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扇子教案5篇

时间:
Animai
分享
下载本文

只有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我们才能写出优质的教案,教案能够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下面是文笔巴巴小编为您分享的幼儿园扇子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幼儿园扇子教案5篇

幼儿园扇子教案篇1

【设计意图】

有一次带幼儿到周边散步时,有一幼儿问:“老师,这是什么树?”,我抓住了契机,边介绍边引导观察:这是一棵棕树。树干的外面长着棕毛,农民伯伯用它来缝制棕衣,劳动时用来遮雨,还可用来制床垫、鞋垫;棕树的叶子具有柔韧性,可用来编织扇子。“老师,你会不会编?能不能教我们?”,一位幼儿连忙问。编织扇子对幼儿来讲难度较大,富有挑战性,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心理需求,于是我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家长资源,设计了亲子活动《编织扇子》,让家长与孩子互相合作,共同完成,从中感受编织扇子的乐趣,体验了亲情互动的别有风味。

【活动目标】

1、幼儿运用撕、编、缝等技能编织扇子。

2、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亲情互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棕叶、剪刀、刻刀、针线、竹棒,《济公新传》录像带。

2、收集不同形状的棕叶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形象引入,激发兴趣

1、老师手拿扇子扮演济公,随音乐进行表演,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提问:济公手上拿着什么道具?从而导入主题。

(二)确定目标,想象设计

1、老师出示不同形状的范例,引导幼儿观察扇子的材料、构造和制作方法。

2、亲子讨论:扇子还可以是什么形状的?你们打算编织什么形状的扇子?

(三)教师示范,传授方法

老师示范扇子的制作过程。重点讲解扇子花带的编织方法和花带的缝制方法。

制作过程:把棕叶撕成粗细相同的条状→编织扇子的花带→然后把长长的花带根据扇的形状从里到外进行环绕围合,并请家长用针线缝成扇子的形状(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等)→再用竹棒掰成两半至竹棒长度的一半→再用竹棒把缝制好的扇面夹住→最后用针线把竹棒缝制牢固当成扇子的柄。

(四)介绍材料,提出要求

1、使用剪刀、刻刀时注意安全。

2、合理分工,互相合作。

3、在编织的时候碰到困难,请家长帮忙。

4、编织出与别人不一样的扇子。

(五)亲情合作,尝试活动

1、幼儿与家长合理分工进行制作。

2、老师全面观察指导,重点指导编织方法和连接牢固。

(六)分享作品,体验乐趣

老师播放《济公新传》录像,幼儿手拿自制的扇子边看边模仿表演,家长观看孩子表演或孩子邀请家长共同表演。

(七)活动延伸,继续创作

用同样的方法制作不同形状的扇子。

【活动反思】

?编织扇子》活动通过尝试组织,并理性的剖析和总结整个活动过程,真是感慨万端,甭庸质疑,活动中有亮点,也有遗憾,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反思。

一、设计“创”意

合理的活动设计是高效教学的保障。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是老师和学生的关系,然而,本活动难度较大,较有挑战性,牵涉到撒、接、缝、编的技能,幼儿无法独立完成,于是,通过理性的分析,经过精心的设计,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家长资源,采取亲子活动的形式,让家长共同参与美术创作活动。通过“形象激趣→想象设计→示范传授→提出要求→合作尝试→分享体验→活动延伸”的教学流程。这形式新颖、富有创意的教学过程,让家长与孩子亲情互动,共同解决活动中的难点,共同体验自然资源在美术创作活动中的教育价值。

二、指导“给”力

指导是否“给”力是高效教学的关键。我吃透教材,把准活动的重、难点,如:本活动的重点是学习编织,由于本班幼儿编织技能较为薄弱,我变“一位教师”为“多位教师”,变“一人指导”为“多人指导”,让家长与孩子“一对一,手把手”的指导,同时,让家长运用缝的技能制作扇子的面,帮助幼儿突破重、难点。通过老师的“传”,家长的“帮”和“带”,使活动有条不紊,顺利进行。

三、互动“得”力

这一把把不同形状的扇子,“得”力于师幼互动、亲情互动。亲情互动是本活动的一大亮点,也是本活动的一道风景线。幼儿在与家长的互动中,在家长的帮助下探求新知,获取编织的方法与技能,通过环绕围合进行缝制,感受了局部到整体的变化,积累了感性经验,体验了创作中的艺术美和造型美,同时,培养了幼儿合作的能力,体验了亲情互动的乐趣。

四、不足“在”意

教学活动的最大成功在于反思中知不足,反思中求进步。当然活动中有值得分享的地方,但我更在意不足之处。如:幼儿与幼儿之间互动较少;活动中有些家长追求速度,包办太多,导致幼儿锻炼的机会较少,老师在这方面的调控能力有待加强。

幼儿园扇子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扇子不同的外形特征。

2、尝试用各种线条装饰扇子,喜欢写生,用写生画的形式去表现。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不同类型的扇子若干,幼儿作画工具。

活动过程

一、引题。

出示不同类型的扇子。

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

二、幼儿观察扇子的外形特征。

1、第二次出示扇子,每一组一个。

师:小朋友,你们瞧。老师给每一组都发了一个扇子。请小朋友们先来欣赏一下你们组的扇子吧。

2、幼儿欣赏扇子,并且做出细致的观察。

师:请每一组的小朋友都来说一说,你们组的扇子是什么形状的?扇子是什么颜色的?扇子上面有什么样的花纹?

三、幼儿作画。

将每一组的扇子用架子架起来,摆放桌子中间,供幼儿作画。

师:小朋友们,每一组的扇子都非常漂亮。你们愿意画下漂亮的扇子吗?现在,请小朋友来当一个写生画的小画家,画出你眼中看见的这个扇子。小画家们,可以开始作画了。

四、展示幼儿作品。

师:你们喜欢自己画的作品吗?都来说一说你画的扇子的花纹是什么样子的。你喜欢谁画的扇子呢,为什么?

欣赏扇子不同的造型、花纹、图案。

幼儿园扇子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扇子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多样性。

2、乐于用废旧材料探索扇子的多种制作方法。

3、知道扇子的用途,增添对扇子的喜爱之情。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生活中的各种扇子、各种废旧材料(如塑料袋,衣架,笔心,吸管,糖盒等),辅助材料(透明胶,牛皮筋,双面胶,剪刀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激发活动兴趣:

1、“小朋友你们看,老师胸前的胸花漂亮吗?喜欢吗?

2、“它是什么形状的?”

二、了解扇子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多样性

1、“这是老师做的小扇子,生活中你们见过哪些漂亮的扇子呢?”

2、幼儿讲述生活中见过的扇子,教师出示相应的扇子,引导幼儿观察:“这种扇子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扇面是什么样的?软还是硬?扇骨或扇柄是什么样的?软还是硬的?”重点引导幼儿感知扇子由两部分组成。

3、教师小结:“我们刚才看了那么多各种各样的扇子,它们大多由扇面和扇骨两部分组成,材料多种多样,款式也多种多样。”

三、尝试制作扇子

1、出示幻灯:扇面、扇骨。“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很多材料请你们制作扇子,在箩筐里的可以用来做扇面,盘子里的可以用来做扇骨或扇柄,请你们先选一种喜欢的材料做扇面,再选合适的材料做扇骨,想想,怎么利用这些废旧材料制作出美观实用的'扇子?”

2、幼儿自选材料制作,教师巡回指导。了解幼儿制作的动机,帮助有困难的幼儿一起完成作品,鼓励动作快的,动手能力强的幼儿做完后可以再做不同的扇子。

3、作品展示,请幼儿介绍自己制作的扇子。“现在请你们来说说你的扇子怎么制作的?扇面和扇骨各是什么材料,做成了什么样的扇子?”

四、了解扇子的用途,激发对扇子的喜爱之情。

1、“你们做了这么多的扇子,各种各样,那你们知道扇子有什么用吗?”

2、请幼儿讨论后回答扇子的通途。

3、看幻灯片介绍不同扇子的不同用途,如:“孩子们喜欢的卡通塑料扇,轻便,且具广告作用;纸扇可以写诗作画传承文化;丝扇可以跳舞锻炼身体;木扇竹扇可以观赏;羽毛扇蕾丝扇可以装饰等。还有很多精美的扇子可以用来送人,传递感情。”

4、教师小结:“扇子的类型多种多样,制作的材料也各不相同,用途非常广泛,你们喜欢扇子吗?”

5、“那现在老师就送你们一把小扇子做纪念,你们也可以把你们刚才做的扇子赠送给同学或老师作为毕业礼物。”相互赠送,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安全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将继续探讨和努力,将安全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不断增强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为每位幼儿撑起一把安全的保护伞!

幼儿园扇子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扇子的种类和功能,设计自己喜欢的扇面图案。

2、尝试制作一把纸扇。

3、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1、课件《小扇子,摇一摇》。

2、请幼儿自带一把扇子。

3、手工纸、胶水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各种各样的扇子

1、启发幼儿想一想:夏天,有哪些方法可以让自己快快凉快起来?

2、教师打开课件图片一,向幼儿展示各种扇子,或请幼儿拿出自带的扇子,进行简单的介绍(颜色、形状等)。

3、教师:还有哪些扇子也可以给我们带来凉快?如:吊扇、落地扇、檀香扇等。

二、画一画:我的扇子真漂亮

1、教师:我们刚才看了那么多扇子,你想不想画一把漂亮的扇子呢?

2、教师展示课件图片二,欣赏小朋友们做的扇子。

三、做一做:

1、请幼儿在手工纸上画上自己喜欢的任意图案。

2、在教师的指导下,将手工纸折叠成扇子。

3、幼儿互相欣赏、交换作品,互相扇一扇,看看有什么感觉。

4、教师点击课件,完整播放制作扇子的过程,请幼儿边看边做。

教学反思

美术活动中,比较讲求孩子的自主发挥。因此,在课前准备时,我将扇子做成了几种不同的形状,让孩子自由选择想要完成的作品。在装饰扇面的环节中,由于孩子的动手能力比较差,因此,我采用了让他们绘画的方式装饰扇面。我出示的样本中,一种是横线画法,适合一些能力比较弱的孩子;其次格子画法,再原来的层次上进了一层;最后一种画法是自由画,请孩子自己根据以往的作画经验,画上自己愿意画的物体,人物等等。

结果,效果非常明显。像魏淋雨这样基础比较差的孩子选择了横条画法,赵子妍这样中等的孩子选择了格子画法,王雨涵这样偏上的孩子基本上采用了外扩画法,而、王思芸等小朋友则根据自己的想像进行作画。韩亚颀画了一把水果扇子,上面有各种各样的水果——西瓜、桃子、菠萝、梨等等,各种各样的水果满满一扇子。看到孩子喜悦的笑脸,发现孩子们正在长大。

幼儿园扇子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正折、反折的方法折扇子。

2、培养幼儿对折纸的兴趣。

3、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长方形每人一张,木偶小猪一个。

活动过程:

1、引起兴趣。噜噜噜,噜噜噜,热死我了!(教师):我们该用什么方法去帮助它呢?(幼儿回答)

2、观察讲解并示范。

(1)观察(出示纸扇)瞧,老师用什么办法?(纸折的扇子)

(2)教师示范:先用长方形的纸折出一条窄窄的长纸条,再把它翻面折,折得与第一次折得差不多宽,然后再翻面折。这样折次翻个面,把长方形纸折完为止。最后把它对折。看!给小猪扇扇,它多开心啊!

3、幼儿折纸。小猪:要是小朋友给我折一把,那我更舒服了!要求幼儿折一次翻个面,注意每次应折得差不多宽。

4、“帮帮小猪”的游戏。小猪:“真热,又冒汗了,哪个小朋友帮帮我?这个小朋友折得特别整齐,扇起来一定很凉快,你能帮帮我吗?”请幼儿给小猪扇扇。

最后在小猪“噜噜噜,我不怕”中结束。

活动反思:

?纲要》中指出,能力本身就是一种终身受益的品质,最根本的能力则是自我学习的能力。在本次折纸活动中,为了培养孩子的自我学习能力,我把孩子分为四组,每组分给两把扇子,请孩子用用、玩玩、看看、想想、说说"扇子是怎样做出来的?"小班幼儿的思维依靠行动,带有直觉行动性,而且随意性很强,于是我就让孩子先自由折,以满足孩子的需要,发现折纸的奥秘,掌握一定的技能,然后再加于辅导、加深。

幼儿园扇子教案5篇相关文章:

幼儿园小班优质教案5篇

幼儿园换衣服教案5篇

幼儿园大班过桥教案5篇

幼儿园大班教案及反思5篇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推荐5篇

幼儿园教学活动教案5篇

幼儿园夏天语言教案5篇

幼儿园美术教案通用5篇

幼儿园语言活动教案反思5篇

幼儿园递剪刀教案5篇

幼儿园扇子教案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23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