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泼水节教案5篇

时间:
lcbkmm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的编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和实施差异化教学策略,通过教案,教师可以有计划地进行教学评估和反馈,下面是文笔巴巴小编为您分享的难忘的泼水节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5篇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篇1

一、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讲的是1961年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来到西双版纳的黎明城,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事。这篇看图学文由一幅图和一篇短文组成。图上的背景画的是西双版纳地区的特有风光。树木茂密,鲜花朵朵,地上是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周恩来总理在画面中间,双手端着银碗,穿着傣族服装,面带笑容。他周围是穿着节日服装的傣家儿女。有的拿着银壶,有的端着花碗,有的敲着象脚鼓,有的打着镲,大家十分高兴。课文内容同画面相联系,讲了周恩来总理同傣家儿女过泼水节的情形。课文共8段,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的。

二、教学目的

通过看图学文,了解1961年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从而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

指导有序观察的同时,注意指导学生分清主次及注意景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后四段。

三、重难点,关键

1、重点:了解周总理与1961

年和傣族人民一起欢渡泼水节的情景,从而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

2、难点:

(1)由于年代的原因,学生对周总理了解不够,影响对课文所表达的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的感受。

(2)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有限,对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泼水节了解甚少。

四、教学设计

(一)故事录像激趣,设问质疑,导入课文

1、讲《泼水节的来历》看泼水节的录像,让学生了解泼水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读课题。

2、为什么今年的泼水节特别令人难忘呢?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全文,感知全文。

3、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在什么时候举行?你从课文什么地方知道的?每年的泼水节都在5月13日举行,今年的泼水节傣族人民的心情怎样?用高兴的语气读12自然段。

(二)读中体验,读中感悟,音乐辅助

1、随着《欢乐锣鼓》乐曲,

同学们自由诵读第三段,体会当时欢乐的气氛。

读了这一段,你有什么感受?

2、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同学们读读,写写,议议,用铅笔在书上画出重点句子,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四面八方赶来敲鼓地毯龙船花炮撒满一条条一串串理解傣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并用四面八方造句。

3、有一个词最能表达傣族人民的兴奋心情。(欢呼)什么叫欢呼?同学们反复诵读体验。想象傣族人民会欢呼什么?

(三)看图学文,学会观察,理解图意

1、用电脑显示画面,指导学生看图,周总理是怎样打扮的?周总理的心情是怎样的?傣族人民都在做什么?重点观察几个人。周总理为什么要穿傣家人的衣服呢?

2、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笑容满面接过敲着踩着跳舞这些词体会周总理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象普通的傣家人一样。并用笑容满面造句。

(四)创设表演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导语激情,感知体会

1、当时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呢?观看录像,启发想象。

2、同学们,你们也想象傣族人民一样跟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吗?请一个同学朗读56段,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当时的情景,做动作,老师配上音乐。你们想周总理会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傣族人民会欢呼什么?会向周总理祝愿什么?

3、请几个同学表演,其他同学朗读课文,同学进行评价。

4、老师导语激趣,人民的总理爱人民,向人民祝福;人民爱总理,向总理祝愿,人民和总理心连心,是多么幸福难忘的场面呀!傣族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激动人心的时刻请同学齐声朗读78自然段,感悟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情谊。理解最后两句的!

(五)总结朗读,回顾感悟,背诵课文

1961年的泼水节已经过去很久了,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也难以忘记1961年的泼水节,请同学们大声诵读,把你们的感情都融入字里行间吧!读到开始泼水了让同学关上书试着背诵课文5678自然段。

五、设计说明

1、让学生读中体验,读中悟情,在教与学的活动中,读贯穿始终。

2、巧妙的运用音乐,录像辅助教学,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3、让学生通过想象,体验情景,通过想象总理和傣族人民祝福祝愿的话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4、通过学生读读,写写,划划,和表演让学生自主的学习,主动的探索,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篇2

学习目标

1、会认“凤”等12个生字,会写“龙”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课前准备

1、学生查阅有关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资料及了解一些周总理的故事。

2、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录象。

教学过程

看录象,谈话道导入新课

放一段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盛况的录象。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课文。

初读,读通课文

1、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可以大声读,和同桌一起读,也可以离开座位找自己的好朋友去读。(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漏字)

2、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如果没有读准,可以站起来教教他)

再读,理解课文

1、再次自读课文,边想边读,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是一次难忘的泼水节?

2、学生讨论交流。(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3、学习第三段。

带着问题(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读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段。

2)你能用自己的话向大家介绍一下人们欢迎周总理的情景吗?

3)理解“四面八方”,“从四面八方赶来”,又说明了什么?

4)指导朗读,你能把这热闹的场面读出来吗?

4、看图,理解第四段。

1)师:看,周总理来了,他走到傣族人民中间来了!(出示插图)谁来说说“今天”总理的打扮?总理脸上的神情怎样?

2)读第四段画出描写周总理衣着和表情的词句。

3)看看图上除了周总理,还有谁也是笑容满面的?

5、体会第五段。

1)老师扮演总理,拿着银碗和柏枝向人们泼酒,为人们祝福。

2)启发想象,进行说话训练。

3)正因为这1961年的泼水节是跟敬爱的周总理一起度过的,所以傣族人民深深感到那年的泼水节是“幸福”的,是“另人难忘的”,有感情的朗读6----8段。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泼、族”15个生字,会写“忘、泼”8个字,读准多音字“铺、盛”。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用“象脚鼓、凤凰花、银碗”等讲述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泼水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

3、积累描写总理样子的句子,感受总理的平易近人。

【教学重点】

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以及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会用给定词语描绘描述情景。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出示图片:介绍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节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们一边翩翩起舞,一边呼喊“水!水!水!”,鼓锣之声响乇云霄,祝福的水花到处飞溅,场面十分壮观。

教师口述:

西双版纳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傣族人民最有特色的节日就是泼水节,这么开心的活动,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去体验一下吧!

(板书:17难忘的泼水节)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出示泼水节图文,再引导课文的学习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生字,识记。

①注意读准:平舌音“族踩”,翘舌音“驶容盛祝寿”前鼻音“民碗健”,后鼻音“康”。

②识记生字

联系生活实际做动作识记:“泼、踩、敲、驶”。

结合语境识记:

容—面容、笑容、容易、祝—祝贺、庆祝、祝寿

福—祝福、造福、福气、康—健康、安康、康复

度—尺度、温度、风度、龙—龙舟、龙灯、画龙点睛

(2)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民族傣族人民敲打敲门行驶驾驶笑容容易踩水踩住铺上铺地盛饭盛满饭碗木碗祝福祝贺幸福福气健康健谈康复长寿寿命

(2)学习多音字:“铺盛”

练①读句子,找发现。

小朋友自己要学会盛饭。

我们去广州的时候,买的是卧铺票。

在这里,“盛”读“ chéng”,意思是“把东西放进去,容纳”,还有一个读音是“shèng”,意思是“兴旺,炙热”,“铺”读“pù ”,意思是“卧具、商店、驿站”,还有一个读音是“pū”,意思是“陈列、布置、展开”。组词如下:

盛chéng(盛饭)(盛满)铺pù(卧铺)(当铺)

shèng(盛开)(盛大)pū(铺上)(铺展)

②读一读:

山上的桃花盛(shèng)开了。

道路上铺(pū)上了红色的地毯。

(3)识字游戏

摘苹果游戏,看谁摘得多。(读对一个,苹果就被摘下。)

(4)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火红欢乐地呼喊。

象脚鼓像火一样红。

欢呼傣族乐器,样子像大象的脚。

(5)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并初读感知课文,从而课文读通顺、正确阅读教学扫清障碍。】

三、学习“会写字”

忘泼度龙炮穿向令

1、学生字

(1)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多元识字

①加一加:“氵”加“发”是“泼”;“火”加“包”是“炮”。

②换一换:“席”减“巾”换“又”就是“度”。“空”减“工”换“牙”就是“穿”。

③减一减:“响”减“口”是“向”。

④猜谜语:“死了心。”是“忘”,“今多一点”就是“令”。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忘”,上下结构,上窄下宽,“穿令”上宽下窄。“泼炮”左右结构,左窄右宽,“龙”独体字,“度向”半包围结构。)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忘泼龙令”,学生练写。

“忘”:上下右结构,下面稍微宽一点,注意字的结构,上面是个“亡”,不要多写一点。

“泼”:左右结构,左小右大,右部为“发”,长撇沿竖中线撇向左下,“又”的横撇沿横中线起笔,末笔点勿丢掉。

“龙”独体字结构,竖弯钩沿竖中线起笔,短撇向左下撇出,末笔点不要丢掉。

“令”上宽下窄,“人”写扁阔,撇捺舒展,覆盖下部,下边两点都写在竖中线上。与“今”一点之差,要区分。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设计意图:学习会写字,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方法,培养学生热爱书写的兴趣。】

四、课堂小结

学习了《难忘的泼水节》,我们学习了很多字词,学会了识记和书写的方法,了解到1961年,傣族人民和周总理共同度过了一个幸福而难忘的泼水节。

五、当堂检测

六、课后作业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促成的词。

2、看图学文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3、学习用“先人物后背景”的方法观察图画。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4个自然段。重组成的词语,会用“四面八方”、“笑容满面”造句。

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学用具

课文插图,媒体资源: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读识字

(一)、介绍相关知识,导入新课。

泼水节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人民的盛大节日,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这一天,傣族人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1961年,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在西双版纳的黎旺城,与傣族人民共度泼水节。

此教学过程用课件《难忘的泼水节》中系列图片“泼水节”及视频“傣族的泼水节”辅助完成。

(二)、指导看图。

出示大课文插图或叫学生看课本插图。

(1)、图上画的是谁和谁?他们在干什么?(用谁和谁干什么的句式说一句话)

2)、除人物之外,图上还画了什么?(除了人物之外,图上还有撒了满地的花瓣和盛开的鲜花。)

(三)、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

(2)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由小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能直呼音节的,先拼读后直呼。

(3)指名中差生读课文,学生听后评议,纠正读错的字音。

(4)指名认读生字,师生共同纠正错误。

二、合作交流

1、认读生字词语

2、读好长句。

(1)学生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尝试读好长句。

(2)检查自然段标序号情况。

(3)指导读长句,让学生在课文中标出停顿符号。

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来到了。//今年,//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水,//为人们祝福。///

3、读好感叹句。

(1)找出感叹句。

(2)指导读好感叹句,让学生在课文中标出重音符号。

4、读重点段。

(1)哪个自然段写周总理来到傣族人民中间?读一读。

(2)哪个自然段写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互相泼水祝福?读一读。

5、看课件的课文范读视频,进一步整体感知课文。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阅读《自读课本》中27课《绿色的竹楼》,28课《关怀》。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篇5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⑴.理解“火红火红”“一年一度”。

告诉学生:傣族是我国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每年过一次盛大的节日————泼水节。泼水节就是他们的新年,在农历4月中旬(傣历的六、七月份),历时三、四天。过节的时候,人们换上最漂亮的衣裳,敲着鼓,跳着舞,不分男女老少都互相泼水祝福。

⑵.播放傣族泼水节的影片。感受节日欢快的喜庆气氛。

⑶.带着喜悦读一读这一段话。

2、指名读第二、三自然段。

⑴.看看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

⑵.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⑶.交流、感悟。

①句子1: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抓住“四面八方、赶”字体会人们急着迎接周总理的心情。

②句子2:人们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划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抓住“地毯”,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在什么地方看到过“鲜红的地毯”从而感悟到傣族人们撒花瓣独特的迎客方式以及喜庆气氛。

抓住“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让学生领悟节日的热闹和喜庆。

③句子3: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抓住“欢呼”感悟人们见到周总理的激动心情。

⑷、指导朗读。

要把傣族人民的欢乐场面和人民热爱周总理的心情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表演读。

四、写字指导。

书写生字“龙、恩、寿

?柏、泼、特”

第二课时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5篇相关文章:

一件难忘的事大学作文5篇

童年最难忘的事演讲稿5篇

最难忘的人作文500字精选5篇

中秋节难忘的中秋节作文推荐5篇

中秋节难忘的中秋节作文优秀5篇

难忘的人或事作文800字5篇

难忘的人或难忘的事作文推荐8篇

难忘的人或难忘的事作文优秀8篇

难忘的人或难忘的事作文最新8篇

难忘的人或事的作文7篇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27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