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教案能够帮助学生发展信息搜索和筛选的能力,通过实用的教案,我们能够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和任务,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下面是文笔巴巴小编为您分享的小托班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托班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培养玩完玩具后收拾玩具的常规。
2、能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拼搭。
【活动准备】
各式各样的积木。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有这么多的积木呀,老师想来搭大房子。小朋友想来搭什么呢?
二、幼儿按意愿随意拼搭。
师:小朋友,你在搭什么呀?
三、鼓励幼儿大胆拼搭。
师:你搭的真漂亮。你真棒!及时鼓励幼儿,让幼儿体验成功。
四、对能力弱的幼儿,教师进行帮助。
师:老师来帮助你,我们一起玩。
五、收拾玩具。
小托班教案篇2
一、活动目标:
1、锻炼幼儿手脚协调地动作和学习听指令游戏
2.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二、活动准备:
音乐《小蜜蜂》,黄、红、白各色的花朵。
三、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引出小蜜蜂。
教师:小朋友,春天到了,美丽的小花快开了。勤劳的小蜜蜂开始采蜜了。
师:小蜜蜂可爱不可爱呀?你们喜不喜欢小蜜蜂呀?(可爱,喜欢)那有没有能干的小朋友知道小蜜蜂有什么本领?(会飞,会采蜜等等)师:小蜜蜂是怎么飞的呢?
幼儿自由想像各种小蜜蜂飞的样子,教师总结:小蜜蜂飞的时候高高的,小脚尖点地,后跟离地,手臂平举形成飞的样子。飞起来的时候轻轻的`,小脚轻轻点地踏步。
(2)请能干的小朋友上来示范表演,全班小朋友配上音乐跟随老师一起来表演小蜜蜂飞。
(3)学习儿歌《小蜜蜂》。
2、做游戏
幼儿学小蜜蜂飞,学蜜蜂采蜜。
小朋友排好队,两臂侧平举,学习蜜蜂飞, 学蜜蜂 做蜜动作,屈膝微蹲,弯腰,头向下低,手臂向后伸直,轻轻摇晃小脑,边飞边唱儿歌。小朋友排着队两臂侧平举,学习蜜蜂飞,飞到黄色的花朵边,做蜜动作,屈膝微蹲,弯腰,头向下低,手臂向后伸直,轻轻摇晃小脑。然后在飞回来。 到黄色的花朵上采蜜、到红色的花朵上采蜜、到白色的花朵采蜜。
3、结束。
师:小蜜蜂们!我们采了那么长时间的蜜,都累了吧,让我们停下来休息一下吧!
小托班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模仿青蛙跳,初步学习双脚定点跳的动作,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能力。
2、鼓励幼儿主动参与游戏活动,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场地布置成一个池塘,地面上有荷叶、小虫。
2、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热身律动:小蝌蚪游呀游
听音乐和老师一起做律动,到池塘:“小蝌蚪游呀游,摇尾巴,摇摇头;小蝌蚪游??
游,摇尾巴,摇摇头。”
二、初步练习双脚跳跃的动作
1、引出青蛙跳
我的小蝌蚪变成青蛙啦,呱呱呱,这么多的小青蛙,一起叫叫看:呱呱呱,呱呱呱。小青蛙会跳吗?和妈妈一起跳到荷叶上去玩一玩吧。
2、自由练习跳跃的.动作
看那边,也有一片很大的荷叶呢,我们也跳过去玩玩,好不好,但是要从这些小荷叶上跳过去,不能跳到水里哦。先到的小青蛙,就坐在荷叶上等我们吧。
3、再次练习跳
看,我们跳过了那么多小荷叶,来,给自己鼓鼓掌――我真棒,
刚才小青蛙都跳的很好,谁愿意来给我们表演一下的?请个别幼儿上来表演下。(这里特
别强调有没有都跳起来,特别是要双脚一起跳起来,根据幼儿的表现,灵活应变)
我们再一起跳到那片大荷叶上去吧。
幼儿自由练习,教师要注意引导和观察幼儿,进行个别指导。
三、游戏练习跳跃:小青蛙捉虫
(一) 第一次游戏
坐下休息,谈话引出:小青蛙累了,肚子也饿了,要吃虫子了。好,妈妈先去找虫子,你
们坐在这里等我。
老师示范抓、吃虫子:(儿歌)小青蛙,跳跳跳,抓虫子,本领大。小青蛙,跳跳跳,抓虫子,本领大。
呱呱呱,好大的虫子呀,呱呱呱,瞧,吃到肚子里去了。(把虫子贴到衣服上)。看,小荷叶上有很多虫子,你们也来抓虫子吧。注意,每只小青蛙只能捉一条虫子。
幼儿边念儿歌边游戏。
(二)再次游戏
1、 荷叶上还有很多虫子,我们也把它捉回来。评价第一次游戏的情况,提出安全
等方面的要求。
2、 提问:你抓到几条虫子了?数数看。
四、放松运动
1、小青蛙玩得真开心,呱呱呱,到水里去游一游吧:(儿歌)小青蛙,水里游,游呀游,真快活。
2、出活动室,结束。
小托班教案篇4
活动名称
小乌龟来运球 (亲子游戏)
活动目标
1、通过亲子活动,萌发关心长辈的情感,增进与长辈之间的感情。
2、锻炼幼儿向前爬行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经验准备
2、环境材料准备:乌龟胸卡若干、山洞2个、皮球若干、球筐4个 、鼓两个、小红点、录音机、音乐盘、户外分组游戏材料等
3、教师站位、配合准备
(1)、助教事先安排好场地,将场地布置好。
(2)、主班老师带领幼儿到场地。
(3)、主班老师在前面引导幼儿及家长,助教老师在后面组织幼儿常规。
(4)、游戏开始后,助教在鼓前等待家长和幼儿来敲鼓,并监督是否由宝宝敲鼓及那对的家庭以最快的速度来到终点。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进行小动物模仿操(热身活动)。
2、引导幼儿练习向前爬行的动作。
(1)引题:看,今天老师请了爸爸妈妈来幼儿园跟小朋友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做《小乌龟来运球》。小朋友们想不想和爸爸妈妈一起来玩这个游戏呢?玩游戏前我们小乌龟们要先学本领了。
(2)指导幼儿掌握向前爬行的`动作,重点指导幼儿手脚协调向前爬行。
3、讲解游戏规则和要求
(1)游戏规则:
a、幼儿分成两组,家长和幼儿同时开始,幼儿爬行通过山洞,家长在山洞另一头等幼儿钻出来,一起走到对面的球筐,每个人去取回一个球,然后往回走。回来把球放到球筐后,由幼儿来敲鼓。哪个先到把鼓敲响的的那一队为胜。
b、胜的一对可以得到小红点为奖励。
(2)游戏要求:
a、小朋友一定要向前爬行通过山洞,家长只要从山洞旁边走到另外一头等待幼儿钻出来。然后每人抱一个球走回来,家长不能帮助幼儿把球一起抱回来。
b、走到终点时,先把球放到球筐里再敲鼓,应该由宝宝敲鼓,家长敲鼓的不算。
4、开始游戏,可以重复玩本次游戏。师重点指导幼儿掌握向前爬行的动作。
5、结束本次活动,并评价本次活动。
6、分组自选游戏活动,鼓励幼儿选择喜欢的游戏材料进行游戏。
7、播放收玩具的音乐和轻柔的音乐,组织幼儿收放好玩具,并做放松的动作。
小托班教案篇5
滚滚棒
设计意图:
平时孩子们会看到很多会滚的东西,孩子们的兴趣也非常大,我发现有些孩子会在地上滚来滚去,很开心,我想提供一个机会,让他们尽情地滚,从而发展幼儿控制身体的能力。
活动过程:
使幼儿体验控制身体定向滚动的`感觉,体验滚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垫子若干或地毯若干,纸棒每人一根
重难点:
能控制身体定向滚动
活动过程:
1、小马得儿驾。
幼儿把纸棒当小马骑在跨下跑跑跳跳。
2、纸棒骨碌滚。
比一比,谁的纸棒滚得远。
3、学做滚滚棒。
(1) 纸棒会滚,谁会像纸棒这样在垫子上滚来滚去?请个别幼儿试一试。
(2) 幼儿依次仰卧在垫子上,两臂上举,两腿并拢,向同一方向侧滚动,体会滚动的乐趣。
活动延伸:
滚动较熟练时,可用几条毛巾,靠垫做成障碍,使幼儿用力滚过去。
活动反思:
幼儿的胆子比较小,不敢将两臂上举,教师应鼓励幼儿用正确的姿势滚,而且要要求幼儿向右滚动和向左滚动都要练习。
小托班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熟悉大鼓、串铃、铝板琴的声音,初步学习使用串铃(用臂部大肌肉带动手腕摇串铃。)2、通过大象和蚊子的故事情节,了解故事与乐器演奏的对应关系,并作出相应的游戏动作。
活动准备:铃鼓、串铃人手一个,大鼓一面,铝板琴一个、大象屁股活动过程:
一、带幼儿入活动室:
游戏:大狗熊与小老鼠今天我们来做游戏,学学大狗熊与小老鼠走路,大狗熊走得慢小朋友就走得慢,小老鼠走得快小朋友也走得快。——讲规则大狗熊来了xxxx小老鼠来了xxxxxxxx——模仿游戏。
(出示小铃)大狗熊来了xxxx(幼儿做狗熊动作)小老鼠来了xxxxxxxx(幼儿做小老鼠动作)——听小铃指挥做动作。
二、讲故事:
?大象和小蚊子》,了解基本情节,初步感知游戏。
(一)提问:
1、故事里有谁?大象是怎么走路的?——拳头敲手、敲腿表现节奏xxxx
2、大象打起了瞌睡,谁来了?蚊子是怎么飞的?蚊子看见了什么?它们要干什么了?哇瑟!好可爱的屁屁呀,我们去叮叮吧!它们怎么叮的?——手食指,拇指相对手臂带动手腕震动表现节奏xxxxxxxx
3、大象醒来了用尾巴赶蚊子,它是怎么赶的?——用指挥动作表现:的儿~~~~~的儿~~~~~
4、大象生气了,一跺脚,咚!蚊子怎么了?——“死掉”,吐舌头,手放腿上。
(二)教师提醒幼儿用动作表演故事——师幼游戏(用大象的图片)
三、了解故事与乐器演奏的对应关系
1、老师请来了三位朋友,他们能发出好听的声音,请你听听这是谁的声音:……。——了解乐器和角色的.对应关系。
2、你们来做小蚊子,幼儿每人拿一个串铃轻轻摇动,表示蚊子飞,在老师的提示下知道摇动手臂。——初步学习使用串铃。
3、在老师的提示下请幼儿表演蚊子的节奏。(结合大象图片)4、用乐器来表演故事四、结束:今天我们和小铃、大鼓、铝板琴作了游戏,他们累了,我们让他们回家休息。——整理乐器。
附:故事:有一头大象,长得可大拉!脑袋大大的,身体大大的,屁股也好大好大,走起路来很慢很慢,“咚——咚——咚——”。
有一天,大象出门散步,它走累了,就在草地上打起了瞌睡。一群蚊子飞来了,它们发现了大象的屁股,说,“哇瑟!好可爱的屁屁呀!我们来叮叮它吧!于是,蚊子们们就围者大象的屁股叮了起来,大象觉得屁股有点痒,就用尾巴来赶蚊子,“的儿~~~~~的儿~~~~~”蚊子被赶走了,大象又打起了瞌睡,大象刚睡着,蚊子又飞了回来,大象只好又用尾巴赶。就这样,赶了一次又一次,大象终于生气了,它用好大好大的脚使劲一跺,“咚——!”声音大得把蚊子都给吓死拉。
小托班教案篇7
小班单元活动“小木偶”的目的是通过操作可分割的小木偶,培养幼儿对颜色的感知能力,提高运用颜色及记忆颜色的能力。这一活动内容在我班实验时,受到孩子们的热烈欢迎。
从材料上看,设计者设计了可分割的男孩子和女孩子两个木偶,幼儿可以任意为木偶选择不同颜色的帽,衣,鞋。而且在颜色上,男孩子各部位的颜色差别大,女孩子则近似色较多,如粉、红、橙,使难度增加。实验中,无论从识别到记忆上,幼儿都表现出对反差大的.颜色反应较快并准确的特点。从活动过程上看,也是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第一次活动是自由拼搭,幼儿能说出自己给小木偶都穿上了什么颜色的衣服,幼儿对活动非常感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不断给小木偶变换衣服颜色,感知不同颜色搭配后的不同效果。
第二个活动过程,运用材料中的分割册,需要幼儿听到颜色名称后,在分割册中找到相应颜色,再用镶嵌块按分割册提示拼出小木偶。幼儿对颜色名称的熟悉程度影响幼儿对成人指令的反应速度。有的幼儿反应很快,马上能找出对应的颜色。
第三个活动过程是发展幼儿的记忆力。方法是让幼儿用20秒时间记住小木偶的帽、衣、鞋的颜色,然后拿开小木偶,幼儿尝试凭记忆拼出先前看到的小木偶。我们进行了两次。第一次时,只有3名幼儿完成任务。有的幼儿只记住了或鞋或衣服或帽子的颜色;第二次时,幼儿先大声说出需记忆的颜色,借助语言,记忆效果有较大提高,有13名幼儿完成任务。还有的幼儿在拼摆时忘记了原本记住的颜色,这是由于动作干扰了他们的记忆。幼儿在这个活动中,需要努力克服动作对记忆的干扰,这对发展他们的有意记忆能力很有益处。
最后一个活动过程是培养幼儿的细致观察能力——寻找一模一样的小木偶。每个孩子都给出了15对穿着不同颜色帽 、衣、鞋的小木偶。由于这次出现的颜色较多,幼儿找到一对一模一样的小木偶通常需要好几次尝试。他们先从一堆小木偶中找到一个,发现不完全对——鞋或衣服的颜色不对,再继续找。有时找到完全一样的一对要拿起放下好几次。这个活动对培养幼儿的细致观察能力有较高要求,对提高幼儿这方面的能力很有好处。
以上是我班进行这次单元活动时幼儿的一些表现。这个活动对培养幼儿这些能力很有益处。
小托班教案7篇相关文章:
★ 托班老师心得5篇