摄家乡(池南区)制成的相册课件、用“刺五加”自己做成的茶叶、祖国秀美山河的多媒体课件、长白山南坡景点相册、录音机

四、教学方法

讨论、资料收集、情景模拟与角色表演、访问、欣赏、讲故事、讲授等。

五、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生:喜欢。

师:谁来说说都去过什么地方?

生:大连

生:北京

生:青岛

生:长白山

……

师:感觉如何?

生:都很美

……

师:是啊,北京、大连等等这些地方都很美。那你们觉得我们的家乡美不美呢?看看下面老师拍摄的图片吧!

?课件出示:家乡相册】

师:说说从画面上看到了什么?

生:大江和大树

生:长白山天池

生:人参

生:满地漂亮的野花

生:还有瀑布

……

师: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家乡,板书课题:我爱家乡的山和水

活动二合作体验:模仿表演

师:谁能说说我们的家乡在哪里?

生:漫江

生:松江河

师:这样说有的人还是不知道的,要说清楚是哪个省的、哪个市的、哪个县的、哪个乡镇的,明白了吗?

生:学生说说家乡的位置

师:你们喜欢自己的家乡吗?想不想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家乡啊?

生:喜欢

生:想的

师:那你们自己就当一回小导游,把家乡的美景介绍给他们吧!

生:扮演导游介绍并赞美自己的家乡

师:请扮演的孩子谈谈自己的感想,请观看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意见

活动三自主探究:展示家乡

?课件出示】长白山南坡风景区图片

师:让学生说说上面的景物,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高山花园

……

生:真美!

……

师:是啊,这就是我们的家乡(板书:山美、水美、五谷香)看看我们居住的地方,你最喜欢哪里?把你最喜欢、最熟悉的地方,用彩笔画下来吧!

组:交流展示,并推荐出比较好的作品,粘贴在黑板上。

生:介绍自己的作品。

师:出示彩图画

生:读读画中描写家乡的小诗,然后观察自己画的家乡图画,把小诗给补充完整。

生:回报自己的作品。

师生:共同评选最佳创作奖。

活动四交流感悟:说说和唱唱

师:讲述《金日成小山》的故事

师:谁还知道家乡的那些事情?

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关于家乡的一些小故事——丁奶奶给讲的打土匪的故事。

生:抗洪的故事。

……

师:家乡除了有扣人心弦的故事,你发现还有什么?

生:二人转

生:人参

生:天麻

……

师:出示茶叶——这是老师利用双休日上山采集的,自己制作的茶叶,是纯绿色的,没有污染的“刺五加”茶。我们的山上有很多纯绿色的特产,经常吃对我们的身体有很多的益处。(板书:家乡特产)

师:刚才同学说了,家乡还有“二人转”,那么谁来给大家表演一下呢?

生:表演“二人转”。

生:扭起秧歌。

……

师(小结):我们的家乡正在建设和发展中,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会更加美丽可爱;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长大后用我们的智慧来建设我们的家乡!

板书设计

我爱家乡的山和水

山美水美

风景名胜——长白山

六、教学反思

在《我爱家乡山和水》一课时,我提前把用相机自己拍摄到的家乡图片和长白山的图片,分别制作成相册,做成课件,应用于课堂教学,使学生对家乡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而让学生的情感从知家乡到爱家乡的过程得到了升华。

在教学中,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从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教师的指导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设计了“模仿表演”、“说说唱唱”等几个教学环节;除此之外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查找资料”能力,让学生有方法、有有目的去查找、去学习,这样学生在查找中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家乡,从而爱家乡的感情自然而然地生成,达到本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

家乡的桥和塔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的家乡在哪里?了解家乡的特产有哪些?知道其特点。

2、根据特产的特点创编简单的广告儿歌。

3、通过活动,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准备:

物品准备:稷山板枣、维之王、麻花、闻喜煮饼、芮城麻片等;字卡。

知识准备:

家长带幼儿品尝1至2种家乡的特产,并将特产带来。

活动重点:

通过小朋友互相介绍了解家乡的特产。

活动难点:

引导幼儿根据特产的特点创编广告儿歌。

活动过程:

1、用幼儿带来的特产创设一个小超市,请幼儿参观。

2、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家乡的名称(山西运城)。说说家乡有哪些好玩的地方?(莺莺塔、鹳雀楼、永乐宫、大禹渡等)。有哪些名人?(关公、司马光、王维等)

3、幼儿互相介绍自己品尝过的特产。引导幼儿介绍时要说出特产产自哪里?为什么向大家介绍它?

4、幼儿品尝特产,并说出特产的形状,颜色味道。

5、引导根据特产的主要特点创编广告儿歌,向来运城旅游的人们推销家乡的特产。例如:我的家乡在运城,这里有又红又甜的稷山板枣,欢迎大家来品尝等。

6、游戏:送特产回家

将写有地名的字卡贴在教室周围,幼儿每人选一种特产,大家

一起开车旅游,游到哪个地方,就将那里的特产送回家。

7、家乡的特产丰富,激励大家要热爱我们的`家乡,并说说怎样去爱自己的家乡?

8、幼儿互相交流今天的活动感受,并说说家乡其它的特产。

9、延伸活动:将这些特产还有写有地方名的字卡投放到区角中,幼儿可以在区域中继续分类,增添新的特产。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我整合了语言、科学以及识字等方面的内容,最后还设计了游戏活动,让幼儿做到动静结合,能专注的进行整个活动。活动中孩子们都能陶醉在各个环节中,在重点介绍特产环节中,由于家长提前带孩子品尝了特产,所以 孩子们对特产已经了如指掌,各个能力的孩子都能很好的介绍,能力强的孩子介绍的相对详细些,能力弱的孩子介绍的相对简略些。在创编儿歌这个难点环节中,由于孩子们亲自品尝了特产,只需要将自己的感官体验告诉大家就好,因此效果也还不错。

唯独没有上好的环节出现在介绍家乡的名人,由于疏忽在课前准备时,只让孩子查了特产,没有做这方面的知识储备,所以最后只好由老师告诉大家。对于家乡的认识应该是全面的,因此以后的社会课要给孩子全面的知识,不能只是某一方面的知识,要让孩子全方位的了解家乡。再有一点有个别孩子一直不太明白什么是特产?尽管老师活动中又再次进行强调但在后面说说其它特产环节中,有孩子一直说的是能吃的东西,甚至说出了:“香蕉、菠萝”。这再次体现出课前的知识方面储备不足,因此给活动带来了困难。

家乡的桥和塔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宽”、“虾”等12个生字,会写“原、贝”等6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运用课文中章节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目标的阐述最好能体现三个维度,特别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两个维度的目标。)

教学重点:生字的识记,课文的朗读。

教学难点:通过几个词语体会家乡的美丽

一、导入:

1、释疑揭题

(课件出示词语:家乡)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词儿吗?(家乡)

那么,家乡是什么意思?你的家乡在哪儿呢?(指名说)

[课题是全文的提纲挈领,读懂课题,才能进一步理解课文、感悟课文。而课题中的“家乡”一词,比较抽象,多数学生会心寸疑惑。这里释疑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清除路障,直奔学习课文的主题。所以这里的释疑是短、平、快的,也是很有必要的。]

我们的家乡都很美丽,你们想用画笔把它画下来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画家乡。(课件出示课题,教师板书后手指,学生齐读)

2、读好课题。

你爱自己的家乡吗?(爱)谁再来读课题?把你对家乡的喜爱、赞美之情都读出来。

(指名读——随机评价——齐读课题。)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好课题,在读的过程中,酝酿感情,进入角色,为下文铺垫感情基础]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今天,这里来了五位小朋友,他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课件出示:课文第一段)孩子非常爱自己的家乡,于是要用手中的笔画下来。

(1)自由读

(2)指名读、师生评价:重点读好关键词:爱、美丽、也

(3)齐读。

[朗读中我们讲求学生的个性感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所以教师引导时,注意适时点拨,而并非把关键词强加给学生,作统一的要求。]

三、诵读全文、整体感知

1、范读。

不仅我们爱画自己的家乡,其他孩子也爱画他们的家乡。咱们就看看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么画的吧。

提出要求:

(1)课文共有几段

(2)圈出生字

2、自由读课文,对照课文插图在文本中找答案。接下来你们一边读,一边找找,哪些小朋友在画家乡,他们的家乡在哪儿?

3、同桌互说后指名答,教师板书。课件出示:_________的家乡在____________。

[教师精彩的范读,给学生高起点,能营造良好的气氛。教师范读时的语气、语调、语速和表情也会作为一种信息传递给学生,帮助学生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和感情。自由读,则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亲历阅读过程。]

四、学文第二自然段

1、五位小朋友生活在祖国不同的地方,他们家乡的景色也各不相同,今天咱们就先去涛涛的家乡海边做客吧。(课件出示插图)

2、这就是涛涛的家乡,你们看,图上画着什么呀?

(1)小组里互相说

(2)指名说:学生说到哪一句的内容,就教学哪一句。

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

1、是啊,大海多美那,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吧。

2、(课件出示大海图,配海浪的声音。)

3、看着大海,你想说些什么呢?

(若学生没有回答到,启发:大海是什么颜色的,

大海的样子又是怎样的?)

4、出示书上的句子。大海那么美,我们一起来夸夸它吧。读句子。

(1)自由读

(2)指名读

(3)师生评价

(4)齐读

重点读好“那么”一词。可以这样评价、引导:

从他的朗读中你感觉到了什么?是哪个词儿让你们有了这样的感觉?(那么…那么…)

一艘艘船上装满了鱼和虾。

1、出示图片:装满鱼和虾的船。出示句子:一嫂嫂船上装满了与和虾。

2、你们边看图,边读句子,想想,哪个词儿表示鱼虾很多?

(装满、一艘艘)

1)学生说到“装满”,在句子中读好这个词。

2)学生说到“一艘艘”

比较“一艘”与“一艘艘”让学生感受到“一艘艘”说明鱼虾更加多。

3、再读句子,感情朗读。

那个在海滩上赤着脚捡贝壳的孩子,就是涛涛。

1、出示图片和句子。(图片用画框框起来)

2、这句话比较长,请同学们先来读好两个词“赤着脚”“捡贝壳”(课件中点红这两个词)

3、学生尝试自己读通整句话。

4、朗读指导:假如请你向大家介绍涛涛,你会用怎样的语气来说呢?(自豪的,调皮的)

(1)自己尝试(可加上手指画框的动作)

(2)指名(3)齐读

3、整体感悟,再读第二自然段。(个人读——齐读)

[本文2—6自然段结构相似,在全文中属于并列关系。教学时,教师重点指导第2段,为学生自主学习3-6段提供范例。这样教学的目的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了方向和学法,在广阔的空间里才有跳跃的力量,自主学习才能感情迸发,灵感闪现,同时也可避免“假自主”和“放任自流”的现象。]

五、生字教学:

1、涛涛的家乡实在太美了,尤其是漂亮的贝壳,你们一定很喜欢吧。老师特地带来几个。不过看之前,我们得学会这几个字。

2、学:“贝壳”二字。(出示词语:齐读)

3、学“捡”。贝壳散落在沙滩上,需要我们用手去——捡。(出示生字:捡)

也可以让学生说说,提手旁表示用手做的动作。

4、欣赏贝壳。

学生在欣赏时若发出赞叹声,则让他们说说感受,甚至再次读第二段。

5、学“宽、虾、脚”

(1)说说在哪里见过这些字。

(2)给宽字找朋友:宽大、宽阔、宽广、宽敞、宽容等。

6、游戏巩固生字:捡贝壳。(开火车读生字)

[识字教学一直是低段教学的重点。多种形式的练读不仅能加深学生的印象,而且有利于学生记忆。]

六、写字“贝、虾”

1、出示贝、虾。看还有两个调皮的生字不肯回家,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学生齐读。

2、学生观察并说说写在田字格里时该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边写边提示注意要点。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

5、展示评比。

[写字时应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记忆和书写。]

七、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去看了涛涛的家乡,感受了大海的美丽。还有山山的家乡,平平的家乡,青青的家乡和京京的家乡,让我们下节课在去瞧瞧。

家乡的桥和塔教案篇7

邬老师执教的《家乡的桥》用《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高度体现了语文课程“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使得课堂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丰富的文学底蕴、热情似火的教学风格无疑为本节课绵上添花。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开放的教学氛围大语文教学观为学生自主合作积极探索提供了学习场所。

教师深刻挖掘教材的.人文性内涵,以“开发旅游项目”为经线,以读书体会为纬线设计教学,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在“开发旅游项目”时,必然涉及到为旅游景点设置语;开发哪些具体项目等。将课堂所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机联系,体现语文教学的社会性。同时教师用诗一般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童话般的江南。用自己的热情带领学生进入课文的意境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

2、教学语言严谨、严密、优美。

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拨让学生入情入境,情动而辞发。使学生仿佛到了梦幻般的江南水乡,调动了学生全身的感触器官。如指导学生朗读‘夜是你撑条小船穿梭其间,那情境会使你怀疑是不是进了月亮婆婆的家呢!开始学生很难读出感觉。教师适时点拨:夜给你的感觉是什么?你觉得怎样读才能读出夜的宁静、和谐。学生一下子就体会出应读得轻些。达到这样的效果后,教师并不满足于此,而是向深处挖掘再挖掘:假如是你撑条小船,你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感受到什么?一激起千层浪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已见,使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充分想象,充分议论的基础上,读出夜的如梦如幻。另外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肯定也有很大的激励性,使得课堂氛围良好、讨论激励、师生关系融洽。

值得探讨的地方:最后一个环节的小组交流,由于邬老师在事先没有将导游词如何设计交待清楚,使得学生很难理会。另外让还没轮到的学生在台上等待无疑增加他们不必要的紧张。台下学生也因为不知自己的任务是什么而显得无事可做。

家乡的桥和塔教案篇8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上的是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8、给家乡孩子的信。

首先我从教材说起,

第二,说教学目标,

第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第四说教学过程,第五说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封书信,作家巴金爷爷在信中,情真意切地表达了对家乡孩子真诚的关怀,亲切地勉励,抒发了自己生命开花的美好情感,给人以人生启迪。

这封回信又能6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写孩子们的信给巴金爷爷带来了温暖,巴金爷爷表示感谢。

第二自然段写为了不让孩子们失望,巴金爷爷带病写了这封回信,代替他与孩子们见面。

第三自然段写巴金爷爷无限热爱祖国和同胞,他认为自己是一个平凡的人,但仍要让子的生命开花。

第四自然段写巴金爷爷认为自己的时间有限了,他十分珍惜每分每秒。

第五自然段写巴金爷爷希望给孩子们爱惜时间,好好学习。

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对孩子们的祝福话。

课文内容真实而具体,语言从容而舒缓,娓娓道来,字里行间洋溢着一个仁者的风范,恬淡而温情,读来真切感人。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畅、由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重点语句的意思,说出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正确把握书信格式;

3、通过信中的语言文字,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的`关怀,激发学生为社会增添光彩,为别人奉献爱、让生命开花的愿望。

三、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重点句的意思,说出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呢感情。

2、掌握书信的格式。

3、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的关怀,激发学生为社会增添光彩,为他人奉献爱,让生命开花结果的愿望。

4、体会“生命开花结果”的意思,并深入思考生命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

1、初读课文理清思路。巴金爷爷为什么要写这封信?信中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了他的哪些希望?要求边读课文边圈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通过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2、再读课文,思考以上问题,读后小组讨论交流,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再指名学生逐段朗读课文,说说每一个自然段中巴金爷爷说了什么。

3、精读课文,加深感悟。主要抓重点语段,反复朗读,体会巴金爷爷对孩子们的真诚关怀,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从而理解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是享受。

第一自然段要抓住“争前恐后,讲不停,好不热闹”三个词语,让学生想象四十多个孩子围着巴金爷爷叽叽喳喳说话的热闹场面,想象孩子们在信中可能会说些什么,从而感受巴金爷爷从信中得到的温暖。

第二自然段要认真体会巴金爷爷当时已87岁了,他有病,手不听使唤,一支笔在手中有千斤重,但还是艰难给孩子们回信的情景。抓住两个“多么”充分领会巴金爷爷思念孩子们的情感。朗读课文时语速要平缓一点,让人有力不从心的感觉。

家乡的桥和塔教案8篇相关文章:

家乡的春节400字作文8篇

家乡的秋满分作文8篇

讲家乡活动方案8篇

2023家乡调查报告8篇

家乡春节的风俗作文8篇

《爱家乡》的演讲稿8篇

调研家乡社会实践报告8篇

我爱家乡的云作文8篇

家乡冬天的作文模板8篇

家乡的春节作文500字8篇

家乡的桥和塔教案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37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